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4年9月11日,支持哈布斯堡王朝的加泰隆尼亞軍隊被擊敗,巴塞隆納成為西班牙波旁王朝的領土,也正是那天,加泰隆尼亞的自治地位被廢除。三個世紀後,這個日子被加泰隆尼亞人用作了一個表達訴求的重要時點。
2018年9月11日,100萬人聚集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巴塞隆納,慶祝加泰隆尼亞「民族日」(Diada),並要求加泰隆尼亞地區脫離西班牙獨立。這次規模巨大的遊行得到了加泰隆尼亞當局的官方支持,加泰隆尼亞地區領導人託拉(Quim Torra)在早些時間號召人們在民族日遊行,以聲援至今仍被禁止進入西班牙的前地區領導人普伊格德蒙特(Charles Puigdemont)。
距離2017年的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已經過去將近一年,在去年10月1日的公投中,90.9%的投票者支持加泰隆尼亞獨立、7.8%反對。在單方面宣布獨立後,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夢想僅僅實現了8秒,便被西班牙馬德裡中央政府動用憲法155條剝奪了地區自治權。不僅如此,其獨立主張也沒有得到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支持,推動獨立公投的前地區政府領導人普伊格德蒙特被迫流亡國外,地區議會也被強制解散,並於2017年底重新選舉。
相較於民族日當天幾乎一邊倒的支持獨立,事實上,加泰隆尼亞地區普通民眾的政治傾向,相比於去年同期卻更傾向於統一。今年7月由加泰隆尼亞民意調查中心(Centro d'Estudis d'Opinio)進行的調查顯示,在受訪的加泰隆尼亞人群中,40.8%的人稱希望建立一個獨立國家,而表示不希望獨立的受訪者則佔53.9%。
今年7月就加泰隆尼亞地區是否獨立進行的民意調查。藍色線支持統一,紅色線支持獨立。可見的是,2017年同期支持獨立的比例為47.7%,而支持統一的比例為42.4% 圖源:El Periódico de Catalunya
如上圖所示,縱觀近幾年的民調,要求獨立的民族主義者其實從未能過半,大部分時間裡反而是主張留在西班牙的聲音佔據上風。同時,紅藍色線條在今年拉開的差距最大,達到了13.1個百分點。
從去年公投到現在的一年間,民意的轉變早已有跡可循。2017年底公投失敗之後,加泰隆尼亞地區進行了新議會的選舉。這次選舉中最大的贏家是公民黨(Cs,全稱Ciudadanos),得到25.37%的選票,相比2015年上漲了7.44個百分點,一躍成為加泰隆尼亞第一大黨。該黨成立不過12年,其主張是反對加泰隆尼亞民族主義,一直以來的口號都是「加泰隆尼亞是我的家園,西班牙是我的國家,歐洲是我們的未來」。在上屆議會選舉中得到近40%選票的原執政聯盟「一起說是」(Junts pel Sí)則因為內部矛盾而瓦解——該黨自執政以來一直極力推行獨立公投。
截至目前,主張保持統一的公民黨的支持率繼續節節走高。EL PAS的民調顯示,今年2月,公民黨的支持率上升到28%,並在5月繼續上升到29.5%,持續擴大自己在議會內第一大黨位置的領先。
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之所以興起,主要源於短期政治因素。另一方面,2017年的公投統計數據誇大了獨立派的數量,造成了民調數據和公投數據的大相逕庭。
自古以來,加泰隆尼亞地區就因為歷史、經濟和文化原因與西班牙中央政府比較疏遠,這也是加泰隆尼亞獨立派的民意基礎。
歷史上,加泰隆尼亞屬於阿拉貢王國,和西班牙中央的卡斯蒂利亞王國曾經分庭抗禮;經濟上,加泰隆尼亞地區略強於西班牙其他地區,相對獨立的經濟體系給了獨立派爭取獨立的底氣;文化上,加泰隆尼亞使用自己的語言,其文化也和法國更加接近。不過,歷史、經濟和文化的差距由來已久,這些並不能解釋為何加泰隆尼亞獨立大潮在2012年之後才開始大規模發酵。
10年前,西班牙王國儘管號稱是單一制國家,但境內擁有17個自治區,特別是巴斯克自治區和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自治權都極大,這令西班牙顯得更像個聯邦制國家。
同時,西班牙中央政府和各自治區都專門籤訂了稅務財政協議,自治區之一的巴斯克每年只需交一小部分固定收入給中央,而納瓦拉區甚至幾乎不向中央支付稅收。相較之下,覺得吃虧的加泰隆尼亞人要求稅制改革。新協議籤署在即,卻被2011年上臺的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單方面否定,這也成為獨立派抬頭的第一根導火索。
