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要了解一座城,首先要去這座城市的博物館,博物館裡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故事。
想要了解地球,了解生命的故事,就要走近地殼這座博物館,它的主要藏品就是化石。
「地殼是一家藏品極其豐富的博物館,但這裡間隔極其久遠的時間才會製作一次標本。」
——查爾斯·達爾文《物種起源》
提到化石,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離生活太遙遠;
提到化石,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肯定價值連城;
想到化石採集,可能很多人想像中是一群科學家帶著專業的工具在山中探索;
其實,化石雖然是很久遠的生命,但它沒那麼神秘莫測,也沒那麼遙不可及;
它是鐫刻在巖石中的生命,記錄著億萬年的滄海桑田。
在地球46億年的生命中,不僅出現過恐龍這樣的地球霸主,也出現過昆明蟲這樣的微小生物,在無數的生命輪迴中,從最簡單的生物到現在的高等動物,地球上曾經的生命幾乎99.9%以上都會化為烏有。據認為,10億根骨頭當中,只有大約1根能變成化石。據估計,在1萬個物種當中,不足一種有化石記錄。這僅有很少的一部分以化石的形式留下來,提醒著我們,在這個歲月長河中的無數生物曾經的生命故事。
和我們生存的地球相比,每個生命都短暫卻又絢爛。
正值陽春三月,馬上來到人間四月天,和風暖陽,鮮花競豔。
在雲南省博物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穿越到寒武紀,與三葉蟲來了一場創月時空的約會。
很多人聽說過的地質年代紀,可能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侏羅紀恐龍時代、白堊紀恐龍滅絕這麼幾個。
我們平常可能會聽過三葉蟲、聽過鸚鵡螺、聽過奇蝦……
我們也有可能聽說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可能了解到很多史前生物都比較龐大……
不過,如果不是專業研究的話,我們大部分人應該都分不太清巖石的構造,和每個巖石層屬於什麼年代紀,也不知道每個年代紀都有什麼代表生物。
但是如果這次,通過「化石獵人」化石採集體驗活動,我能稍微了解到一些昆明周邊的地質層構造,能稍微了解到怎麼區分巖石層,怎麼去採集和分辨化石……那麼對我來說,對化石的興趣就是從這樣一點點認識開始的。
至少通過這次,我知道了三葉蟲是距今5.6億年前的寒武紀就出現的最有代表性的遠古動物,是節肢動物的一種,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部分,背甲堅硬,背甲為兩條背溝縱向分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個軸葉和兩個肋葉,因此名為三葉蟲。
三葉蟲在5億~4.3億年前發展到高峰,至2.4億年前的二疊紀完全滅絕,前後在地球上生存了3.2億多年,可見這是一類生命力極強的生物。而且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它們演化出繁多的種類,有的長達70釐米,有的只有2毫米。
這次約會,讓我愛上了這個可愛的小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