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歷史上真正偉大的5位君主,至少有兩人的重要性超過秦始皇!

2021-02-07 歷史鮮知事

秦國在戰國後期是諸國霸主,尤其是在秦始皇時期,更是一統六國,成為天下唯一的霸主,之後北逐匈奴,奪取河套之地,南伐百越,擴地近百萬平方公裡,也因此讓秦始皇成為千古第一帝,不管歷史對其是褒是貶,都無法磨滅他對華夏的功績。

但是在秦國歷史上,真正偉大的君主共有五位,其實說白了,秦始皇的確不凡,但更多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就的,來看看這五位偉大的君王都是誰吧:

TOP、5秦始皇

秦始皇13歲登基,當時呂不韋為秦相,獨擅大權。秦王政即位時由於年少,尊呂不韋為仲父,國政皆由呂不韋把持。直到21歲時才得以親政;但是當時秦國內部政治鬥爭十分激烈,秦始皇先後車裂嫪毐、驅逐太后、流放呂不韋後,徹底把控朝政大權。

秦王政掌權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以絕對的信任姿態任用名將王翦、內史騰、李信、王賁等人攻伐六國,尤其是滅楚之戰的時候,秦王政派王翦帶60萬大軍出徵,大破楚軍於蘄,迫使楚將項燕自殺,這是何等的信任和魄力?

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繼而於公元前219年開始"秦攻百越之戰"平定南方百越,從此完成統一大業,結束了貴族王侯專政的王國時代,進入了君主的帝國時代,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在位時期針對大一統的帝國,實行了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為維繫中華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TOP、4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時年僅21歲;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國經歷了自秦厲共公之後幾代君位動蕩,國力大為削弱。魏國趁秦國政局不穩之機奪取了河西地區。秦孝公之父秦獻公繼位後,割地,與魏國講和,安定邊境,遷都櫟陽,修養生息,並且數次東徵,想要收復河西失地,無奈願望沒有實現便去世;反而是秦國因為多次出徵,導致國家到了崩潰的邊緣。

秦孝公繼位時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韓昭侯、趙成侯並立。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衛國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後聽聞秦孝公的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經過幾番會談後,深得秦孝公賞識和信任,並大膽的任用商鞅對秦國進行徹底的變法;雖然以往山東六國都陸續的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變法,但都是在奠定在原有基礎上,所以改革並不徹底;而商鞅變法可以說是顛覆式的改革,所以面對的阻力也極大。

但是在秦孝公毫無保留的支持下,商鞅變法最終還是實施了下去;秦國的實力迅速強大,之後秦國開始展露獠牙,打敗魏國,奪取了河西之地;如果不是秦孝公大膽的任用商鞅變法,或許秦國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說不定成為戰國第一個被消滅的大國也說不定,更別說後面的秦惠文王、秦始皇等人了。

TOP、3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時期的一位秦國君王,秦穆公剛繼位的時候,就親自率兵徵伐茅津一帶的戎人,取得了勝利;之後又極力與當時中原霸主晉國拉攏關係,互通姻親,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秦晉之好。

秦穆公與晉國的關係非常微妙,他是夷吾和重耳兩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的舊老丈人,還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最後來,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重耳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裡奚、蹇叔、由余為謀臣,秦國實力迅速膨脹,但是秦國異常低調,表面上尊晉國為尊;但是在晉國霸主晉文公去世後,迅速出兵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在晉國的土地上,秦軍往來馳騁,為所欲為,猶入無人之境,晉軍哪敢迎戰。

但是晉國終究是曾經的霸主,哪怕此時秦國已經崛起,但仍不是緩過勁來的晉國的對手,後分別在前627年崤之戰和前625年彭衙之戰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秦穆公於是掉頭向西發展。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來作謀士。

秦國根據由余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20個。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秦穆公於周襄王時出兵攻打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闢國土千餘裡,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TOP、2秦襄公

公元前778年,秦莊公為犬戎所殺,他的長子世父率軍與犬戎作戰,而把國君位置讓給秦襄公。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遷都汧邑,向東進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東遷後,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為日後秦國強大打下基礎。秦襄公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

