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句至理名言告訴了我們「樂學」的重要性。
唯有將學習看成是一件幸福和快樂的事情,我們才願意專注地投入其中,不計付出,不怕疲累,堅持到底,最終才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這不,有一個「以學習為樂」的女孩,每天快樂地遨遊於知識海洋之中。
她從來沒有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總是主動學習,勤於思考和鑽研,勇敢地攀登難題的高峰,也讓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斷獲得提升。
在高考中,她獲得了700分(裸分),再加上20分的加分,總分高達720分。
其中數學考到了150分滿分,其他各科成績也都相當突出,英語是140分,語文是134分,文綜是276分。
以如此優異的表現,她輕鬆摘得全省文科狀元的桂冠,還被北京大學錄取。
漂亮女孩,立志要做高考狀元
她的名字叫劉昱旻,是一位來自貴州的漂亮女孩。
第一眼看上去,她就是一個文靜秀麗的小淑女,你很難想像她在學習上會有那麼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
在高二下學期,他就充滿自信地說:「我要考全省文科狀元。」這樣的壯志豪情讓老師都感到非常驚喜。
當然,劉昱旻並不是在說大話,她對自己充滿信心,也願意付出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她對待學習專注用心,完全不用老師和父母催促,每天自己就會做好計劃認真學習。
在學校裡,哪怕是下課或中午吃飯的時間,她都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書本。
班主任老師曾感慨地說自己從教多年,還真沒見過像劉昱旻這麼努力的孩子。
她每天早上6:50起床,晚上12點入睡,除了中午一個小時午休外,一天的絕大多數時間都獻給了學習。
曾經有同學想要模仿她的做法,但還沒堅持幾天,就覺得受不了,很快就放棄了。
可對劉昱旻來說,學習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她不會覺得厭煩,反而會為自己學到了新的知識開心雀躍不已。
數學考滿分的她,在做題方面頗有心得
劉昱旻是一名文科生,但這並不代表她對理科的知識不感興趣。
相反,她對各個學科都充滿了研究的欲望,知識面非常廣,不過她從小熱愛閱讀,也很喜愛寫作,覺得文學「充滿魅力」,最終才選擇了文科。
身為文科生的她,卻把數學考出了滿分,這一點讓大家很感興趣,很想了解她的學習方法。
她也大大方方直言,自己主要是在做題方面有一些心得,以下就是她在做數學題目時的一些經驗:
1.把做題當成減壓的方式。
一說起做題,很多孩子就會覺得非常煩惱,也會很有壓力,有一種被書山題海淹沒的感覺。
其實做題也可以成為減壓的方式。劉昱旻在有學習壓力的時候,就會找一些難度較低的題來練習。
成功做出題目後,她會有一種成就感,能夠起到減壓、排壓的目的。
2.通過做題鞏固所學的知識。
劉昱旻還認為做題是一種最好的鞏固所學的辦法。
學習了課本知識後,應當先從相關的題目入手進行練習,之後也可以找一些課外習題進行拓展練習。
值得一提的是,劉昱旻還會主動給自己安排一些「挑戰」。
比如她要求自己每天完成一套數學試卷,因為覺得文科題目比較簡單,她又主動挑戰理科試卷,照樣能拿高分。
也因為做題量可觀,又善於總結,她對各種題型的特點都瞭然於心,看到題目後腦海中很快就能出現大概的解題思路,解題效率很高。
3.注意做題的規範性。
在高考複習階段,劉昱旻在做題時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答題必須規範。每一個數字、符號都要寫清寫準,避免塗改。為此她會先在草稿紙上寫上大致思路,再在答題區域工工整整地寫下解題的流程。
其次是步驟嚴明。她會提醒自己不做「跳步」,要重視每一個得分點,並要用簡明的語言將解題過程表述清楚,避免步驟失分。
對於她的做法,數學老師也給出了極高的評價,說她寫下的數學題答案甚至「比標準答案還標準」。
4.從錯題中吸取經驗。
儘管劉昱旻的數學成績已經非常優秀,但畢竟人無完人,在考場上還是會遇到出錯的情況。
此時她並不會因為出錯而懊惱,反而會高興地把做錯的題目抄寫在錯題本上。
之後她會自己琢磨一下出錯的原因,如果感覺有些疑惑,就會去找老師探討,並且會主動向老師請教如何進一步減少疏漏。
劉昱旻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一點點鞏固數學知識,一步步提升做題正確率,這才能夠在高考中考出數學滿分好成績。
看到劉昱旻對待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相信學子們也能受到不少啟發。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待學習這件事,要想辦法從中找到不一樣的樂趣,讓自己能夠享受到獲得知識、徵服難題的滿足感。
只有不再覺得學習是一件苦事、難事,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扭轉學習態度,學習成績也才有可能逐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