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荷蘭首都
作者|三木七
責編|Thomas
在荷蘭的城市裡,阿姆斯特丹是最久負盛名的城市之一。他擁有多副面孔,曾經是國際貿易經濟的商樞,有著「北方威尼斯」的稱號,不過最揚名的還是「荷蘭首都」這個身份。
阿姆斯特丹雖然是名義首都,但荷蘭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以及王室居住地,都在另外一個城市-海牙。大大小小的政治事務幾乎都在海牙進行,很多駐荷蘭的外國大使館基本都在海牙,所以論政治地位海牙比阿姆斯特丹高,是荷蘭真正手握「首都職權」的城市。
究竟海牙為什麼是事實首都?而阿姆斯特丹為何會空有頭銜?
▲荷蘭政府所在地海牙
一、尼德蘭革命爆發,成立聯省共和國
阿姆斯特丹與海牙所處的行政區不同,阿姆斯特丹位於北荷蘭省,是荷蘭王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而海牙位於南荷蘭省,是南荷蘭省省會城市,也是荷蘭王國的第三大城市,與阿姆斯特丹的距離僅有60公裡。
▲南荷蘭省與北荷蘭省,海牙與阿姆斯特丹的具體位置
回溯荷蘭王國的歷史,海牙與阿姆斯特丹都曾經同屬於一個行政區內(荷蘭省),1840年荷蘭省被一分為二後,才形成現在的南北區域劃分。
既然荷蘭曾經是省,為什麼又把荷蘭作為國名呢?因為荷蘭省在全國的政治經濟貢獻最大,國家主導權也一直都在他手裡,所以常用荷蘭來泛指整個國家。
至於荷蘭的另一個國名-尼德蘭,其實是地理名詞轉化過來的,荷蘭所處區域屬於歐洲的低洼地帶,在萊茵河、馬斯河、斯凱爾特河三角洲的下遊。而在日耳曼語當中,尼德蘭代表的就是「低地」的意思。
地理意義上的尼德蘭,曾經在歷史上是一體,南方(比利時)獨立以後,尼德蘭這個稱呼才被縮窄到代指地理意義上的尼德蘭北方(即荷蘭)。
▲荷蘭將近1/4的土地都低於海平面(紅色區域)
也因此,現代的低地國家包含三個,即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他們曾經是統一區域,被西班牙、法蘭西等帝國統治佔領之後,才逐漸分裂成三個國家。
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尼德蘭地區被劃分成多個郡,由伯爵、公爵和貴族統治。當時統治荷蘭郡的荷蘭伯爵,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儲「威廉二世」。
▲荷蘭有將近20%的國土是填海而得來的
威廉二世平日裡就喜歡跑到海牙狩獵,他為了方便自己,索性就在海牙修建了一座城堡,並且搭建住處和圍場供其他統治貴族一起玩樂,所以海牙起初只是伯爵公爵的狩獵勝地。但由於統治階級經常扎堆海牙,海牙就變順理成章變成了尼德蘭的權力中心。
而當時的阿姆斯特丹只是漁民聚居地,因為荷蘭的大部分土地都低於海平面,阿姆斯特丹的位置剛好就在低洼地帶,經常會遭受到暴風雨、水災的侵襲,並不適合建設城鎮,直到漁業、造船業以及海上貿易興盛以後,阿姆斯特丹才逐漸成為尼德蘭的經濟中心。
▲阿姆斯特丹
勃艮第公國14世紀起擴張佔領了尼德蘭的部分領土,與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聯姻之後,這些被佔領的區域又作為聯姻產物被哈布斯堡王朝繼承,所以尼德蘭成為了西班牙的領地,最後被合併成統一的地區「西屬尼德蘭」。
▲勃良第擁有的領土
尼德蘭擁有較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其位於萊茵河的入海口處,而萊茵河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西歐當時最常使用的運輸路線之一。
阿姆斯特丹的位置就更微妙了,夾在波羅的海貿易區,以及尼德蘭南部佛蘭斯德毛紡織中心之間,當時的荷蘭伯爵還給予阿姆斯特丹免稅權,刺激了當地的貿易往來,所以中世紀的尼德蘭已經憑藉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資本市場積累,逐漸在資本主義國家當中崛起,成為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萊茵河,流經瑞士、德國、法國等國,從荷蘭出海,歐洲的黃金水道
