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洞庭湖,落隊候鳥「打車」遷徙,專家們卻這樣說……

2020-12-14 話匣子

2800多公裡的遷徙旅程

歷經兩天兩夜

昨天下午5點,全國首輛候鳥班車抵達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西洞庭湖。「打車」遷徙的過程中,200多隻候鳥零死亡,目前這些候鳥已分批放飛。

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介紹,200餘只候鳥,共涉及8種,分別是藍喉歌鴝、紅喉歌鴝、田鷚、白腰朱頂雀、黃雀、黃喉鵐、金翅雀、黑尾蠟嘴雀,經過挑選合格坐上「房車」。

候鳥坐著專車,還是「房車」

被人們從東北嚴寒之地送到南方

網友們紛紛點讚!

也有網友調侃說打車「遷徙」

這些候鳥簡直「不講武德」

人工幹預候鳥遷徙,是否必要?

「候鳥班車」做了哪些準備?

據介紹,此次護送活動由黑龍江省綠會松哈大溼地誌願者與哈爾濱市公安局食藥環支隊共同參與護送。

「候鳥班車」於12月4日下午4點左右從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出發,出發前爭取了綠色通道做檢驗檢疫,還精心準備好長途路上的糧食、飲水等。

中國綠髮會秘書處蘇女士說,乘車趕赴南方的候鳥都是因為飢餓寒冷、奄奄待斃為人所救、或者是在粘鳥網上解救下來的,也有部分是因為羽色美麗、被人捕到花鳥市場售賣的候鳥,最終它們都被送到了救助站。

他們曾粗略算過一筆帳,以每隻鳥10天消耗1斤穀物計算,1000隻鳥一個冬天僅消耗的穀物就要上萬斤。以每斤5元計算,一個冬天需要投入食物費5萬元人民幣,如果再加上救助站的房租、水電、人工費,一個小型野保救助站,僅一個冬天救助野生鳥類就需要投入10萬元人民幣,而護送其南下自然野放,成本則要小得多,鳥兒也能趕上遷飛行程,儘快重獲自由。

為了讓這批候鳥能順利南下,早在11月底,中國綠髮會的志願者們就已專程趕往這些候鳥越冬地——湖南洞庭湖,與當地野生動物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尤其是對防疫細節、以及鳥類是否在當地有分布、或是否屬於遷徙目的地等進行了充分對接。西洞庭湖景區表示,只要檢驗檢疫合格,他們同意這些掉隊的候鳥來到洞庭湖放歸。

業內專家怎麼看呢?

話匣妹首先諮詢了上海的鳥類繁育專家陳雲霜,她說,候鳥如果能在南方越冬,肯定會比在北方更好。

候鳥的身體狀態會隨著季節變化,即便沒有順利遷徙,激素水平也會發生變化,體溫等生理特徵依然會變為適應在南方生活的狀態。這種情況下,落隊的候鳥很容易生病,救護的成功率將大幅下降。即便生存下來,也會感到孤獨,較難融入集體。

掉隊後,它是很孤獨的。到南方的環境當中養傷,恢復得比較好,傷養好了以後很快會融入到這個環境當中去。就像人一樣,不離開團隊,融入這個團隊就很快;假如脫離了這個團隊,再重新融入,它又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對無法完成遷徙的野生動物的救助,目前最好的策略就是救助保護。但救助過程中,的確較難實現理想的保護狀態。

對此,生態學博士、上海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何鑫認為,人工幹預小型林鳥的遷徙並沒有先例,這是一次可喜的嘗試,值得更深入地跟蹤、探討。

我們覺得這個運輸的地點也可以接受,畢竟黃雀它本身的一個越冬地點是在整個華東、華北這一帶,乃至於進入華南這一帶,都是它們的越冬區。但我個人覺得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比如,這些黃雀它本身應該在哪個地方越冬,其實並沒有定論。在黑龍江幾個月前出現的這個黃雀,是不是應該到洞庭湖越冬?也不一定。所以,將它運輸到這樣的一個區域,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其實就像美國曾經對美洲鶴的遷徙救助,主要是針對它們的幼鳥,通過人工引導使它能夠到達自己的遷徙區域。但是對於這些小型的林鳥,如何完成遷徙的人工過程,沒有先例。

當然,這是一個可喜的嘗試,但我們可以更嚴謹或者更科學一些。

另外再補充一點,其實我們在野外救助這些野生動物,尤其是野生鳥類的時候,更適合採用避光的,比如說紙箱,能夠給它提供一個相對來說穩定的、低光的環境,降低野生動物的焦慮感,降低它們的應激反應。假設我們現在只是使用普通籠舍來運輸,容易造成死亡的現象。

