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絲絲防備,《乘風破浪的姐姐》火了。
什麼?你還沒看?
那我建議你,有時間真的可以看看。因為確實很好看。
該節目召集了30位1990年之前出生的女星,通過訓練和考核,最終選出5位成員組成女團。
這30位女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像伊能靜、寧靜、鍾麗緹出道都已經20多年了。
寧靜一出場,就女王範,氣場十足。
節目組讓她做個自我介紹。靜女王直接回:
我還要自我介紹?那我這麼多年白幹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節目組問
那您期待和怎樣的小姐姐合作?
靜姐回:
當然要挑漂亮的、身材好的,在我的團裡面。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靜姐累了,字幕君都很慌張。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 —
我們再說最近一段時間頻頻上熱搜的霸氣御姐張雨綺。
評委杜華說,可能你就不能站在中心位(也就是節目中提到的C位)。
張雨綺直接霸氣回答:
那不要。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霸氣的張雨綺,怎麼能不站C位呢。
畢竟張雨綺可是在給粉絲籤名時忘帶筆,當場用口紅籤名。勸粉絲不要給她送禮物時,會說:
我用的東西你們也買不起。
節目組問他,
你認為你最高光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霸氣御姐這樣回應:
我覺得我哪個時刻都在高光點。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導演又問,
你職業的低谷期是什麼時候?
張雨綺說,
基本上沒覺得自己有什麼職業上的低谷期,一直都挺紅的。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就是這麼霸氣。
— —
30位個性鮮明的姐姐們湊在一起,不但節目組、字幕君求生欲滿滿。
作為女團見證人的黃曉明又何嘗不是如此。
別的節目都是發起人,到了曉明這裡就成了見證人。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彈幕中,很多網友都表示,這個節目應該叫《曉明歷險記》;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可能在有的人印象中,參加綜藝的黃曉明還是《中餐廳》裡的那個霸道總裁,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這是你的問題,你自己解決」 「這個事不需要討論」 ......
這些話可能還言猶在耳,但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綜藝裡,我們聽到黃曉明最多的話變成了,
「我就是來伺候大家的」 「這是加分項」 「你真的很好」
(圖片來自網絡)
黃曉明這「端水藝術家」,這是坐實了。
芒果TV還溫馨提示:曉明的安危,之後會通過節目向大家進行速報的.....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好了,我就不再舉例了,相信這些已經能讓你大概了解,這是個什麼綜藝節目了。
無論如何,《乘風破浪的姐姐》就是在不知不覺,悄無聲息、沒有一絲絲防備中,火了。
當很多人都在討論這個節目的時候,作為一個洞察事物本質的公號,可能會有人問,《乘風破浪的姐姐》到底為什麼這麼火?
好問題。
看一個如此熱鬧的節目,還能停下來思考,特別贊。
今天,我們就一起討論下,是什麼讓這個綜藝一下子火了起來?
1.為什麼這麼火?
《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綜藝之所以這麼火,原因到底是什麼?
是因為這些姐姐們超級有戲嗎?
是,但不全是。
我認為這部綜藝之所以這麼火的根本原因是,它講故事的能力超級強。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整個人類的天性,就是愛看故事。
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節目裡,或者說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氣場強大女王範的寧靜;看到了出道36年依舊少女的伊能靜;看到了霸道御姐張雨綺;看到了我行我素的黃聖依,等等。
對,還有我們的「端水藝術家」黃曉明。
可以說,每位個性鮮明的姐姐,包括黃曉明、評委,每個人的故事講得都特別精彩。
所以,我認為它火的根本原因,是講故事能力特別強。
2.韓式綜藝的特點是講故事
那為什麼《乘風破浪的姐姐》這麼會講故事?
因為它是韓式綜藝,韓式綜藝的特點就是會講故事。
比如最近幾年火起來的綜藝,《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嚮往的生活》等等,這些綜藝其實都可以把它稱之為「韓式綜藝」。
為什麼叫韓式綜藝?
