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賽季的歐冠半決賽首場比賽在兩支經驗都不算豐富的新軍之間上演,巴黎聖日耳曼祖上倒是進過一回半決賽,但被AC米蘭淘汰出局;而建隊不久的RB萊比錫可就是實打實的初生牛犢,兩隊最終以3-0收場,紙面實力更強的大巴黎笑到了最後。不過這場比賽可絕不僅僅是依靠巨星閃光,主帥圖赫爾與對方主帥納格爾斯曼的鬥法也是頗有亮點。
本場比賽最大的看點除了姆巴佩與內馬爾同時首發以外,就屬圖赫爾與納格爾斯曼這對師徒了。納格爾斯曼一直都很感謝圖赫爾將自己領到了主教練這條路上,而且他也稱在圖赫爾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至於兩人目前執教水平孰高孰低,其實無法從這場比賽看出端倪來,畢竟萊比錫雖然打進四強,但失去維爾納之後整體水平還是不足以撼動法甲霸主的。
雖然是師傅,但圖赫爾今年也才46歲,不算少帥但也絕不算老,只能說剛剛年滿33歲的納格爾斯曼實在是太年輕。在執教風格方面,兩人都是攻勢足球的信徒,只不過圖赫爾更偏比較溫和,他更擅長粘合球員、處理關係;而納帥則是標準的戰術達人,對排兵布陣相當痴迷,當然挖掘運用年輕人也是一把好手。
此前歐冠四強中3隊都有德國籍教練已經成為一個噱頭,除了裡昂主帥魯迪·加西亞是個法國人,大巴黎、萊比錫和拜仁的主帥都是德國人,甚至加西亞本人也調侃稱自己名字中有德國元素。當今足壇能夠被德國教練率領的球隊統治,或許裡面有一些規律等待發掘?在很難打出精彩比賽的歐冠半決賽階段,圖赫爾和納格爾斯曼兩人就為我們展示了德國主帥的戰術魅力。
開局階段的對陣布局至關重要,大巴黎雖然手握最強攻擊線,但是考慮到萊比錫防守反擊的犀利,圖赫爾一開始並沒有執行&34;策略,而是持球在腳按兵不動,因此戰術重心在納帥的萊比錫這邊。萊比錫作為防守方有多種選擇,其實就是防守位置選擇與防守力度選擇的不同組合形式。
在6種基礎防守組合策略中,納帥選擇了中位壓迫,也就是讓中場防線落位在中場附近,同時通過局部的上前壓迫來阻礙大巴黎的後場控球。這樣的戰術選擇屬於在體能儲備與防守主動性之間作出平衡。比如這次防守移動就相當標準:內馬爾中場拿球,後腰坎普爾從自己的位置迅速前壓製造壓力,同時中鋒波爾森回來幫忙,而此時萊比錫4中場固守中線,站位相當明確:
這一次變成了邊路的前壓:貝爾納特拿球後,改打右邊前衛的防守型中場萊默爾主動前壓製造壓迫感,迫使大巴黎回傳重新組織。此時的後腰坎普爾守在了自己的位置,而4中場的其他人員也都按兵不動,這又是一次典型的局部壓上式中位防守,這樣的防守策略在比賽前十來分鐘出現頻率較高,但架不住大巴黎通過定位球率先得分:
圖赫爾在看到納帥保守的防守策略之後,選擇主動出擊,所以雖然大巴黎不打算搶開局(比賽前兩次射門都來自萊比錫而不是大巴黎),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他們還是收穫了夢幻開局。迪馬利亞主罰任意球,馬爾基尼奧斯搶點得分。在這之前,正是大巴黎在左路的持續施壓撬開了萊比錫的右側防守。
導致得分的任意球就來自迪馬利亞與內馬爾在左路的角球配合,迪馬利亞傳給內馬爾,後者帶球接近腹地的時候被萊默爾放倒。在此之前,大巴黎已經連續3次在這一側拿到角球機會,可見大巴黎對萊比錫右路的進攻壓迫有多強。大巴黎本場比賽總共也就4次角球,全部發生在前18分鐘裡:
圖赫爾的進攻思路很明確:由內馬爾、迪馬利亞、貝爾納特組成攻擊群,來回穿插在萊比錫右側防區,輪番製造任意球、角球等機會;同時禁區內利用馬爾基尼奧斯這一爭頂高手形成攻門機會。在馬爾基尼奧斯進球前的一次角球機會中,他也覓得頭球攻門良機,可惜頂得太正被沒收:
丟球之後萊比錫一度有些自亂陣腳,好在時間還多,他們迅速組織起來展開反擊攻勢,同時也把防線稍微前提,壓迫力度提升,企圖得到前場快速反擊的機會,這也是他們的強項之一。第15分鐘時兩隊有一次精彩的互相快攻,大巴黎這邊後場一腳直傳找到了萊比錫的空隙,但是內馬爾拿球後被萊比錫3人迅速包圍並搶斷;但是萊比錫一腳出球形成反擊後,也被大巴黎及時鏟斷:
這樣的局面說明萊比錫在防守落位方面出現不嚴密的情況,這與球隊準備投入進攻、剛丟球心態產生波動都有關係。之後萊比錫的進攻愈發犀利,方式也開始多樣化,比如這次進攻通過後場高球直傳打大巴黎的身後,萊默爾右邊路拿球後頭球往外線一領,隨後橫傳禁區,跟進的波爾森搶點射門稍稍偏出:
然而萊比錫剛剛掀起的攻勢就被自家門將古拉西奇的失誤給葬送了。迪馬利亞抓住機會攻入一球,幫助大巴黎將比分改寫為2-0的同時,也宣告了納格爾斯曼階段性戰術的失利。因為在萊比錫將一部分防守重心轉向進攻的同時,大巴黎的豪華鋒線也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姆巴佩、內馬爾的連續衝擊最終導致萊比錫後防失火:
領先兩球後,圖赫爾下令回收陣型,開始了比較無聊的後場倒腳,萊比錫的反撲氣焰也逐漸冷卻,至少在半場調整之前,納帥確實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做出抵抗。上半場最後時間裡,萊比錫的陣型不知道該如何站位,前提害怕被打反擊,不前提又沒辦法搶下球權,進退兩難之間甚是難受:
好不容易等到下半場,納帥一口氣做出兩個換人調整:上福斯貝裡和希克兩名前鋒,下恩昆庫和奧爾莫兩名中場球員,但這已經屬於是窮途末路的最後選擇,畢竟萊比錫的替補席跟大巴黎相比真的不夠看。之後大巴黎攻入第三球,主裁併未收到來自VAR的犯規提醒(埃雷拉應該是碰到了穆傑萊),直接導致萊比錫心態崩盤,之後的時間也進入了垃圾時間~
總的來說,圖赫爾在這場師徒對決中還是佔據了優勢,他對球隊節奏的把控、何時該攻何時該守拿捏得更好;納格爾斯曼本場比賽在比賽節奏方面被圖赫爾牽著走,但這並不能怪他,畢竟萊比錫實力本就差一截,戰術執行力自然也比不了大巴黎。對圖赫爾來說這是締造傳奇的好機會;對納帥來說未來還有大把時間書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