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一個我們不知從哪一天開始的國家,一直在我們耳邊,它可能來自《泰囧》或泰國戲劇,許多遊客在泰國旅遊時,首先考慮到的是旅遊時間短,而榴槤是許多遊客首選的旅遊目的地,但似乎我們都對泰國有一種刻板印象,每當我們想到這個國家,腦海中浮現的不是怪物,而是海灘和大海,但泰國,遠不止這些,那麼除了人妖和大海,泰國還有什麼值得一遊的呢?
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國家,你應該從國家的歷史開始,大城府是了解泰國歷史最好的城市,大城府是泰國的古都,1347年,素可泰衰落後,王遷在烏通上建立了新都,大城有33位君主,統治了417年,它們在1350年上升,1767年下降,1350年,烏通王在這裡建都,宣布脫離素可泰王國獨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不久,他吞併了素可泰王國,被中國明朝封為暹羅國王,1767年,緬甸軍隊佔領了大城,阿瑜陀耶王國被摧毀,後來鄭信重建了王國,並將首都遷至吞武裡。
歷史學家說,在它的全盛時期,大城府作為一個人口稠密的大都市而聞名於世,它的發展甚至和當時一樣好歐洲首都不相上下。
大城府在梵語是「不可戰勝」的意思,但大城府並沒有像它的名字那樣結束,由於其繁榮和富裕,大城府成為鄰國緬甸覬覦的對象,緬甸最終出兵勒索大城府,並用大火將其燒毀,今天,我們只能從廢墟中感受到大城府的榮耀,它構成了現在的大城府歷史公園,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邦芭茵夏宮
位於巴茵縣,建於17世紀中葉,被緬甸軍隊摧毀後重建,有泰國和緬甸的宮殿建築,它們氣勢恢宏,古色古香,有中式風格、義大利式文藝復興風格和英國維多利亞式風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水亭,它是泰國民族建築的代表性形式之一。
瑪哈泰寺
從印拉第王到歇洛克李泰,這是一座皇家寺廟,中原有209座塔樓和10座修道院,但大部分只是地基,寺廟中有一座中心塔,周圍有四個壁龕的小佛塔和寺廟風格的寶塔,中央的寶塔是用紅黏土做的,然後塗上灰泥,蓮花花苞狀的寶塔被稱為素可泰塔,與其他國家的塔不同。
此外,瑪哈泰寺還有一棵「奇觀」—樹上掛著佛陀的頭,縱橫交錯的樹枝間,一尊佛像悠閒地微笑著,400年來,它一直是一本大樹「捆綁」,佛陀的微笑和這一幕形成了一種不正常的協調感。
拉差布拉那寺
最著名的寺廟是建於公元1424年的高棉寶塔,它是大城第八任國王波隆摩羅闍二世為紀念在爭奪王位而犧牲的兩位兄弟而修建的,一開始,它是一座泰國寶塔,足以建造一座高棉寶塔。
在佛塔的地下室這裡有大量兩位皇室兄弟的隨葬品,包括黃金和一些珍貴的文物,但1957年,地下宮殿被搶,大量文物被盜,只找到一小部分,現在這些文物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其中,用地下室拱形穹頂裝飾的畫是泰國最古老的佛像掛畫,塔內還有一些小洞穴有待保存。
亞柴蒙考寺
崖差蒙空寺又名亞柴蒙考寺,由大城王朝的創始人建造,它是大城府最古老的建築,建築精美,廟宇雄偉,這座寺廟以人氣聞名,這絕大部分歸功於長達28米的臥佛身軀,巨大的睡佛躺在陽光下,靜靜靜靜地躺在陽光下,即使周圍地區還殘破不堪,依然側臥著,一眼就能體會到佛陀的寧靜與超然。
美麗的寶塔周圍有許多佛像,他們登上寶塔,裡面有一個小佛殿,四個角上分別立著四尊鍍金佛像。
帕司山碧寺
這是一座守衛三王場景的皇家寺廟,與建於1490年的曼谷玉佛寺相吻合,1500年,一尊黃金覆蓋的佛像建成,黃金重達250公斤,但在大城王朝和緬甸戰爭期間,這尊16米高的佛像被摧毀,表面覆蓋的250公斤黃金也被緬甸軍隊遺址熔化帶走。
目前,只有三座錫蘭寶塔,即大城王朝中期的簡稱,裡面有大城國王三位國王的骨灰,即便如此,普斯裡善佩寺仍然是大城府最適合拍照的寺廟之一,這三座寶塔堪稱大城的象徵,鐘形寶塔自下而上逐漸變薄,是大城古代建築的典範,三座美麗的寶塔並排而立,吸引了無數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