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122
清乾隆宮廷
藏文金光明經一函
經頁尺寸: 64x8.5 cm
護板尺寸: 64.5x11.5cm x2
清宮印刻的佛經,裝幀尤為出挑,多依西藏佛經的貝葉夾裝,而包括《龍藏》在內的清宮御製經文等則採取了梵夾式裝幀。最富皇家氣派的,是書衣和內夾板的裝飾:書衣常以錦緞畫出或緙絲織出各式佛像,內夾板則鑲嵌多種金玉珠翠,極盡皇家的富麗奢華。本場這套乾隆宮廷刻印的經文,是一函《金光明經》。金光明經,又名「金光明最勝王經」,梵名Suvarṇaprabhāsasūtram,出自乾隆大藏經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第0122部,由唐三藏法師義淨翻譯,與《妙法蓮華經》、《護國仁王經》同為鎮護國家之三部經。念誦此經,國家及持誦人可得四大天王保護 ,使一切世間有情安穩康樂。整經保存完好,紙質經頁,歷經幾個世紀,尚擁有如此好的品相,實屬罕見。包裝形式為仿自貝葉經的梵夾裝,由兩部分組成,即書寫經文的紙張經頁,和保護經面的上下護板。上下護經板均覆蓋著五層五色經簾(遮幔),經簾之下,有銅胎鎏金雕成的左右兩座龕門,其上鑲嵌有珍珠、珊瑚及松石等寶石,龕門內彩繪佛、菩薩各一尊。中央為藍底浮雕泥金字的禮敬文,整體意思是「頂禮皈依佛法僧三寶」。在字母筆劃上,還刻有花紋和藏文字母,上下還有精工細緻。禮敬文下方,是以金粉勾勒的佛家八吉祥的線圖。上經板的背面,中央黑底金字書寫梵文「唵嘛呢叭咪吽」種子字。下經板的構造與上經板相似,相對簡化,沒有銅鎏金龕門,中央彩繪四大天王像。Lot 2122 上經板
Lot 2122 下經板
經文內頁長64公分,寬8.5公分,每頁只在中央黑框內,以藏文自左至右橫行兩面書寫經文,除首頁四行外,其餘均每頁五行,每行以黑紅兩色交替書寫,字體峻整秀麗。自17世紀始,藏區開始出現以雙色混寫的經文,最開始是金銀混寫,後來更有講究每頁以五色五寶、七寶七色、九色九寶抄寫的。首頁經文轉寫及譯文:藏文:འཕགས་པ་གསེར་འོད་དམ་པ་མདོ་སྡེའི་དབང་པོ་རྒྱལ་པོ་ཞེས་ཕྱ་བ་ཐེག་པ་ཆེན་པོའི་མདོ
轉寫:'phags pa gser 'od dam pa mdo sde'i dbang po rgyal po zhes phya ba theg pa chen po'i mdo
翻譯:金光明最勝王經
類似工藝的清宮刻印經文,參考康熙版《龍藏經》和乾隆55年朱印刊本《滿文全藏經》。參閱;康熙《龍藏經》寶積部Dsi函內上經板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引自《殊勝國緣》,2015,臺北故宮博物院
參閱:清乾隆55年朱印刊本《滿文全藏經》之《維摩咭經》上下經板彩繪圖案,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古代皇室宮廷印刻的經文,在拍賣市場上,尤以2018的香港蘇富比春拍的一組「明宣德御製《大波若波羅蜜多經》十卷」最為出彩,當時以2.39億港元成交,刷新了佛教文獻世界拍賣紀錄。另,紐約蘇富比2015年春拍,一組大明金粉楷書佛經(39開冊),最終以折合人民幣8700餘萬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