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華夏文化 弘揚客家精神

2020-12-23 升職融媒體中心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成立於2004年,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市文體旅遊局批准、市民政局註冊的市級客家文化研究社團,深圳市民政局評估認定為三A級社會組織。本會自成立以來,為傳承華夏文化、弘揚客家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2005年9月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創會會長劉波隨國家主席胡錦濤一起赴聯合國總部,參加聯合國成立60周年慶典活動。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為表達深圳人民對汶川人民重建家園的信心、支持和鼓勵,由本會牽頭,聯合世界華商基金會、世界傑出華人慈善基金會、國際企業聯合會、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慈善會等單位,聯合舉辦「愛的接力」慈善募捐義賣、義演活動,共籌得100多萬元,匯往災區。

2009年12月為配合外交部接待香港群英突圍協會暨英軍後裔廣東巡訪團的巡訪活動,研究會在深圳、惠州全程參與了巡訪團的接待尋訪活動,受到了國際友人的好評。

2010年12月,研究會在深圳策劃發起並與深圳市坪山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聯合舉辦了「紀念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將軍百年誕辰紀念」活動。

2012年研究會與解放軍出版社達成出版協議,由研究會策劃編輯並出資,合作出版曾生將軍紀念文集《百年風華》上下集。

2013年12月在東江縱隊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之際,紀念曾生將軍百年誕辰文集《百年風華》正式出版發行,研究會與解放軍出版社聯合在深圳舉行了「紀念東江縱隊成立70周年暨曾生將軍紀念文集《百年風華》出版」座談會。

2015年4月和6月,研究會二下南洋,高舉文化旗幟,廣泛聯絡海外僑團社團。

2015年6月研究會力作《東江縱隊》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央視九套)首播。《東江縱隊》是研究會2012年始籌拍的大型革命歷史紀錄片,期間得到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的肯定並作批示,同時得到深圳市委批示,省委宣傳部和市委宣傳部發文並撥付啟動資金,同年在廣東電視臺、深圳電視臺、廣州電視臺等分別播出,並得到了到各級政府單位重視,各界人士好評。《東江縱隊》紀錄片也獲得了2015年中國國際紀錄片節「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最佳作品獎,2015年廣電總局「優秀國產紀錄片獎」等榮譽。此片還得到劉源將軍的褒獎。

2015年10月臺灣召開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期間,研究會送一幅書法作品《時和世泰,物阜民安》予馬英九先生,此距習馬會剛好兩個星期。

2015年起,研究會開展客家文化創新研究,充分發揮客家人的「地緣、商緣、人緣」優勢,推動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此舉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本會與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共同發起,並於2016年3月正式成立「客家文化創新論壇」。研究會秉承著為深圳,為客家多做實事的精神,於10月份主辦了「第七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中國(深圳)客家文化創新論壇」。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從成立到現在,一直在努力地為傳播正能量、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而努力工作,受到了省市領導的肯定和廣大客家鄉親的歡迎。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榮譽會長李容根題字

全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題寫「傳承華夏文化,弘揚客家精神」

如圖:研究會榮譽會長深圳市李灝書記題寫「發揚客家傳統文化」的題字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先後得到葉選平、肖揚、黃華華、李容根等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全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來信表示支持,並為研究會題字「傳承華夏文化 弘揚客家精神」;研究會榮譽會長李容根副省長給本會題寫了「四海同根」的題字。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原深圳市人大主任李海東等受聘為研究會的榮譽會長。

2020年6月6日下午,隨著「新冠疫情」逐步好轉,應彭敬軍副會長多次熱情邀請,現任執行會長羅洪晉及秘書處、黨支部一行,走訪了2019年後第一次到彭總企業「深圳市泰潤恆商貿有限公司」觀瀾辦事處走訪交流,開啟2020年春暖花開後的首站會員企業走訪之行。

