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丨「綠桐書記」撥響「致富算盤」 省級貧困村摘窮帽奔振興

2020-12-23 紅網

編者按:有這麼一幫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吃在村、住在村,服務在村,與貧困群眾結親戚;他們沉下身子、紮根基層,走東家、進西家,把村裡當成自己的家;他們因戶施策,扶貧幫在點子上、扶在關鍵處;他們嚴肅黨組織生活,把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

近年來,衡陽市共派駐扶貧工作隊1481支,派駐村工作隊員3432名,湧現了大批紮根基層、心繫群眾、有擔當有作為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及隊員。

6月16日,衡陽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扶貧辦聯合紅網推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接地氣的故事,看衡陽「駐村幫」如何用心用情譜寫一曲曲動人的扶貧之歌!

紅網時刻 記者 譚倩 衡陽報導

夏日的衡南縣日光村,山水分外清秀。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讓人如沐春風。

2015年4月,以唐國平為隊長的衡陽市菸草局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該村,他們憑著兩條腿,深入村組訪貧問苦,帶領全村人民理思路、想辦法、謀發展,一戶一策制定脫貧方案,大力拓展集體經濟,完善基礎設施……

5年來,當地變化如何?近日,紅網記者前往該村踏訪。

省級貧困村變化大

日光村整修的最大的一口水塘。

村裡的敬老院,三層樓房,寬敞大坪。

衡南縣雞籠鎮日光村是省級貧困村,2016年由原日光、雙溪、葉江三個村合併而成,轄54個村民小組,人口1318戶5387人,有貧困戶170戶508人,是衡南縣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5年前,當唐國平第一次走進日光村時,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破敗凋敝的村落:公路不通、房屋破舊、生產資料匱乏、村民生活貧困。那一刻,唐國平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一項政治任務,對於日光村的百姓來說,自己所在的工作隊就是他們的希望。

「既然我來了,要搞就要搞好!」帶著這些使命和責任,唐國平在「建設扶貧」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帶領工作隊向市菸草局爭取了1000多萬元資金,先後修建8條共計長約5500餘米的排灌水渠,整修27口灌溉水塘,修築機耕路16條,修建垃圾池30座,硬化村級公路15公裡,沿途安裝太陽能路燈173盞,鋪設自來水管道5公裡,解決全村安全飲水問題,為63戶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開展教育助學和發放「金葉慈善醫療卡」幫助患重病的村民購藥治病,完善村部辦公設施設備,投資100多萬元建設敬老院,讓日光村和周邊村的30多位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如今,這個省級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的百姓收穫了實實在在的「甜蜜」和「實惠」。

說話間,我們到了村裡的敬老院。三層樓房,寬敞大坪,幾位拄拐老人坐在凳子上,76歲貧困戶王誠兵老人是2017年入住敬老院的,說起敬老院的生活,他笑呵呵道,「每天都有肉吃,有人幫助打掃衛生,工作人員照顧得周到,這是我兩年前不敢想像的日子。」

2018年12月,日光村正式摘掉了「窮帽子」。

栽下滿山綠桐樹 大興產業謀發展

綠桐樹在這片滿是黃土的山坡上已經紮根3年多了,耕出了一片「綠田」。

「沒有產業,扶貧就是空話。」幫扶工作隊深知產業對於穩定脫貧成果的重要性。

日光村是丘陵地貌,山多田少,經多番考察,唐國平帶領工作隊確定了「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總體思路。

當天,唐國平帶領記者來到一處山地上,我們看到,筆直聳立的綠桐樹排列得整齊劃一。自2017年4月,被駐村扶貧隊作為扶貧產業項目引進日光村來,400畝共計1.2萬株的綠桐樹在這片滿是黃土的山坡上已經紮根3年多了,耕出了一片「綠田」。

