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回答過一個籃球場上五個位置的問題,今天我再來細化下中鋒和大前鋒的分工具體有什麼不同,希望廣大球迷能夠受益。
其實在早期國際比賽,沒有大前鋒之說,有大中鋒和二中鋒,我們國家的鞏曉彬就曾經被稱為亞洲最好的二中鋒,大前鋒是NBA對四號位的一個統稱。不管怎麼說,兩個人都是站籃下,主要工作範圍也在在籃下。具體分工有什麼不同呢?
中鋒是一支球隊的制高點,當然也有些球員除外,比如火箭原來的海耶斯、活塞的華萊士,這些人身材都不是隊裡最高的,但是打的位置是中鋒,一般球隊的中鋒都是安排身高、體重最大的球員站籃下,一是他們有力量,二是可以利用身高優勢就攻擊籃筐或是保護籃筐,傳統的中鋒進攻主式以勾手為上,再就是補籃得分,再就是利用強大的力量去背打對手,防守中保護好籃板球、下肢力量強大能頂住對方的背打,或是去封蓋對手,進攻進衝搶進攻籃板製造二次進攻機會。
大前鋒呢,一般是球隊的第二高點,大前鋒由於身高、體重要比中鋒略差些,他的活動範圍也要求比中鋒更大一些,大前鋒進攻中需要拉出來給後衛或是前鋒掩護,執行教練的戰術,這個活往往中鋒不會去做,大前鋒擅於與後衛打擋拆配合,比如卡爾-馬龍、加內特、鄧肯都是典型。大前鋒的進攻區域要大於中鋒,球隊一般要求他們有一定中遠距離投籃能力,除了內線的勾手補籃以外,還要有中鋒,像諾維茨基還有三分球能力,他們能跟著後隊打快攻,運動能力也要好於中鋒。
中鋒和大前鋒一般落位一個弱側區,一個強側區,作為內線的兩個軸使用,大前鋒橫移能力、補防意識需要有很好的能力,光靠中鋒有時候擋不住對方後衛的突破,這就要求大前鋒能過來協防。
簡單來說中鋒站三秒區,進攻勾手、補籃、背打。大前鋒進攻時可以拉出來投籃、甚至可能投三分,還需要為外線的隊友做掩護,執行一些擋拆戰術,防守是需要幫助隊友協防,上面就是中鋒和大前鋒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