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兩岸關係已經走到要小心「擦槍走火」的狀況!

2020-12-23 海峽新幹線

四年前蔡英文就職後,因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陷入冰凍,溝通大門都關閉;時光來到了2020,今年初又因新冠肺炎疫情,民進黨當局隨美國起舞,並不斷在國際批評大陸,製造衝突對立,使兩岸關係陷入空前的緊張氛圍。蔡英文在過去四年任內的兩岸關係從急凍走向敵對,致使臺灣對外聯結受到限制,參與區域經貿整合一事無成,所謂新南向政策成效不彰。

臺灣媒體認為,蔡英文的下個任期,防疫作戰也將從阻絕病毒入侵的階段,進入到偏於島內的經濟紓困與振興,而目前民進黨當局在紓困方面已累積許多民怨,將使得蔡英文想完成上一任未竟的諸多改革,包括勞保年金、司法改革、健保改革等,將會面臨更多挑戰。

至於兩岸議題方面,島內民眾並不看好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甚至2020選前的數字就已經顯示,蔡英文連任後兩岸關係會更差。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一直試圖借防疫議題,拋開「九二共識」,在世衛組織強行闖關,被國臺辦定性為「以疫謀獨」。

蔡英文

臺灣媒體認為,自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加上美國拉攏臺灣,民進黨當局自願成為美國棋子,蔡英文卻號稱自己也是棋手。在這次的世界防疫面前,臺灣硬槓世衛組織,隨美國起舞,最終被世衛大會阻絕在大門之外。臺灣各界已經在擔憂,蔡英文口口聲聲的兩岸關係 「維持現狀」已經不再是2016年的現狀。四年下來,兩岸關係已經走到了要處處小心的「擦槍走火」的狀況。

臺灣媒體觀察到,蔡英文進入第二任期,這次行政團隊中,蔡英文與蘇貞昌都大膽任用「自己人」,蔡英文在兩岸、外事、安全方面,任用「英系人馬」,毫不避諱。接下來,蔡英文也將再度接下民進黨主席,加重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民進黨在島內一黨獨大的狀況依然是一個現實,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只能嘆息藍綠缺乏互信與善意。不受監督的民進黨將把臺灣帶向何方?

蔡英文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日前就認為,從蔡英文對現任臺外事部門主管吳釗燮、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的留用,足可以看出蔡英文「兩岸敵對」、所謂「親美抗中」路線,未來不會改變。