TOP、1秦非子

秦非子是上古部族首領顓頊的後裔。其先祖伯益輔佐舜帝馴服眾多鳥獸,舜帝賜其為嬴姓。後來伯益後裔造父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周穆王將趙城賜封給造父,造父的族人以此為氏,稱趙氏,即為嬴姓、趙氏。

周孝王時期,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歡馬和牲畜,善於餵養繁殖。周孝王為了振興王室,抵禦北方戎狄的侵擾,選擇汧水、渭水之間這塊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場大肆繁殖馬匹。周孝王對這件富國強兵的大事十分重視,每年都要去牧場檢閱一番。

後來周孝王更是把秦地賜給非子,讓他再延續嬴氏的祭祀,號稱秦嬴。而且也不廢黜申侯女兒的兒子成做大駱的宗脈,以便與西戎和睦。秦非子乃是秦國第一任君主,這等功績,還用說麼?

面對這樣的排名,不知道各位贊不贊同呢?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史上的秦國君主有41位,你知道幾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中原的統一大業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 秦國歷代國君及姓名 共有37位君主
    秦國自秦非子開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蒙驁,則輔佐了以上四位秦國君主。
  • 秦國歷史上有4位功高震主的名臣,結果一位被罷官,兩位不得善終
    第一位:商鞅商鞅是秦國崛起的關鍵性人物,在秦孝公之前,秦國純屬窮兵黷武,越打越窮,越打越弱;吳起為何能在陰晉之戰中,以五萬新兵大敗秦國五十萬大軍,有數量沒質量。秦孝公繼位後,感覺秦國再不來此徹底的改變,秦國就完了;後來歷經千辛萬苦,才從魏國將商鞅「挖」了過來,對秦國進行徹底的改革。
  • 秦國歷史上,嬴駟、嬴稷和嬴政哪個團隊更強?從秦國崛起得出答案
    秦國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開始算起,贏駟是秦國第33位國君,是為秦惠文王,在位27年;嬴稷是秦國第35位國君,是為秦昭襄王,在位56年;嬴政是秦國第38位國君,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開創「皇帝」稱號,嬴政始稱皇帝,是為秦始皇帝。要說贏駟時期、嬴稷時期以及嬴政時期,哪個團隊更強?
  • 秦國歷代君主年表
  • 秦始皇之父為什麼會被歷史忽視
    ,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超過四百位皇帝。若是再算上先秦時期的各國君主,這一數量就會增長許多。雖然君主很多,但歷史留給他們的筆墨實在不是很多,總有被後人忽視的嫌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秦莊襄王。更別說當異人在做質子的時候,秦國和趙國還關係惡化。所以在被有心的呂不韋發現以前,異人別說是有什麼英武的君主之像了。就連體面的公子生活,異人都只能在夢裡過上。而待呂不韋起了利用異人以在秦國政壇大賺一筆的心思之後,異人的人生迎來「大轉彎」。這「大轉彎」不僅是呂不韋認為異人「奇貨可居」,進而幫助他回國成為王儲,更是異人娶了呂不韋的舞姬趙姬,並陪伴趙姬誕下一子。
  • 秦始皇修——偉大的帝王還是殘酷的暴君
    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超過了以往任何一位君王,開始稱皇帝。 千古一帝,功越千世。這兩個詞兒就是漢語裡專門用來形容他一個人的。 秦始皇一生只活了四十九年,十三歲繼秦王位,用二十六年滅六國,三十九歲天下一統,以三皇之「皇」、加五帝之「帝」,自封為「皇帝」,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故名始皇帝。
  • 英國歷史最偉大的君主,英國淪為丹麥領土,他領導英國人復國成功
    按照中國歷史評價一位君主是否偉大的標準,實現統一中國和光復中國的君主都是最偉大的,比如隋文帝楊堅結束數百年亂世而統一中國,明高帝朱元璋滅掉外族蒙元而光復中國,都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君主。
  • 秦國歷代君主及姓名列表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即位以後將國都遷至今天的陝西省鳳翔縣,自此後數百年秦穩定地以此為都。秦國的各項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展。這為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並進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了堅實基礎。
  • 孔子與秦始皇,哪一個貢獻更大?越是偉大的人物,其價值越難發現