因為是韓國最先用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做綜藝,所以這種類型的綜藝,我們可以稱之為韓式綜藝。
其實除了韓式綜藝,還有其它幾種綜藝類型。
比如歐式綜藝,典型的例子《中國好聲音》,這個綜藝是由荷蘭人研發的。歐式綜藝的特點是整個節目有很強的儀式感。
日式綜藝,特點就是創意十足。
比如《全能住宅改造王》、《超級變變變》等綜藝。
《全能住宅改造王》節目截圖
還有美式綜藝,給人的感覺是投資高、節奏緊湊、懸念突出。
比如《倖存者》、《全美超模大賽》等。
而最近這些年火起來的韓式綜藝,特點就是講故事能力特別強。
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作為同樣屬於韓式綜藝風格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會講故事了。
那這時,相信你可能會問,那像《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樣的韓式綜藝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給我們講故事呢?
恰好,我在得到聽書,聽過李南南解讀的一本書《韓國綜藝節目如何講故事》(作者:鄭淑),這本書給我們詳細闡釋了,這種韓式綜藝是如何講故事的。
聽完後,給我很大的啟發。
簡單來說,韓式綜藝講好故事的能力是:強記錄、強組織、強駕馭、價值觀向上。
什麼意思?
我們一個個來說。
3.強記錄
什麼是強記錄?
簡單說,就是增加拍攝的強度,增加攝影機的數量。
以前,製作一個綜藝節目,大概需要七八臺攝影機。
比如央視以前很火的綜藝節目《正大綜藝》,怎麼記錄?
把舞臺上的節目錄製下來,再穿插一些觀眾反應,拍得美觀一點,也就完事了。
但是現在,據說,《我是歌手》這個節目,單單是用來拍攝觀眾席,捕捉觀眾反應的攝影機,就有足足15部。
我們在看《爸爸去哪兒》的畫面,見下圖。
《爸爸去哪兒》節目截圖
左側是藝人,右側是攝影師及節目組工作人員。
數一數。
3個藝人在吃東西,有多少攝影師再拍,至少有8、9臺攝影機吧,這還不包含一些微型、隱藏攝影機。
為什麼要這麼多攝影機,拍攝這麼多畫面?
它給一個節目帶來的,遠遠不止是更豐富的畫面,更多的是,它還會從根本上改變一個節目的性質。
把節目從一次演出,變成一個故事。
剪輯團隊就可以依據這些海量真實素材,給我們講出一個虛構的完美故事。
當然,這還需要有強組織的能力。
4.強組織
什麼是強組織?
強組織,就是一旦我們拍攝的畫面足夠多,這個故事就有了重新組織的餘地。
什麼意思?
假如只有一部攝影機對著你拍一個小時,那麼能拍到的內容很有限。
但是,如果是十部攝影機呢,一直對你跟拍一周,情況就大大不一樣了。
比如,我們想給觀眾呈現一個吃貨故事。
你不需要任何表演,一周該幹嘛幹嘛,但是十部攝影機跟拍了你一周。
然後怎麼剪?
播放 一個你心情不好的鏡頭,接著插入你吃小龍蝦。並配字幕「心情不好,吃一頓小龍蝦就好了」。
怎麼樣?是不是一個既溫暖又樂觀向上的故事。
如果劇情需要,那我們倒著放,本來你心情很好,開開心心準備吃小龍蝦,結果不小心被小龍蝦扎到了,有點痛,然後播放你心情不好的鏡頭。
怎麼樣?是不是又變成了一個喝涼水都塞牙、運氣不好,事事都和你作對的悲催故事。
而這兩個不同的故事,剪輯師只是基於真實的素材,調整了播放順序。
總之,在「剪輯」這個環節,只要鏡頭足夠多,你是完全可以重組,甚至顛覆現實的。
再比如,非常火的《嚮往的生活》有一期是請薇婭直播助農。
看過《嚮往的生活》你會發現,整個直播過程流暢清晰。
首先宋威龍,汪蘇瀧,何炅老師依次出場介紹自己,然後何老師介紹直播目的和意願。薇婭開始展示要賣的香蕉幹,椰子乾等等。
但是,但是,別忘了這個節目薇婭是真的在直播賣貨的。
如果你看了薇婭那場直播,你就會發現所謂的流程順暢都是剪輯出來的。
直播中,大家的出場順序還是有點亂的,直播時還有個猜人環節。
就是讓宋威龍不出面,用聲音和大家打招呼,讓直播間的觀眾猜。
結果到最後,也沒人猜出來,有點尬。
最後,宋威龍出場。但是在《嚮往的生活》中,他是先出場的,節目組把猜人這個環節剪輯掉了。
所以,強組織非常的重要,他就能基於強記錄收集來大量真實素材,重新組織出新的故事。
5.強駕馭
我們再說強駕馭。
什麼是強駕馭?