相關焦點

  • 兩岸若擦槍走火,臺灣媒體人怒轟江啟臣:責任都在國民黨身上
    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韋安怒轟,兩岸如果有天擦槍走火,責任都在國民黨身上!尤其是黨主席江啟臣身邊沒有大思維的人,只有「立委」林為洲這個寶,出手就知有沒有了!對於引發外界熱議的兩個決議案,江啟臣指出,從馬英九「執政」開始,「親美和陸」就是國民黨的路線與基調,至今沒有改變,因此國民黨提案並沒有違背路線,更何況民意也是如此。
  • 蔡英文說擔心區域「擦槍走火」,被懟:你一直在挑釁大陸,還會擔心?
    【環球網報導】「區域軍事活動日益增加,我們擔心會擦槍走火」,據臺灣「中央社」報導,27日,被問「兩岸爆發衝突」的可能性,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說出了這樣的話。面對上臺後不斷操弄兩岸對立的蔡英文,有島內網民毫不客氣地怒懟:「你一直在挑釁大陸,還會擔心擦槍走火嗎?」
  • 海基會前董事長:臺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極小
    @銳看臺灣報導 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近日在臺灣媒體發表評論文章表示,未來美中關係是戰略競爭格局,這是民主黨與共和兩黨的普遍共識,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是奠基在此一戰略共識上進行,只是會把戰場導回國際多邊體系中。
  • 蔡英文大放厥詞挑釁大陸:擔心會擦槍走火!
    編輯:淺陌審核:樂一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面對記者提出的關於兩岸衝突話題時表示,目前區域軍事活動增加,存在擦槍走火可能性。面對蔡英文囂張口氣,臺灣民眾在蔡英文社交網頁上留言懟蔡稱,頻繁挑釁大陸,還會擔心擦槍走火?蔡英文大放厥詞挑釁大陸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曾警示,臺灣不要隨意挑釁大陸,否則第一場戰爭就是臺灣的最後一場戰爭。
  • 兩岸會不會擦槍走火?唐湘龍:有五大徵兆值得留意
    大陸軍機近期頻頻擾臺,臺海緊張情勢逐漸升高,兩岸是否可能擦槍走火引發不少討論。臺灣名嘴唐湘龍近日在節目中直言,臺海會不會打,有「5大徵兆」可以觀其一二,來幫助判斷情勢是否產生變化。唐湘龍和資深媒體人陳鳳馨近期在所主持的網絡政論節目《正經龍鳳配》表示,要判斷「明天有無可能打仗」他提出5點個人觀察:第一,如今兩岸股價、貨幣皆不跌反漲,若真打起來金融市場幾乎不可能還可以維持穩定,更別說會有什麼成長。第二,可以觀察的重點是,市場與物價反應,若市場沒出現囤積戰略物資的恐慌情形,那爆發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就有限。
  • 蔡英文:擔心「擦槍走火」
    據環球網8月27日報導,臺灣媒體透露,針對「兩岸爆發衝突的可能性」,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當天聲稱,各方必須審慎約束,才能避免兩岸爆發衝突。同時她要求大陸「保持自製」。她還「甩鍋」稱,國際社會密切關注香港局勢和大陸在南海的軍事化行動,也因此更嚴密監控臺灣海峽的情勢。
  • 烏克蘭17歲美女拿獵槍自拍,不小心擦槍走火被崩掉半張臉
    日前烏克蘭一名17歲的少女竟然和自己的好朋友拿著一把獵槍擺拍,本以為可以美美地將照片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炫耀一番,想不到竟然發生了意外,槍枝突然擦槍走火,最後這名少女的半張臉被槍崩掉了。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日報導,17歲的烏克蘭少女波利納·戈迪克是一名大一新生,前段時間波利納·戈迪克和自己的好閨蜜拿著一把獵槍一起擺pose準備自拍。
  • 「不打第一槍」並不能保證不擦槍走火,臺當局以武拒統只是幻想
    導讀:「不打第一槍」並不能保證不擦槍走火,臺當局「以武拒統」只是幻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臺媒:監視大陸軍機,臺軍「誤射」火焰彈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29日,臺灣「中時電子報」發出一篇臺軍官員爆料的文章,文中披露了此前解放軍軍機遠海長訓時,臺軍的應對方式,更曝出臺軍曾因「太緊張」誤射火焰彈(俗稱紅外幹擾彈)的內幕↓臺媒報導截圖文章援引了一名不具名臺軍官員的話稱,如今在解放軍軍機遠海長訓時
