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豆豆《天幕紅塵》中的「見路不走」是啥意思?很多人悟不透

2020-12-10 小詩看世界

如果說《天道》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讓讀者領略到了天道的深邃和神奇,讓我們不禁感慨:人原來可以這樣活著。那麼《天幕紅塵》則是對《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主人公葉子農如禪謁般的「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主題思想「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更加具象的概括。

本書沒有《遙遠的救世主》那麼多精煉,一針見血的詞句,多了細碎閒聊般的親切口語,但也讓讀者更易領會那看似龐博艱深實則純粹質樸的原始自然規律。

《天幕紅塵》除了繼續保存豆豆小說特有的世界背景,商戰風雲和人生思考之外,政治元素的介入,顯得非常突出,從蘇聯解體,石油大亨羅家明一夜之間破產自殺寫起,始終不離「政治」。

而主人公葉子農作為一個「西馬」的信奉者,企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終於被海外右翼勢力殺害。他的「見路不走」的如禪偈般的哲言,貫穿了全書,神秘莫測,成為人人在破解的一道難題。巨商,演藝明星,海外學子,紛紛登場,場景在莫斯科,紐約,巴黎,匈牙利,中國之間穿梭般展開,全書帶給人一種新鮮,浪漫,刺激的閱讀衝擊力。

人物不多,深刻就好

《天幕紅塵》中的人物和豆豆以往的小說一樣,不多,也不複雜,不會讓人產生「臉盲」,但可貴的是每一個人的個性都值得推敲和細品。

「見路不走」葉子農

「見路不走」就是見路非路,即見因果的意思,跟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一個道理,見路不走就是實事求是的執行和具體,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葉子農是《天幕紅塵》的主人公,他大隱隱於市,因為內心已經知道了此生最重要之事,所以並不屑於不追逐現實中的名利。與他相處的人,都願意跟他聊聊,人生的困惑便會在幾句話語中揭開,他就像是一個高僧,他已經知道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律,然後看著眾生蠅營狗苟深陷在各種名韁利鎖之中。

他自詡為一個小人物,但是他喜歡小人物,因為自由自在。

渾然天成」戴夢巖

愛,就一定是要純粹的。

戴夢巖在《天幕紅塵》中是一個電影明星,但她卻比任何人都通透。不在乎名利的她與葉子農好像就是天造地設一樣。在初見葉子農時,知道他承擔了本來與自己無關的債務,這樣的擔當讓她篤定,葉子農就是她命中的人了。戴夢巖對葉子農的愛無關欲望,她在乎的只是這個人。這就是她所追求的,純粹的愛。

戴夢巖有時候明白不了葉子農的價值觀,但是卻每次都被葉子農的價值選擇所震撼。他們好像並沒有默契。可是戴夢巖偏偏不在意兩人的懸殊,只是偏執地認為,愛就是愛,愛了就是愛了。

「沉靜等待」方迪

和戴夢巖的熱烈直白不同,方迪對葉子農的愛就是:為他全方位準備好自己。方迪遠遠地愛著葉子農,就像是在大雪裡等待春天的的小草芽。方迪脫離自己的政治家庭背景,開始做起了生意,就是為了準備和葉子農站在一樣的位置上。方迪知道葉子農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因此能在價值觀和思維上保持默契。這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如果要愛一個人,卻處在不平等當中,也沒有清白的背景,那麼就要像方迪一樣,先準備好自己。

「不用去要求回報,我愛的人我願意付出,接受不接受是另一回事,我只想表達我的愛,愛了就表達,才是我應該對我的愛應盡之責。」

而《天幕紅塵》並沒有落了愛情故事的窠臼,豆豆反映得更多的還是她本人對馬克思主義,對社會發展規律的一些見解。當然,這些見解,哲學觀都是結合商業故事,友誼,愛情,親情等等,借男主之口表達出來的。

貫穿全書的是「見路不走」,是借男主之口表達出來的。這四個字,看似簡單並且清晰明了,但其實卻很少有人能懂。見路不走,那見什麼才可以走?見因果才走。就是實事求是,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你看到的是什麼呢?是路,還是因果?你是見了路,見了模式,一味地照搬抄?還是見路非路,則見因果,則見如來?

《天幕紅塵》是作家豆豆的最後一篇小說,她在寫完《天幕紅塵》之後再無小說,一本比一本還精彩,她的《背叛》當年在網上非常火,一時間洛陽紙貴,小說還被拍成了電視劇《背叛》,過了不久,《遙遠的救世主》橫空出世,被拍成豆瓣評分9.2的《天道》,《天幕紅塵》則是最後一部,也是境界最高,最難讀懂的一部,目前還沒有導演敢拍。

