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三代三馬車
其中張繼科傷勢太重,大滿貫用命相博,輝煌太短,撇開不說。龍蟒都跨越了2個時代,這也怪92年-95年之間的中生代斷層,導致小胖直接上位。
16年的時候,華裔日本小將張本智和橫空出世,很快便擠掉了水谷隼,成為了日本一哥。而且,這位流著中國血液的日本人並非像平野美宇那樣曇花一現,而是屢建戰功,甚至可以對國乒男隊的核心層造成威脅。
就好像兩代三馬車運動員龍獒蟒胖四位之中,小胖和張繼科都曾吃過敗仗,就連堪稱桌球之神的馬龍,也不止一次的敗在張本的拍下。
剩下的林高遠王楚欽梁靖崑,也都輸過球給他。
唯獨許昕,對戰張本智和不敗。張本唯一一次最接近勝利的比賽,是19年的年終總決賽,蟒爺是三線作戰,力不從心,這也是張本智和擊敗蟒爺的絕佳時機。第六局+第七局拿到幾個賽點的張本,最終還是敗北。
那麼,為什麼張本智和可以擊敗強於許昕的龍胖獒,卻怎麼也越不過許昕?
大家熟悉蟒爺的應該知道,許昕比較突出的是相持周旋,步伐跑動,上旋球能力,小球能力(直板的突出特點),這些正面的評價,來自於吳敬平和劉國梁。
至於張本智和,比較突出的是近臺,反手擰球和變線能力。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蟒爺的發球其實不算刁鑽,但不知為何張本就是接不好。關於這一點張本在之前的採訪中也提到:「接不好許昕的發球」。
打球的朋友都知道,接不好就會給對方機會進攻,處於劣勢。
大蟒之所以是大蟒,就在於纏字訣。這個字可以看出許昕打球的特點——相持能力高。簡單地說就是打不死,就是比你多一板球。張本智和畢竟年輕氣盛,耐心不夠,容易過於急躁然後失誤。
比如去年年終總決賽有一幕,張本失誤後氣得直跺腳,就能證明這一點。
蟒爺的反手一直不太行,這也是被球迷詬病的一件事,不過去年的亞錦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有效地應對了張本智和的變線和擴大落點範圍以及反手位的擰球,限制了他的長處。
不過,蟒爺都30的人了,張本只有17,除非兩人不再對戰,否則終有一敗。而對於張本智和而言,擊敗許昕是心魔的破除,屆時他會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