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新型號的新疆牧神,割臺低、收穫效果肯定好。」
「我覺得還是加裝了扶禾器的效果好。」
兩臺玉米收割機在倒伏的玉米田邊並排,百餘名鄉鎮幹部、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農機戶圍著探討著。9月15日,大同區倒伏玉米機械收穫現場會現場,大家提前一個小時便來「報到」,並提前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參會人員在現場認真觀摩學習。記者 崔義鑫 攝
「正琢磨著咋收穫倒伏玉米呢,區裡就組織了這場現場會,真是場『及時雨』,一會可得好好學習。」大同鎮二村村民任麗和任英兩姐妹,今年共種了200畝玉米,她們說今年雨水充沛,玉米長勢明顯好於往年,但幾場大風讓她們近半的玉米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啥時收、如何收一定得整明白,要不損失可不小。」
「這次現場會,主要是應對倒伏玉米,邀請了鎮村幹部和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農機戶,一方面讓大家學習最新的玉米收割機改裝技術,一方面加快農機改裝進度,應對倒伏玉米,確保顆粒歸倉。」大同區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李偉民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現場的兩臺玉米收割機,一臺是嶄新的新疆牧神,還掛著紅綢布,另一臺老機器的前臉上則焊有扶禾器。
現場人越聚越多,很多農民聽說要召開應對倒伏玉米的現場會,也都不請自來到現場「取經」。14時,兩臺玉米收割機準時駛入倒伏玉米田,大家紛紛拿起手機追著機器拍攝作業流程,還有的直接打開直播告訴親朋好友觀看。不一會工夫,兩臺玉米收割機作業完成,大家又沿著機器走過的地塊仔細找「棒」看收穫率,還有的乾脆爬上機器看「收成」。
「有扶禾器的,效果還不錯。」
「秸稈太溼,新疆牧神有點卷杆,要不效果更好。」
……
現場,看完機械收穫,大家頻頻點頭。「都別吵吵了,這扶禾器是前段時間區裡專門組織技術人員到吉林、河北等省,前後跑了3000多公裡學習後,研究製作又幾次改進的,咱聽聽專家是咋說的。」有人拿著麥克喊了幾句話,現場頓時安靜下來。
「這扶禾器不算啥高科技,買到配件,自家在家也能焊接上。」大慶市城衛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軍現場介紹著,變速箱、絞龍、轉角器是這臺機器的幾大件,轉角器要挑質量好的,其他配件農機店都有賣。
「絞龍選擇直徑160釐米的,內4釐米外2釐米;變速箱一定要扣死,鏈盒千萬不能省;割片一定不要圖省事買鋼片,要用不易炸的鐵片。」趙軍說,保糧搶收很重要,但安全是第一位。
「改裝機械大家都看了,要視情況對現有收穫機進行合理加裝、改進和調整,減少糧食收穫作業損失。」李偉民說,目前玉米收割機改裝主要有加長扶禾裝置、加裝強制餵入裝置、改裝內部功能結構、降低割臺高度這幾種方式。在改裝機械的同時,要注意收穫方向,倒伏與種植行垂直的要對行收割,平行的要逆向收割,能減少掉棒及籽粒損失;要降低作業速度,要降擋加油門勻速作業,調大風機,提高收穫玉米的清潔度減少黴變可能;溼度較大地塊,可以選擇履帶式裝置機具搶收作業。
「招法全給我們想好了,心裡有底。」一位農民的話,引來現場掌聲陣陣。
據悉,大同區現有玉米收割機319臺,計劃改裝160臺,目前已改裝90臺,預計10天內科完成全部改裝任務。秋分後將按照先南面6鄉鎮作業後再調度到北面鄉鎮集中搶收方式,可確保全區玉米在1個月內完成秋收任務。
同樣的倒伏玉米機械收穫現場會,在杜爾伯特、肇州縣也已召開。目前,全市2115臺玉米收割機也正在有序改裝,應對倒伏玉米收穫,確保全市秋糧應收盡收。
來源:大慶日報
原標題:《神器來了!收割機「變形」專治倒伏玉米,全市2115臺玉米收割機正在有序改裝》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