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黃山腳下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這裡的古城鎮,一屋一棚一牆一瓦,共同勾勒出古徽州獨特的文化景觀,當你來到黃山時,來到黃山,最值得一看的古蹟,是坐落在歙縣徽城鎮的徽州古城,它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徽學的發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發源地,自古有「東南鄒魯、禮儀之邦」之稱,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安徽有座古城,風光秀麗,不僅入選5A景區,還被譽「徽商發源地」。
據記載,徽州古城建於秦朝,初名歙縣古城、新安郡,隨著金末、宋末、唐末的戰亂,大量人口被送往徽州,形成了「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的特點,從明代嘉靖到清代嘉慶的近300年間,徽商足跡遍布全國,統治著商界,被稱為「徽商遍天下」,古城內文物古蹟隨處可見,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與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並稱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湯顯祖曾在《遊黃山白嶽不果》一詩中,留下了「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的千古絕唱。
自唐代以來,徽州古城一直是徽縣、州、府的所在地,所以縣、府同在一個城市,形成了獨特的「城套城」風格,徽州府建於元末明初,佔地24000平方米,是中國最宏偉的辦公樓群,由於院落之間的距離和比例與縮小後的故宮相似,被古代建築專家評價為「府衙是縮小的故宮,故宮是放大的府衙」,古城中最有趣的景點是許國石坊,也稱為「大學士坊」,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584年),許國(1527-1596)是明朝嘉靖四十四年的一位學者,生活在嘉靖、隆慶、萬曆三代,因雲南平逆「決策有功」,晉少保,封武英殿大學士,該牌坊為許國衣錦還鄉時所立。
許國的石坊都是用藍色的茶園石頭(礫石凝灰巖)建造的,碑文大多是明代書法家董其昌寫的,值得一提的是,許國石坊不是平時的四根柱子,而是八根柱子,佔地78.13平方米,國內只有一例,已成為徽州古城的象徵,被譽為「東方凱旋門」,你有什麼看法呢?徽州自古人傑地靈,千百年來曾走出過朱熹、畢升、王茂蔭、詹天佑、陶行知等眾多傑出人物,矗立在城門外的名人石像,全都是徽州的歷代先賢,那麼對於安徽有座古城,風光秀麗,不僅入選5A景區,還被譽「徽商發源地」,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