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踩坑效果更差,這幾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2020-12-16 丹媽讀童書

前些天看群裡媽媽有不少在討論「識字」問題:

這塊我原來也陸續寫過,

但畢竟那時叮噹還小,沒到識字敏感期,所以沒有很系統地給大家介紹,不過這半年,我發現叮噹開始對認字很感興趣了。

讀繪本會問:「媽媽,這個是什麼字?」拆新玩具也會先看說明書上的字,在外面吃飯看菜單、認路標都比以前積極。

既然這樣,我想著乾脆多研究下這塊,把目前市面上口碑比較好的識字書,APP,識字遊戲等,結合自身體驗來篇全面點的推薦。

結果在準備時,卻發現大家首要關注的,並不是識字方法,而是對「識字」本身就有些爭議和疑慮,也有不少讀者踩坑。

光重點問題都有將近40個,雖然各家情況有不同,還是非常值得挑出一些典型,先來篇「科普文」,至於識字方法下篇再說。

當然,所謂「科普文」,也不是我說的是權威,因為這塊內容網上早已眾說紛紜,各有道理。

為了更專業些,我也有去「知網」和一些相關書籍,看完幾十份論文,整理出一些研究心得,給大家參考。

01幾歲開始識字比較好?

這個問題問的最多,有些孩子2-3歲就識不少字了,有些直到幼小銜接對識字都不感冒,導致很多家長會陷入焦慮。

關於這點並沒有一個官方說法,我們分情況看,如果是平時生活中「非正式識字」,那無所謂,孩子問到了家長回答就好。

如果是準備有意識教娃識字,根據科學研究,4-5歲之後最佳,原因在於:

教育部2012年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之南》裡明確指出,在閱讀和書寫準備方面,每個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特徵有所不同。

4-5歲對生活中常見的標識、符號感興趣,可適當在遊戲、故事、親子閱讀中加入識字啟蒙。

5-6歲對書和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意義,可以為大量識字做準備。

發展心理學家羅伯特·范茨也曾做過實驗,孩子在4歲以後,進入「圖形知覺期」,而漢字恰好是一種特殊的有規則的圖形,能認形狀才好認字。

● 5歲以後,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萌芽,可以理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繫,比如看到「西瓜」這個詞,就知道它指的是實物「西瓜」。

所以綜合下來,4-6歲開始教識字,效果和興趣會比較好。如果還沒有識字敏感期,教孩子識字建議不逼迫,不勉強。

02識字敏感期怎麼辨別?

說完年齡,肯定很多人要提「識字敏感期」了。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存在個體差異,所以識字敏感期具體時間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所以不用根據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只要發展正常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段,都會對識字產生興趣的。

因為他們的好奇心,想要了解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那就需要了解文字,因此會有一種內驅力不斷迫使他們去識字。

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敏銳及時地發現孩子的興趣,然後呵護他們的這個興趣,用正確方式引導他們。

怎麼辨別「識字敏感期」呢?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自測下:

1是否有強烈的認字意願。比如孩子會經常問,「這是什麼意思」「那上面寫的什麼」,有了意願,孩子學習才是愉快專注的。

2學習認字以後是否有勝任感,成就感。表現出這點,說明學習難度和內容是適合的,孩子會願意繼續突破。

敏感期的表現也有不同,有些孩子能很好的認字,有些喜歡畫字,可能大人不一定認識理解,他們自己卻可以讀出來,表達所思所想。

如果沒有明顯表現,家長也不要急,可以在環境上稍微做些準備,比如把家裡的物品貼上對應詞彙,等待「敏感期」自然到來。

03多少識字量是合適的?

關於識字量,最終還是要回到目的上,應該不外乎兩種:

客觀上,到了小學,識字技能會直接影響語文成績,甚至其他科目也因「讀題困難」受牽連。

主觀上,孩子識字多了,能逐漸過渡到自主閱讀。

按情況分析,要是為了小學做準備,我查了下語文課本,根據每學期生字要求,一、二年級上完,大概1600字左右,能支撐起早期需求。

△ 一年級上冊
△ 一年級下冊
△ 二年級上冊
△ 二年級下冊

那麼學前認字,500-1000字應該都OK,不必單純去刷識字量,孩子只會認,缺乏對漢字背後的字義透徹理解,無法把字、音、物、生活聯繫,反而是機械式學,意義不大。

要是為了儘早自主閱讀,按《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識字量2000左右,是能達到獨立閱讀。

但這裡我想插一句,識字技能≠閱讀能力,很多孩子即便識字了,也沒辦法自主閱讀,究其原因,可參考下條。

04已經認識不少字還是不能自主閱讀怎麼辦?

