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押翁山蘇姬的敏昂萊——是昂山的「敵人」,卻又是她的搭檔

2021-02-16 緬北風
點藍色字免費訂閱,每天收到這樣的好信息

「他是緬甸人權改善、和平、現代化的障礙!」

總部設在倫敦的NGO「英國緬甸運動」組織,如是評價這位緬甸梟雄。

這家全名為「Burma Campaign UK」的所謂無政府組織,致力於緬甸的民主運動和體制改革,是翁山蘇姬身後的主要西方力量之一。

這個評判揭示出了翁山蘇姬與這位梟雄的水火不容,儘管這位梟雄稱翁山蘇姬是「親愛的小妹妹。」

政治場的謊言總免不了圖窮匕見——

如今,梟雄出動軍隊、發動政變,囚禁了他的「小妹妹」翁山蘇姬,緬甸的撕裂也暴露在全球目光之下。

梟雄其人也以「翁山蘇姬的敵人」的身份,為人們所知。

他便是緬甸國防軍總司令、大將:敏昂萊。

敏昂萊,又被譯作敏昂蘭,是目下緬甸軍方的代表人物。

在我所能找到的西方關于敏昂萊的資料中,充斥著「屠夫」、「種族滅絕」、「獨裁」、「軍棍」等字眼。

甚至早在2018年8月27日,號稱言論自由的美國社交軟體臉書,便封禁了敏昂萊和其他19位緬甸高級軍政人士的帳戶,理由是他們推行種族滅絕、危害人類。

敏昂萊備受詬病的種族滅絕行徑,便是他下令軍隊,向羅興亞救世軍及羅興亞人進行鐵血打擊。

然而,政治場上沒有善惡。

尤其當一個政治人物被西方世界單向評價時,往往就意味著,他已經成為了意識形態鬥爭的符號武器。

敏昂萊真的十惡不赦嗎?

就讓我們從這場「種族滅絕」說起。

羅興亞人和緬甸格格不入。儘管這個民族生活在緬甸若開邦,但這民族的80萬人抵制緬甸國教佛教,而信仰伊斯蘭教。

19世紀,英國控制緬甸之後,作為英國殖民當局「以夷制夷」的幫兇,一批印度穆斯林移居到了緬甸,並與南亞人、當地部分土著融合,形成了混血民族羅興亞人。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羅興亞人又融入了逃入緬甸的孟加拉國難民。

換句話說,羅興亞人的誕生,本身就是英國殖民者的有意為之,目的就是弱化本土緬甸人的影響力。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大英國協,宣告獨立。緬甸佛教徒們督促羅興亞人返回印度,而羅興亞人則要求單獨建立穆斯林省。民族習慣、體貌特徵、宗教信仰和國家認同的矛盾,使得雙方衝突不休。

緬甸官方對羅興亞人保持寬容態度,直至上世紀70年代。

這一時期,伊斯蘭分離主義運動興起,羅興亞人大肆參與穆加黑暴亂,要求將若開邦併入孟加拉國。

身在緬甸,心在孟加拉。這徹底激怒緬甸政府。緬甸政府給出了兩條路:要麼安生地做緬甸人,要麼就去孟加拉。

羅興亞人選擇了第三條路:恐怖襲擊。

2017年8月25日,帶有恐怖組織性質的羅興亞救世軍,襲擊了緬甸30餘座邊防警局。

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聞之大怒,他下令安全部隊反擊、清剿,格殺勿論!