西班牙統治尼德蘭之後,為了搜刮當地財富,確立對尼德蘭的經濟壟斷,開始禁止其與他國貿易往來,並且還加重當地賦稅,嚴重影響了尼德蘭社會各層的利益,阻礙了尼德蘭資本主義的發展。從這個時候開始,尼德蘭滋生出了民族主義,爆發了反西班牙的獨立戰爭。
▲尼德蘭獨立戰爭被稱為八十年戰爭,是第一次資產主義階級革命
除經濟原因外,宗教問題也是獨立戰爭爆發的起因。西班牙的信仰宗教是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的絕對統治地位,以及禁錮人性的教義教規,嚴重阻礙了歐洲的經濟發展,所以為了破除天主教的禁錮,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爆發了宗教改革運動,而高舉自由平等旗幟的新興資產階級,在宗教改革的外衣下發起了反封建運動。
受歐洲運輸航線的影響,尼德蘭的經濟商貿非常活躍,尤其是位於萊茵河出海口處的北部,所以宗教改革運動爆發後,尼德蘭北部新興資產階級成為了新教最早一批的信徒。
信仰天主教的老封建勢力西班牙,為了打擊新教勢力,專門設立了宗教裁判所,對加爾文教徒進行殘酷處決,所以這一時期的尼德蘭變成了「血腥屠宰場」。為了反西班牙統治,尼德蘭的新教教徒聯合到一起發動了「搗毀聖象運動」,揭開了尼德蘭革命的序幕。
▲ 被打砸破壞的天主教教堂和藝術品
革命爆發之後,新教勢力全都集中在尼德蘭北部,而天主教勢力則退守到南部,南北開始形成兩個不同的派別。南方派別向西班牙妥協,建立起與北方對立的天主教阿拉斯聯盟,而北方派別於1581年正式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這是尼德蘭被一分為二的原因。
西班牙為了鎮壓尼德蘭北方革命,於1639年集結西葡艦隊駛向西屬尼德蘭,結果在到達英吉利海峽時被尼德蘭艦隊襲擊,因艦隊數量處於弱勢被尼德蘭海軍擊敗,最後承認尼德蘭獨立,籤訂停戰協約結束了八十年戰爭(1568年-1648年)。而尼德蘭也憑著唐斯海戰的勝利崛起,成為新的海上軍事強國。
▲ 唐斯海戰
唐斯海戰之後,尼德蘭北方獲得獨立,但南方還屬於西班牙的統治範圍內,還保留了很多南部的封建貴族勢力以及天主教勢力,而這些被佔領的南部地區,最後變成了「比利時」。
二、南北合併,定都阿姆斯特丹
獨立戰爭劃下句號之後,尼德蘭聯省共和國開始進入海外殖民貿易的黃金時代,他是由北方七省組成的,其荷蘭省的城市海牙成為了尼德蘭的政治中心,因為革命者將聯省議會等統治機構搬到了海牙,並把荷蘭伯爵的住所改成了國會大廈。
▲ 橙色區域為尼德蘭聯省,紫色區域為西班牙佔領尼德蘭地區
之所以把統治機構搬到海牙,並不是因為他曾經是貴族的居住地,而是因為海牙並不是尼德蘭最強大的城市,如果當時選擇地理位置最佳,經濟實力最雄厚的阿姆斯特丹作為政府所在地,很容易會造成集權的結果,其他的聯省也會有很大的意見。
▲ 1649年的海牙
海牙成為聯省共和國的行政中心,其實是一個折中的選擇。而阿姆斯特丹作為貨物轉運港口,發展成商業經濟中心。隨著對造船業的投入和發展,阿姆斯特丹的貿易幾乎橫跨了歐洲、東南亞以及非洲等地,北方聯省還專門成立操辦海外殖民事務的東、西印度公司,將總部設立在阿姆斯特丹。
尼德蘭革命之後,英國也憑藉資產階級革命崛起,為了與尼德蘭爭奪海上貿易主導權以及海外殖民地的統治權,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與尼德蘭北方聯省爆發了英荷戰爭(四次)。而第三次英荷戰爭爆發的時間段,剛好是法國入侵尼德蘭南方(西屬)時期。
▲ 《航海條例》是針對尼德蘭頒布的,目的是為了削弱尼德蘭的貿易壟斷地位,並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的經濟控制
