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楊澄甫的實戰能力,與孫祿堂不相伯仲,288斤身法依舊靈活

2020-10-11 南山論史

前幾天我們在初窺傳武歷史之門徑的時候,曾簡單介紹過楊式太極拳一門的創始人楊露禪先生,以及楊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中楊健侯和楊班侯2位傳武名家的實戰功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前面回顧一下)。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這位歷史傳武名家,同樣也是出自於楊式太極拳門下,他便是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先生了。

楊澄甫

楊澄甫先生於1883年7月11號在京城出生,其祖父楊露禪、伯父楊班侯、父親楊健侯、兄長楊少侯皆是傳統武術歷史上的太極拳名家。而且,他們每一位的太極拳術造詣都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楊班侯

而同樣身為楊式太極拳傳人的楊澄甫先生,其拳術造詣自然也是非常之高。至於楊澄甫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說楊澄甫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

首先,從楊澄甫的學武履歷來看。

楊澄甫從小開始就跟隨父親楊健侯學習太極拳術,只不過由於楊健侯的性格較為溫和,再加上他老人家年少時又在楊露禪老先生的督導下經歷過一段極其艱苦的「魔鬼訓練」。因此,深知練功之苦的楊健侯對於小兒子楊澄甫的管束確實是寬鬆了一些。

楊健侯

以至於楊澄甫在年少的時候,雖說每天也會遵從楊家祖傳的規矩去拳場練功,但是卻遠不如楊健侯和楊班侯年輕時練拳那般辛苦。就這樣到了1912年的時候,29歲的楊澄甫也在京城的中山公園設立了自己的拳場並開始收徒,其教授的內容則主要是楊式太極拳劍刀槍等各類功夫。如果有人想學「大捋散手」或「粘劍粘杆」等絕技,便只能到楊府拳場求教(這些主要由楊健侯負責教授)。

楊澄甫老照片

一直到1917年楊健侯臨終之時,他老人家才對小兒子楊澄甫道出了心中的憂慮,並斥責他年少時從未下苦功學武,如果此番自己撒手人寰後再有高手上門比試的話,那楊家功夫的聲譽必然會毀在他的手上。

楊澄甫老照片

楊澄甫聽完父親這一番話,當即便痛定思痛發誓日後一定加倍用功學武。隨後,楊澄甫也確實是自楊健侯去世之後,便開始不計寒暑的閉門苦練。當時已經34歲的楊澄甫曾以每個月6塊大洋的價格僱活人為「樁」。

打樁

簡單科普一下,歷史上絕大多數學習傳統武術的名家在練拳時,大都會將木樁或石碑作為自己練功時打擊的目標(這一行為被稱為「打樁」)。而楊澄甫這種將活人當作打擊目標來試勁的練習方法,傳武歷史上稱其為「打活樁」。

楊澄甫老照片

就這樣楊澄甫每天都對著一根白蠟杆(練粘勁)和1個人樁苦練,並反覆參悟楊健侯所授給自己的內功心法。最後,楊澄甫在閉關整整6年的光陰中,終於達到了內勁通靈的境界(其具體表現為隨手就能把人樁打出2丈開外)。

吳鑑泉老照片

可人樁說到底畢竟不是身懷絕技的武師,當時心中仍舊有些不太放心的楊澄甫,便去拜訪了同樣在京城天壇教拳太極名家吳鑑泉先生。隨後兩人經過了一番簡單的切磋試手,楊澄甫才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功夫確實是長進了不少。那時已經是1923年,而楊澄甫更是到了40歲的年紀(可以說是傳統武術歷史上極少數大器晚成的武學名家了)。

其次,從楊澄甫的實戰案例來看。

關於楊澄甫的實戰案例,其實自從他在40歲時再度重新開門收徒之後,京城中就已經有很多人曾上門討教。而拳法大成的楊澄甫自然也是來者不拒,其中大多數挑戰者基本上都戰敗而歸。甚至,還有一些功夫不到家的武師被楊澄甫騰空擊飛出數丈,一路跌出到楊府的大門外面。自此以後,楊澄甫也開始在京城的聲名鵲起。

孫祿堂

不過,據說當時前來挑戰的諸多名家之中,還真有2個人與楊澄甫的功夫不相伯仲。這第一位是河北香河縣的張秀林,他是所練的功夫為通臂拳(號稱「臂聖」)。第二位則是身兼形意拳和八卦掌兩門功夫的孫祿堂先生,因其身形瘦小輕靈在武術界被稱為「活猴」。

而楊澄甫在與張秀林和孫祿堂比武之後,三人便彼此結拜為換帖兄弟。由此可見,他們互相之間對彼此的功夫亦是十分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楊澄甫的身材雖說十分肥胖(其晚年體重曾達到288斤),但其身法和步法的變化卻依舊一如既往的靈活。據說,楊澄甫和陳微明有一次在樓上推手的時候,楊澄甫突發勁力後,陳微明便如斷線風箏一般朝窗口飛去。