首先,一個熟練的閱讀者,需要有三個技能:認讀文字、理解語意、流暢閱讀

而中文句子的字詞都是連在一起,把句子讀通,在認字基礎上,要先會斷句,然後是標點符號的認知,再是與內容情緒相關的語義、語感。

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全新的概念,得邊讀,邊調用自己從口語中獲得的經驗(書面語跟口語表達又有難度不同)

只有不斷練習,先字詞、句子、再段落、篇章,才能真正進入自主閱讀,學齡前,低年級孩子剛建立漢字意識,磕磕絆絆很正常。

其次,閱讀是個融觀察、理解、想像、推理,判斷等複雜的心理過程,在孩子自主閱讀還不熟練時,選合適的書也很重要。

大家可以按 圖大字少圖畫書——圖少字多橋梁書——插圖簡寫版——原版這樣的順序來,堅持閱讀習慣,自主閱讀會水到渠成。

另外,有點要提醒下,識字了,並不代表就會自主閱讀。自主閱讀的基礎,是孩子對書產生閱讀興趣,才會有主動閱讀的欲望,歸根結底是一種能力;而識字只是一項技能,就像我們大人,都會識字,但有多少家長主動愛讀書呢?

所以想要孩子自主閱讀,根源還是要大量閱讀,先把孩子的閱讀興趣建立起來再說。

05先學識字還是拼音

這個其實沒有很嚴格的定論,不過建議先識字,因為拼音只是識字的輔助「柺棍」

看部編版語文教材改版,也是把漢字放第一位,為了幼小銜接放緩坡度。一上來就拼音,等於給剛上學的孩子來個下馬威。

一年級上冊目錄,先識字 後學拼音

再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漢字,比拼音要多得多,更方便上手。

另外,從腦科學研究來看,孩子掌握字形與實體的聯繫,比語音要強,也就是說,看到「水杯」這個詞,比拼讀「shuǐ bēi 」更快聯繫到實物。

06閱讀中需要通過指讀來識字嗎?

這個問題還是一分為二。

在低齡階段拿「指讀」達到識字目的,可能會打斷孩子注意力,也容易產生壓力和緊張,扼殺閱讀熱情。

而到了識字敏感期,孩子不牴觸,那麼指讀的確可以建立一字一音的文本意識,培養逐字閱讀習慣,未來讀題也會減少漏看、粗心等小毛病。

我陪叮噹的做法是,叮噹識字敏感期時,每本書的封面字詞我會多指讀幾遍;或是選一些橋梁書,插圖佔比不大,會先徵求他的意見,習不習慣指讀,如果他覺得沒問題,那就指讀。再或是專門的漢字啟蒙讀物指讀,比如我之前分享過的《學前快讀600》

等到一定程度,會考慮讓他自己指讀,這樣不僅對認字有幫助,也可順便提高朗讀和閱讀理解水平。

07閱讀一直在堅持可還是識字很少怎麼破?

好多家長都想在閱讀中,孩子能自然識字,這是最輕鬆理想的方式,但有些娃閱讀堅持也不錯,識字卻很少,咋回事?

早期閱讀,孩子關注點不在字

一般來說,4歲之前,都更傾向於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圖畫,再結合想像力去理解和感悟故事,所以這階段沒必要擔心。

即便到了識字敏感期,孩子的學習也有不同類型

視覺型的孩子,對文字和圖像比較著迷,更喜歡從文字中找答案,因此從閱讀過渡認字很順暢,繼續保持就好。

聽覺型孩子,本身就對聽更敏感,不喜歡主動看字,記字形。這時,採用集中識字,或家長先讀一遍,理解了再孩子指讀,對提高識字量更有效。

不管怎麼說,親子共讀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識字,更重要的是架起親子互動的橋梁,讓孩子知識面的擴大,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注意力養成等都能在閱讀中得到培養。

因親子閱讀孩子不識字而產生焦慮的家長,也看看這位讀者的分享:

08識字教了很快就忘有辦法改善嗎?

