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悅讀丨歷史】《蘭陵王入陣曲》何以成為當今日本的雅樂?

2021-03-03 寫乎

熱文推薦:【閱讀悅讀丨圖志】貴陽青巖黃磷廠:一座老工廠引發的情感漣漪

文/素心

一組《蘭陵王入陣曲》舞蹈圖片

【作者簡介】素心,內蒙古赤峰市作家協會會員、赤峰市詩詞學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2015年理念人最美女詩人。70後,生於草原的女子。生性淡泊,不喜說話。愛用文字紀錄心事。擅寫詩歌散文,作品散見於《CCTV文化中國》《滿州裡日報》《赤峰詩詞》《喀喇沁時訊》《百柳》《紅山晚報《赤峰日報》等報刊雜誌。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說起花美男,現在的娛樂圈可是美男多多,十分養眼。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名留千古的俊男帥哥呢?毋庸置疑,當然有,大家都知道,每每誇一個男人漂亮,一定會這樣形容:「此人貌比潘安」,由此可知潘安是古今第一美男子,由他演變而來的擲果盈車的典故流傳至今。

可我卻不喜歡這古今第一美男子,因為潘安性格浮躁,趨於勢力,雖然有才,但卻與石崇等人一起獻媚於賈謐,總是等到賈謐出門,看到飛起的塵土就開始下拜。這種趨炎附勢的小人,縱使再美貌也不是我的菜。

說到歷史上的美男子,第一個跳入腦海的當屬蘭陵王了。

在說蘭陵王前,我想請大家先欣賞一首古曲《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於北齊,盛於唐代。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東傳日本,現今屬日本雅樂。

為什麼,起於我國的蘭陵王入陣曲,今屬日本雅樂。

你可知道此曲的前世今生?

據《北齊書》記載,《蘭陵王入陣曲》源於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的邙山戰役。此戰役中蘭陵王受命中軍將,親自率領勇士攻入北周包圍圈內,使北齊軍隊軍心大震,反敗為勝。邙山之戰勝利後,北齊皇帝親自到洛陽犒賞三軍,在慶功會上能歌善舞的北齊將士以邙山戰役勝仗為背景創作了歌頌蘭陵王的舞樂《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伴有吟唱和簡單的戲劇表演,風格悲壯渾厚,古樸悠揚,屬於軍隊武樂,是中國古代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後傳入民間,流傳廣泛。

到隋朝時期,被列入宮廷曲目。中唐時期,漸漸娛樂化,失去武樂色彩,成為"軟舞"。唐玄宗李隆基認為"非正聲",下詔禁演,以後國內漸漸失傳。

初唐時歌頌秦王李世民的《秦王破陣曲》即根據《蘭陵王入陣曲》改編。

隨著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東傳,唐朝時日本遣唐使將《蘭陵王入陣曲》傳入日本。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詔令舞蹈名家尾張濱主在宮中表演後,此舞在日本民間流傳更廣了,被視為正統的雅樂在日本傳承。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節目表演獨舞。

日本古典《舞樂》一書,封面和第一章都是《蘭陵王入陣曲》。

1986年,河北省邯鄲市蘭陵王墓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千年名曲,才重歸故裡。

想不到吧,《蘭陵王入陣曲》在日本得到了傳承,在1428後才最終回歸故裡。想想幾千年漫漫歷史長河,有多少有價值的東西,得不到傳承,最終煙消雲散,消失在茫茫的歷史雲煙中,想到這些就會心痛不已。

大費周張找回來的《蘭陵王入陣曲》,悲壯渾厚,古樸悠揚。那麼它所表現的主人公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省景縣),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信息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王。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

蘭陵王的母親沒有姓氏,不知是誰。人們推斷,蘭陵王母親的身份和地位,恐怕連官妓都不如,可能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宮女。這樣,在講究血統門弟的士族時代,蘭陵王雖然貴為帝胄皇孫,處境卻十分尷尬。

