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由於張學良的一再堅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整個東北三省總計100萬平方公裡土地被日軍佔領。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1933年1月3日,山海關淪陷,張學良坐鎮北平,率領三十萬東北軍守護。同年2月27日,日軍開始進攻熱河。3月3日,熱河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退,隨後不久,熱河承德相繼淪陷。
3月7日,深感有愧於國人的張學良,正式引咎辭職。然而,辭職後的張學良,無所事事,就索性帶著夫人于鳳至、「秘書」趙四小姐等一行人前往上海「散心」!
此時的張學良,已經是千夫所指的「罪人」了,雖然他是奉行蔣介石的命令,才下令東北軍不抵抗的,但這並不是理由,張學良對東北有很大的自治權,換句話說,張學良和蔣介石並不是職業經理人和老闆的關係,而是合伙人的關係。
況且張學良晚年自己也承認,不抵抗的命令是他下的,不是聽中央的命令。
因為當時他以為,日本人在東北搞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要不讓他們找到藉口就可以了。但沒想到這次日本人是玩真的,最後才大意失東北。
但不管原因如何,在當時,很多人對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已經是痛恨至極,其中就包括有上海斧頭幫的幫主——王亞樵。
但是對於上海灘的大佬「杜月笙」來說,雖然他也討厭張學良辱師失土,但畢竟來者是客,自己還是要好生招待他。
當然了,杜月笙招待張學良,在《杜月笙:人心至上》一書中還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張學良的人生是杜月笙一生的痛」。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杜月笙自幼出身貧寒,打小就來到上海灘打拼,遭了很多白眼,這嚴重傷害了杜月笙的心靈,以至於現在的他雖然已經很成功了,但還在努力掙自己的尊嚴。倘若自己跟張學良一樣,是世家子弟的話,那麼人們就會對他心生羨慕,奉承巴結。而這些恰恰都是杜月笙所沒有的!
所以,在張學良來到上海後,杜月笙便率領全家人來迎接他們。然而就兩家人寒暄的時候,門外突然出現了一顆炸彈,並且還附有一封警告信。
這封信的大致內容是:請民族罪人張學良即日起收拾包裹,滾出上海,如若不然,下一顆炸彈就不會是啞彈了。
杜月笙看完信後,立刻就怒了,他隨即命令門下弟子徹查此事。
沒過多久,對方的底細就被查清楚了,杜月笙聽後,頗為吃驚!
製造此事件的,就是前段時間剛組織刺殺行政院副院長宋子文的「殺手之王」——王亞樵。
王亞樵,字九光,1889年出生於安徽合肥一戶貧困家庭,自幼聰明過人。王亞樵為人性格剛強,嫉惡如仇,見義勇為,不屈不撓,因此鄰裡友人還多次誇讚他有古烈士風。
當時的王亞樵,在上海灘頗有勢力!因此,如果要論起杜月笙在上海灘還有哪些忌憚的人的話,這個王亞樵必定就是其中之一了。因此,在面對王亞樵的威脅時,杜月笙也不好表現得太強勢,只好先派人去找他談判,先禮後兵!
然而,王亞樵卻不吃這一套,他以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張學良是中華民族罪人為由,宣告自己的立場,「正邪不兩立,我當然要制裁他」!
張學良雖然出生在東北,但也知道這位活躍在南方的「殺手之王」的厲害,因此便趕緊對杜月笙懇求道:
「杜大哥,幫我問問他要多少錢。我有錢,日本關東軍佔了東北,把我的私人財物全還回來了,整整有幾火車。只要王亞樵別炸我,要多少錢我都給。」
杜月笙心想:「果然是世家子弟,財大氣粗,你的錢比我的多得太多了。不過現在是在上海,你是客人,我是主人,要掏錢,也輪不到你。」
於是,杜月笙便安慰張學良,讓他放寬心,此事由他去辦,一定會辦得妥妥的。
緊接著,杜月笙繼續找王亞樵談判,問他究竟想怎麼樣,才肯放過張學良。
王亞樵回道:我給張學良3條路,讓他任擇其一:
第一條,馬上回東北,整頓兵馬,與日本人決一死戰。
第二條,如果不能戰,請他速回東北,然後去茅房找塊硬點的石頭,一頭撞死,以謝國人。
第三條,既不願戰,也不想死,那麼就請他將所有的財物交出來,購買軍火,用來接濟正在東北血戰的義勇軍。
然而,當張學良看完這三條之後,卻什麼都不願做,杜月笙被張的這種態度給噁心到了,但又不好說什麼,只能對王亞樵發狠說:
「王亞樵,你這樣不行的。張學良他千錯萬錯,自有國家法度制裁,你怎麼可以對他處以私刑呢?再說,這張學良是我的客人,我有責任保護他,倘若你執意要逼迫張學良的話,那就等於是在逼迫我杜月笙。」
隨後,杜月笙還表示,如果王亞樵果真炸了張學良的話,那麼他將出動青幫所有弟子,去掃平王亞樵的斧頭幫,拼一個真正的魚死網破。
王亞樵雖然手下有一幫死士跟隨,但要論實力,也不一定能拼得過「家大業大」的杜月笙,因此只好妥協,不過要求是張學良必須立即離開上海。
其實這裡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杜月笙給了王亞樵10萬元,他才肯放棄刺殺張學良的,不過同樣是要求張必須立即離開上海。
後來,蔣介石下令讓張學良以考察為由,去歐洲暫避風頭。張學良在上海戒完毒之後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