知道孩子的記憶特點,這個問題就好解了。

有效學習時間

一般來說,4-5歲注意力為15分鐘,5-6歲為20分鐘,在娃注意力集中時教自然吸收多一些。

多用

孩子識字有選擇性,那些與日常生活相關聯,經常出現,且新穎方式記的內容記得更牢。

複習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你們懂的,在記憶前期遺忘越快,所以剛認的生字,及時複習就不容易忘了。

註:以上方法也適用於其他學習。

09識字需要了解字形來源及如何演變嗎?

非必須,但對孩子理解和記憶「字」幫助很大。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斷、仍在發揮不可替代作用的意音文字,並且融合了傳統文化、藝術和現實意義。

本身也是由形象到抽象的發展演變,如果孩子對造字有一定了解,不僅加深字義、讀音、應用的認知,在識字延展上也有幫助。

象形字,以圖造字,如「日、月、山、水、魚、木」等,根據實物逐漸演化為今天的造型。

△ 「山、日」等象形字非常生動
△ 「魚」字演變圖示

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象徵符號,比如「刃」是刀鋒加一點,「本」是樹根加一點。

會意字,用兩個符號組新字,比如「日+月=明」表示日月交輝,大放光明,「人+木=休」表示人在樹下休息。

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聲,比如以「青」為母體—— 清、請、蜻、晴、情、晴,只要理解一個,其他都可舉一反三,了解大意和應用。

通過這樣歸類,找出漢字中的通用元素,孩子記得牢不說,組詞造句錯別字的機率也少很多。

10識字多了會不會影響想像力只看字不看圖?

大可放心,識字多和想像力不衝突。

北師大腦與認知科學院劉麗教授說過:

「沒有任何研究說明,文字比圖畫缺乏想像力,圖畫帶給我們的是形象、直觀的空間想像,而文字帶來的想像,是超越時空、超越眼前的。」

想像力的關鍵在於觀察和發散,我們不主張「過早識字」和「死記硬背」。

但孩子本來就對認字有興趣,再加上有趣愉悅的學習方式,識字不也是鍛鍊視覺辨別和觀察力的途徑麼。

參考文獻:

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郭尚花.(2010).陳鶴琴關於幼兒早期識字閱讀思想探析.

羅詠梅.(2010).關於我國早期閱讀的文獻綜述.

吳冬梅.(2012).淺析幼兒識字教育的利與弊

劉翔.(2011).漢字生成系統構建探索.

魏霞.(2012).幼兒早期識字教育研究.

徐明.(2016).怎樣辯證的看待幼兒識字問題.

張婷.(2019).字源識字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丹媽碎碎念

翻閱了不少資料和論文,識字問題終於回答完畢。如有不同見解的,也歡迎一起探討。

最後我還想囉嗦一句,識字只是孩子學習中的一小塊,不是啥大問題,就算學前不認識幾個字,到了小學自然都會了,咱千萬不要拿識字量當比賽,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第一前提。

況且識字最終就是為了拓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而閱讀,除了認字,還需要孩子思考、感受、理解,運用,不要本末倒置了。下篇寫識字方法,你們有好經驗,給我抄下作業呀~

