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說,你以為你抓到了一個叫做約瑟夫的猶太人嗎?其實是神派遣我到這傳話給你的。之後他說,繼承尼祿皇帝的,將是你和你的子孫。如果你要確認這個預言的真假,就應該把我留在你的身邊。
維斯帕先並不相信。因為在約瑟夫說這些話時正值西元67年,任何人都認為母親擁有神君奧古斯都血統的尼祿皇帝,這時候的政治立場屹立不搖。再加上維斯帕先出身低下,這時只怕沒有人認為他能夠取代既有的政治領導者。尤其維斯帕先本人最不認為自己有這能耐。
在場的一個朋友馬上反駁約瑟夫說,既然你有預言的能力,你又為什麼不向約塔巴塔的居民預言城鎮失陷和你被俘虜的訊息?約瑟夫則回答說,我經預言了,但他們不相信。在《猶太戰記》的這段記述中,自我辯解的味道比較濃厚,因此可能並非全為實情。約瑟夫在書中說維斯帕先相信了這個預言。但根據小編的想像,應該是雖然不相信,但也不願意因此推翻整個預言。
雖然程度上較猶太人輕,但其實羅馬人也很迷信。比方說如果雞搶著吃飼料的話,士兵們會認為這是戰鬥獲勝的徵兆。不過不管共和、帝國時期,羅馬的領導階級通常很冷靜。他們會悄悄命令戰鬥前一天起就不給雞餵食。總之約瑟夫的企圖是成功了。這下他省去被送往尼祿面前的風險,而提圖斯甚至於公開把他當朋友對待。
這項預言相當有名,連塔西圖斯都有記載。至於認為這真的是神的旨意,或是像小編一樣,認為這是約瑟夫在賭命,則大家見仁見智。不過小編做此推論的根據如下:西元67年7月——約瑟夫預言維斯帕先將成為尼祿之後的皇帝
西元68年6月——尼祿自裁
西元69年7月——東方各軍團擁立維斯帕先稱帝
至於西元67年時,當事人的年齡
尼祿——三十歲
維斯帕先——五十八歲
提圖斯——二十八歲
約瑟夫——三十歲
如果換了小編站在約瑟夫的立場,小編也會願意賭上這麼一次。約瑟夫預言的是維斯帕先將成為尼祿之後的皇帝,但並未預言尼祿自裁。如果沒有發生尼祿自裁的事件,純粹從年齡上來看,先過世的將是維斯帕先。而如果約瑟夫不賭這麼一場,將會被押送到尼祿面前。如果運氣不好的話,說不定年紀輕輕三十歲就要被處決。而從尼祿的年齡來說,不管是證明預言準或不準,都是很久以後的事情。而約瑟夫現在已經沒有東西可以失去了,就算事後證明預言不準確,反正賭這一場也不算損失。所以小編推測這是年輕的約瑟夫賭命孤注一擲。
不過有趣的是,一年後噶爾巴即位,證明約瑟夫的預言不準。但維斯帕先並未改變他對約瑟夫的態度。他並未因為預言不準確,就把約瑟夫打回原本五花大綁的俘虜身份。維斯帕先知道噶爾巴登基的消息之後,派遣長子提圖斯為特使前往羅馬表示支持與效忠。而提圖斯在旅途中知道噶爾巴逝世與歐圖登基的消息時,維斯帕先則不表示積極支持,也不表示反對。在這個時候,約瑟夫的預言已經落空兩次了,然而他受到的待遇還是沒有改變。這是維斯帕先心中記得約瑟夫的預言呢?還是認為約瑟夫的出身階級與智能有助於鎮壓猶太叛亂?從維斯帕先表現出的絕佳政治平衡感來說,小編認為應該是後者。
一年後,西元69年7月。東方軍團知道皇帝從歐圖換成了維特裡斯後覺得不能忍受,因此紛紛起兵擁立維斯帕先。維斯帕先在稱帝之後,才真正相信約瑟夫兩年前的預言。因此釋放了約瑟夫,恢復他自由的身份。不過約瑟夫並未離開羅馬軍的營地。不知道是維斯帕先不允許,或是他自己打算留在羅馬軍中。
就如同之前所敘述的,到了西元69年7月之後,維斯帕先陣營各個人物的任務分配相當明確。敘利亞總督穆夏納斯率兵西行;維斯帕先則前往埃及的亞歷山大同機而動。重新開戰的猶太戰役則由提圖斯總指揮。埃及長官朱利斯亞歷山卓則輔助提圖斯作戰。至於約瑟夫則身在提圖斯陣營內,協助進行耶路撒冷攻城戰。事實上,約瑟夫一直持續勸說耶路撒冷城內的同胞投降,但始終遭到拒絕。
在西元70年9月耶路撒冷失陷後,約瑟夫依舊與提圖斯共同行動。直到第一年提圖斯凱旋歸國時,約瑟夫也與他同行。等到帝位已經確立之後,維斯帕先將家門名弗拉維斯賜給了約瑟夫,所以之後他的名字就改為約瑟夫弗拉維斯。以羅馬式的姓名來說,家門名應該在前面,所以正式排列法是弗拉維斯約瑟夫。不過為了顧及閱讀時的節奏感,有不少研究著作還是寫成約瑟夫弗拉維斯。總之,後來約瑟夫終生留在首都羅馬以著作為業。
正統的猶太教信徒,是無論如何不會原諒約瑟夫的。儘管不閱讀他的著作,就無法了解當初反羅馬的猶太叛亂始末,但是就是不能原諒寫書的人。直到今日,猶太人對約瑟夫的評價還是「叛徒」。
身為猶太人卻擔任羅馬公職的臺伯留朱利斯亞歷山卓同樣也被猶太民族評為叛徒。不過這個人打一開始就選擇了成為羅馬人。而約瑟夫卻是先加入猶太軍,之後卻變節出賣民族的罪人。然而,如果沒有這個人的著作,就無法了解過去的猶太史。而且約瑟夫的著作以拉丁文和當時的國際共通語言希臘文出版,有促進外族理解猶太戰役前因後果及過程的功績。就連正統的猶太教徒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因此猶太人對約瑟夫的感情包括了矛盾與憎惡。不,也許就是因為矛盾,才使得僧惡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