莫名的身份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蘭陵王每天生活在別人的白眼中,不但要忍受別人鄙視的目光,還要低聲下氣地做人,小心翼翼的生活,他小時候的人生境遇,可謂悲慘。

然而,長大後的蘭陵王卻長相奇美。他美的超凡脫俗,一般男子根本無法企及。那麼他到底有多美,有史書中這樣記載:《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看到了吧,說他美過婦人,比女人還美。

相信看過電視劇《蘭陵王》的人會記得一個經典橋段,蘭陵王與巫族仙女雪舞第一次相遇時,在溫泉,雪舞就把他錯認成了美女姐姐,蘭陵王的美由此可見一斑。而他的美,正是遺傳自他那身份低微的母親,可見他的母親有多美,連皇上都降低九五之尊來垂幸她。

然而,蘭陵王的美沒給他帶來幸運,卻給他帶來了極大苦惱。為什麼?因為在那個地方割據、連年戰亂的年月,作為王公將相家的子弟,時刻都要接受戰爭的考驗。

因為蘭陵王相貌俊美面相善良,在戰場上,他經常受到敵手的輕蔑,敵人不把他放在眼裡,因為長得太俊,沒有一點威懾力。為此,他不得以,命人製作了一個面目猙獰的「面具」,一有戰事,就會把面具戴在臉上,以此達到威懾對手的目的。

《舊唐書·音樂志》云:「代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

後來又有多部典籍記載蘭陵王戴面具出徵的紀錄。有人推斷,後來京劇中出現的「臉譜」,有可能與蘭陵王的面具及舞曲《蘭陵王入陣曲》有關。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雖然蘭陵王長相甜美,可是他確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戰神」。蘭陵王短暫的一生參加了無數次戰役。其中廣為傳頌的就是著名的「邙山大戰」。

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動進攻,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動了一次次進攻,都被北周軍隊擊潰,眼看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這時,臨危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猙獰的「面具」,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吶喊聲中一舉殺到洛陽城下。守城的北齊軍隊由於被困多日,不敢貿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呼,打開城門迎接蘭陵王,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大敗周軍。

這次大捷,蘭陵王威名遠播,北齊皇帝加封他為尚書令。

蘭陵王不僅驍勇善戰、屢建戰功,而且蘭陵王是位待下屬極好的長官,在艱苦的做戰行軍中,哪怕得到一點好吃的,他都會與部下分享,與部下同甘共苦,在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他這樣的皇親國戚,真是少只又少,因此他的威名遠播,手下聚集了好多誓死效忠的部下。

即使你是個不熟知歷史的人,那麼你也會在影視劇中也會看到「功高蓋主,禍必降之」的人生宿命。

人生就是這樣:你在輝煌的頂點時,可曾想過,這也許正是悲劇的開始。對於蘭陵王而言,他千錯萬錯,就錯在他立功太多,軍功太過顯赫,又深得民心上。設想一下,哪個皇上能容得下,一個手握兵權,又民心所向的人在他身邊呢?他讓皇帝寢食難安。

北齊後主高緯是個性格懦弱,與先主比,荒淫有餘,殘暴稍微好那麼一點點,不過排除異己的手段,絲毫不手軟。

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緯在與蘭陵王閒聊,談到了邙山大捷,頗有人情味地說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頗有心疼蘭陵王的意思。蘭陵王一聽,自己的皇弟這麼心疼自己,心下激動,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正是這句表親近、表忠心的話為他招來了殺身大禍。因為在小心眼的後主高緯看來,家事是我高緯的,不是你蘭陵王可以隨便說的。開始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

儘管蘭陵王一再低調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終還是躲不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劇宿命。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將毒酒一飲而盡,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亂糟糟的世界,死時年僅30歲。

蘭陵王遇害後,也是北齊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四年以後,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被宇文邕滅掉,這個被後世稱作「禽獸家族」的高氏皇族全部被屠殺,從此北齊國成為了歷史的過往雲煙。

英雄薄命,生不逢時的蘭陵王沒能死在戰場上,卻死在自己兄弟的手中。一代美男,就此隕落。

萬幸的是,還有一曲《蘭陵王入陣曲》。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投稿郵箱:499020910@qq.com