這兩天我們全家提前回老家過端午節了,大肚婆終於回家吃到媽媽做的飯了。更新會不穩定,但只要是乾貨,一定會保證文章品質的。祝大家新一周愉快~

相關焦點

  • 親子閱讀越早越好,掌握這些方法和技巧,剩下的事交給「堅持」
    親子閱讀現在已經被大部分父母所熟知,並且很多父母經常甚至每天和孩子一起讀書,正因為現代父母知道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才會把親子閱讀納入繁忙的生活中。雖然大部分父母已經知道閱讀很重要,也知道親子閱讀對孩子好,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深刻的認識,絕大部分父母應該是停留在知道階段,而不是了解,深層次的了解更談不上。
  • 人生這三件事,沒人替你做,越早做越好
    人生漫漫,我們總以為有的是時間;道路長長,我們總以為我們一定能到達終點;想做的事,總是一天天拖下去,我們總以為有一天會做完。然而,人生這三件事,沒人替你做,越早做越好。他說,沒有人知道,這一天,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不見了。
  • 這幾件事,男人坦白得越早,對你的愛越深!
    所以,女人要明白男人對自己的感情,這幾件事,男人坦白得越早,對你的愛越深!1、坦白自己的收入為什麼男人要坦白自己的收入?作為一個成熟且愛你的男人來說,他希望在和你組建家庭之前,能夠讓你清楚他自身擁有的能力,他會給予你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你沒有壓力的選擇去留。正是因為深愛著你,所以才願意坦白自己的收入,所以女人要明白,這樣的事,男人坦白得越早,對你的愛就越深。
  • 孩子幾歲認字比較好?寶媽別著急,這個年齡是「識字黃金期」
    在這期間,總是在一些父母接孩子的時候互相討論:某個班的孩子已經能讀500字了,還有更厲害的孩子可以讀1000字,這讓很多父母都很羨慕。但是婷婷並沒有因為這件事而焦慮,平時婷婷特別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上,比如鍛鍊孩子疊衣服和整理玩具的能力等。
  • 一個大四學長的忠告:在大學,這件事越早做越好
    想必你已經提前看了很多的「校園攻略」,也不要錯過這份來自大四學長的忠告:在大學,這件事越做越好。我認識一個男生,高考那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績順利進入清華大學,在很多人眼裡,進入一所好的大學,好比魚躍龍門一般,預定了一個錦繡前程。為此,他的家裡人特地大擺酒席宴請賓客,還在村子裡唱了幾天的大戲。
  • 肝豆狀核變性,發現越早,治療效果會越好,通常有這幾種治療方式
    01肝豆狀核變性的症狀與銅的積累程度有關,具體症狀有這幾種1、 肝功能異常還有部分特殊的患者會出現血液系統方面的損害,這方面主要表現為輕中度貧血,嚴重時會出現腎臟損害,腎臟損害的症狀主要為血尿和蛋白尿。
  • 女人的一生應該看透的三件事情,越早知道越好
    有些事,有點看透,有些人,早點看清,人生路上才走得更安穩。女人的一生當中,最應該看透的三件事,越早知道越好。尤其是女人,更需要內心強大。」人生不容易,作為女人,如果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是很難在這個遍布艱難險阻的社會裡瀟灑的走下去的。
  • 孩子最佳「識字時間」,並非三歲或四歲,這個年齡段識字效果更好
    現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太焦慮了,就拿孩子識字這件事來說:過晚識字擔心孩子的識字量太少,被其它的同齡孩子落下;過早識字又擔心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被破壞,反而得不償失。到底讓孩子幾歲開始識字?這成為家長們的一大難題。
  • 不想落下月子病,產後第一天需做好這幾件事,新手媽媽要知道
    很多媽媽第一次經歷生孩子都沒有經驗,媽媽們從產房出來那一刻都會因為疼痛而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老一輩的人,因為條件不好,很多人生完孩子沒過多久就起來幹農活了,月子也是沒有休息好。現在的人都比較注重產後休養。這幾件事,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再苦再累也要做完。
  • 「985相親局」背後,關於愛情,這3個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近日,高知擇偶的「985相親局」備受熱議,這種以學歷、工作、收入為主導的愛情配對到底是讓我們更快速的找到了合適的對象,還是讓我們更容易導致婚姻的悲劇?對此,大家議論紛紛。
  • 趙露思手乾燥美容儀的效果不亞於超聲刀,越早抗初越好
    趙露思手乾燥美容儀的效果不亞於超聲刀,越早抗初越好!沒有人能夠面對衰老,尤其是愛美女性,為了讓自己的臉永葆青春,女人們願意做任何事,女星是其中最優秀的,耿直的寧靜曾經承認給他注射了節目,他一次被900多針扎傷,這讓我舌頭打結。
  • 孩子幾歲學識字才好?這幾個必備常識一定要看,別讓孩子成了笑話
