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對話·陝歷博|強躍談壁畫修復與「陝西古代文明展」升級

2021-01-09 澎湃新聞
坐落於西安大雁塔西北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可謂一座華夏文化的寶庫,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其中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陝西建都,使得館藏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名滿天下,唐墓壁畫更是舉世無雙。近日,「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專訪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強躍,請他講述當下博物館如何演繹呈現豐厚多姿的周秦漢唐古文明。

李壽墓儀仗出行圖之四(步行儀衛)

「唐代壁畫珍品館」「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作為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被業內外廣為關注,幾乎是當代對於唐代生活和藝術研究的一手資料。而5月18日改裝登場的「陝西古代文明」展,更是以世界文明的坐標去觀照,勾勒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輝煌燦爛,也幾乎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最高水平,是中華文明的見證和民族精神的結晶。

鎏金鐵芯銅龍

澎湃新聞: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代壁畫全國知名,「唐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更是備受關注,目前陝歷博的壁畫收藏、研究、保護情況、未來陝歷博的壁畫有沒有走出去的交流計劃?

強躍:

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唐代墓葬壁畫有640多幅,我們挑選了一些精品,包含李壽墓、懿德太子墓等97幅精品,建立了一個庫房似的展廳——「唐代壁畫藝術珍品館」。這個展廳對唐代壁畫具有一定展示性、科研性以及研究式的保護,因為唐墓壁畫非常脆弱,如何展?現在還是一個課題。壁畫的顏色雖然是用礦物質畫的,但是礦物質隨著時間、光線等各方麵條件影響,還是會發生變化。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對壁畫保護的四大課題之一——色彩的保護問題。

唐代壁畫珍品館

第二個是地仗層(白灰層及草泥層)的結構保護問題,是我們現在研究的重點。為此我們專門申請了一個國家壁畫保護基地,這個基地由我們陝西歷史博物館和西北工業大學聯合申報,用現代的科技材料——「納米技術」來保護壁畫以及壁畫的地仗層。同時基地還有一個修復研究室,主要負責墓葬壁畫從考古發掘到館藏修復,再到保管展示等一系列工作。第三個就是壁畫的支撐體選材問題,我們以前選擇的都是石膏、木龍骨、鋁合金等材料,但這些材料隨著時間會老化變形,反而影響了壁畫的穩定性,現階段我們的支撐體材料一般使用蜂窩鋁板,這是一種飛機機翼的材料,它的特點是質量輕但強度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也會嘗試優化支撐體材料,比如我們和西北工業大學正在研發的石墨烯和碳纖維材料等。第四是壁畫的預防性保護問題。

陝西歷史博物館對已提取壁畫的保護修復

對於壁畫修復工作方面而言,我們的壁畫修復團隊很有實力,去年我們的修復團隊上了《國家寶藏》節目,同時我們也走進故宮修文物,未來我們也可以到全國各地,協助有壁畫的地方進行修復保護。對於壁畫的展出及利用,我們目前一方面在科研,一方面在臨摹,我們與全國十大美院合作,進行臨摹、保護創作。我們尋求高校合作的目的,是要對這批壁畫從畫技畫風和科研的角度進行保護。

壁畫對外展出的條件現在還不太成熟,國家要求墓葬壁畫不能出國,也不能外出展。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壁畫非常珍貴,二是壁畫非常脆弱。所以我們也在尋求一種方法,既能夠讓文物走出博物館到全國巡展又不使其受到破壞。

韓休墓東壁樂舞圖

澎湃新聞:現在壁畫的修復情況如何?是在緩慢進行,還是依舊在尋求更好的方式?

強躍:

我們現在有計劃地在對我們的館藏壁畫進行修復,但是這個修復過程非常非常緩慢,我們不能急功近利。例如2015年我們對唐代宰相韓休的墓進行發掘,由於盜墓的破壞,我們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文物有山水圖,有樂舞圖,有六條屏,我們對其正在進行保護和修復。尤其是這幅樂舞圖,我們正在尋求一種整體保護的辦法,因為這幅樂舞圖面積非常大,整體揭去,連後邊的地仗層會涉及到,如何去保護我們還在尋求科學辦法。

韓休墓甬道壁畫揭取

澎湃新聞:周、秦、漢、唐等都曾在陝西建都,從兵馬俑到唐代何家村,陝歷博也擁有大量唐代以前的文物。今年5月18日,「陝西古代文明展」調整開放,相比過去,什麼特別之處?

