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這個有17萬常駐人口的浙江小城,平均每年有1.3萬群眾演員進出,他們從全國各地輾轉來到30萬平方千米的影視城,短則數周,長則數年。他們被稱為「橫漂」。
這群人中,有人追星,有人追夢,有人為了體驗生活,有人想一夜成名……周如蘭便是這些人其中之一。
群演排隊試鏡現場
橫漂三年
日曬雨淋一天收入90元
30多攝氏度的夏季中午,沒有風。人只要在室外站五分鐘,就曬得刺撓,汗水不停往外冒。位於金華橫店影視城的片場裡,群演多集中在牆根底下的陰影處。
第一次見到周如蘭時,她正在跑組的間隙。個兒不高,微胖身材,一身古裝打扮下圓圓的臉被烈日曬得通紅。換回日常打扮後,她給自己梳了兩條馬尾辮,作為演員,她不算漂亮,也不年輕,但讓人很親切有「眼緣」。
周如蘭來橫店三年,用她自己的話說:「已經是老橫漂了。」
「小的時候我喜歡周星馳的電影,我覺得《喜劇之王》裡的故事說的就是我。」
如蘭的書架上放著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
2018年,31歲的周如蘭從安徽農村來到橫店,為了向父母證明自己,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為了自己想演戲的夢想。
「我很愛交朋友,來了橫店之後交的朋友都離開了,每回我都哭好久。」跑組的日子並不輕鬆,大部分人離開的原因都是吃不了苦。
「有一次我做馬替(騎馬替身演員),要穿二、三十公斤的鎧甲騎馬拍戲,有一回跟陳偉霆拍夜戲,夜裡很涼的,我們穿著鎧甲,騎馬狂奔拍了整整一個通宵,人都被汗水浸溼,停下來風一吹渾身發冷,連馬都凍感冒了。陳偉霆看到我都吃驚了,覺得怎麼我一個女的在做馬替。」
夏天盯著烈日一站一天、冬夜裡穿著薄衣服拍夏天的戲,都是演員工作的家常便飯。周如蘭說,群演一天收入90元,還不穩定。
三次離開橫店
又一次次回到橫店
「如果沒有接觸到短視頻,我現在已經離開橫店了。」
三年裡,周如蘭曾三次離開橫店。剛來沒多久,她被安排去象山影視城拍《長安十二時辰》。頭一回和大明星搭戲,如蘭就當上了群演領隊。做了群演領隊就拍不了戲,周如蘭第一次離開後選擇重回橫店。
橫店裡常常有群演表演課,有演員工會組織的,也有一些影視公司自行組織,這是周如蘭回到橫店的一大原因。學習期間很難接戲,為了生存,周如蘭去一家客棧裡做清潔,打掃一個房間如蘭只能拿到8塊錢。
「當時連溫飽都成問題,更別說租房子,不得已只能出去打工,工廠裡包吃住,我存到錢趕緊又回來了。」
回來沒多久,周如蘭的父母知道了她在橫店當群演十分反對,她第三次離開橫店,回到安徽老家打工。「人回去,心還在。」周父在電視裡看到女兒演戲的樣子,態度也在一點點改變。當她發現父親開始接受自己的想法,她覺得是時候回橫店了。
一天漲粉10萬
成為橫店網紅短視頻博主
2019年年底,周如蘭多了一個身份——短視頻博主,她給自己取名叫@橫漂如蘭,如今已經有幾十萬粉絲。視頻裡的如蘭,穿著各種年代的戲服,扮演貴妃、扮演騎兵……她的普通話裡帶點口音,自帶喜劇感的本色出演。她真實地還原了一個橫漂的日常,以群演的視角展示這一職業的生活。
白天逮著休息時間,周如蘭就會讓群演朋友給她拍視頻;深夜下了直播,周如蘭開始剪輯白天拍的素材。
下了直播,如蘭正在剪輯白天拍攝的視頻
2019年,橫店不少橫漂開始在短視頻平臺上製作、發布短視頻內容,大部分以才藝表演、搞笑段子、展示群演日常生活等內容為主。有組就意味著今天可能有拍出爆款素材的機會。「我每天都會拍我工作的樣子,或者劇組裡遇到的趣事,我的短視頻沒有腳本,都是日常。」
「剛接觸短視頻,僅僅是自我介紹三句話,我拍了十幾遍才過。」雖然有當群演經驗,但面對自導自演的短視頻,如蘭和其他橫漂有點不知所措。「沒有團隊,大家相互幫忙拍。」
視頻上傳後,如蘭隔一會就打開手機,看看播放量。群演之間唱會交流,有人說只要被平臺認可,作品就能拿到獎勵。
為了提升視頻質量,如蘭報名了視頻培訓班,也參加東陽市委宣傳部開設的免費課程。「我邊學邊做,大概過了2個月,一條介紹道具的視頻就漲了三萬粉絲,最誇張是一條吃盒飯的視頻,一天時間我就漲了10萬粉絲。」
「開始我不確定內容會不會受歡迎,是東陽市委宣傳部的老師一直鼓勵我,還聯繫橫店集團出政策,方便我取景。」
一天2條短視頻,根據觀看量和粉絲數,如蘭一天能額外獲得400元左右的收入,遇到爆款不僅能漲粉,還意味著更高的收入。
因為內容積極樂觀、說話實在,越來越多人關注周如蘭,甚至向她尋求幫助,粉絲中有六成都是和她一樣的群演,年紀大的六七十歲,小的八九歲。有私信問有關橫店紮根的問題,周如蘭總是耐心回復。有網友關心她的生活給他寄化妝品,還有網友和她成為了朋友跑到橫店來探望她。「因為他們的支持、鼓勵讓我特別有幹勁,現在家裡也支持我了。」
粉絲寄給如蘭的禮物,還有特意為她做的相冊
月入過萬
更多群演加入短視頻大軍
從月入不到千元的群演,到如今快月入過萬,如蘭不再為生存擔憂;原本想通過當演員證明自己,卻誤打誤撞在短視頻時代收穫數十萬粉絲。三年時間,周如蘭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受疫情影響,劇組減少了,我身邊很多人就開始做短視頻了,做起來的有些幾千個粉絲,多的三五萬粉絲的也有。」
據不完全統計,像周如蘭一樣的橫店短視頻自媒體人有數千人之多,其中50萬粉絲以上的網紅大約有100位。
周如蘭算了一筆帳,按照市場規律,3萬粉絲的自媒體直播一場收入100元一天,50萬粉絲以上的則有1000-1500元的收入,這樣的收入已遠超做群演一天90元的收入。
「我下一個目標就是在橫店買房,把孩子、父母都接過來照顧他們,我還可以繼續留在橫店拍戲。」
夜深了,剪完視頻的如蘭又翻開了拼音書開始學習,她說現在有了穩定收入,在網上有了點名氣,下一步學好普通話,能有機會接到更好的角色。(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劉夢鴿 李英旋)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從群演到月入過萬!她靠一招在橫店成網紅,一天漲粉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