綜合:澎湃新聞、中國綠髮會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焦點

  • 206隻候鳥從哈爾濱抵湘過冬
    實際上,為妥善安置這些候鳥,在出發前,大家費盡周折:要爭取綠色通道搞檢驗檢疫,還要精心準備長途路上的糧食、水等。經挑選合格,最終上路的候鳥共8種,包括藍喉歌鴝、黃雀等。宋永濱介紹,這些鳥兒原本應該在10月中下旬開始南遷,但由於種種原因,錯過了遷徙季節,比如不少是從粘鳥網上救下來的,也有的精疲力竭落在地上被人救的等等。
  • 數十萬候鳥早已雲集八百裡洞庭湖,這份觀鳥指南請一定收好
    它們,就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候鳥。咱們湖南的洞庭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國際重要溼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都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每年在這些候鳥中,白鶴、小天鵝、白鸛、白琵鷺等珍稀鳥類開始頻繁現身,洞庭湖區也成為了「鳥類的天堂和觀鳥的勝地」。
  • 數十萬候鳥聚會洞庭湖國際觀鳥節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洞庭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國際重要溼地,不僅是鳥類的天堂,也是觀鳥的勝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位於嶽陽市君山區的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國內外鳥類專家學者、環保志願者等共赴觀鳥盛宴。副省長陳文浩出席並宣布活動開幕。(11月開始,3000多隻小天鵝從蒙古、西伯利亞等地成群結隊飛到嶽陽市屈原管理區的東古湖溼地棲息。
  • 數十萬候鳥雲集洞庭湖:3000多隻小天鵝「組團」來過冬
    李石裡 攝洞庭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國際重要溼地,不僅是鳥類的天堂,也是觀鳥的勝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位於嶽陽市君山區的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國內外鳥類專家學者、環保志願者等共赴觀鳥盛宴。副省長陳文浩出席並宣布活動開幕。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當黃葉開始紛落,丹桂金菊飄香,山果成熟墜落,候鳥們也已從更北的北方出發,填飽肚腹,扇動翅膀,向更南的南方飛翔。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溼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
  • 遷徙的候鳥為何「插翅難逃」?
    新華社記者 李繼偉/攝 候鳥遷徙季節,非法獵捕販賣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遷徙的候鳥可能攜帶傳染性病毒,流入市場後將帶來隱患。相關部門已下發通知,要求嚴厲打擊非法獵捕、出售候鳥等野生動物的行為。專家表示,應全鏈條禁止生產、運輸、銷售、購買、利用各類獵捕工具,加強監管電商平臺出售捕鳥網等行為,刪除、下架相關違法商品 □ 新華社記者 李繼偉今年初,多部門出臺措施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然而,記者近日在河北、北京等地採訪發現,正值候鳥遷徙季節,獵捕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非法交易活躍。
  • 美國新墨西哥州出現大量候鳥死亡現象 專家:原因無法確定
    據外媒報導,近日,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生候鳥大量死亡現象。目前已經有專家組展開調查,有專家認為或跟天氣突變有關,但原因還無法確定。一位網友在新墨西哥州維拉德拍攝到地上落了許多死去的小鳥。他配文稱:「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聽說在美國西部其他州同樣也發生了數量巨大的候鳥死亡現象。」這起不明原因的鳥類死亡事件引發了野生動物專家們的關注。新墨西哥州鳥類研究專家瑪莎德斯蒙德教授接受採訪時稱:「我們失去的候鳥即使不是數百萬,也可能是數十萬。鶯、燕子和藍知更鳥是死亡鳥類中最常見的三種。它們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現在發生這種事是毀滅性的。」
  • 跨越2800公裡,租房車送候鳥來湘過冬
    實際上,為妥善安置這些候鳥,在出發前,大家費盡周折:要爭取綠色通道搞檢驗檢疫,還要精心準備長途路上的糧食、水等。經挑選合格,最終上路的候鳥共8種,包括藍喉歌鴝、黃雀等。宋永濱介紹,這些鳥兒原本應該在10月中下旬開始南遷,但由於種種原因,錯過了遷徙季節,比如不少是從粘鳥網上救下來的,也有的精疲力竭落在地上被人救的等等。
  • 松花江畔有個「過冬候鳥天團」
    松花江哈爾濱城區段,有一處形成了大片清溝,沒有結冰的活水下面,是鳥類天然的「取食倉庫」。常年在這裡觀察鳥類生活習慣的野生動物愛好者車春虎說,清溝裡最多能夠看到三四十隻過冬候鳥,平時也會有20餘只在一起嬉戲,往年這裡只有幾隻「留守候鳥」。車春虎說,這些「留守候鳥」,以綠頭鴨、斑嘴鴨為主,數量能佔到一半以上。
  • 遷徙那麼累,為什麼候鳥們不留在溫暖的南方?