羅洪晉會長表示在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因為彭總的妥善經營和適時創新,通過多個時下火熱直播平臺宣傳酒文化,公司業績並未受影響。羅會長還鼓勵大家,當下是新興媒體運營的大好時機,要把握機會,主動創造營商環境。他說:在疫情期間也展現了"客家精神",樂於冒險,開拓進取、奮鬥拼搏、刻苦耐勞、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特性。表現出客家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客家人重文化教育、尊師重道,是客家人的又一特性。客家人不僅純樸善良,而且還是性格比較外向、豪放和熱情。我們客家人還有性格剛硬、直爽的特性。望大家發揚客家人優秀的客家文化傳統,一直傳承給下一代。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同仁現場進行酒文化和書法文化的交流

監製:盧興求

編委:餘麗梅 何林 吳若蘭

相關焦點

  • 弘揚山歌文化 傳承客家精神
    本報訊 日前,平遠縣第二小學舉行「傳承客家精神 弘揚山歌文化」山歌進校園主題活動,以活動形式傳承客家傳統文化,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培育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稱『客家山歌』。」
  • 傳承客家歌舞 弘揚客家精神
    10月31日,河源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和市青少年宮聯合主辦河源市青少年宮客家歌舞表演大賽,來自市區中小學校的11支隊伍參賽。本次比賽運用客家方言演唱,配上音調和諧、韻律優美的客家山歌節奏,表現了客家舞蹈的特性,體現了客家農耕文化的藝術特徵,整場比賽精彩紛呈,給觀眾送上一場視聽享受。經過激烈角逐,評委最後評出金獎4個,銀獎5個,銅獎2個。
  • 客家文化傳承 【樹德堂】武平客家匾額博物館開館典禮儀式
    石祿生會長愛國愛鄉,以弘揚客家文化展現民族匾額文化,傳播中華文字文化精髓,從他個人收藏的幾千片中華傳統匾額中,遴選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代匾額,涵蓋明清宮廷官宦、名門望族、富甲翰林等遺留下來的墨寶,不但寓意深刻言簡意賅,而且字字珠璣警醒世人,真乃客家文脈之瑰寶,這批精選的古代牌匾精品與樹德堂古建築融為一體,通過精心布展使得武平客家匾額博物館成為展示璀璨民族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
  • 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美國費城崇正會董事長、美東深圳總商會副會長賴玉光在論壇上表示,近年,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客家文化的發掘與保護工作,極大地豐富了客家文化的內涵,客家之源紀念館將為海內外客家兒女的尋根之旅提供高端歷史文化平臺。 「深入發掘客家文化的精神內核,是弘揚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基礎。」
  • 贛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 弘揚客家文化
    總而言之,客家文化內涵、內容豐富,應充分挖掘客家文化資源,發揮客家文化優勢,發展提升客家的傳統文化。弘揚文化,傳承精神,讓客家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保護中創新,讓客家文化與時代的步伐一起前進,閃耀著更加燦爛的光輝!
  • 連城:舉辦「城裡城外·連城方言」經典誦讀大賽 傳承弘揚客家優秀...
    近日,連城縣舉辦「城裡城外連城方言」經典誦讀大賽,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來自各鄉鎮的十名選手用不同的方言誦讀《再別康橋》,熟悉的鄉音迅速激起現場觀眾的共鳴,大家在鄉音中細細回味著對連城方言、對兒時的美好記憶,再次領略家鄉的味道。
  • 【黨日活動】弘揚英雄精神 傳承紅色文化
    【黨日活動】弘揚英雄精神 傳承紅色文化 2020-09-25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功夫文化,弘揚功夫精神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要充分發揮武術在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武術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大力弘揚武術文化,加強傳統武術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方針,《中國好功夫》欄目應運而生。
  • 龍巖市興起傳承中華文化傳統 弘揚志願服務精神的熱潮
    近年來,龍巖市悄然興起了傳承中華文化傳統、弘揚志願服務精神的熱潮,以傳揚國學和家庭美德為宗旨的龍巖明德學院吸引了眾多粉絲,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汲取精神力量。2021年1月9日下午,「華夏情中國夢」2021年龍巖明德書院禮樂文藝匯演,在福建省龍巖市紫金山體育公園隆重舉行。
  • 砣磯鎮開展「弘揚紅色文化,傳承老海島精神」活動
    砣磯鎮開展「弘揚紅色文化,傳承老海島精神」活動 2020-09-22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2020學校藝術節暨第十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舉行
