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這麼一幫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吃在村、住在村,服務在村,與貧困群眾結親戚;他們沉下身子、紮根基層,走東家、進西家,把村裡當成自己的家;他們因戶施策,扶貧幫在點子上、扶在關鍵處;他們嚴肅黨組織生活,把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
近年來,衡陽市共派駐扶貧工作隊1481支,派駐村工作隊員3432名,湧現了大批紮根基層、心繫群眾、有擔當有作為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及隊員。
6月16日,衡陽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扶貧辦聯合紅網推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接地氣的故事,看衡陽「駐村幫」如何用心用情譜寫一曲曲動人的扶貧之歌!
紅網時刻 記者 譚倩 衡陽報導
夏日的衡南縣日光村,山水分外清秀。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讓人如沐春風。
2015年4月,以唐國平為隊長的衡陽市菸草局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該村,他們憑著兩條腿,深入村組訪貧問苦,帶領全村人民理思路、想辦法、謀發展,一戶一策制定脫貧方案,大力拓展集體經濟,完善基礎設施……
5年來,當地變化如何?近日,紅網記者前往該村踏訪。
省級貧困村變化大
日光村整修的最大的一口水塘。
村裡的敬老院,三層樓房,寬敞大坪。
衡南縣雞籠鎮日光村是省級貧困村,2016年由原日光、雙溪、葉江三個村合併而成,轄54個村民小組,人口1318戶5387人,有貧困戶170戶508人,是衡南縣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5年前,當唐國平第一次走進日光村時,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破敗凋敝的村落:公路不通、房屋破舊、生產資料匱乏、村民生活貧困。那一刻,唐國平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一項政治任務,對於日光村的百姓來說,自己所在的工作隊就是他們的希望。
「既然我來了,要搞就要搞好!」帶著這些使命和責任,唐國平在「建設扶貧」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帶領工作隊向市菸草局爭取了1000多萬元資金,先後修建8條共計長約5500餘米的排灌水渠,整修27口灌溉水塘,修築機耕路16條,修建垃圾池30座,硬化村級公路15公裡,沿途安裝太陽能路燈173盞,鋪設自來水管道5公裡,解決全村安全飲水問題,為63戶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開展教育助學和發放「金葉慈善醫療卡」幫助患重病的村民購藥治病,完善村部辦公設施設備,投資100多萬元建設敬老院,讓日光村和周邊村的30多位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如今,這個省級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的百姓收穫了實實在在的「甜蜜」和「實惠」。
說話間,我們到了村裡的敬老院。三層樓房,寬敞大坪,幾位拄拐老人坐在凳子上,76歲貧困戶王誠兵老人是2017年入住敬老院的,說起敬老院的生活,他笑呵呵道,「每天都有肉吃,有人幫助打掃衛生,工作人員照顧得周到,這是我兩年前不敢想像的日子。」
2018年12月,日光村正式摘掉了「窮帽子」。
栽下滿山綠桐樹 大興產業謀發展
綠桐樹在這片滿是黃土的山坡上已經紮根3年多了,耕出了一片「綠田」。
「沒有產業,扶貧就是空話。」幫扶工作隊深知產業對於穩定脫貧成果的重要性。
日光村是丘陵地貌,山多田少,經多番考察,唐國平帶領工作隊確定了「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總體思路。
當天,唐國平帶領記者來到一處山地上,我們看到,筆直聳立的綠桐樹排列得整齊劃一。自2017年4月,被駐村扶貧隊作為扶貧產業項目引進日光村來,400畝共計1.2萬株的綠桐樹在這片滿是黃土的山坡上已經紮根3年多了,耕出了一片「綠田」。
在71歲的貧困戶李秋銀老人眼裡,這片「綠田」就是他們貧困戶的「綠色銀行」。「我和老伴在綠桐樹基地從事鋤草、剪枝、施肥等農活,每人每天可以拿到120元的工資,一年下來,我兩老口可以賺到萬多元收入,我們的生活有了依靠。」
「綠桐樹材質輕、韌性大、密度低、強度高,可用於製作飛機、輪船、汽車、高鐵家具飾板,還有貨運貨櫃、防火門、木地板等……」唐國平一邊帶我們參觀,一邊介紹道。在他眼裡,這片「綠田」是日光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綠色希望。「我們建立綠桐樹基地,就是學習焦裕祿當時帶領蘭考人民種植泡桐樹的經驗,採取『企業+合作社+村委會+貧困戶的形式』,其中村委會貧困戶各佔40%的股份,再過幾年綠桐樹成材後,預計每畝收益2.8萬元,貧困戶就可以享受產業脫貧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除此之外,唐國平還爭取了一個60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有了發電經濟效益。另外,還帶頭成立「村社合一」,投資黑山羊和魚類水產養殖,爭取油茶莊園開發項目落地,開發油茶種植400多畝。這一切,讓所有人有理由相信,未來日光村也能蛻變成「美麗鄉村」。
扶貧幹部「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
唐國平(左一)看望貧困戶。
「他要是不來村裡,我們村沒得這麼好。」在衡南縣雞籠鎮日光村508名貧困戶眼裡,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唐國平就如同親人一般。
唐國平1997年從部隊轉業後進入衡陽市菸草局,是一個有著33年黨齡的老黨員。2015年4月,作為單位的中層幹部、技術骨幹,他放棄機關安逸的工作,主動請纓到偏遠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原來安排只幹3年,時間到了後,組織找我談話,還得接著幹。我們當兵的人,服從命令,盡職盡責,讓我幹我就繼續幹!」
駐村5年來,唐國平大都在村裡度過,與村民一起活躍在田間山頭,成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九旬老父得了食道癌,直至老人去世也無法床前盡孝;2017年,妻子罹患腫瘤,他也儘可能每月多值幾個周末的班,湊出一個完整的星期帶著妻子去廣州化療;獨生女兒出嫁,他也僅僅是在女兒婚禮前一天才匆匆趕到,參加完婚禮又急忙回了村裡……儘管心中有著萬般愧疚,但他深知要做好扶貧工作,就必須要有這份「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
去年10月22日,妻子病情突然惡化,家人催促他趕回醫院,村兩委幹部和扶貧隊員也勸他趕緊回去陪伴妻子。他猶豫片刻說道:「明天是2019年脫貧民主評議會,會議重要,還是先主持開完會再回去吧。」他覺得妻子一定能堅持住,會挺過去的。然而,第二天上午,正在開會討論之際,醫院再次電話通知妻子病危,但他強忍著悲痛,堅持把會開完再急匆匆趕去醫院。當他來到妻子的病床前,妻子已經昏迷不醒,半個小時後就離他而去了,唐國平悲痛欲絕,幾近昏厥。
「我最大的困難已經過去了。」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但唐國平還是難掩悲痛。今年4月,是唐國平駐村5周年的日子。5年是綠桐樹成梁的時間,5年幫扶,日光村也迎來翻天覆地的蛻變。唐國平說,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即使日後離開日光村,他仍然是紮根日光村的一棵綠桐樹,繼續為日光村今後的致富路奉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