如果你對豆豆的小說感興趣,推薦你閱讀豆豆三部曲,讀起來對人的思維、格局、認知有很大的提升,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天幕紅塵》中的「見路不走」是啥意思?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懂
    如果說《天道》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讓讀者領略到了天道的深邃和神奇,讓我們不禁感慨:人原來可以這樣活著。那麼《天幕紅塵》則是對《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主人公葉子農如禪謁般的「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主題思想「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更加具象的概括。
  • 從《遙遠的救世主》到《天幕紅塵》,一窺「見路不走」的高深禪機
    看《天幕紅塵》得益於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看完就迷上了,立即搜索豆豆的其他作品,可惜豆豆是個「產量」比較少的作家,一共就出了三本書,分別是《背叛》、《遙遠的救世主》以及《天幕紅塵》,這三部曲依一個修行的次第而作,個人覺得作者豆豆意在開悟凡塵眾生,如此功德圓滿而封筆退隱。
  • 天幕紅塵:羅家明舍50萬得「見路不走」的真言,為何成殺他的兇手
    關於「見路不走」的解釋,文中是這樣說的:見路不走是實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經驗、教條,要走因果、走條件的可能。見路不走是讓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別人不一樣,因為很多人一看到跟別人不一樣就覺得不正常了,心裡不踏實。也不要怕跟別人一樣,因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別人一樣顯不出自己高了。
  • 豆豆三部曲:《背叛》是底線《天道》是目標《天幕紅塵》是梯子
    今天我們來談豆豆的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前兩部已經拍攝成電視劇,分別叫做《背叛》和《天道》。我個人是先讀了《遙遠的救世主》感覺這的確是一本可以傲然獨尊的好書。於是,我反覆讀了不下三遍之後,才找來《天幕紅塵》來看,在讀的過程中,其實感覺《天幕紅塵》稍顯枯燥。
  • 神秘作家豆豆:為何《天幕紅塵》之後,再無作品?
    你知道豆豆嗎?有很多人看到這個題目,可能突然一下想不起來豆豆是誰,可是一提起她的三部小說,你可能就會有所耳聞了。她的著作有《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其中兩部《背叛》和《遙遠的救世主》都改編成了電視劇,《天幕紅塵》因為其論述的內容太過於抽象。
  • 《天道》原著作者豆豆的《天幕紅塵》:大隱隱於世,內聖而外王
    既然世界上沒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天幕紅塵》乾脆就不再討論救贖的事情,而是直接去拷問天幕,審視紅塵了,然後給出答案:馬克思主義,也就是事實求是、見路不走的思想方法。葉子農說:「實事求是是個很大的概念,很原則,很寬泛,只是你聽多了,不覺得它神道了。見路不走是『見路非路,即見因果』的意思,跟『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一個道理。見路不走是實事求是的執行和具體,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 《天幕紅塵》葉子農「見路不走」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天幕紅塵》是豆豆的最後一篇長篇小說,講述了葉子農如何在複雜的商業環境、經濟環境、政治文化中,找到一條解決問題的辦法,合理合法地幫羅佳明還清債務,以及他自己人生追求的選擇。原來生命的意義是超越生死的。普希金以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 天幕紅塵-見路不走
    《天幕紅塵》,看到這書本名的時候,直覺就是名字挺紅塵的,如果不是之前拜讀過《遙遠的救世主》我定不會有打開這本書的欲望。這本書由「見路不走」這四個字貫穿始終。「見路不走」,是我拜讀這本書之前從未知道的詞。「見路不走」,真的是看見路而不走的意思嗎?想必作者有更深的意喻,我尚不得解。
  • 神秘作家豆豆三部曲:扒拉銅板,扒拉藝術,扒拉靈魂
    還有一種說法是,豆豆其實是微博上一個名叫「纏中說禪」的人,原名李彪,是一位縱橫於股市的大佬,最後卻在40多歲時死於癌症,著實令人扼腕。因而,豆豆的身份更加撲朔迷離,猜測頗多。本人也沒有出來澄清,她不出席作家籤售會,也不舉辦粉絲見面會之類的活動。
  • 神秘作家豆豆的三部曲:宋一坤匪氣,丁元英霸氣,葉子農大氣
    豆豆是個神秘的作家,原名李雪,有個定居歐洲的朋友叫李紅英,經常給她寄送相關資料,李紅英的價值觀、世界觀、思想深深影響了豆豆。按豆豆所說,她的作品裡很多的東西都是來自李紅英的價值傳遞。豆豆總共有三部小說,分別是《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其中《背叛》改編成電視劇,《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電視劇《天道》(豆豆最火的作品),《天幕紅塵》因為涉及政治、文化的等層面的東西,還有論述太過抽象,至今未拍,估計也沒有導演敢下手。
  • 有網友問:「天道」可以看下去,為何《天幕紅塵》完全看不下去?