而正當眾弟子面露驚愕之時,楊澄甫僅一個箭步就躥到窗邊拉住了陳微明的腳踝,並輕喝一聲將其拽回到窗前站定(其身法之快可見一斑)。

楊澄甫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1936年時53歲的楊澄甫卻突然去世。至於具體原因也一直都是眾說紛紜。其中有一種比較靠譜的說法,大致觀點主要是認為楊澄甫早逝是由於飲食不節制被口腹之慾所害。

因為,楊澄甫在年輕年時每天練功的體能消耗非常大、譬如,他每日都要抖白蠟杆左右各200遍,以及在樹樁上刷杆左右各200遍。甚至,就連站樁也要堅持3柱香的時間。所以,楊澄甫從小食量就非常大(據說他每頓都要吃高莊饅頭(山東沂水縣高莊鎮的傳統名麵食)30個,豬蹄和家禽各1隻)。

楊澄甫

一直到楊澄甫成名以後,其訓練強度明顯降低,可飯量卻從未縮減。再加上他喜葷厭素的飲食習慣,以至於體內的熱量無處消耗,其膽固醇和血脂必然會變高。最終,很可能是由於長期血脂過高導致心臟病突發才驟然離世。

(更多的歷史趣味話題,盡在「南山論史」自媒體平臺,筆者耕耘創作不易,搬運勢必追查到底。)