第二根導火索則源於八年前的「執政黨統一與聯合黨」(CiU)在加泰隆尼亞大選的失利。當年選舉中,CiU失去了近8%的選票,為了與第二大黨聯合組閣不得不做出妥協,並且為了轉移當年歐債危機時的內部矛盾,打出了獨立公投這張能在短時間內收穫支持率的牌。CiU解體之後,2015年大選,獨立黨派「一起說是」(Junts pel Sí)橫空出世並一舉成為當年第一大黨。該黨在競選期間的政治主張就是「加泰隆尼亞獨立」,上臺後繼續大力推動獨立公投。
而如今,致力於推動獨立公投的兩屆加泰隆尼亞地方執政黨「統一與聯合黨」和「一起說是」都已經解散。相比於前首相拉霍伊,新上臺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對加泰隆尼亞持有更為溫和的協商態度。種種促成獨立公投的政治因素逐一退出歷史舞臺,加泰隆尼亞獨立聲音的式微反而成為必然。
另一方面,獨立派在公投和輿論場上都使用了有利於己方的規則和手段,這也導致獨立派的支持率在2017年公投時達到了一個扭曲的最高峰。儘管2017年的獨立公投結果顯示近90%的加泰隆尼亞選民支持獨立,但有數據顯示,加泰隆尼亞共有540萬選民,實際投票的人卻只有230萬,投票率僅為43%。在此之前,2017年時的獨立議案在加泰隆尼亞議會以70:10的比例被予以通過,但值得注意的是,還有55席缺席抵制投票。
由議會到民眾,很大一部分人並未表達出他們對獨立問題的立場,同時,一聲簡單的是或否也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即使是對獨立派最為有利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在支持獨立的民眾中,有31.7%的人認為只有在和西班牙政府協商的前提下方可宣布獨立。不僅如此,根據加泰隆尼亞統計局的一項調查,6.6%的加泰隆尼亞民眾希望加入單一制的西班牙,36.3%的人認為應當保持現狀,保持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地位;19.4%的人認為西班牙應該採取聯邦制以解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真正認為加泰隆尼亞應當獨立建國的人僅有32.9%。而且這個比例在獨立公投失敗後也在下降。
另一方面,西班牙整體經濟的回暖和加泰隆尼亞地區獨立公投後的經濟下滑,也是造成獨立派開始失勢的原因之一。根據加泰隆尼亞地區和西班牙中央統計局的聯合數據,西班牙全國2016年和2017年名義GDP增長達到了3.3%和6.16%,2018年目前的名義增長超過了10%(其中歐元對美元的升值影響較大),而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同比三項增長率則分別為4.2%,4.4%和3.4%,經濟數據在獨立公投後甚至落後於西班牙其他地區。同時,西班牙全國失業率的大幅下降,更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西班牙政府較強的經濟治理能力。
儘管去年的獨立公投並未成功,但是精明的外國投資者和外國遊客卻已聞風而動。自從2017年第三季度以來,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連續走低,並遠遠落後於西班牙其他地區。
2015年至2018年間外商投資,紅色線為西班牙全國,藍色線為加泰隆尼亞地區 圖源:idescat Generailitat de Catalunya
不僅如此,加泰隆尼亞支柱產業——佔總體經濟40%的旅遊業,在獨立公投和相對不穩定的政治局勢影響下也大幅下滑。自從2017年年中起,旅遊行業的產值就開始下降,並在公投後的10月到12月期間一度下滑15%。直至目前,加泰隆尼亞地區的旅遊業增幅依然落後於西班牙其他地區。
2016年至2018年間旅遊業發展,紅色線為西班牙,藍色線為加泰隆尼亞地區 圖源:idescat Generailitat de Catalunya
儘管事實上對於獨立的呼聲並不高,然而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風潮依然並未過去。在9月11日大遊行之後,部分民族主義者呼籲人們繼續爭取獨立,並號召「抗議之秋」(Tardor de la protesta),並計劃在10月1日公投一周年之際舉行更大規模的遊行。
同時,政治上的不穩定也依然存在。加泰隆尼亞地區缺乏長期穩定存在的執政黨,推動公投的原執政黨「統一與聯合黨」和「一起說是」都在存在五年後宣告解體。主張統一的公民黨(Cs)也僅有六年歷史,在議會中卻已算得上老牌政黨。
另一方面,即使作為第一大黨,公民黨在本屆議會中卻是在野黨派,聯合政府反而是由主張獨立的第二、第三大黨聯盟組閣成立,而該聯合政府的選票甚至都沒有超過50%。加泰隆尼亞地區的一院制,更導致了沒有其他機構能夠制約議會。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加泰隆尼亞仍會因為統獨之爭而內耗不斷。
(本文作者陳英為界面新聞歐洲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