在71歲的貧困戶李秋銀老人眼裡,這片「綠田」就是他們貧困戶的「綠色銀行」。「我和老伴在綠桐樹基地從事鋤草、剪枝、施肥等農活,每人每天可以拿到120元的工資,一年下來,我兩老口可以賺到萬多元收入,我們的生活有了依靠。」

「綠桐樹材質輕、韌性大、密度低、強度高,可用於製作飛機、輪船、汽車、高鐵家具飾板,還有貨運貨櫃、防火門、木地板等……」唐國平一邊帶我們參觀,一邊介紹道。在他眼裡,這片「綠田」是日光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綠色希望。「我們建立綠桐樹基地,就是學習焦裕祿當時帶領蘭考人民種植泡桐樹的經驗,採取『企業+合作社+村委會+貧困戶的形式』,其中村委會貧困戶各佔40%的股份,再過幾年綠桐樹成材後,預計每畝收益2.8萬元,貧困戶就可以享受產業脫貧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除此之外,唐國平還爭取了一個60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有了發電經濟效益。另外,還帶頭成立「村社合一」,投資黑山羊和魚類水產養殖,爭取油茶莊園開發項目落地,開發油茶種植400多畝。這一切,讓所有人有理由相信,未來日光村也能蛻變成「美麗鄉村」。

扶貧幹部「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

唐國平(左一)看望貧困戶。

「他要是不來村裡,我們村沒得這麼好。」在衡南縣雞籠鎮日光村508名貧困戶眼裡,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唐國平就如同親人一般。

唐國平1997年從部隊轉業後進入衡陽市菸草局,是一個有著33年黨齡的老黨員。2015年4月,作為單位的中層幹部、技術骨幹,他放棄機關安逸的工作,主動請纓到偏遠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原來安排只幹3年,時間到了後,組織找我談話,還得接著幹。我們當兵的人,服從命令,盡職盡責,讓我幹我就繼續幹!」

駐村5年來,唐國平大都在村裡度過,與村民一起活躍在田間山頭,成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九旬老父得了食道癌,直至老人去世也無法床前盡孝;2017年,妻子罹患腫瘤,他也儘可能每月多值幾個周末的班,湊出一個完整的星期帶著妻子去廣州化療;獨生女兒出嫁,他也僅僅是在女兒婚禮前一天才匆匆趕到,參加完婚禮又急忙回了村裡……儘管心中有著萬般愧疚,但他深知要做好扶貧工作,就必須要有這份「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

去年10月22日,妻子病情突然惡化,家人催促他趕回醫院,村兩委幹部和扶貧隊員也勸他趕緊回去陪伴妻子。他猶豫片刻說道:「明天是2019年脫貧民主評議會,會議重要,還是先主持開完會再回去吧。」他覺得妻子一定能堅持住,會挺過去的。然而,第二天上午,正在開會討論之際,醫院再次電話通知妻子病危,但他強忍著悲痛,堅持把會開完再急匆匆趕去醫院。當他來到妻子的病床前,妻子已經昏迷不醒,半個小時後就離他而去了,唐國平悲痛欲絕,幾近昏厥。

「我最大的困難已經過去了。」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但唐國平還是難掩悲痛。今年4月,是唐國平駐村5周年的日子。5年是綠桐樹成梁的時間,5年幫扶,日光村也迎來翻天覆地的蛻變。唐國平說,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即使日後離開日光村,他仍然是紮根日光村的一棵綠桐樹,繼續為日光村今後的致富路奉獻自己。