    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深圳客家文化節如約而至,深圳市第十四屆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在主會場、分會場同步展開,精彩紛呈。南山區分會場由深圳市民協聯合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塘朗小學)共同舉辦。11月27日,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舉辦學校藝術節暨第十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這是深大附小(塘朗小學)連續十年依託市文聯、市文協舉辦客家山歌等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 成都龍泉驛洛帶小學:了解、認同、傳承、發揚客家文化
    中國網9月22日訊(宋得恩)什麼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建築、飲食等方面。客家文化進校園怎麼做?位於洛帶古鎮的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小學校交出了答卷。
  • 武夷學院:傳承蘇區革命精神 弘揚閩北紅色文化
    武夷學院地處中央蘇區,為了弘揚蘇區精神,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武夷學院以「傳承蘇區革命精神·弘揚閩北紅色文化」為主題,通過實地走訪紅色文化展示基地、唱紅歌、讀紅色經典、重走紅軍之路和看紅色經典電影等多種方式,弘揚閩北紅色文化。
  •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 贛州定南縣:多舉措傳承非遺文化 永續客家情緣
    近年來,定南縣秉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通過多種方式渠道,收集整理定南民間、民俗文化中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線索,建立完善定南縣非遺檔案及相關數據,並對收集與徵集到的非遺典型實物和文獻資料進行陳列、展示、研究和管理,推動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 客家飲食文化需要傳承節儉理念
    隨著生活環境的改善、烹調技術的改良、外來文化的影響及健康概念的推廣,客家飲食文化在歷史傳承與演變過程中漸成體系,而堅守節儉理念依然是其最核心的要素。 客家飲食與客家先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客家族群過去因遷徙及山居生活的艱辛,對於吃並不十分講究。
  • 用書法弘揚愛國精神,以筆墨傳承傳統文化
    一次偶然的讀報,謝文倫注意到了以木蘭命名的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景區。"木蘭山:宗教香火聖地——西陵勝景 三楚極冠""木蘭天池:絕壁峽谷——幽谷美景 浪漫山水""木蘭草原:草長馬肥——民族韻味 草原風情"……以此為靈感他將木蘭景區群畫入自己手繪的圖冊之中,並為其題詞。
  • 線上品味成華客家文化 第三屆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雲平臺正式...
    作為龍潭街道一年一度的品牌文化節慶活動——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是龍潭客家人一年一度與春天的約定,更是成華乃至成都市民的一場文化盛會。去年在北湖舉辦的第二屆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成為成都春天的一道靚麗風景。活動現場吸引了近5萬市民走進現場品嘗最地道的客家美食、看精彩的客家文化表演、親自體驗製作鳥米粿。
  • 走進客家文化,感受人物雕像傳承的魅力
    客家精神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其核心在於團結和奮進。這在客家遷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體的表現。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團結的精神形成了很強的向心力。客家文化雕塑,民俗風情雕塑,鑄銅雕塑客家文化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文化的精華,長期的遷移養成了兼收並蓄取其長、開拓進取不保守的民風,使客家民系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 傳承農耕文明 弘揚漢字文化
    暨漢字在農耕文明中的演變大型科普教育展2020年9月19日鶴壁市全國科普日啟動儀式暨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鶴壁市太宗農耕文化博物館舉行。此次活動由鶴壁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關工委、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應急管理局主辦,鶴壁市淇濱區科學技術協會、太宗農耕文化博物館、鶴壁市國學研究會漢字研究專委會聯合承辦。旨在宣傳、普及、傳承農耕文明,弘揚漢字文化。(講述漢字在農耕文化中的演變,提高農耕文明和漢字文化的認知水平,開展漢字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