法國當時為了稱霸歐洲,趁西班牙衰弱之際發動了遺產戰爭,在佔領西班牙大量領土之後,把主意放在尼德蘭南方(西屬)身上,而這個地方剛好是法國與尼德蘭北方聯省的緩衝地帶,北方聯省擔心法國擴張會影響到自己的領土安全,就拉攏英國和瑞典組成三角同盟向法國施壓。英國之所謂同意,是因為第二次英荷戰爭輸給了尼德蘭。
只不過他們的三角同盟關係並不穩固,在法國的收買之下,瑞典最後選擇保持中立,而本就對尼德蘭有怨恨的英國,便與法國聯合到一起發動了戰爭,所以第三次英荷戰爭爆發之際,也是法國向尼德蘭北方宣戰之時。
▲ 英荷戰爭
與英法交戰的尼德蘭北方聯省,不僅輸掉了海上霸主的地位,還被法國佔領了領土,成為法國的傀儡國家「巴達維亞共和國」。由於海牙在聯省時期是尼德蘭的行政中心,所以法控時期也曾短暫充當過首都。但後來巴達維亞改制成荷蘭王國,拿破崙把弟弟路易·波拿巴推上國王的位置之後,海牙就失去了首都的身份。
因為拿破崙要求荷蘭王國與法國一樣實施大陸封鎖,路易·波拿巴認為這種政策並不適用於荷蘭,堅持要發展商業貿易,他當時選擇遷居到阿姆斯特丹,將阿姆斯特丹定為荷蘭王國的首都。
他而且還給自己的哥哥寫了一封挑釁權威的信,內容與怎麼發展法國和怎麼對待荷蘭有關,結果惹怒了拿破崙,最後被趕下臺,而荷蘭王國也因此併入進法蘭西帝國的領土。
▲ 路易·波拿巴把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廳改造成自己的皇宮
這是荷蘭王國史上,唯一一次政府所在地與首都同在一城市的階段,只不過時間很短,反法同盟擊敗拿破崙之後,為了處理拿破崙留下的法蘭西帝國疆土,召開了維也納會議。會議不僅結束法國對荷蘭王國的佔領,還將尼德蘭南北方合併成「荷蘭聯合王國」,由奧蘭治親王(威廉六世)統治。
奧蘭治-拿騷家族從中世紀起就是荷蘭的貴族,他們是尼德蘭北方的支持政黨,尼德蘭革命就是威廉一世領導的,他被稱為是荷蘭的國父,而威廉六世上任之後,選擇搬回海牙居住,所以海牙的行政中心地位也隨之被恢復。
三、聯合王國分裂,海牙成事實首都
海牙雖然恢復了傳統角色(政府所在地),但並沒有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新的首都,這與宗教因素有關係,雖然尼德蘭合併成聯合王國,但其南北方依舊存在宗教對立的問題。
阿姆斯特丹作為尼德蘭最早擁抱新教的城市之一,受天主教的影響最小,再加上之前已經對外宣布任命他為首都,就索性維持原樣,但為了避開集權情況,統治機構沒有搬到阿姆斯特丹,還是留在了海牙。
荷蘭聯合王國的政權在尼德蘭北方手裡的,南方並沒有取得與其同等的法律地位,而且他們還因宗教信仰(天主教)不同,經常遭受到來自北方「南方鄉巴佬」的問候,再加上不滿新國王實施的「荷蘭化」政策,所以法國七月革命爆發後(1830年),尼德蘭南方受其鼓舞發動起義,同年在法國支持下脫離了北部,建立起新的國家「比利時」。
▲比利時革命
比利時獨立後,荷蘭聯合王國分裂成三個國家,一個是尼德蘭的主體荷蘭王國,一個是比利時王國,還有一個是維亞納會議之後被提升為獨立公國的盧森堡。而荷蘭王國為了分離首都和政府所在地的城市,於1840年將荷蘭省一分為二,海牙被劃分到南荷蘭省,而阿姆斯特丹則在北荷蘭省。
▲尼德蘭王國本土地圖
南荷蘭省的省會是海牙,海牙除了是荷蘭王國的政府所在地之外,還是眾多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例如聯合國國際法庭)。荷蘭的外交中心也設在海牙,所以海牙的政治地位比阿姆斯特丹高。
▲1900年的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雖然是首都,但荷蘭的眾多統治機構都不在阿姆斯特丹 ,就連國王都居住在海牙王宮,他們只有就職宣誓的時候才會過來。阿姆斯特丹只有一個荷蘭首都的名銜,事實首都在海牙。
長期作者|三木七
文史愛好者丨北美近現代歷史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網易新聞 •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荷蘭首都,為什麼會有兩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