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網
18個交易日股價漲超2.5倍,2020年剛開始,創升控股(02680)便以這樣的「高傲」姿態映入投資者視野。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創升控股作為一支香港本地金融股,在2019年下半年平穩運行近半年後,於2019年12月10日突然錄得22.09%的大幅拉漲,當天513萬股成交額和835萬港元成交量較前一個交易日放大近20倍。之後縮量調整3個交易日後,創升控股股價徹底瘋狂化,在經歷了連續放量衝漲的10多個交易日之後,公司股價來到了5.78港元,以12月10日起計的累計漲幅高達254.6%,期間共計3.2億港元資金湧入。如僅記錄2020年漲幅的話,創升控股也高居主板標的漲幅榜次席。
然而這樣一支作為2020年初最搶眼的股票,背後支撐股價上漲的東西其實並不多,而且公司自上市來的基本面表現與股價表現就長期存在背離。
行情來源:智通財經
股價與基本面呈現反比
上市前業績華麗亮眼,上市後業績「變臉」。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創升控股於2014年在香港成立,通過旗下創升融資、創升證券、創升資管、創升期貨等四家營運附屬公司,開展從事進行第一、四、六及九號受規管的金融服務活動,公司業務涵蓋企業融資顧問、配售及包銷、證券交易及經紀、證券融資以及資產管理服務。公司於2018年9月18日登陸港股資本市場,IPO期間公布了截至2018年2月28日止三個年度的業績,公司總收入在2016至2018財年以68%的複合年增長率,從2980萬港元上升至8440萬港元;年內淨利潤以27%的複合年增長率從1570萬港元上升至2540萬港元。
上市後的2018年10月30日,公司發布首份業績報告稱,受上市費用開支影響,公司在收入同比增長32.7%至3000萬港元的基礎上,股東應佔溢利同比減少83.5%至87.2萬港元。2019年5月28日,創升控股發布截至2019年2月28日止的年度業績,公司全年收入為8518.9萬港元,僅同比增長1%;年內淨利潤為1225.9萬港元,同比大幅減少51.8%,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約960萬港元上市開支拖累。
在最新的中期業績中,擺脫上市開支的創升控股卻進一步轉為虧損了。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公司於2019年10月28日發布上半財年業績報告稱,截止2019年8月31日,公司營收同比大幅增長49.1%至4500萬港元,但是因行政開支同比增長86.1%至924.6萬港元,員工成本同比增長138.3%至3829萬港元,即使上市開支同比減少了732.6萬港元,公司開支總額也達到了4773.4萬港元,同比大幅增長68.9%。在扣除稅費之後,公司由去年同期的盈利轉為虧損232.4萬港元。
進一步解構成本會發現,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竟是獎金和董事薪酬大幅增加所致。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在開支總額佔據絕對比重的員工成本一項中,其它員工中的薪金及津貼同比增長24.4%至1731.4萬港元,較為符合營收規模增速;而公司董事薪酬同比增長345%至603.8萬港元,以及其它員工獎金項同比增長近33.6倍至1453.2萬港元,有些讓投資者懵圈,這也直接奠定了創升控股盈轉虧的局面。
在二級市場表現方面,除了創升在上市首1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公司股價就連續下挫近40%,符合後續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外。在公司接連發布盈利大幅下滑以及盈利轉虧損的業績報表後,公司股價卻於2019年初開始平穩上行,在文章開篇股價異動的那18個瘋狂交易日之前,累計漲幅已經超過兩倍了。
由此可見,創升控股基本面是很難構成公司股價長期上行,尤其是近期急速拉漲的基礎,那到底有什麼可能會引發這次股價異動呢?
行情來源:智通財經
收購優質股票or炒殼投機行為?
創升控股在18個瘋狂交易日期間,唯一稱得上大事件是收購台州水務(01542)的股票。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創升控股於2020年1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於2019年12月31日進行的連串交易,在公開市場收購合共260.8萬股台州水務H股,平均價格約為4.21港元,總代價約為1098.1萬港元。進行收購事項前,創升控股並沒有持有任何台州水務H股,收購事項交割後,公司將持有台州水務全部已發行H股股本近5.22%,或是台州水務全部已發行股本近1.30%。該公告同時表示,考慮到台州水務的財務表現不斷改善,創升認為收購台州水務H股為具吸引力的投資,可提升公司的投資回報。
據了解,截止2020年1月7日,台州水務錄得4.44%漲幅後股價也僅在4.23港元,創升控股目前4.21港元的持股價格,並沒有引起資金強烈關注的可能。而且就台州水務本身而言,由於是一家具備地方水務國企屬性的企業,在屬地持有大量運營性資產帶來經營性現金流穩健且經營優勢顯著等優勢的同時,也存在成長性稍微的欠缺,而且還要受到現階段在建工程資本開支較高,和無定價權受水價波動影響等制約。因此,買入台州水務股票很難解釋創升控股的短期股價異動。
不過說起香港市場股票的暴漲暴跌,借殼上市這一話題很難避開,尤其是在港交所收緊借殼上市後,創升控股這樣主營業務的企業反倒具備了很強的優勢。
2019年中下旬,聯交所修訂有關借殼上市和殼股活動之《上市規則》,決定收緊借殼上市及養殼規定。該文件指出,近年借殼上市盛行,市場頻見大量投機炒賣,並且成為市場操控及內幕交易的溫床,削弱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鑑於這些問題,港交所建議修訂反收購規則及持續上市準則,對殼股活動嚴加監管。據悉,新規將從今年10月1日起實行,受新規影響的上市公司,可獲12個月過渡期,在此期間自行更正,以符合新規要求。
修訂後最大的變動是上市公司易手後3年內不得出售業務。文件內容表示,修訂後將限制發行人不得在控制權變動之時或其後36個月內,建議將其全部或大部分原有業務出售或作實物配發。聯交所也可限制發行人不得在實際控制權轉手之時或其後36個月內,進行有關出售或作實物配發。
這一個重大變動不僅讓潛在殼資源減少,還增加了借殼成本,但是這對於創升控股來說並沒有太大影響。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創升控股業務是超輕資本運營,公司固定資產截止2019年8月31日僅584.5萬港元,其中物業及設備只有61.1萬港元,最主要的固定資產項目是使用權資產和遞延稅項資產。公司業務主要成本就是人工成本,前文提及公司成本費用中行政開支和員工開支,基本就組成了全部開支總額,所以3年內不得出售業務,對於創升控股而言並不難。其次,這或許也能稍微解釋一下,創升控股增加獎金和董事薪酬引發業績虧損的行為。
截止目前,公司還未就股價異動做任何表示,披露易數據也還未有任何關於大股東買賣信息的披露,不過就公司當前基本面和短期事件影響而言,都難撐起如此誇張的漲勢,公司股價異動究竟為何只能等待時間的進一步檢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