《作家薈》微信號stzx123456789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洪與、姚小紅

編輯:鄒舟、於偉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請點擊「原文閱讀」可閱讀新華文軒推出的數字版監獄三部曲之《敵人》

相關焦點

  • 唐傳日本雅樂《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代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於北齊,盛於唐代,亦衰於唐。該曲創作於北齊時期的中國古代舞樂,與歷史上北齊大將有蘭陵王高長恭有關。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舞。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蘭陵王入陣曲》在中國已經失傳1300多年,被認為是中國戲劇史上舉足輕重又早已失傳的「大面」戲的源頭之一。
  • 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於北齊,盛於唐代。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東傳日本,現今屬日本雅樂。►據《北齊書》記載,《蘭陵王入陣曲》源於河清三年(公元564年)邙山戰役。此戰中蘭陵王受命中軍將,領五百勇士攻入北周包圍圈內,使北齊軍隊反敗為勝。
  • 高長恭與「蘭陵王入陣曲」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蘭陵王手下的士兵多為北方的少數民族,如鮮卑族、敕勒族,這些北方民族大多能歌善舞。高長恭打了大勝仗後,多半要犒勞三軍開慶祝大會,這些士兵就模仿蘭陵王衝鋒陷陣的勇猛樣子,載歌載舞齊頌蘭陵王。邙山之戰後,皇帝下令獎賞蘭陵王,並加封他為尚書令。以後就以士兵們表演的開戰編排出了《蘭陵王入陣曲》。也在皇帝的盛大宴會上進行表演。
  • 唐玄宗下詔禁演《蘭陵王入陣曲》,卻被日本當成國寶傳承了1500年
    《蘭陵王入陣曲》創作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流行於初唐。是為歌頌北齊名將高長恭,戰功卓絕美德流芳而創作的一支男子獨舞。舞曲時而婉轉時而雄渾,在末尾的兩分多鐘達到了高潮,表現出了蘭陵王高長恭指麾擊劍的英姿。
  • 《蘭陵王入陣曲》附古箏譜+伴奏+示範
    所以幾年之後,高緯毒死了蘭陵王,自毀長城,北齊王朝也在數年後覆滅。而《蘭陵王入陣曲》確沒有隨著北齊的滅亡而消失,它仍在各國軍中傳唱,成為當時北方各政權提升士氣、表現軍功的一種精神上的動員。到了隋朝煬帝楊廣在位期間,天下統一,歌舞昇平,《蘭陵王入陣曲》被收錄到宮中,成為宮廷舞蹈的壓軸大作之一。
  • 《蘭陵王入陣曲》真的在中國失傳,在日本保留下來了嗎?
    準確說來,其原貌已經失傳了,現在流傳下來的版本(日本雅樂版)原版出處不詳、流傳過程未有定論,且經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次傳播,也早已與原版截然不同。這方面的記述,對於復原北齊歷史來說也許可靠性欠缺,但這種「腦補」卻恰好可以反映出唐代樂工對於蘭陵王歷史典故的認知。從後世的蘭陵王圖像中,我們也許都能看出這種腦補的表徵:
  • 北齊蘭陵王與《蘭陵王入陣曲》
    《北齊書》中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兄弟六個中,唯有蘭陵王的母親沒有姓氏,不知是誰。由此,人們推斷,蘭陵王母親的身份和地位很可能只是宮中一個地位卑賤、不知姓名的宮女。這樣,在講究血統門弟的士族時代,蘭陵王雖然貴為帝胄皇孫,處境卻十分尷尬。
  • 日本最尊崇的中國武將,每年以宮廷雅樂祭奠!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中國讀者好像很在意日本人尊敬哪個中國古人,網上很多這樣的文章,五花八門的說誰的都有,有說孫子的,有說關羽的,有說諸葛亮的……,大部分其實都是捕風捉影。
  • 一部還沒上映就已經夭折的動畫電影:蘭陵王入陣曲
    一部還沒上映就已經夭折的動畫電影—蘭陵王入陣曲。然後好奇心發作的我,又去多方面搜尋蘭陵王入陣曲動畫電影的資料,結果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這部動畫電影是由大聖歸來的團隊做的,而且號稱是中國首部虛擬3D魔幻巨製動畫電影。
  • 蘭陵王墓前有個石雕,可不少遊客看到石雕,都說:雕的這是誰