強躍:

我們這次陝西古代文明展覽經過十個月緊張的籌備,經過兩三個月的集中展陳,在5月18日終於與觀眾見面。有位看過展覽的朋友這樣評價:「這次基本陳列的改造,可以說是『理念清晰,視野高遠』,文物的組合疏密有度,展線布局巧妙合理,色彩搭配視覺震撼,輔助陳列信息量大,多媒體運用充分到位。」

《陝西古代文明展》展出的淳化大鼎

實際上這次陳列從文物的遴選,展陳的手段、方式,以及設備都是可以說是一流。我們利用大體量、組合式、講故事的陳列方式,利用燈光和多媒體的互動打造最好的展覽效果,讓觀眾在飽覽文物資源的同時理解和讀懂文物背後的故事。

關於文物的甄選,這一次我們保留了原來基本陳列的3002件文物中的70%,那麼剩下30%左右的文物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近十年來的考古發現,比方說石峁遺址、楊官寨遺址、韓城的梁帶村遺址等等,陝西十年來的考古新發展我們這一次都選進來,選了將近一百多件文物;二是來自於其他博物館,我們從陝西省的兄弟博物館遴選了一批文物,比如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等等;三是來自我們博物館自身館藏,我們從171萬館藏文物中新挑選出二三百件背後有故事、有文化、形象品位好的文物。

兵馬俑背後的多媒體投影

澎湃新聞:日本的正倉院也藏有遣唐使帶回的文物,並且明年11月輪番展出幾乎是奈良的盛事,陝歷博的鎏金銅蠶、杜虎符、何家村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等精緻、難得、稀有,陝歷博是如何保護他們,並向公眾傳達展品背後都涵蓋著歷史的故事?

強躍:

我想日本原來在唐代時期也收了一些唐代的文物,這些文物中間也有品相、造型都非常好的。但是陝西(長安)是唐代都城所在地,我們擁有的唐代文物是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比方說何家村的唐代窖藏,一處窖藏就發現了一千多件文物,包括精美的玉石,珍貴的錢幣,還有鎏金、鑲金或鏨金的金銀器。並且這些文物能夠反映出當時中西方文化、思想的交流與互動,有的帶有西域、古希臘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符號,比方說「獸首瑪瑙杯」,它有古希臘風格,是一個來通器具,「來通」是一種酒具,舉起「來通」將酒一飲而儘是向酒神致敬的表示。

獸首瑪瑙杯

另外像「舞馬銜杯紋銀壺」。我們知道唐明皇訓練了一群會跳舞的馬,但在發現這件文物之前,我們只能從史書記載的文字中了解到相關內容,但是這件文物的出土進一步佐證了這個事實;還有「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這個香囊的出現對史書記載的楊玉環身上佩戴的金屬類的香囊提供了物證,所以說我們這一批文物從價值、形象、文化內涵等多方面來說都非常珍貴。這些文物我們現在首先要保護好,其次要展示好,第三要宣傳利用好,讓這些文物真正展現其所蘊含的古代文化以及它對當今時代所傳遞的文化信息。

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

鏤空飛鳥葡萄紋銀香囊

澎湃新聞:具體如何去保護和展示?

強躍:

在「陝西古代文明展」改造升級時,我們博物館相關部門對3149多件(套)文物進行了清潔、養護工作,對上展的文物制定出了文物清單,每一件(套)都進行了標註,對於脆弱文物重點製作支架或託板,並與專業公司籤訂維保項目合同等等,保證做到文物零損傷。同時我們從今年年初在館內西地下觀眾服務區建立的《文物保護修復展示室》並推出了「文物保護修復特展」,進一步拉近普通觀眾與文物的距離,消除文物修復工作在公眾眼中的神秘感。

現在大部分文物不光在我們博物館展出,我們也不定期組織策劃一些全國巡展和對外交流展,例如周秦漢唐的有關展覽,其中都包含有何家村出土的這批珍貴文物。

鎏金銅蠶

澎湃新聞:陝西歷史博物館現在的館址於1991年建成,開放已經27年。27年前的建築設施,是否還能滿足現代公眾的需要?你們又做了如何的改造?未來有沒有擴建計劃?

強躍:

現在建館時間久,每天來參觀的觀眾也很多,展館面積很小,我們面對的供給側結構矛盾非常突出,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我們正在籌備建一個新館,期望它建成中華民族的祠堂,建成中華文明的殿堂。唯獨陝西能做中國通史展,能代表中國向世界展示中國周秦漢唐5000年的歷史文化。

三彩男裝女立俑

澎湃新聞: 現在各類博物館都在推進 「線上線下超級連接」你們是如何將固有展品和觀眾連結?實物與虛擬連結?本土與國際連結?

