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亞運會進入第二周,中華臺北代表隊延續第一周的狀態,捷報頻傳,在很多項目上取得突破。記者注意到,臺北隊在某些項目上戰勝老對手韓國和大陸時,島內似乎表現得尤為興奮。
韓國被認為是「宿敵」
今年亞運會,中華臺北代表隊共參加38個項目,其中包括教練108人、選手588人,成為其參加亞運史上最大代表團。由於上一次在雅加達舉行的亞運會,印度尼西亞拒絕臺灣參賽,這也是中華臺北首次參與在印尼舉辦的亞運會。開賽以來,中華臺北隊取得不錯成績,截至29日共獲得13枚金牌,超過上屆韓國仁川亞運的10金,提前完成目標。在不少項目上表現優異,像射箭比賽的反曲弓男團、複合弓混團,都在決賽扳倒被看好的射箭霸主韓國奪金;龍舟隊在男子1000米「抱回預約的金牌」;布農族運動員谷筱霜獲得女子空手道50公斤級金牌等。29日,楊俊瀚獲男子200米銀牌,與獲得冠軍的日本選手只有0.001秒的差距。
面對眾多亞洲運動隊,中華臺北隊在戰勝兩個對手時表現得特別開心。一是「宿敵」韓國,這點從島內媒體的報導用語中可見一斑。像報導反曲弓男團以5比3擊敗韓國時,臺灣《中國時報》28日是這樣寫的: 18歲小將湯智鈞在第3局輸掉,但第4局射出滿分箭,大會一開始判定9分,賽後重審確定為10分,多了這失而復得的1分,中華臺北隊才以5比3「氣走」韓國摘金。「中央社」稱,射箭場是韓國的天下,但此次賽會,中華臺北射箭隊表現更好,「最難得的就是以往常見的恐韓症消失了」。在中華臺北棒球隊首戰力克韓國隊時,中時電子報激動地稱,許順益參與1998年曼谷亞運教練團,結果第一場對陣韓國隊時以懸殊比分敗北,「這個仇直到今天才得以洗恥……重重賞了南韓全職業明星隊一記巴掌」。此前《中國時報》還稱,就算面對朝韓聯軍拉拉隊全程敲鑼打鼓的噪音幹擾,中華臺北女籃仍在雅加達的亞運預賽中「嘗到最渴望擊敗兩韓聯軍的滋味」,套用攻下全隊最高21分的彭詩晴的話,「這場比賽我們一定要贏,因為我們真的很想嘗到擊倒韓國的滋味」。
輸給大陸感覺特別遺憾
臺媒的另一個「興奮點」就是大陸了。面對中華臺北羽毛球選手摘金奪銀的表現,島內也不忘「捎」上大陸。中時電子報稱,戴資穎和周天成創下臺灣參賽亞運會羽毛球賽的紀錄,「讓對岸羽壇一片心碎,連四強都進不了,更不用說金牌戰」,「相對地,中國大陸拿到男子團體金牌卻進不了個人決賽,兩相對照,頗有『此一時彼一時』之嘆」。《中國時報》提到,龍舟原是大陸強項,臺灣龍舟賽用的是「大頭龍舟」,但是在靈活運用、適材適用的原則下,我們的選手不動聲色地買進「小頭龍舟」,讓大陸隊連吃兩大驚,同時預告4年後我們也不怕。
當然,在多數項目上中華臺北隊都不敵大陸隊,這時島內就表現得相當遺憾。28日,中華臺北女足隊輸給大陸。臺灣《聯合報》稱,中華臺北隊上次對決大陸是在4年前的仁川亞運會,以0比4敗北,如今「一球飲恨敗給大陸」,接下來將在銅牌爭奪戰中尋求「甜蜜復仇」韓國隊。中時電子報稱,中華臺北隊雖然不敵大陸,但只輸一球是自2002年釜山亞運會以來兩岸女足在國際賽場交手的最小差距。親綠的自由電子報稱,儘管臺灣受到大陸「打壓」,進場時只能舉著印有奧運五環標誌的中華臺北奧委會白色旗幟,但仍展現亮眼佳績,「沒有影響臺灣選手的堅強實力」。
蔡英文打「亞運牌」遭嘲諷
面對亞運會取得的不錯成績,島內開始期待兩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中華臺北奧委會秘書長沈依婷稱,亞運會提供了機會,讓臺灣選手展現實力,「我們的目標是在東京奧運拿下一面以上的金牌」。一些島內政治人物也紛紛打出「亞運牌」。28日晚間,捲入「乘裝甲車視察災區風波」的蔡英文在臉書上先是感謝臺軍支援救災,接著提到亞運稱,「我們靠著空手道、龍舟隊、射箭隊一舉進帳四面金牌,突破上屆亞運成績」。她還特別誇獎戴資穎說,「又打出一場精彩球賽,利落拿下我們在亞運羽毛球項目中有史以來第一面金牌,再次振奮人心」。不少人質疑她企圖「拉金牌選手來救援」。
即使亞運會表現亮眼,但臺灣體育面臨不少局限及制約,如資源有限、人才後備不足等問題。前「體委會主委」戴遐齡在《聯合報》撰文稱,如果中華臺北隊想在國際體壇爭取一席之地,就必須善用資源,並充分了解「分配不均」是常態。同時必須承認自己的限制,做出聰明的選擇。中時電子報以羽毛球舉例稱,中國大陸在人才培養上將進行大幅改善,以解決人才斷層問題。這也是臺灣應該居安思危、及早面對的課題。
《中國時報》29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跆拳道、舉重、體操和空手道拿到的金牌都是東京奧運會正式項目,我們的體操選手在近乎完美的鞍馬、單槓比賽後下馬、下槓時,一旁的世界級大陸選手主動前來道賀,「這是英雄惜英雄,是真情流露,只有真功夫才能得到這樣的尊崇」。文章認為,臺灣各個運動協會不斷運用科研收集信息,爭取參加各個亞洲運動聯盟,是島內體育成績突飛猛進的重要原因。
來源:環球網
本期編輯:賈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