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六章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也就是說,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河流所匯往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
同理,人低成王,做人謙虛低調才是王道,做人要虛懷若谷,才能積蓄更多福氣。很多時候,暫時的屈居人下,並不是懦弱,而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以退步為進步的張本。而且,真正的處世高手,往往都有以下「三低」特徵。
011、姿態放得低;
老子《道德經》中談到了聖人的處世之道:聖人要想領導人民,就必須在言辭上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成為人民的表率,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後面。言傳不如身教,真正厲害的領導,懂得放低姿態,更加能夠令人信服。
正如因為做領導的沒有大架子,很平易近人,所以他們雖然地位居人之上,而人們並不感到負擔沉重;居於人們之前,而人們並不感到受害,甚至大家都樂意推戴他而不厭棄他。
如果你不是領導,也不要緊,因為你若得到放低姿態、隨和待人,人緣會更好,得道多助,終究一天也會出人頭地,正如處世其實《圍爐夜話》中所講:「肯下人,終能上人」。也如曾國藩的一句名言所說:「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西方有句格言叫:「越是成熟的麥子,越垂下麥穗」。同理,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姿態放得很低,為人很謙虛低調,因為他們心智夠成熟,更加深知自身的渺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家書中告誡兒子:裝傻給你帶來的好處很多很多。裝傻的含義,是擺低姿態,變得謙虛,換句話說,就是瞞住你的聰明。
022、聲音壓得低;
鬼谷子說:「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口是心靈的門面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
因此,我們根據一個人的說話方式以及聲音大小,就可看出個大概。《易經》中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吉人話很少,音量小,說話也慢;躁人話很多,嗓門也大。在孔子眼中,真正的君子應該是「訥於言而敏於行」。
越是厲害的人,內心和實力越是強大,他們不需要通過大嗓門來證明自己,經常是輕言慢語,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就像電影《教父》中的男主角維託·唐·柯裡昂一樣。
有理不在聲高,惡言傷人六月寒。情商低的人,在表達善意的時候,往往因為嗓門很大,最後適得其反,讓人覺得是不懷好意。比如說,父母批評教育孩子,壓低聲音講道理的效果,要好於大嗓門的吵罵;領導找員工談話的時候,輕聲細語、點到為止,要好過嚴厲地批評責備。
誰都不願意別人被人指著鼻子罵,大多數人都是吃軟不吃硬。所以,如果你不想把他人都得罪光,不想把事情搞砸,就請儘量學厲害人物那樣壓低聲音說話,更加能夠讓人接受。
033、欲望降得低;
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處處爭強好勝,表現出很強的欲望,就會讓人人都會提防他。反之,做人謙遜一點,與世無爭一點,他人也就不會都把你當作是打擊的對象,這就是「謙受益」的好處之一。
真正的處世高手,往往看起來心平氣和,弱其志,懂得不在面上去爭,而是多用實際行動去作為。善於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麼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是他的容貌謙虛得像愚鈍的人一樣。
古語云:「嗜欲深者天機淺,凡外重者內必拙」,欲望會蒙蔽人的雙眼,有聰明精明而不睿智高明,最後也很難悟透真正的天機。所以說,聰明的人,反被聰明誤;反倒是大智若愚的人,最後無欲則剛,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天地大公無私,不為自己著想,只是滋潤萬物,最後天長地久;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少有私慾,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無私為大私」,越是無私的人,最後收穫和回報也越大。
04結語
「水低成海,人低為王」:真正的處世高手,都有這「三低」特徵——姿態放得低、聲音壓得低、欲望降得低。大家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身邊厲害的人,是不是這個樣子。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哲學、勵志、正能量、情感等方面的美文,歡迎點讚文章,並關注帳號。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