    遷徙的由來鳥為什麼遷徙?這個自然現象一直在困擾著我們人類,目前人類搜集和研究的成果也是多種,目前來說傾向於三種觀點。第一種,北方起源說。有科學家認為鳥類起源於北方高緯度地區,第四紀冰川的變化導致冰川南擴,鳥類的食物被冰雪覆蓋,鳥類不得不選擇南飛尋找食物。
  • 吉林市45隻「掉隊「候鳥坐房車遷徙_吉林廣播網,吉林人民廣播電臺...
    吉林市45隻「掉隊「候鳥坐房車遷徙 作者:姜楠    編輯:王欣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12-19 07:23
  • 冬候鳥高級別會聚採桑湖溼地
    點擊播放視頻萬裡一春秋,候鳥又南遷。
  • 遷徙期到來 大美常德成候鳥棲息天堂
    16隻小天鵝在道水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結隊巡遊、覓食嬉戲,工作人員同時還觀測到灰雁、豆雁、斑嘴鴨、羅紋鴨、蒼鷺、灰頭麥雞等候鳥20多種。在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觀測到黑鸛11隻,小天鵝2000多隻,還有上萬隻野鸕鷀、雁鴨類萬餘只。「現在還不是候鳥最多的時候,明年3月,西洞庭湖將成為鳥兒的天堂,預計將達到4萬餘只。」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介紹。
  • 鳥道重建猶可期 ——2020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紀實(之七)
    ,在白鶴遷徙通道上的重要節點——江蘇駱馬湖宿遷水域盤桓半日,向當地相關部門提出駱馬湖溼地修復建議。駱馬湖,過去的鳥之歧路,如今有望重建候鳥生命通道。雖為溼地保護區,但近年來,鳥類專家周海翔、湖南環保志願者周自然對白鶴遷飛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一個揪心的現象:白鶴在黃河三角洲之前的南遷路線上都是白天飛、夜間休息。但只要過了黃河,白鶴就會不舍晝夜、連續飛翔1000多公裡直到鄱陽湖或洞庭湖。
  • 琿春候鳥遷徙「五星級驛站」今年提前「迎客」
    近日,吉林省琿春敬信溼地迎來首批北歸候鳥,上萬隻大雁在溼地上空飛翔,其間夾雜著海鷗、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鳥類。陣陣清脆悠長的鳥鳴聲中,沉寂了整個冬天的敬信溼地逐步煥發生機,溼地的早春來臨了。這裡江河貫穿,湖泡連片,被譽為候鳥遷徙的「五星級驛站」。每年春秋兩季,有數十萬隻大雁在此停歇、覓食,為漫長的遷徙之路積蓄力量。長白山森工集團的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說:據觀測,今年北歸候鳥來到敬信溼地的時間早於常年,大約提前了一個星期左右。目前在敬信溼地觀測到的大雁數量大約有上萬隻、海鷗有幾百隻、白尾海雕約有30多隻、虎頭海雕2隻、禿鷲有10多隻。
  • 全國首個候鳥班車抵達棲息地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些野生候鳥錯過最佳遷徙時間,而東北溫度已經極低,放飛不能存活,養到春天又成本極高。班車已於12月6日下午抵達。  養殖一個冬天成本極高  12月4日下午,在緊張完成所有待運送候鳥的清點、健康檢查以及辦完全部檢驗檢疫手續後,一輛房車裝載著200多隻被救助的候鳥從哈爾濱市龍塔出發,前往湖南省漢壽縣的西洞庭湖,全程2800餘公裡。
  • 青島遷徙候鳥245種 賞鳥地圖教你跟它們偶遇
    10月25日,記者從青島第二屆野生鳥類攝影藝術展上了解到,目前青島的遷徙候鳥有245種、留鳥46種,其中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和48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鳥類種類豐富,是山東省鳥類種類最多、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如果市民想跟它們來次偶遇的話,最好根據賞鳥地圖來,保證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小候鳥」春運遷徙記:列車上 陌生「媽媽」護航
    「列車媽媽」是針對重點旅客——「小候鳥」打造的志願團隊,他們都是普通的列車工作人員。46歲的列車長李銳作為「列車媽媽」,在工作之餘,會帶著李俊希來到餐車,教他畫畫,與他玩耍,「小娃娃一個人,怕生,又無聊,我們要儘量讓他不在列車上覺得枯燥。」李銳告訴記者,每年春運,都有很多像李俊希這樣一個人趕路的「小候鳥」。
  • 江西湖口: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央廣網湖口12月3日消息(記者熊方 通訊員徐會剛)受天氣轉冷及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影響,鄱陽湖湖口縣水域迎來了候鳥遷徙高峰。據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湖口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統計,目前飛抵湖口境內的候鳥有30多種達3萬多隻。
  • 臥龍湖迎來候鳥遷徙大軍 引央視 人民日報等媒體傾情關注
    正是草長鶯飛節,恰逢候鳥遷徙季,臥龍湖溼地迎來了大批珍貴候鳥。3月24號,中央電視臺記者來到臥龍湖自然保護區,對臥龍湖溼地資源、候鳥遷徙、棲息及保護等情況,進行了深入採訪。上午十一點,央視記者在臥龍湖溼地王家村觀鳥臺架好了攝像設備,開始了畫面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