一時間,若開地區血色籠罩,大量羅興亞難民逃亡孟加拉國。

這便是後來被西方世界指責為種族滅絕的衝突始末。

然而,這場「種族滅絕」本質上是歷史遺留問題,而非個人意志引發的血案,簡單粗暴地將敏昂萊視為殺人惡魔,並不公允。

事實上,在緬甸軍方,敏昂萊還算是一個「鴿派。」

敏昂萊於1956年7月3日出生在德林達依州的土瓦。最初,他無意從軍,而是進入了仰光藝術與科學大學就讀,專業是法律。根據他的同學回憶,敏昂萊在學生時期為人謙和、性格內向。

機緣巧合之下,他進入了緬甸聯邦軍事國防學院第19期。這是一所專門負責培養緬軍高級指揮人才的學校。

1977年,21歲的他進入軍界,受命來到孟邦的薩通,擔任第44輕步兵師作戰參謀。該師的主要作戰任務,便是與當地活躍的少數民族遊擊隊作戰。

他在這一戰區歷練了15年,在一次次血戰中,漸有鐵血將風。

2002年,敏昂萊被提拔為三角軍區司令,專門對付活躍於金三角地區的販毒武裝和號稱「獨立王國」的少數民族勢力。

這是緬甸最難啃的兩塊骨頭。

面對硬骨頭,敏昂萊採用了前任不曾用過的方式:懷柔。出人意料的是,綏靖政策之下,其在任時,整個三角地區風平浪靜。

2007年,緬甸掀起了民眾示威狂潮。敏昂萊拒絕頂頭上司登盛的鐵腕鎮壓方案,採用了「大棒加胡蘿蔔」策略——

一面支持軍警對示威人群實施彈壓,一面又向願意合作的民間勢力發出緩和信號。

軟硬兼施下,控制住了局面,也獲得軍方高層的賞識。

2008年6月,敏昂萊被擢升為緬軍第二特戰局局長,其後,他開始在全國推行地方武裝的「統一化」,即原歸私人或部落頭人掌握的武裝,納入國家領導的邊境武裝序列。

說白了:削藩。

2009年,果敢地方武裝拒絕加入緬甸政府的邊境武裝改組計劃。敏昂萊出動大軍,指揮兩個師,在三天內摧毀這支軍隊。而這支軍隊,是由果敢華人組成。

由此可見,敏昂萊不是有勇無謀的勇將,而是有鋼鐵意志、又有靈動手段的梟雄。相比於他一味打打殺殺的將軍同行,他更像是一個謀士。

軍功卓著之下,2010年,敏昂萊拔擢為緬甸國防軍總司令,2年後,又獲得大將軍銜。

根據緬甸憲法,掌握緬軍實權的敏昂萊在組織軍事行動時,享有司法豁免權,他有權處置任何國家緊急情況。

由此,軍人敏昂萊走上了權力巔峰。緬甸也進入了空前的先軍政治格局。

軍人享有最高的社會地位,並享有特權,而緬甸絕大多數官員,都是軍人出身。

緬甸軍方也掌控著空前的社會經濟資源。緬甸兩大企業集團——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和緬甸經濟公司,將其出售自然資源、近海原油和天然氣的收益,三分之二上繳到軍方的帳上。

槍桿子裡出政權。自2010年始,真正的權柄便一直在敏昂萊手中。

某種程度來說,他不是翁山蘇姬的敵人,而是搭檔。正如《一代宗師》裡所說: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裡子。