    那麼,究竟在孩子幾歲的時候,適合識字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幾歲識字」解讀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3-6歲之間的閱讀過程。3-4歲一般是知道並且學會了根據兒歌有節奏地搖頭,並且學會了愛護圖書,不亂扔東西。
  • 孩子「把屎把尿」不是越早越好,如廁訓練黃金期,3招脫掉紙尿褲
    尤其是在如何養孩子這件事上,年輕人和老一輩人總會出現不同分歧。而讓年輕人不滿的是:上一輩人還在延續把屎把尿的習慣,認為越早這樣做越好。給寶寶把屎把尿越早越好嗎?很多老人把給寶寶把屎把尿當成如廁訓練,並認為越早做越好。
  • 早識字到底好不好?2個「策略」提升孩子識字量,讓孩子愛上識字
    我們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誰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誰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識字這個話題,很多父母都有一致的意見。 那就是孩子識字的時間越早越好,因為誰家的孩子都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能早識字對他們的成長來說是不言而喻的, 孩子早點識字的話有這幾個優點, 快來和我們一起看吧。
  • 幼兒園的孩子輕鬆高效地識字,我做對了這幾件事,方法很實用
    本以為兩個小朋友看的肯定是漫畫,沒想到居然是一本二年級的語文課本,真不知道是從哪找來的這本書?令我驚訝的是,大寶旁邊的小朋友在看高年級的課本時完全沒有障礙,就連李白的古詩都能通順地讀下來。而我家孩子在一旁懵懵懂懂地,還以為是朋友在給自己講故事。看了這倆娃的對比,我真是汗顏!
  • 固元提肌湯認為,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01、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和上世紀90年代相比,就診的重症肌無力病人中,年輕人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說明這種病的發病率在升高,應引起更廣泛的關注
  • 俗語:「人情好似初相見」,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越早知道越好!
    俗語:「人情好似初相見」,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越早知道越好!光陰荏苒,歲月善變。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它不會因任何人的意志而停止。是的,一切都在變化,也總有很多事情,註定需要坦然面對。生活於當今的社會環境中,各種人際交往日漸頻繁,這種作為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形態,可能表面看起來簡單平常,但要想遊刃有餘的話,也絕非一件易事。就像有的時候,我們與他人走的親近了,就會讓人覺得虛情假意,而有時保持一定距離,反而顯得生疏見外了。其實呢,人際關係的複雜性由來已久,至於如何把握好這一尺度,古人對此就有很多真知灼見。
  • 2021國考筆試落幕,接下來要關注這幾件事,父母記得幫忙提醒
    但需要各位考生知道的是,筆試只是眾多環節中的一個環節。覺得有戲的小夥伴不要過於激動,不要忘乎所以,不要覺得筆試順利接下來的就手到擒來!只有靜下心來提升自己,才能在接下來的路程中披荊斬棘,成功上岸!而考試不太好的考生要重拾精神,不要被這點困難嚇倒,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實更應該感謝這次國考,因為這次國考讓各位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應該努力的方向。
  • 孩子從幾歲開始識字比較好?專家:這個階段最佳,但需注意3點事項
    這位媽媽接著又說道:「孩子還是要早點識字才好,這樣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雖然對這位媽媽的話不敢苟同,但現在社會競爭那麼激烈,早教市場又越來越成熟。不可否認,確實已經有很多孩子在學齡前就掌握了上千字的認知,這也讓其他的家長產生了焦慮和疑問:孩子究竟從幾歲開始識字才比較合適呢?難道真的是越早越好嗎?
  • 趙露思隨手曬的美容儀,效果不輸超聲刀,抗初老越早越好!
    趙露思隨手曬的美容儀,效果不輸超聲刀,抗初老越早越好!不過作為二十幾歲女孩的代言人,她也為我們推薦了一個可以代替美容院的產品,就是這款美容儀。效果完全不輸超聲刀,被稱為「臉部小熨鬥」,使用過的網友都紛紛誇讚美容儀是「良心低調產品」。這款美容儀不僅趙露思推薦過,在李佳琪的直播間也是不止一次的出現,小編之前就是在李佳琪的直播間中購入的這款美容儀,使用效果真的蠻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