強躍:

在固有展品和觀眾連結上,我們博物館有專業講解員和志願者講解員隊伍,同時還有語音導覽器,為遊客提供全方位、多樣化的服務,讓觀眾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對文物及背後的故事有深入的了解。實物與虛擬的連結中,一方面我們配合實體展設計了線上虛擬展,網友可以利用網絡欣賞最新的展覽;另一方面我們在展陳中大量地使用了燈光和多媒體技術,例如在兵馬俑展區,運用無害無汙染的燈光結合多媒體還原出兵馬俑出土時的色彩,使文物活起來。而在本土和國際連結,我們館對外交流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組織籌辦了大量反映中華五千年文明和陝西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為主題的綜合類和專題類展覽。例如赴香港的《綿亙萬裡: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赴哈薩克斯坦《中國秦始皇兵馬俑文物》展等,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從陝西文物中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章懷太子墓捧盆景侍女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代表團來陝 赴陝歷博進行學術訪問
    西部網訊(記者 劉璞華)今天(1月9日)上午,受陝西歷史博物館邀請,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董事會理事喬治•安德魯•麥克拉斯基(George Andrew McCluskey)先生、副總館長路易絲•伊莉莎白•帕內爾(Louise
  • 陝歷博館長強躍為《秦俠》題字
    由bilibili、騰訊動漫聯合出品的國產反穿越動畫——《秦俠》10月16日開播在即,陝西歷史博物館前館長、知名書法家強躍特別為《秦俠》題字,祝賀動畫開播!
  • 陝西歷史博物館侯寧彬館長一行到訪中船郵輪
    2020年7月18日,陝西歷史博物館侯寧彬館長一行3人到訪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博物館陳列部主任董理、文物徵集處處長師小群、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煜、郵輪運營部主任郭朋皞等有關負責人參加座談。
  • 如畫陝菜︱大唐博相府之陝西官府宴:皇帝的御膳
    在西安城南的千年古剎慈恩寺大雁塔下,「陝西官府菜製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西安大唐博相府文化藝術酒店主營的陝西官府菜,是高端精品陝菜的代表,早已打造成古都西安陝菜美食的金質名片,成為海內外貴客品鑑高端精品陝菜的首選店、標杆店,受到中外人士的盛讚和追捧。
  • 古代壁畫竟是用雙氧水修復的?
    雙氧水在考古的過程中竟然發揮了一個巨大的作用,那就是將已經發黑的壁畫修復,讓它重新擁有絢麗的色彩。那麼它其中的原理又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壁畫顏料中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在許多壁畫的人像當中,古代的畫師都採用了與人的皮膚十分相近的顏色,使人物形象變得栩栩如生。
  • 好展覽都是「同義詞」——博物館「文明展」的當下與未來
    特展在時代上緊扣陝西最為輝煌的歷史年代,內容上以陝西文物精品和考古新發現為主,對周秦漢唐四個朝代的權力運作、思想信仰、生活風尚、對外交流、科技藝術等主題,進行了美術史、思想史上的深度闡釋。把周秦漢唐精品文物加以考古學角度的組合,大力破除舊有模式,進行了全新的演繹,仿佛是對經典佳餚的一番創意打造,令人耳目一新、味蕾一振。
  • 如畫陝菜 | 唐博名菜:唐代《燒尾宴》最後一道「奇異」餚饌——「湯浴繡丸」
    這首不知哪位高人詩作的第二句提到的「八珍」,就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宮廷宴席周代八珍, 即西周名宴席「周八珍」;第四句中的「燒尾宴」,就是唐代名宴席「燒尾宴」。「陝西官府菜製作技藝」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西安大唐博相府的千年名菜「湯浴繡丸」,是唐朝可堪稱當時中國飲食界「最高代表」的最著名的宮廷名宴《燒尾宴食單》上,記載的58道菜餚的最後一道「奇異」餚饌。
  • 講好陝茶故事,陝茶上「網」讓茶博會成為常態
    今天上午,首屆陝西網上茶博會總結表彰會暨「5.21國際茶日」永不落幕的茶博會啟動儀式在西安舉行。陝西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韜、陝西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寧永傑、共青團陝西省委副書記賈琳共同啟動永不落幕的線上茶博會。
  • 上歷博向市民徵集實物啦!
    上歷博方面透露,國博也有類似民間帳簿的收藏,但從記錄的時間上而言,不如上歷博所藏的這本歷時長久,上歷博的收藏便尤顯珍貴。上歷博館長胡江表示,歡迎更多收藏愛好者與上歷博(上革博)共同分享所藏,讓更多攜帶上海及中國記憶的歷史文化遺產展現在世人面前。
  • 山西地區古代墓葬壁畫探微
