在閩南,正月裡哪一天最熱鬧?地道的閩南人都知道,是初八深夜至初九凌晨,絢爛煙花漫天,炮聲不絕於耳,全民出動,祭拜「天公」,熱鬧、隆重程度秒殺除夕夜和元宵夜。
為什麼要拜天公?傳說這一天是「天公」玉皇大帝的生日,漳州人祈求風調雨順,平安吉祥。除此之外,這背後還有一個具有民族大義的歷史典故。
對老一輩人來說,拜「天公」既講究又虔誠,可一些年輕人卻不買帳,他們說,一整天準備祭品,太煩,一整夜的鞭炮聲,太吵。
坊間拜天公舉家沐浴更衣以表虔誠
四方桌上,六齋(六種小碗菜)五果(五種新鮮水果),清茶、面線、酒各四杯,發粿、甜粿、紅圓粿,一樣不少;客廳裡,香燭、元寶金、蓮花金,擺放得整整齊齊;陽臺上,百合、菊花、水仙花,也等著「坐」上四方桌……
而在平和南靖地區,還要用一支甘蔗掛上「長錢」和紙元寶等一起在敬拜後燒給天公,以示恭敬奉獻虔誠。平和南靖拜天公是需要用整棵甘蔗,而且是需要帶尾葉芯的紫紅色果蔗才可以的啊。目的意思表示甜甜蜜蜜節節高啊。天公也一樣需要與日俱進的更上一層樓的嘛。拜天公的時候是把「長錢」掛在甘蔗尾稍的,等敬拜完畢後抬著掛著長錢的甘蔗走到香爐前恭恭敬敬地燒紙啊。
為了拜「天公」,家裡的子孫都會到齊,「拜天公」求好運的同時,還能享得合家團圓。
「一般來說,民間祭拜天公,都要備好三牲五禮,但因為我們往年準備太多了,今年就以六齋五果為重。」顏女士說,以前,拜天公要自己磨粉做糕粿,還要準備甜湯或四果湯等,比現在忙碌得多。
根據每個地區的習慣不同,「拜天公」的時辰也有所不同,漳州市區及周邊縣城一般是在初八晚上11點至初九凌晨期間祭拜,也有的鄉鎮是在初九上午祭拜。除了家庭外,很多工廠企業也會祭拜。
祭拜前,舉家沐浴更衣以表虔誠。祭拜時,由家中男主人手持大香,其餘各人拿上小香祭拜,隨後將元寶金紙等燒掉,答謝一年能有好的收成,並祈求來年有好運道。
初八晚11時至初九凌晨1時,薌城區天寶鎮珠裡村的千年古宮廟玉尊宮,將有100多隻已宰殺的豬羊被抬上供桌,3000多名香客一齊祭拜「天公」。一睹千人共拜天公的壯觀場面。這幾年,玉尊宮也吸引了不少廈門,泉州,臺灣,馬來西亞等東南亞信眾前來供拜。儀式上,大家向「天公」行祭拜禮、上香膜拜、奠燭、敬供品、獻鮮花等9個禮節,共同祈盼國家安泰、人民康寧。
閩南的鄉親經常聽到民謠裡唱著:「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初九敬天公」,其實從初八晚上起「敬天公」的儀式就陸續開始了,因為當晚子時(23-1點)就是天公生日了。這在閩南一帶是非常隆重嚴肅的祭拜活動,我從小就深深地感受到了眾生對至上天公的無上恭敬。在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下,黎民百姓敬天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認為天乃宇宙的主宰者,對萬物具有強大的統治力、正是基於這種觀念,皇帝被稱為"天子"。天子也必須順應天意,如果違反了,就喪失天命,就會有一位真命天子來取代他。無形的"天"同時也被具體化了,稱為玉皇大帝,俗稱天公。
閩南民間年初七就開始制米龜、圓、"牽",蒸發糕、。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在正廳天公爐下擺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並系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後面另設「下桌」。「頂桌」供奉用彩色紙製成的神座(象徵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扎紅紙面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臺;其後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徵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曬衣服,尤其是女褲、內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閹過的公雞、不能用母雞。若是要還願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敬天公的大紅燭是新的,香爐是專用的,燒的紙錢也是特製的"天公金"。"天公金"較一般紙錢大,正方形,刷金箔,而且必須折成金元寶的樣子。 當所有的供品都擺好後,一家人便開始點香拜夭公。連抱在懷中的嬰兒也不能免。