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丁仲禮院士也被美國加入了制裁名單。
網友們紛紛表示,以個人名義進入美國制裁名單的都是對中國有巨大貢獻的人,
如果可以自己也想加入美國的制裁名單。
網友的玩笑歸玩笑,但是丁仲禮院士對於中國所做出的貢獻,
都是全國人民有目共睹的。
除了丁仲禮院士之外,還有袁隆平院士、屠呦呦院士、鍾南山院士等等,
都是對我們國家來說像是國寶一般的存在。
據最新統計,在全國十幾億人口裡,能獲得院士殊榮的僅僅只有800人左右。
院士的稀有程度可見一斑。
最近一項關於我國院士們畢業高中的最新調查出爐,其中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要知道,目前全國大約有1.5萬所高中,而院士只有800多人。
任何一所高中,只要能培養一個院士,就算得上是名校了。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培養院士最多的高中是上海市上海中學和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培養的數量高達57位。
除了這兩個獨佔鰲頭的高中,其它高中也都同樣培養了數十位以上的院士,簡直可以被稱為是"超級名校"。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值得讓人注意的是,上榜的14所高中之中,只有一所來自北方,即天津市南開中學。
其餘13所都來自南方。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是因為一個省份的存在——江蘇省!
上榜的14所高中之中,有7所來自江蘇省。
幾乎包攬了整個榜單。
就讀超級名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對於這樣的超級名校,很多人都是可望而不可求,那麼就讀於一所超級中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下面就讓我們以榜單上的第一名——上海市上海中學來討論這個問題。
1.近乎滿分的錄取分數線
上海中學,簡稱"上中"。
全上海市有底氣這麼叫的只有這麼一所高中。
想要在上中就讀,就必須在中考中,達到它的錄取分數線。
而它的分數線也是高的嚇人。
上海市中考滿分480分,上中的分數線每年都在470分左右浮動。
在中考中,稍稍大意一點,就意味著你與上中無緣了。
2.素質教育的天堂
在上中上學是什麼樣的呢?
有數量不少於某些大學的社團組織,有多種多樣的學生活動,還有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還有各種各樣的國際生來學校交流學習。
上面說的這些,你可能在某些大學見到過,但是很難在高中見到。
在現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全國大多數稍有名氣的普通高中,都以"分數至上"為原則。
只在乎每年的一本率、"985"、"211"上線率,對於影響成績的學生活動一概漠視。
什麼所謂的"學生會"、"學生組織"大都是只是空殼,播音臺和電視臺已經是校方對於學生自主活動的最大容忍了。
但是上中不一樣,它在應試教育的大流之下,依舊堅定地支持學生自主活動和組織的創辦。
3.應試教育的天堂
如果你覺得上中只是那種一味推行素質教育的"國際高中",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在中國,高考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
即便你學生活動組織得再好,參加的國際交流活動再多,只要高考分數不夠依舊上不了名牌大學。
上不了好的大學,就很難在學術的路上走下去。
但是上中培養了57名院士的事實卻告訴我們,上中的教育模式另有蹊蹺。
想要成為院士,清北復旦這樣的名校幾乎是入門券。
想要培養這麼多院士,徵服高考是第一步。
據上中的一位學生透露,上中的應試教育同樣也"領先於全國"。
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試比一般的高中安排更加密集,基本上一周一次大型考試。
除了考試之外,還有大量的作業,來幫助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和補充。
到了高三時期,基本上每天一套試卷。
上中的學生之所以有那麼多的課外時間是因為,他們魔鬼般的課內效率。
新的教育模式,還需要更多的探索
我們社會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高中來培養我們的下一代?
曾經一度盛行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一度受到很多人的抨擊。
因為真正的人才都是經歷魔鬼訓練出來的,但是近年來學生壓力大、負擔重又成了一項社會問題。
我們需要探索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或許這些超級名校們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