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第十九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如期開幕。
本屆農博會以「發展智慧農業、引領產業發展、增強交易功能、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宣傳鄉村振興戰略,展示農業高新科技成果,搭建農業產品交易平臺,促進糧食安全生產,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吉林農產品的「新風貌」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本屆展銷會在農博園4號展廳設立了240個國際標準展位,面積5200平方米,設置了金牌農產品集中展示區、扶貧832農副產品專區、市州供銷社專區、「吉供吉品」直播帶貨活動工作區(農產品網絡直播間)、社會招商專區5個展區。全省供銷社系統138家農產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展,共42大類,600餘種,3600多個名優特農產品進行集中展示、宣傳、推廣、銷售。
在扶貧832展銷區,有來自吉林省通榆縣、汪清縣、大安市、靖宇縣、安圖縣、鎮賚縣等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參展。展出的農特產品主要有野山參、靈芝孢子粉、野生藍莓幹、土蜂蜜、黑木耳、野生榛蘑、大豆油、手工粉條、有機大米等多種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特產品,極大地豐富了長春市民的日常需求。
扶貧832平臺自今年 1 月上線以來,截止到8月份累計銷售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總額突破 12 億元,入駐註冊在貧困縣的供應商超過5000家,上線相關農副產品5萬多個品種,極大的帶動了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吉林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700739人減少到10063人,貧困發生率由4.9%下降至0.07%,148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8個國貧縣和7個省貧縣已全部摘帽。
>>有機農業的「新生態」
近年來,吉林部分地區深入農業產業化發展,走生態化扶貧路子,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有機產品,帶動吉林群眾增收致富。
展會上「大安有機大米」作為地理標誌產品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吉林省白城等地是鹽鹼地集中的區域,在白城大安市聯合鄉萬福村卻「藏」著6000畝弱鹼地的有機稻田。
「在萬福村的稻田裡,每年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一群群農民把有機肥料均勻撒向稻田裡,開始泡田耙地。從育苗到插秧再到秧田管理全部都是人工種植,不時地可見一群群小鴨子,和遊於水渠和稻田的小魚。一個稻、魚、鴨共生的生態模式就形成了。在這個生態系統裡,不僅除去了雜草,也防治了病蟲害。水稻分櫱拔節之時,又一群群農民實實在在的在田間人工拔草。在這裡,傳統的農耕依舊繼續著,大安這片沃土就是有機農業的「新生態」!」大安市信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李豔鳳對記者說。
「我們一直相信科技改變生活,此次展會,我們想將先進、安全、健康的生態農業理念和方法帶給更多人。」李豔鳳說。「將來我們的有機農產品,對接全國採購大市場,能讓貧困地區的農副產品走得更遠、賣得更好,農戶脫貧更有希望,企業幫扶更有信心。」
有機農業已經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擁有質量好、產量低、價格高等特點。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有機農業產品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有望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和接受。
▽ 作者 東西南北全媒體中心 編輯 岸松 ▽
微信號:
jrcfbczlxj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