就是駕馭、安排人員去做強記錄這件事,讓每臺攝影師知道他要錄什麼素材;是駕馭、安排每個剪輯師面對海量的視頻素材,知道他要剪輯什麼。
這聽起來不就是管理能力嗎?
對的,強駕馭是一套系統、一套流程、一套標準,確保大量的機位不重複錄製,確保剪輯師可以在海量的素材中剪輯出好的故事。
我們經常聽說某某電視臺,從韓國重金買進某節目的版權。
這個版權的含義,遠遠不是節目創意那麼簡單。
它更包含一整套操作工藝。
《奔跑吧兄弟》播出之初,網上曾有這樣的聲音:
為什麼跟拍明星的大部分都是韓方攝像師,國內連跟拍的體力和技術都做不到嗎?
體力肯定跟得上,單個攝影師的技術肯定也沒問題。
但這是一套系統,一整套工藝。
而韓方攝影師對這套系統、流程、標準更加熟悉。
所以,就需要韓方攝像師。
這就是強駕馭,駕馭強記錄、駕馭強組織的能力。
6.價值觀向上
最後,有了這三種能力,就能依據這些海量真實素材,講出一個好故事了嗎?
還不行。
還差點意思。
差什麼?
說白了,就是還缺少一股精氣神,還必須要有人文關懷,有著向上的價值觀。
為什麼?
因為只有正能量,價值觀向上,具有人文關懷的節目才能真正講好一個故事,才會有觀眾緣。
而只有那些有觀眾緣的節目也才會火起來。
— —
比如,有一檔形象改造節目,原版是幾個明星和時尚博主,去幫一個素人(普通人)做形象改造。
但是有的改編版,口碑就不太理想。
當然請的都是本國當紅明星,製作團隊等技術上基本上也一樣規格。
那為什麼口碑會不太理想呢?
我們先看看口碑不理想版本裡,幾個明星是如何幫素人做形象改造的。
在他們去幫助一個形象邋遢的素人做形象改造時,有時明星一見到素人就會表現出吃驚的鏡頭。然後熱心的指出素人哪裡哪裡不夠好,應該如何打理,並親自幫助手把手操作。
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明星也是真的很急切的、真心的在幫助這些素人。
但是這個節目口碑就是很一般。
那原版呢?
原版節目在面對邋遢素人的時候,明星們會在這個素人身上找閃光點,然後使勁誇。比如,鼻梁挺拔、眼睛有神,手型很好等等。然後再說,你既然這麼優秀,怎麼可以如此虧待自己呢,我們做做這些調整吧。
看出差別了嗎?
差別就是,明顯原版的節目你會發現隱藏著一個價值觀呼之欲出,那就是:你本來可以更美。
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改造前,首先得告訴這些素人,你本來就挺美的,我們只是想讓你變得更美。
所以整個剪輯出來的節目給人呈現的都是明星們如何讓素人更美的劇情。
那這個價值觀是什麼?
就是這整個節目、整個好故事的靈魂。
在影像創作領域,一直有句話,叫你的鏡頭要充滿善意。
一個節目你有沒有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你對他人的善意,這點非常重要。
只有你把這種價值觀滲透到每一個操作環節,你才能真正講好故事。
最後的話
所以,《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什麼這麼火?
因為它用強記錄、強組織、強駕馭的方式,把人文關懷滲透到每個細節中,這個節目給我們講了一個個我們非常愛看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氣場強大女王範的寧靜;看到了出道36年依舊少女的伊能靜;看到了霸道御姐張雨綺;看到了我行我素的黃聖依;看到了「端水藝術家」黃曉明........
隨著故事的發展,相信每個人物也會隨著節目的進展不斷成長,也許我們會看到逆襲的故事、看到同心協力的故事、看到霸道總裁的可愛一面、看到女王溫暖的一面、看到柔弱女子的堅強一面等等。
很多人第一次聽這個節目,覺得會是30個30多歲的大齡女明星的「宮鬥戲」,但看完後,你會發現,她們哪有一點點因為年齡而出現的喪氣。
恰如萬茜所說,現在就是她們的黃金時期。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
這是這個節目因為堅守這份價值觀,給我們帶來的力量。
《乘風破浪的姐姐》怎麼能不火。
也正是這四點,讓姐姐們,乘風破浪,在她們的黃金時期給我們講了這麼一個個如此精彩的故事。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