    {不是看不下去,而是看不懂吧?因為《天幕紅塵》是豆豆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思想集大成之作!不是每個人看一遍就能看得下去,就能讀得懂的。想起梁曉聲作家的《人世間》三冊,筆者就用了過年的7、8天的時間,盡數讀完,回味有窮。《天幕紅塵》這部書,筆者想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沉澱式的慢慢看完!然後再追《背叛》!至於該問題中「【天道】為何這樣好看?還能連看好幾遍?」
  • 從《天幕紅塵》裡看到了《天道》的續集,又一個高人讓人震撼
    再看《天幕紅塵》,葉子農從古城離開後到法蘭克福,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還有,《天道》裡非要買格律詩音響的歌手夢婕仿佛也是《天幕紅塵》裡的戴夢巖,兩個人性格相像,都是那麼任性,耿直。還有葉子農,又能看出是丁元英和芮小丹的合體,芮小丹真誠、善良、像一股清流,而丁元英睿智,高傲,冷漠,不理紅塵俗世,兩人的性格合在一起就是葉子農的接地氣,很有人情味,追求正義和自由。
  • 《天幕紅塵》才是豆豆的最終之作,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天道》?
    《天幕紅塵》才是豆豆的巔峰之作,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天道》?近期一直被《天道》這個詞刷屏,點開一看,才發現裡面空談詞論,答非所問。甚至有很多人引用現象都然後強行表達這就是《天道》告訴我們的道理。可是我又發現,我甚至想往那個方向走,可是內心有什麼東西來撐著?光一個想法就可以了?能夠自省?能夠啟迪?如何能落地?想法和現實的碰撞,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天幕紅塵裡,那些普通人的想法和做法,才是我們真正可以去借鑑,去實現到行動中去的。而不是殺富濟貧,嫁接資源的方式。
  • 經典電視劇《天道》原著作者豆豆《天幕紅塵》文章裡的主要思想
    天幕紅塵講的是葉子農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礎,幫助朋友發家致富的故事,也同時通過和美國公司的矛盾為主線,闡述作者關於我們所學習的主義理論的觀點和態度。整個理論的引子是「見路不走」。路,可以理解為成功者的經驗和方法,見路不走,就是創新,就是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按規律辦事,不依經驗教條。總的來說,就是不拘於經驗,教條,如實觀照,按照當下的實際情況,走因果。見路不走四個字基本上形象概括了我們所學習的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所學習的是什麼?
  • 《天幕紅塵》葉子農教會我們什麼「社會法則」,見路不走對嗎?
    《天幕紅塵》是豆豆的紅塵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而其敏感性讓所有影視改編團隊和製作人「望而卻步」,是因為極度敏感,可以敏感到把上個世紀「冷戰」,以及全球文化格局發展「新局面」。其實葉子農是和普通人有距離的,因為他底層的需要是滿足了的,沒有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和養家餬口,因為他不用拼爹就可以很成功,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 《天幕紅塵》:讓生意從門可羅雀到日進鬥金,「見路不走」足矣!
    老九禪面如願開張了,與葉子農取完「真經」的老九,在生意上踐行了「見路不走」把自己從父親那裡接手的麵館重新帶領了輝煌。雖然是簡簡單單的一碗麵,一個百姓日常吃到的東西,只是因為做到了實事求是,便讓自己的夢想實現,可見實事求是的威力多麼大,可就是這個詞語雖然我們已經聽出了老繭,但在實際中卻忽視不見,足可以看到能夠做到見路不走與實事求是是多麼難的一條路!
  • 《天幕紅塵》:見一面就愛上男人的女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天幕紅塵》裡的主人公葉子農,是一個「見路不走」的人。他的研究涉獵範圍有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宗教、哲學、西方政治、經濟學等。在葉子農的世界裡,沒有該不該,只有自己想不想,他有能力掙錢,但是他不羈放縱愛自由。他的學識他的能力為破產的企業家挽回了損失,名聲大噪。
  • -《天幕紅塵》
    大家好,我是齊小柒,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是豆豆的另外一本書《天幕紅塵》。看完《遙遠的救世主》我就接著讀了豆豆的另一本巨作《天幕紅塵》。我有一種感覺,覺得這本書是《遙遠的救世主》的續集,雖然人物不同,背景不同,葉子農是從古城離開回到法蘭克福的丁元英,芮小丹死後,丁元英就離開了,然後他就關在法蘭克福的房子裡研究馬克思主義。
  • 《天幕紅塵》對比《遙遠的救世主》,你更喜歡哪個
    《天幕紅塵》是在《遙遠的救世主》之後發行的,從《背叛》中一路走來,境界是越來越高了,但是《天幕紅塵》卻沒有《遙遠的救世主》那麼高的人氣,這原因不難分析。如果說這部作品有勵志成分,那也是媒體內容創作者對該作品加以自己的見解,認為你只要學到天道裡面某種思維你就可以成功,從而達到給自己圈粉的目的,我本人不太喜歡去聽別人建議,喜歡自我思考,對於別人的成功之道只會去分析別人的條件,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葉子農對見路不走的解釋之後,對《天幕紅塵》呈現的價值觀——「條件的有效與否是唯一的取捨標準」甚是認同,對此若有不足,再改進!
  • 《天幕紅塵》:我做了我想做的,就受我該受的
    《天幕紅塵》這本書,讀第一遍時,沒怎麼懂,讀第二遍時,仍有不懂的地方,但是讀法變了——第一遍之所以不懂,是因為對馬克思主義陌生,第二遍,完全不再管這個碴,讀下去,能得多少是多少。有時候,讀書就是這樣:並不是要搞懂作者的意圖,而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