相關焦點

  •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2020-11-2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 一心一意幫致富
    沁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中新網長治12月17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一心一意幫致富作者 楊靜 廉玉每日夜漸深,萬家燈火逐漸熄滅時,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官灘鄉紫紅村村委辦公室總會亮起燈光,明亮的白熾燈下,是楊謀埋頭整理資料的身影。
  • 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在雲南省香格裡拉市三壩鄉江邊村賴頭支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李永會是眾所周知靠著養殖業摘掉「窮帽」、致富奔小康的人家。她用了5年時間,就實現了由建檔立卡戶向養殖致富的轉變。談到過去,李永會幾度哽咽,她說:「幾年前我們家很窮,住房條件也很差,一家6口就擠在一棟不足40平米未經裝修的小樓裡,有時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日子過得及其艱難,自從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後,我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戶,國家的各種好政策我們家都享受到了,政府給錢幫我家蓋了住房,改建了畜圈,還幫我家發展肉牛、生豬、山羊養殖和種花椒等,解決了很多困難,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
  • 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產業扶貧摘窮帽
    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產業扶貧摘窮帽 2020-09-30 18: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四川德陽中江縣:「貧困村」變「省級四好村」
    三年後村民們誇讚:他是我們致富奔康的「領路人」。在他的帶領下,長安村的面貌一天天在改變,村裡的扶貧產業越來越多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兩委班子的幹勁更足了……曾經的「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省級四好村」。 2017年,黃鹿鎮紀委副書記王剛分派到了長安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二十來歲又是城裡人的王剛,被當地村民們質疑。
  • 【脫貧之星】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家住六家子鎮二道窪村的吳金華,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憑藉自己的雙手用勤勞和汗水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來到吳金華家時,他正忙著給牛添加草料,這是他一天裡最開心的事,牛棚裡的10頭牛,讓他挺直了腰杆兒,成功地甩掉了貧困的帽子,還是他在致富路上最大的依仗。
  • 華南農業大學駐龍川縣豐稔鎮禮堂村第一書記郭迪傑:
    幫村民栽好「搖錢樹」 2020-07-01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舉辦直播活動,學校駐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豐稔鎮禮堂村第一書記郭迪傑為越王貢華禮絲苗米等禮堂村農特產品「帶貨」。這是華南農大專家團隊為禮堂村量身打造的扶貧特色產品,已幫村集體、貧困戶分別增收超過5.5萬元。  禮堂村地處山坳,曾是省定貧困村。2016年4月,華南農大定點幫扶禮堂村。2018年,郭迪傑主動申請到禮堂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丨長順縣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熱水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
    2017年8月,我主動請纓奔赴脫貧攻堅一線,來到長順縣掛職縣委副書記,擔任省人民檢察院派駐長順縣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熱水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此外,我還聯絡貴陽、都勻等地20餘家機關院校和酒店、超市定點收購,解決農戶銷售難題,幫村裡跑出了穩定的銷售市場。對於中塘村、磨謝村、打召村等省檢察院定點幫扶的貧困村,我們也通過積極協調產業資金、項目支持,為當地群眾發展產業提供保障。這其中,最讓我開心的是油菜制種產業。
  • 市二中駐村工作隊:開對「藥方子」,拔掉「窮根子」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謝建)「以前是一下雨根本邁不開腳,現在好了,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門口,這搭幫了『楊隊長』。」提起自家門前的這條入戶路,白水鎮群玉村貧困戶胡元長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村民家門口硬化的道路胡云長口中的「楊隊長」是汨羅市二中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楊啟後。在一次日常的入戶走訪過程中,楊啟後發現貧困戶胡云長和盧三星家門前的入戶道路都是泥濘不堪的泥巴小路,出行極為不便。
