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題
不知不覺,騎了一百天,八千多公裡。百天之際,邊騎邊回憶一路上的經歷,以及各種風雨冷暖等等,懷念不如記錄,還是總結一下吧。
今天的行程
日期:2020年11月24日,星期二。
路線:從景谷縣永平鎮出發,一路緩下起伏,騎起來還比較輕鬆,再一次邂逅瀾滄江,上一次是在西藏的覺巴山。最後4公裡爬坡到達休整點。
裡程:61.6公裡,累計8317公裡。
累計經過縣市:105個
所見
早晨的永平鎮街頭已經開始人頭攢動,各種早餐鋪開始營業了。
出了永平鎮就開始爬坡,上山後發現這裡很多木材加工廠,路上還有很多拉木頭的汽車。這些木材絕大部分都是這裡的木頭,絕大部分都是桉樹這種高產的速生林。
山上依然是仙境.
太上老君的左右護法,在路邊撿仙丹.
雲南最不缺的就是花團錦簇,即使在山坡上也是漫山遍野的鮮花。
山坡頂的小村莊,據說這裡住的都是張天師的傳人。
村口的這個裝置還真不是練仙丹的,是用來練桉樹油的。
猜猜這是什麼水果?學名神仙果,也就是俗稱的百香果。
中午11:30就到了山坡間的小村-臘嘎村,這時太陽也出來了。
這位大哥和他的小孫子正在曬苞米,小傢伙幹得很起勁兒,他爺爺怕他累著。大哥講他們村裡耕地還是挺多的,平均每戶有四五十畝,都是山地。這裡主要種玉米、甘蔗和花生。其中甘蔗最值錢,一畝地能收2500元左右。
一路下坡,到了這個小村,忘記叫啥名了。
在路邊的小餐館吃了碗米線。雲南這邊很多小餐館都叫早晚點兒。其實他們中午也營業,基本上只有米線。
滿山遍野綠油油的都是甘蔗。甘蔗種起來相對要容易,但收穫時節就費勁了,一畝地差不多能產6噸甘蔗,都得靠人力背下來,相當耗體力。
再一次邂逅瀾滄江。上一次見到它是在上遊,西藏的芒康縣,芒康段的水流湍急很渾濁,但這裡的水很清澈,江面也很寬闊。因為下遊有個大型的水電站糯扎渡水電站。
還真是幸運,翻過瀾滄江就開始爬山了。一路得爬升1500米,才能翻過這橫斷山脈的一個山。如果途中沒地兒住,肯定翻不過去,只能露宿野外了。好在這兒還有這麼一家食宿一體店。
11月24日是騎行的100天。新的開始當然要慶祝一下,來一條瀾滄江裡的魚。但老闆他們家只有幾條超大的魚,吃不完比較浪費,後來不知道老闆從哪兒弄了條小的,滿足了我的願望,看人家的服務那是相當周到,感謝!!
騎記:明思-騎行百日記
99天過後,表明歸零了。當然,重新出發的心情是輕鬆愉悅的。清晨早早就起來,在賓館看《朝聞天下》。一個個重頭戲講的是貴州某某貧困縣摘帽了。至此,全國建檔的50多個貧困縣在一年內真的全部都摘帽了,可喜可賀,該普天同慶了。鬼哥在遙遠的西南邊陲,也與大家同喜同樂。這真是好的徵兆。我的騎行重新開始,這些貧困縣將在新的起點開始新一輪的拼搏。
2020是國家決戰全面小康的一年,最重要的指標是實現全面脫貧,消除貧困縣那是題中應有之義。所以各地不僅擼起袖子,還挽起褲腕使勁兒幹。這個過程中大家是各顯神通,各盡所能,黑貓白貓都得用,摘了帽才是硬道理。
出行之前的計劃是多走一些山區,多走一些貧困縣,切實感受一下這些經濟落後的地方、或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在新時代是怎樣的狀況,也不枉此行啊。但這下該計劃告吹了,人家都摘帽了,我往哪兒去呢?特別是100天的重新開始。
不管這帽是咋摘的,但一路走過來,確實能感受到各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投入。寧夏、甘肅、青海所在的大西北到處都能見到移民新村。西藏就更不用提了,那裡的房子一個比一個漂亮。在四川和雲南的山路穿行時,也能看到一排排新建的房屋,這也是政府投入新建的。另外還有各地新建的漂亮廁所,也是咱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體現啊。
沿路上經常能看到各個鄉鎮村莊展示的標語,那些重點發展和扶持的產業,大部分都是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優勢資源,發展的脫貧致富產業。相信這些產業實際推行下去,一定會產生很好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那些已脫貧的也不再會返貧了。
百天了,心情格外爽快。路上邊騎邊想,我還想往哪兒去?估計我現在是全國唯一的貧困戶了,一個在路上遊蕩,風餐露宿的貧困戶,而且到哪個縣都不會被收留啊。人家帽兒都摘了又來了一個,那不就要重新戴上帽兒了嗎?想想後怕了,自己沒地兒能去了。這咋整?
咱在這裡得表個態。始終不忘騎行的初心,以青春無悔的行動,樹立新社會騎行觀,不負韶華。始終保持充沛的體能和昂揚的鬥志,主要是保持大腿的粗壯。因為自行車飛不飛,關鍵看大腿。在今後的旅行中,我要繼續秉持一個路書畫到底,掄起大腿加油騎,咬定目標使勁蹬的理念,爭取早日實現脫貧。
鬼哥的五萬裡只有進行時,還沒到完成時。已在路上就沒有暫停鍵,更沒有休止符。所以,請各路親朋們放心,我一定會砥礪前行,用奮鬥的青春譜寫老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