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你給孩子報了幾個興趣班」?
據網絡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教育支出已經能佔據家庭收入的20%以上,而這種現象也反映出了當代家長的教育焦慮。
在《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中,中國家長的焦慮指數為67,到如今焦慮指數隻增不減。
我在《老師請回答》這檔綜藝節目裡感受最為明顯,這個節目中有個6歲的女童,來自北京!她上興趣班3年花了120萬,為了支持她上興趣班,姥姥還買了一套房子。
那這個女童都學啥呢?芭蕾舞、聲樂、表演、鋼琴、走秀、珠心算、還有籤約費用13.8萬、去紐約走秀一次20萬等等,總共加起來120萬。
對於我們這種普通家庭來說,真是想都不敢想!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狀況就更焦慮,生怕自己在起跑線上,已經和別的孩子拉開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讓人大跌眼鏡,主持人向這個6歲的小女孩問出6+9=?的問題以後,這個6歲的女孩居然沒回答上來。
姥姥給出的解釋更是牽強,姥姥說:「她沒帶小算盤,帶了小算盤就會算了」!女孩的媽媽想要提醒她的時候,沒想到6歲的小女孩,卻打起媽媽不讓她提醒。
我說話當時我看到這個場景,我心裡第一反應就是這120萬真是白花了、真是不值得!咱先不說數學好不好,但至少對她媽媽就沒有很尊重,這就是性格上有問題,將來縱使真成大明星了又能怎樣呢!
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最該投資的是性格教育
作為家長我們真該思考,我們給孩子花錢報班是不是在買自己的心安,對於孩子的未來是否真的有幫助呢?李玫瑾教授就對興趣班這件事表達過自己的看法,李玫瑾教授表示3種興趣班沒必要報,幾乎沒啥作用還浪費錢
外語興趣班,在孩子小時候每天給孩子放上錄音機學外語,比報班管用。學校能教的興趣班,尤其是文化課類的興趣班,提前讓孩子學,孩子課堂上很可能不仔細聽。孩子不感興趣的興趣班不要報。興趣班畢竟要以興趣出發,不然就是在浪費時間。
就算非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家長最多報兩個,再多就沒有必要了,不但浪費錢,還可能耽誤孩子。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在6歲前,更應該抓緊的是性格教育。
著名心理學家傑克·霍吉曾說:「性格決定命運」,而中國古話有一句:「江山易改,稟性難移」,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所以說6歲前的性格培養不可忽略。
李玫瑾教授多次在節目中提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智力而是性格!與北大校長蔡元培不謀而合,校長說:「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所以家長在3-6歲最該投資的地方,其實是孩子的性格教育。那所謂健全的人格修養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蔡元培校長提出了8大方面,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感恩和寬容、擁有直面挫敗的勇氣、教會孩子自我保護、要孩子敢於夢想、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一個人擁有這8點的孩子,即使你不給他報什麼興趣班,未來在社會上也會受到歡迎,遇到困難也會迎頭直上,終有一天會成就自己的夢想。
最後給所有家長分享一套累積銷售達到5000萬冊的性格培養繪本,是由原創情商早教領導品牌歪歪兔所編纂,裡面包含8個主題,正好迎合健全人格的8個方面。
包括《行為習慣故事》、《情緒管理故事》、《性格教育故事》、《品格教育故事》、《逆商教育故事》、《財商教育故事》、《性教育故事》、《社會交往故事》。
每一冊包括3個故事,比如《行為習慣故事》是幫助孩子克服凌亂、告別磨蹭、學會時間管理;《性格教育故事》是讓孩子學會樂觀、勇敢、自信。
《品格教育故事》是教孩子學會尊重、寬容、誠信;《逆商教育故事》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批評、否定和失敗;《情緒管理故事》是告訴孩子如何克服嫉妒、暴躁和抗拒的情緒。
《社會交往故事》是讓孩子學會合群、體諒和分享;《財商教育故事》是讓孩子知道錢從哪裡來,親友的饋贈是必須的嗎?錢是萬能的嗎?
《性教育故事》是讓孩子了解性別,知道性別的恆定性和恆常性,懂得生命的由來。這套書可以說包含了方方面面,這也是它廣受歡迎的原因。
最後提醒家長,誰都想要孩子成為人中翹楚,但別盲目地認為贏在起跑線是捷徑。人生畢竟是一場馬拉松,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才是真正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