  • 郵儲銀行「駐村工作隊」 帶領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郵儲銀行營山縣支行作為合面村的定點幫扶單位,於2016年4月選派優秀黨員幹部彭德萍擔任合面村第一書記,2018年5月又選派2名優秀年輕幹部形成駐村工作隊。在彭德萍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上坡下坎、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走訪貧困戶摸情況,手把手指導村民做產業。2019年,合面村成功甩掉窮「帽子」,291名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人均年收入達5415元,村貌更是大變樣。
  • 上林縣:精準扶貧摘窮帽 腳步鏗鏘奔小康 - 縣區動態 - 廣西南寧市...
    作為粵桂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試點縣,「十三五」期間,上林縣大力實施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帶動貧困村發展產業;促進農村基層黨建,促進本土人才回引創業等六大行動。通過兩廣、兩培、兩帶、兩促「四兩撥千斤」,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致富帶頭人減貧帶貧路子。
  • 嶽池縣:奮力摘「窮帽」聚力鄉村振興新未來
    建設中國川菜地道食材基地,成為當地推進鄉村振興的探索之一 範聰攝  11月30日,冬日的陽光灑在嶽池縣顧縣鎮梁家坳村的山丘上。  嶽池是百萬人口大縣,廣安市人口最多的縣,曾有280個貧困村和近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村數量居全省第二。  「十三五」期間,嶽池縣幹部群眾同心同力,凝聚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成功退出貧困縣序列,摘掉了「窮帽子」。  蹄疾步穩,闊步前行。即將邁入「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起點,嶽池將繼續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中描繪新圖景。
  • 濰坊高密市謝家屯村:看省定貧困村的「蝶變之路」
    盛夏時節,也是各種水果上市的季節,在高密市膠河生態發展區謝家屯村的梨園裡,村民謝國平正在忙著摘梨、剪枝。儘管汗流浹背,但是謝國平卻滿懷喜悅。謝國平原先是村裡的貧困戶,守著幾畝薄田看天吃飯,收入低微,現在在各級的幫扶下,他的生活面貌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種植果園致富外,空閒時間還在家門口上實現了增收。
  • 用幹公安的勁頭,打贏鹹寧最大貧困村的脫貧攻堅戰,南川窮鄉親村...
    作為省級貧困村,南川人多、田少、地貧,全村1235戶5737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87戶,貧困人口1018人。賣楠竹、打零工就是山裡人的全部營生,鄉親們渴望脫貧奔小康。扶貧任務,交到了省公安廳手中。5年來,省公安廳先後挑選四位年富力強的隊長和26名青年骨幹進駐南川村,用幹公安工作的勁頭,在這片土地上打一場決勝攻堅戰。
  • 摘「帽」後,「體育村」要致富——廣東體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
    摘「帽」後,「體育村」要致富——廣東體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 發布時間:2020-06-03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黃心豪
  • 海南東方新園村駐村第一書記郭濤:扶貧路上印初心 發展產業促振興
    2018年11月19日,郭濤第一次來到海南省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從海南省科學技術廳辦公室四級調研員到駐村第一書記,他發現駐村扶貧工作遠比自己想像中的更加艱巨。新園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共236戶,總人口為94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90戶368人,貧困發生率38%,屬於板橋鎮「十三五」深度貧困村。新園村駐村第一書記郭濤:「來到新園村,新園村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髒!
  • 十三五·非凡成就①丨邁開大步奔小康
    他們依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措施,擼起袖子加油幹,脫困致富奔小康。正如嶽清泉所說,脫貧不能只靠幫扶,增收要靠自己努力,邁開步子,過上幸福日子!從房齡村延展開來,呈現的是「十三五」期間全市上下實施脫貧攻堅的壯麗畫卷。
  • 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協會:打造產業聯盟,帶富一方鄉親
    」中榮獲「優秀組織獎」……為助力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農村基層黨建與農業產業發展有機統一深度融合,2020年1月22日,在省委組織部指導下,全國首個第一書記協會——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協會註冊成立。
  • 上杭湖洋新坊村:產業發展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新坊村位於湖洋鎮西南部杭武邊界,村裡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全村有貧困戶13戶35人,2015年被列入縣級貧困村。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村不斷探索尋找能讓群眾增收脫貧致富的路子,經過反覆探討、外出學習等最終確定了具有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養蜂產業。
  • 容縣法院駐貧困村第一書記林威任榮獲玉林市優秀脫貧攻堅工作隊員
    容縣法院駐貧困村第一書記林威任榮獲玉林市優秀脫貧攻堅工作隊員 2020-12-15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