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巨人運動會」上,鄭希怡和田亮是一隊,二人是搭檔,負責帶小朋友參加各種體育比賽,已經是人多勢眾,對小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田亮是比較保守嚴厲的教育方式,鄭希怡是灑脫的方式,兩人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在節目中也因孩子該如何教育而發生爭執。
談到孩子成長的教育話題,兩個人有很多話要說,因為是不同的教育理念,都想把自己的方式說得更讓人接受,但最後都不認同對方的方式,鄭希怡不給孩子報這麼多課外班,而是以散養的方式帶,給她找的幼兒園也是七歲以前不注重教寫字的,用新思維的方式帶小朋友。
鄭希怡給女兒找的學校,就是有一塊田地,老師們帶著孩子種菜,觀察生長過程,以體驗生活的方式講授,不會生硬地教寫字或讀書,實際上,正如八零後的學習方式,七歲以前都是在家玩,上學以後才開始學寫字和讀書,而現在的小朋友,幼兒園也開始學寫字和讀書。鄭希怡沒有讓自己的女兒像現在這樣學習,和田亮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同的,田亮是和其他家長一樣,隨大流地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無論是主課還是興趣班,都開始讓他們學習,聽了他的話,鄭希怡非常不同意,覺得孩子為什麼要像別人一樣?應教導他們不要與他人比較。
田亮覺得現在的孩子們起起伏伏,而且起起伏伏,都是很早就報班學習各種知識,如果不給自己的孩子報這樣的班,會與其他孩子相距甚遠,會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有壓力,但是鄭希怡覺得孩子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應該和別人比較,也沒有必要和別人過類似的生活。田亮和鄭希怡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讓兩人各執己見,汪蘇瀧及時救場,打斷了他們的討論,因為這一話題一般人說也說不完,每個父母、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學習方式,沒有固定的教育方式。
養育小孩本來就是沒有固定標準的,找個適合自己家庭、適合孩子的就好了,目的都是為了孩子,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可以,這也是很多父母都會糾結的問題,永遠沒有固定的教育模式,每個父母都是在和孩子一起摸索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