    舉個例子,你能說愛迪生因為發明眾多,他就比愛因斯坦偉大嗎? 秦始皇的偉大,是因為他站在了歷史的風口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帝制文化開始的標誌性人物。因此,人們產生一個誤解:中國兩千年帝制文化,是秦始皇的發明專利。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六國君主都是什麼結局?
    秦始皇雖然在位期間實施暴政,但是確實為我國後世的統治提供了基礎,雖然他的暴政不提倡,但是在漫長的古代封建統治中,成為了一個楷模式的帝王。
  • 【中華人物】先秦篇·秦穆公 ——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
    秦穆公,嬴姓,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長達39年,是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秦國開始崛起。秦國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肅張家川)周圍的一個嬴姓部落。
  • 5位改變中國歷史的改革家,第3位是被世界稱為中國最偉大的皇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中華文明至今已發展了五千年,在這五千年的歷史中,誕生過很多推進歷史進程的人物,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歷史走向。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這5位對華夏文明發展至關重要的人物:① 聖人周公周公,即周公旦、叔旦,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
  • 能確切考證和記載的,在位時間超過70年的君主,世界歷史有3位
    最早實行君主制的四個國家由於君主制歷史非常久遠,至今仍有國家實行,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國家的君主制歷史沒能很好地記載下來,也沒能很好地考證出來,尤其是越是年代久遠的君主制歷史,因為後世對很多國家的很多君主都是一無所知,只能從一些神話或者傳說中認識
  • 秦國四雄主是誰?秦國四雄主誰最厲害
    秦國四雄主是誰? 秦國四雄主是指戰國時期對於吞併其它六國起著重要作用的四個關鍵君主,那麼秦國四雄主是誰?即秦王政(秦始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
  • 37代秦國君王的努力,換來了15年的大一統,秦始皇對得起先祖嗎?
    秦始皇是秦國王室裡的第37代傳人,在他這裡秦國歷經60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夢想。正是因為如此,秦始皇才把自己稱之為千古一帝的。他覺得他的功績,歷史上的任何人都比不了。所以,他才應該叫皇帝。但是,秦始皇嬴政能夠統一天下,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是這37代秦國國君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值得表揚的是秦國最有作為的這三位君王。秦襄公、秦穆公和秦孝公!為何是他們呢?
  • 呂不韋執政秦國12年,成就了秦一統六國,沒有呂不韋就沒有秦始皇
    這段時間剛剛上映的「大秦賦」講述了在戰國末期,巨商呂不韋與秦國統一之前的種種事情和幼小的嬴政如何一步步蛻變成一個真正王者並完成大一統。從某一方面來說,秦統一六國之前,呂不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其他商人不同的是呂不韋把生意經做到了政治上,而且把淪為趙國質子的秦國公子嬴異人一步步扶上秦國王位。秦國公子嬴異人質趙八年,雖說對秦立有大功,但是畢竟秦國公子不只有他一個。不受重視的嬴異人被善於人際關係的呂不韋拉上了秦國太子嫡子的位置,並最終走上了秦國王位,也就是秦莊襄王。
  • 原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不是唐太宗,也不是秦始皇,而是他?
    隋文帝 《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中這樣評說隋文帝:他在寶座上實行的一系列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結構,真正體現了一代雄主的遠見卓識。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排行82位,是在榜的中國三位帝王的其中一位(其他兩位為秦始皇、成吉思汗)
  • 泰國有六位君主被尊稱大帝,是哪六位君主?對泰國有何偉大貢獻?
    泰國在亞洲東南部的地理位置 在泰國歷史上,一共有六位君主被泰國人尊稱大帝,大帝即有偉大歷史貢獻和顯赫文治武功的君主,由於這六位泰國君主對泰國歷史有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