    俗話說「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我國的文物大省,迄今保留了一千多座大小不等的寺觀建築和地上遺址,除了芮城永樂宮、洪洞廣勝寺水神廟、后土聖母廟、稷益廟等數以千計的寺觀壁畫,民間還有更為常見的墓葬壁畫。相比久負盛名的山西寺觀壁畫而言,墓葬壁畫這一類特殊的隨葬品,此前卻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 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一定不要錯過的重要文物有哪些?
    陝西這個地方,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周秦漢隋唐五個朝代熠熠生輝。文物數量在全國也是屬於領先,是中國的博物館大省。陝西歷史博物館是陝西地面上最重要的博物館,它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大雁塔西北側。
  • 如畫陝菜 | 唐博名菜:唐僧也愛吃的「素燒鵝」富貴連連
    帶著這個問題,我求教了西安大唐博相府文化藝術酒店廚師長、陝菜研究院研究員陳平先生,便得到了大唐博相府這道新派「素燒鵝」(富貴連連)的烹製「秘笈」,現實錄於此,企望「紙壽千年」。陝菜文化,一紙載千年,平凡而有意義。
  • 破「疫」進擊 重振陝茶雄風 專訪陝西茶葉產業創新引領人張為國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調研時對茶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傳播弘揚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致富,讓「陝茶」走向世界,陝茶企業重任在肩。東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陝西茶業領域為數不多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陝茶振興浪潮中的先行者。
  • 陝西為什麼簡稱「陝」?||二馬漢字評書
    從軒轅黃帝在這裡鑄鼎、分華夏為九州,到中華農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這裡教稼先民從事農業生產;從中華文字文明的始祖倉頡在這裡發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禮樂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燦爛輝煌的漢唐盛世;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到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裡,這裡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陝西這個名稱,據《國語》記載,早在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陝縣境內)為界。
  • 首屆陝西網上茶博會收官 陝西永不落幕的網上茶博會啟動
    5月21日上午,首屆陝西網上茶博會總結表彰會暨「5.21國際茶日」永不落幕的茶博會啟動儀式在西安舉行。陝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韜、陝西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寧永傑、共青團陝西省委副書記賈琳共同啟動永不落幕的線上茶博會。
  • 如畫陝菜 | 唐博名菜:「海參化蝶」饗貴客——蝴蝶海參
    它就是在海內外人士中大名鼎鼎,主營陝菜最高代表菜「陝西官府菜」的高端陝菜名店,同時也是以繁榮振興陝菜為願景和使命的「中國陝菜網」和「陝菜探秘之旅」活動的大本營——西安大唐博相府文化藝術酒店。在大唐博相府酒店主營的享有「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盛譽的「陝西官府菜(宴)」中,有一道「海參化蝶雙飛舞,詩情畫意饗貴賓」的名貴菜餚「蝴蝶海參」,是以圖案形態取名的象形花色菜式。因菜品形色美麗,氣質典雅,似翩翩蝴蝶,意欲飛舞,如詩如畫,富有吉祥美滿和幸福美好的含意,而常用於皇家宴席或國宴等喜慶和尊貴的高檔宴席上,深受中外賓客的廣泛稱讚。
  • 如畫陝菜 | 唐博名菜:源自唐代弱不禁風的奇異美食「見風消」泡泡油糕
    從古至今,還沒有陝菜、陝飯,川菜、川飯之說吧?這篇文章就說說泡泡油糕「見風消」吧!陝西油糕有多個品種。關中道的油糕,與陝北的油糕,就有所不同。但最名貴、最高檔、最神奇的品種,非泡泡油糕莫屬,尤其是咱陝西三原縣的泡泡油糕最有名氣,如今在省城西安,也比較容易吃到。
  •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巡展活動第三站在臺開幕
    展覽精選了近50幅出土於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等唐代高等級墓葬中的「國寶級」壁畫,從宮殿建築、服飾藝術、時尚運動、交流交往等多方面呈現出唐代的藝術與文化風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港澳臺事務部部長陳愛民和陝西歷史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錢繼奎通過視頻致辭的方式出席開幕式,分別代表主辦單位對展覽開幕表示祝賀,希望通過展覽增進臺灣青年大學生對唐代歷史與文化藝術的認識,更全面地了解唐代的歷史與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