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設計家設計的華僑航天體育小鎮及賽馬場
大國大產業
全世界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賽馬場。不僅英法美日等發達國家有,伊朗伊拉克這些欠發達國家也有,還包括香港、澳門、新加坡、杜拜等世界一流的自由貿易港。
賽馬在全世界歷久不衰,全因它不僅精彩、刺激,有娛樂屬性和社交屬性,還是極少數能夠做到三產融合、能容納很多很多就業的產業,受到政府的青睞。
什麼是賽馬?什麼是馬術?
要談賽馬場,不能不談到賽馬和馬術這兩個項目。
賽馬是純商業性的速度比賽,比拼的是以公平為前提的速度。
賽馬的競賽規則複雜、嚴格,講究物理條件的公平性。賽馬比賽對騎師有體重要求,對馬匹有年齡規定、性別規定、負重規定,並以此分組比賽。
馬術是一項體育運動,可以說是一項群眾體育運動。馬術在歐美國家中普及性很高,近年來,我國馬術的普及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馬術不分職業非職業,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高矮胖瘦,不分公母騸馬,均可以同場競技。
賽馬只能由持證賽馬騎師(Jockey)駕馭,即便是認證馬術騎手(Rider)也不能參加賽馬比賽。
這裡篇幅有限,還有更多的差異無法贅述。
所以,如果你不想表現出你的無知,在聊天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去看馬術比賽」口無遮攔的說成「去看賽馬」!
馬術與賽馬完全不是一種事物,它們並不相通。
任性玩轉賽馬場設計--看到本質
就像前述所說,賽馬是比拼速度。為了能夠贏得比賽並保證安全,從育馬者到騎師,從牧草飼料到賽馬場賽道,從馬的血統品種到賽馬組織機構,賽馬產業內的數代人、數十萬人(英國為例)對自己領域內的技術一直在迭代改善。
賽馬場的設計者也不例外。
大家都已經知道,賽馬以速度為目標。但全世界因為賽馬事故導致騎師、馬匹受傷和死亡的事件屢有發生。
而這其中有一些是因為賽馬場設計不合理導致的。
馬術設計家在參與法國項目時考察了很多著名的、百年歷史的賽馬場,有馬場經理介紹說某條草地彎道或某條砂道在比賽時經常發生墜馬事故。當問到原因,回答說就是因為賽馬場太古老了,舊有的賽道設計並沒有對安全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新建的賽馬場讓我們尤其注意到這一點。
這就引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我國在賽馬產業預備起步的此刻,很多官員、學者、投資方去國外考察,是否留意到考察對象的缺憾?而不是僅僅被優雅的古典建築、令人震撼的賽道所迷惑。
任性玩轉賽馬場設計--設計原則
賽馬場的設計要達到:公開、公正、效率、安全,對觀眾來說要方便、舒適、受到尊重並且賞心悅目!
要任性玩轉賽馬場設計,還必須要同時遵守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要滿足政府指標規範。
需要嚴格依據規劃紅線、規劃條件設計,滿足控制性指標,達到環評、交評要求。避免出現超出指標或者浪費指標的現象。
第二,要考慮地理因素。
要根據氣候、日照、地形地貌靈活設計,以達到觀賽建築、裁判設施居於最合理位置,賽道的坡度合理、保證賽道安全性。同時減少土方工程,節約工程投資。
第三,要滿足《速度賽馬競賽規則》的相關要求。
要滿足我國《速度賽馬競賽規則》的相關要求。但目前我國目前實施的競賽規則相關條款過於粗線條,只有第七章的第三十四條至第四十條有可依據的數據,在實踐當中已很難指導賽馬場的設計。其中的漏洞也會導致安全性問題。
因此,我們一直以來以英國BHA、法國FranceGallop的相關條款為設計依據,同時也達到與我國《速度賽馬競賽規則》兼容。
第四,要滿足賽距要求。
不言而喻,賽距越多,可以舉辦的賽事種類就越多,賽馬場的使用率就越高,這直接影響到投資回收期。當然,如何加多賽距,需要依據前三個條件綜合起來反覆推敲,這才是設計難度最大的環節。
第五,要注意細節設計,例如:
1、經濟合理的賽道寬度是多少?
2、各種賽距的起點位置在哪裡合適?
3、經濟合理直道的長度和彎道半徑是多少?
3、合理的終點位置?終點裁判席位置?
4、比賽騎師和馬匹合理的進場路線?
。。。。。。
馬術設計家設計的中國首座雙終點、三延長道賽馬場
(海南省·長馳國際賽馬場)
遺憾與希望
賽馬場投資動輒數億,花費巨大。英美很多賽馬場都是城市的地標、地區的名片,每一個賽馬場也將會成為歷史的見證、也有可能流傳百年。
很遺憾,目前我國賽馬場多數就是一個「橢圓」加一個「刀把」,就是一個放大版的中小學操場。還有很多人認為周長達到1600米就可以稱為國際標準了。
這些錯誤的概念由哪裡產生的?又為什麼傳播如此廣泛?
我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我國在賽馬產業起步騰飛之時,能夠把賽馬場設計研究透徹。
世界上沒有一個賽馬場、也沒有一條賽道是相同、甚至是相似的,希望我們不僅要有自己的賽馬產業,也要設計出能夠流傳百年的賽馬場!
日本的賽馬場賽道:「曲別針」與「蝴蝶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