翁山蘇姬是面子,敏昂萊是裡子。

這根本不是對等的權力之爭,而是面子已經包不住裡子了。這意味著,真正的鬥爭,才剛開始。

相關焦點

  • 緬甸變局:翁山蘇姬的誤判與敏昂萊的決心
    西方捧起來的緬甸的翁山蘇姬、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有個共性——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既然必須和新的群眾的時代相結合,就必須徹底解決個人和群眾的關係問題。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裡就是說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裡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
  • 翁山蘇姬4次被軟禁,丈夫早有預感
    今年7月,敏昂萊將年滿65歲而退休,有媒體稱,他並沒有準備卸任,而是打算成為「接班人」。當晚,軍方發表電視聲明,宣布對緬甸現政府進行大規模改組,外交部、國防部、邊境事務部、計劃財政和工業部、投資和對外經濟關係部、國際合作部等11個中央政府部門的部長被替換,24名副部長被解職。
  • 翁山蘇姬的四重人生
    就在權力轉移前的幾個月,1947年7月19日他的整個臨時政府內閣被集體槍殺,昂山自己也未能倖免,年僅32歲。後來發現主謀是昂山的政治對手,兇手受到懲罰,昂山將軍則被尊為緬甸的「獨立之父」。緬甸「獨立之父」昂山將軍生於1945年6月19日的翁山蘇姬對她父親幾乎沒有任何記憶。然而她後來所得知關於他的每一件事,都使她更加渴望了解父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翁山蘇姬努力掙扎,想要了解自己的命運。
  • 緬甸風雲:翁山蘇姬的真實故事.
    在閒談中,昂山將軍談到了他的家庭,包括不滿兩歲的小女兒翁山蘇姬。昂山託友人,幫女兒物色一個小玩意,作為女兒兩周歲的生日禮物。這位友人為翁山蘇姬挑選的禮物,是一個洋娃娃。多年以後,友人見到長大後的翁山蘇姬,吃驚地發現,她把這個洋娃娃保存得非常完好。
  • 翁山蘇姬:仰光疫情失控,對國家構成挑戰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表示,仰光的新冠疫情目前仍未受控,阻礙經濟復甦,對國家構成挑戰。她表示,政府正在擬定措施,使國家儘快回復正常。翁山蘇姬在向全國發表新冠疫情最新情況時警告說,經濟首都仰光無法有效控制疫情,對整個國家構成挑戰,她提醒曾感染新冠肺炎恢復出院者可能會在90天後再次復發,對此不要掉以輕心。
  • 疫情禁令期間「闖入」大金塔引眾怒,電影「昂山將軍」攝製組卻這樣...
    華輿訊據緬甸金鳳凰報導 近日,「昂山將軍」 電影劇組超過15人聚集大金塔拍戲引發民眾熱議。劇組稱拍戲符合防疫規範,此舉是為了保持拍攝進度。據了解,不少網民認為,劇組違反當局發布的防疫禁令(最新防疫禁令禁止超15人聚集)。
  • 你以為她是西方老朋友 卻不知她曾頂住壓力幫中國說話
    翁山蘇姬也在行前表示,期待訪華進一步提升兩國友好合作水平。     長期以來,西方給翁山蘇姬簡單貼上「民主鬥士」的標籤,並臆想她會對中國在人權問題上批評中國。然而事實上,翁山蘇姬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她對中國的了解,也要豐富真實得多。她對中國的態度,也要友好務實得多。     那麼翁山蘇姬作為緬甸新政府實際上的首腦,她眼裡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 翁山蘇姬和日本瑤子女王會面!緬甸網友:翁山蘇姬又贏了
    雖然74歲的翁山蘇姬頭髮已經半白了,她將自己的中長發全部扎於腦後,用一根帶著粉色花卉的發繩固定著,清爽的同時又不缺少甜美。在翁山蘇姬的額前,留著一縷劉海修飾著她的臉龐,充滿了肉感的臉蛋上,皮膚白皙透亮。
  • 翁山蘇姬在東京的反擊和堅持,和平獎壓不死人
    緬甸與日本經濟上合作多年,她來東京決不是為了來了聽安倍晉三教訓的。西方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已經視翁山蘇姬為敵人,再也不是以前嘴裡那個念念不忘的「民主女神」了。「女神」的反擊2018年,西方總共剝奪了她的8個榮譽頭銜,最近一個是10月初加拿大議會取消了她榮譽公民稱號。還有一幫「民主人士」聯名要求剝奪她的諾貝爾和平獎,雖然挪威回應這個獎不會被取消,但西方企圖孤立緬甸,施壓翁山蘇姬「轉變」的意圖十分明顯。
  • 敏昂萊:羅興亞人只有生活在指定地點安全才能保障
    據報導,敏昂萊近日在與到訪緬甸的聯合國安理會代表團會面時稱,返回緬甸的羅興亞難民只要生活在指定地點,遵守相關規定,安全自然就不會受到任何威脅,但如果難民認為生活在指定地點是限制了他們的自由,因而不遵守規定的話,那麼他們的安全就會存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