往往由母親抱著,把點著的香塞在孩子手中,象徵性地拜幾拜。當母親的,口中還要念念有詞,祈禱孩子平安長大。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有些虔誠的家庭以為在家裡祭拜還嫌不足,會連夜趕往各地的天公廟禮敬,每年的農曆大年初八便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到了深夜11時,子時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開始燒"天公金",燃放鞭炮。舊時,你若是正月初八夜在閩南,最好別太早睡,否則,全市此起彼落的鞭炮聲,定會把你吵醒,近幾年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市區還是能聽到周圍鄉鎮的炮響。
閩南人拜天公,除了感恩外,也祈求天公在新的一年,賜福給全家人,讓合家大小平安,步步高升。
正月初九拜天公歷史由來
傳說明朝時一年的農曆新年,倭寇在福建沿海一帶,殺人放火,搶奪財物,鄉民扶老攜幼逃命。
鄉民在黑夜中逃到一處偏僻郊野時,眼見倭寇就要追上,大家感到萬分驚恐,突然前面出現一大片蔗林,鄉民便逃入蔗林躲避,避過倭寇,逃過鬼門關。 這天正是大年初九,逃出生天的鄉民都認為這是天公救命,於是每年的大年初九凌晨便祭拜天公,以謝救命之恩。而拜甘蔗也具有不忘蔗林藏身救命之恩。
另一傳說是,古時有一名孟將軍,他到某個地方,只要喝了當地的水,就會講當地的話,他就以這門本事辨別漢人。
可是他到了福建,手下竟然拿了外省的水給他喝,結果他一直不懂講福建話。他便以為福建人不是漢人,就下令大開殺戒,福建人枉死無數。
到了大年初九那天,從外省運來的水喝光了,孟將軍才喝到福建的水,會講起福建話,這時他才知道殺錯人,馬上下令封刀。而福建人認為這是天公所賜,讓他們逃過大劫,便在初九凌晨拜天公謝恩。
依照古禮 拜天公的正式程序:
1.神前擺供牲饌祭品。
2.點燃神案蠟燭。
3.神前獻茶三杯。
4.焚香迎神。
5.敬酌一杯酒。
6.擲杯筊請問神明(天兵天將)之降臨。(三聖杯表示神明降臨),因為天公不會降臨人間,所以是天兵天將降臨。
7.神明既降,敬第二杯酒。
8.對神明有所祈禱者,擲杯筊請問神明允諾否。
9.敬第三次酒。(敬完約等五分鐘至十分鐘)
10.擲杯筊問神明餐畢已否。(一聖杯即可)
11.雙手捧持金紙與爆竹,拜供神明。
12.焚燒金銀紙並燃放爆竹。
13.持酒潑灑金銀紙,稱曰「奠酒」,然後撤收祭品。
這麼多的貢品,密集恐懼症的朋友們是不是嚇壞了!其實普通信眾在自家進行「拜天公」就不用準備的這麼複雜了,下面幫大家整理了最全的拜天公習俗,作為閩南人,你一定要懂的!
準備事項:
由於道教有敬葷的習慣,所以,一般家庭而言(非正式道教宮觀道場)我們會準備如下物品:
1、方桌(圓桌也可以)一個,桌前用桌巾圍起。(紅色的桌巾,前面有刺繡,一般為各種吉祥圖案)。
2、桌上擺放有香爐一個、蠟燭一盞、鮮花兩束用花瓶裝好。
3、準備的菜餚有:六碗幹(不帶湯)的素菜、六碗溼(帶湯)的素菜、小三牲(煮熟的整雞,尾巴三根毛不能拔掉、煮熟的一塊豬肉、煮熟的魚一條)、花生一盤、桂圓乾一盤、紅棗一盤、發糕一個、米糕一碗、紅圓十二個、紅龜六個、清茶三盞、水果五種,每種若干。
4、玉皇香一排(玉皇是用四根香,記得,是四根)
5、壽金若干(天公金,就是最大張的那種)
注意事項:
閩南民間有些食品在拜天公時是不可上供桌當供品的,大家注意啦,別怪我沒告訴你哦:
水果有「楊桃」、「李子」、「西紅柿」、「番石榴」、「榴槤」、「釋迦」等不可拜,因西紅柿、番石榴(原名番石榴多子,且冠有番字不雅;釋迦像釋枷牟尼的頭,豈敢隨意冒犯;榴槤氣味怪異,「楊桃」是外來水果(洋桃)不宜用來祭祀;而道教不以「李子」當祭品,是因太上老君,姓李名耳,為避其名諱而不採用。一般而言,圓形的水果較受歡迎,取其圓滿之意。民俗流傳是"有拜有保佑",真的忙就到附近的大廟有設凌霄寶殿的,即使看到玉皇大帝圖像拜拜也是極好的。
祭拜大禮:
祭拜時最傳統的大禮是:
打開大門,穿戴整齊,並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現代一般信眾則往往只有上香祝禱而已。當祭拜完成後,先燒金紙,再將天公座一起燒化,之後再撤去供桌,保佑一家平安。有民謠雲——
正月初九五更天
三牲五穀放桌邊
一家老少站相依
一拜豐收財運添
二拜健康笑眯眯
三拜團圓不分開
真心許願嘴要甜
響炮共慶天公生
本文摘自:微信公眾號漳州城事
這麼壯觀的場面
實在不能不點個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