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戰6勝9負,恐怕所有從奪冠開始支持北京首鋼的球迷都覺得這是一個恐怖且難以想像的戰績,但這就是現實——在我們買來了李慕豪、範子銘——補強了自己「短板」之後的「現實」。
之前,媒體所帶動的輿論一直在討論「北京首鋼缺少國產內線」的話題,讓很多球迷都以為補強了場上的5號位,就可以在上個賽季的戰績上更進一步,但是有兩個問題需要被關注一下:第一,缺少哪個位置的球員,是要依據主教練的戰術來評判的;第二,有了身高夠高的內線球員,不代表我們就有了內線的戰術打法。
籃球是一個集體運動競技項目,在補強自身短板的同時,更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並壓制對手的優勢,這樣才能夠取得我們想要的比賽結果。而對於一支球隊而言,把自身的強項發揮出來,遠比補強短板要重要得多。
我們之前覺得我們缺少國產中鋒,是建立在原有的戰術打法上的,在雅尼斯執教期間,如果能夠在五號位補強,不僅可以讓外援中鋒得到足夠的輪換休息,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在小外援出場的時候不至於在身高方面處於劣勢——一切的前提是,那是雅尼斯時期的戰術打法——如今如果全部推翻了那套每個回合都打夠24秒的指導思想,如果我們強調的是單打和快攻,那麼中鋒還是我們最需要補強的短板嗎?
並沒有取得足夠優秀的成績,所以我也沒有必要替雅尼斯打抱不平,但是事實上,雅尼斯確實發現了北京首鋼真正的問題,並且針對問題給出了現有條件下最優的解決方案。對比新賽季的戰績與場上表現,不難看出,雅尼斯是真正的「球盲過濾器」,他真正地了解北京首鋼的球員,他制定的戰術才是最大程度上發揮了北京首鋼的優勢並壓制了場上對手的優勢。
不壓24秒,北京首鋼的場均得分也就是96分。想想看當初雅尼斯最被媒體和球迷抨擊的就是壓24秒導致進攻回合變少,場均得分不高,而從目前的事實結果來看,是不是可以說雅尼斯早就洞悉目前北京首鋼球員的真正能力,知道了我們得分的上限,所以才更加強調防守呢?
北京首鋼時期的馬布裡是CBA歷史上最強大的外援,而那個時期的馬布裡、莫裡斯組合也是CBA歷史上最有責任感、最和球隊融為一體的外援組合。正是這兩名外援的超級發揮,才讓北京首鋼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整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掩蓋了隊中國內球員的許多問題。
我是很支持每一位還在為球隊做出著貢獻的教練、球員以及工作人員的,而且我也很喜歡方碩、翟曉川、朱彥西、王驍輝……這批看著他們從青澀到成長的年輕人,但是,喜歡,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是CBA的最頂級球員。直白地說,我們的球員有整體感,主力班底是從青年隊一起打球上來的,也有默契感,但是也必須承認,即便是方碩、小川兒,單兵作戰能力也並非出於CBA國內球員的頂級水準。
在執教非頂級聯賽的時候,最考驗教練的並非他的戰術素養,而是他是否可以把自己對戰術的理解與既有球員的能力結合到一起。CBA不是NBA,主教練沒法在各個位置上都找到能夠把戰術執行到「完美」的球員,而只能夠去依照球員的能力去制定戰術。結果說明一切,我不喜歡雅尼斯的24秒戰術,但是,真的,他是真的了解每一位球員,真的把北京首鋼球員與球隊的優勢都最大化地發揮了出來。
從籃球的角度,我的教練水平肯定是無法和帕亞加尼相提並論的,但是從對球隊支持的角度,我真的看不到帕亞加尼執教下北京首鋼的希望在哪裡。進攻能力就在那兒擺著,如果不能夠保證命中率,那麼壓縮進攻時間只能給對手更多的攻擊回合,如果我們的防守再跟不上,輸球,甚至是大比分輸球似乎就沒有什麼可意外的了。
如今的北京首鋼,最大的問題不是誰走,而是誰來?把執教成績不好的教練解僱,把場上表現不好的球員剔除出主力陣容,這些很簡單,但是用誰來頂替他們呢?「閔鹿蕾+馬布裡+整支球隊」的組合,可以用「百年不遇」來形容了吧!或許,我們都高估了自己的球隊,高估了自己的球員……
所以,作為球迷,我覺得在低谷的時候更應該支持自己的球隊,輸球不是末日,球隊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支持球隊,任何負面情緒都解決不了問題,還是一起為北京首鋼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