  • 臺專家:中美不一定想為臺開火 但不排除擦槍走火
    聯合新聞網稱,兩岸緊張情勢進一步升高,臺灣「雙十國慶」次日,大陸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即報導,大陸國家安全機關破獲數百起臺灣間諜情報機構竊密案件。「雙十」期間讓臺當局感受到壓力的還有大陸的軍事行動。臺「空軍司令部」11日稱,解放軍1架運-8反潛機當天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臺空軍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這是解放軍自9月16日以來第17度「擾臺」。
  • 臺媒:臺軍戰備規定現重大轉變,將「第一擊」改稱「行使自衛反擊權」
    據臺灣《聯合報》9月20日報導,臺防務部門證實,「為彰顯愛好和平,不開兩岸之間第一槍」,現已將「臺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中的「第一擊」改稱為「行使自衛反擊權」,須在對方有明顯的敵對行為下,才能開火,以避免擦槍走火。報導稱,臺軍在「經常戰備時期」對敵「第一擊」須由臺防務部門負責人下令批准。
  • 大陸軍機繞臺成常態,兩岸海上演訓密集 臺媒:臺海今年很忙
    大陸軍機繞臺成常態,兩岸海上演訓密集 臺媒:臺海今年很忙 2020-12-22 09:09:5818日,蔡英文在視察臺海軍「承德艦」時稱,近一年來大陸軍機和軍艦的「騷擾」確實比過去頻繁許多,臺海軍官兵為掌握每次解放軍軍艦動態,不僅隨時要停休、緊急召回出海,在海面上執行任務,有時一趟就是十幾天才能靠港,「這一幕接一幕的場景,如同臺海今年軍事動態的縮影」。
  • 臺媒:臺沒軍備競賽的本錢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周五下午視導臺海軍承德艦時稱,近一年來大陸機艦的「騷擾」,確實比過去頻繁許多,臺海軍官兵為掌握軍情動態,不僅隨時要停休、緊急召回出海,在海面上執行任務,有時一趟就是10餘天才能靠港;隔天,19日清晨,美艦穿越臺海,隨後,大陸航母山東號也在昨天穿過臺海。
  • 闖完臺海闖南海,美艦頻繁挑釁 川普「最後時間」會否擦槍走火?
    總統任期即將結束的川普,會否在「最後時間」的擦槍走火?資料圖:美軍「馬斯廷」號驅逐艦12月18日夜間,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馬斯廷」號穿航臺灣海峽,美軍第七艦隊發表聲明宣稱,「這代表美國對於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承諾,美國海軍將持續在任何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飛行及航行。」有媒體統計,這是美國軍艦今年度第12次穿越臺灣海峽。
  • 社評:為防臺海擦槍走火,美臺請悠著點
    過去是美臺攢起來做一筆較大軍備交易,現在成了臺灣隨要隨買,美方隨賣隨批。絕大部分軍事觀察家都相信,隨著中國大陸軍事力量的壓倒性優勢增加,臺灣從美國購買任何軍事裝備都失去了實際防衛意義。臺灣一年的軍費只有110億美元左右,扣除人員和訓練等費用,剩下的錢能買的東西對解放軍來說恐怕只相當於幾根燒火棍了。
  • 兩岸若開戰,前「國安局長」:臺灣不能打、不禁打、打不贏
    「主政者心中要記得,不能打、不禁打、打不贏。存在才是硬道理。」對於臺海爆發軍事衝突可能性,蔡得勝指出,自己不認為現階段會發生大規模戰爭,但擦槍走火機率不斷升高。他指出,令人憂慮的是,美國「仇中」意識提升,兩岸也一樣,臺灣「仇中」「反中」意識同樣增強,大陸「仇臺」的意識也在提升。
  • 吳士存:美軍來得越頻繁,越容易造成「擦槍走火」
    有一些機制,我們跟美國人講對話該開始了,或者有些事要找到美國人去談談,美國人根本不予理會。所以,美國人已經把中國定性為一個「全面的戰略競爭對手」,對於美國我們不要抱幻想。如果說今年川普贏得了大選,中國還要做好未來4年中美關係繼續惡化的思想準備和鬥爭準備。
  • 美俄宮鬥愈演愈烈,萬枚核彈戒備,萬一擦槍走火,恐至全球毀滅!
    美國的目的很明顯,那就是通過北約東擴,不斷擠壓俄羅斯的地緣和戰略空間,據人民網最新報導稱,冷戰結束後,美國就已經將俄羅斯視為潛在威脅,三次推進北約東擴,將俄羅斯周邊的原前蘇聯勢力範圍全部納入北約的囊中。特別是川普上臺之後,更是將俄羅斯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大力加強俄周邊的軍事部署,延續美國軍事遏制俄羅斯的而一貫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