    清人史夢蘭用這十字描述了舞曲的高雅,這曲子的名字就是《蘭陵入陣曲》,是為蘭陵王譜成的曲子。蘭陵王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一個男神,他名氣不凡,但真容卻不被後世人知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一代戰神——蘭陵王高長恭
    但是,有一個人可能大家都想不到,那個人就是蘭陵王。在日本,項羽被他們推崇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但是,蘭陵王也同樣被他們尊敬所崇拜。說起蘭陵王,也總會伴隨著一首舞曲《蘭陵王入陣曲》,此曲也叫大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史書記載,公元546年,蘭陵王受命為中將軍,帶領500將士殺出重圍,解放金墉城,擊敗北周軍隊,軍中將士為了歌頌蘭陵王所作。
  • 歷史上的蘭陵王
    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疑、超凡脫俗的。性格與將士共之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
  • 你知道嗎蘭陵王不僅僅是「刺客」還是一位美男子
    兵士為了謳歌蘭陵王的英勇創造出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蘭陵王聲名大震。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
  • 燕都悅讀|憶蘭陵王高肅說臉譜面具
    渤海蓨縣(今景縣)人,封蘭陵王。《北齊書·高長恭傳》:河清三年(564年)「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後為太尉,與段韶討柏谷,又攻定陽。韶病,長恭總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巨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 入陣曲為誰唱?網絡電影《蘭陵王之泣血刀鋒》10月7日盛大開機!
    入陣曲為誰唱?網絡電影《蘭陵王之泣血刀鋒》10月7日盛大開機!亂世出英雄,在南北朝時期,北齊戰場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那就是北齊戰神————蘭陵王。今天就帶大家走入他的世界。身世顯赫生母卻是未解之謎蘭陵王本名高肅,字長恭,東魏興和三年(541年)出生,是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然而生母不詳,地位卑微到史書裡都毫無隻言片語的記載。沒有生母的陪伴呵護和父親的疼愛重視,他的處境可想而知。
  • 中國的戰神,日本人對於他的崇拜超過項羽、呂布,但他有一個怪癖
    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說起戰鬥民族,也許大家都會想到俄羅斯,但是說實在的,中華民族也不失為一個戰鬥民族,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走的每一步都是建立在戰爭之上的。
  • 他是日本最尊敬的中國戰神,地位不遜項羽,有一怪癖,至今有人模仿!
    秦始皇統一六國、漢武帝驅逐匈奴、成吉思汗更是率領蒙古大軍幾乎蕩平了整個歐洲。更有一位戰神深受日本人的尊敬崇拜,其影響力甚至不亞於項羽,它就是蘭陵王。蘭陵王是東魏權臣高歡長子高澄的第四子,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受封蘭陵王。對於蘭陵王我們更多的印象應該是來源於影視。看過電視劇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蘭陵王在作戰的時候會戴上一個面具,有人認為他是為了震懾敵人,有人認為就是單純的不想讓敵人看見他,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誰也不知道。
  • 蘭陵王:歷史上最美麗的王子
  • 來磁縣,帶你探尋蘭陵王的傳說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繪製了許多兇惡的鬼臉(亦叫大面),每逢出戰的時候任選一個戴在臉上, 嚇唬敵人,果然面具戴上後的蘭陵王戰場上更加英勇無畏,他也因此成為了一名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鬼面將軍」。據《北齊書》記載,北齊大寧二年(公元562年),北齊邊防不得安寧,於是詔蘭陵王、斛律光出兵阻擊。邙山之戰,蘭陵王為中軍,率五百騎殺入周軍,雙方交戰,周人大潰,北齊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