相關焦點

  • 楊澄甫的實戰功夫如何?40歲才大器晚成,卻被口腹之慾所害!
    楊少侯而同樣身為楊式太極拳傳人的楊澄甫先生,其拳術造詣自然也是非常之高。至於楊澄甫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說楊澄甫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隨後兩人經過了一番簡單的切磋試手,楊澄甫才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功夫確實是長進了不少。那時已經是1923年,而楊澄甫更是到了40歲的年紀(可以說是傳統武術歷史上極少數大器晚成的武學名家了)。其次,從楊澄甫的實戰案例來看。
  • 淺談陳微明的實戰能力,34歲師從孫祿堂,弟子打遍上海日本柔道館
    至於陳微明先生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說他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首先,從陳微明的學武履歷來看。1915年陳微明懷著對傳統武術滿腔的熱情和興趣順利拜入了孫祿堂先生門下,並開始學習形意拳和八卦掌功夫(當時孫祿堂先生還沒有跟郝為真先生學太極拳功夫,因此陳微明先生最初並未能接觸到太極拳)。然而,形意拳和八卦掌這2門功夫一個以發勁剛猛著稱於世,而另一個更是以變化無常聞名天下。
  • 淺談陳微明實戰能力,34歲師從孫祿堂,弟子打遍上海日本柔道館
    至於陳微明先生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說他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地剖析一下!首先,從陳微明的學武履歷來看。1915年陳微明懷著對傳統武術滿腔的熱情和興趣順利拜入了孫祿堂先生門下,並開始學習形意拳和八卦掌功夫(當時孫祿堂先生還沒有跟郝為真先生學太極拳功夫,因此陳微明先生最初並未能接觸到太極拳)。
  • 淺談孫祿堂的實戰能力,60歲完虐5名武士,虎頭少保絕非浪得虛名
    然而,事實上真正能稱得上近代武功最強的人恐怕只有一位,而此人便是在近代武術界有著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等眾多美譽的孫祿堂先生。1860年出生於河北順平縣的孫祿堂,其家境確實並不富裕。尤其是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的早逝更是加劇了家中的貧困狀況。不過,這些外在因素卻並沒讓孫祿堂變得碌碌無為。恰恰相反,自幼就熱愛武術的他,很早便開始跟一個江湖拳師學習起了少林拳術。
  • 淺談楊露禪的實戰能力,「出手見紅,一響功成」的描述最為貼切
    或者說楊露禪的實戰能力究竟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首先,從楊露禪的學武履歷來看。1799年,楊露禪在直隸廣平府出生。不過,當陳長興發現楊露禪是一塊練武的好材料之後,不僅沒有降罪責難於他,反倒是摒棄了門戶之見不外傳的陋習。最終,陳長興與陳德瑚仔細商量過後,決定允許楊露禪在空閒時可以正式修習太極拳功夫。而楊露禪也有幸拜在了陳長興的門下,至於那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楊露禪陳溝偷拳》故事,其大概的真實情況便是如此。
  • 淺談尚雲祥的實戰能力,孫祿堂曾言:「其勁力之猛無人能出其右」
    或者說他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首先,從尚雲祥的學武生涯來看。尚雲祥在1864年11月28號於山東樂陵尚家村出生,從小跟隨父親進京經商的他,很早就開始在少林名家馮大義的指導下學習武術。
  • 淺談楊禹廷的實戰能力,90餘歲依舊腰胯靈活,心肺正常耳目聰明
    說到太極拳這門功夫的歷史起源,至今依舊是眾說紛紜。其中主要有唐代的許宣平,明代張三丰,以及清代的陳王廷和王宗嶽等這幾種不同說法。如果我們以折中的方式從明代的張三丰開始算起的話,那麼太極拳的歷史至今也已經有將近600多年的歷史了。
  • 孫祿堂的早期弟子孫振川、孫振岱
    1894年,因定興水運發達,商賈雲集,常遭匪人結夥搶劫,孫祿堂隨定興知縣前往剿匪,平定了匪患後,孫祿堂聲名遠播。1896年,孫祿堂受定興縣內章村同門師兄孫紹亭(人稱孫老旭,程廷華弟子)之邀,來到內章村收徒傳藝,前後十餘年。
  • 「天下第一手」孫祿堂,武功有多厲害?70歲依然吊打5名日本高手
    「天下第一手」孫祿堂,武功有多厲害?70歲依然吊打5名日本高手 導語:1930年,孫祿堂在河南嵩山腳下同5名日本高手打起了擂臺。他雖然已經70歲了,但是依舊神採奕奕,雙目炯炯有神,至今還未嘗敗績。日本人囂張跋扈,他們早就想要羞辱孫祿堂,此次更是找到了好機會。
  • 論吳子珍實戰能力,師從孫祿堂、吳鑑泉等名家,集4派武學於一身
    那麼關於吳子珍先生的實戰功夫到底如何?或者說他的實戰能力究竟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 首先,從吳子珍的學武履歷來看。 吳子珍先生於1891年在京城出生,他從小就一直堅持習武,並於1910年左右正式加入了四民武術社。自此以後,吳子珍就正式拜入了鄧雲峰先生門下開始學習形意和八卦這2門功夫。
  • 日本武術界敬慕的武聖,孫祿堂用實戰證明,華夏武術不是神話
    孫祿堂的實戰傳奇案例: 1885年的秋季,孫老當時正在保定教拳。可由於他本人的名氣太大,於是便遭到了當地眾多拳師的妒忌。據說,有一次當地的拳師打壓一下孫祿堂的勢頭,於是便糾集了大約20餘人在他經常光顧的茶館暗中埋伏。
  • 孫祿堂武功到底有多高?看看這次與日本人的實戰就能說明一切
    二、我們通過幾次實戰來說明 早在孫祿堂隻身徒步壯遊南北11省時,就多次遇匪,每次他都獨鬥群梟,所向披靡,在他作為徐世昌的幕賓長居東北時,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途徑奉天,由俄使館提議,兩人進行了一場比武,當時孫祿堂已年近五旬,卻輕易擊暈身強力壯的彼得洛夫,1914年,孫祿堂參加「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以全勝戰績榮獲總冠軍,震驚世界
  • 淺談楊健侯的實戰能力,暗器功夫彈無虛發,臨終前預知死亡
    楊澄甫那麼問題來了,這楊健侯的實戰功夫到底如何?或者說他的實戰能力究竟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首先,從楊健侯的學武履歷來看。1839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二年)楊健侯出生,他是楊露禪的第3個兒子,因此從小就跟隨父親楊露禪練武。
  • 看看楊澄甫先生教拳薪水,讓教拳者情何以堪!
    楊澄甫,名兆清,因行三,人稱「三先生」。自幼承太極拳家學。年方29歲,即在北京中山公園設立拳場教拳,傳授家傳楊式太極拳技。楊澄甫在中山公園拳場只教太極拳拳架,學員欲學推手或刀劍器械,則需要到楊府宅裡學。在楊宅,有楊澄甫的父親楊健侯先生坐鎮,教學出現不順之處,老爺子則親自上場指導。
  • 淺談吳公藻的實戰能力,北方人在南方開宗立派,吳式太極名下無虛
    至於吳公藻先生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說他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 首先,從吳公藻的學武履歷來看。 1900年出生的吳公藻先生乃是「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吳鑑泉先生的次子,從小就受到淵博的家學薰陶的他,尤其在武術理論研究這一塊極為擅長,並先後撰寫過非常之多的武學巨著。
  • 練太極拳的多看看楊澄甫的金雞獨立
    楊澄甫是楊氏太極拳的第三代宗師,為傳統楊氏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楊澄甫是一位有爭議性的太極人物,不少人說他的定型架改變了傳統楊氏老架的風格,缺乏技擊作實戰用,其實是打胡亂說。練武的行家都知道,真正的好拳式不在於外形是否一成不變,而關鍵看其是否遵循了真正的拳理,太極拳也是這樣的。楊澄甫所傳的太極拳架舒展大方,柔和緩慢,動靜相隨;既利於後人學習傳承也利於長功夫,所謂大、中、小三架其實是根據個人的功力程度、身體及年齡狀況而決定的。所以,筆者認為楊澄甫是有功夫的,從他的「金雞獨立」就可窺見一斑。
  • 「天下第一手」武術家孫祿堂怎麼死的?
    他被人稱作是「天下第一手」,那麼這麼厲害的大師孫祿堂究竟是何許人也,在他身上又有哪些偉大的事跡呢?武術大師之死也總是人們所好奇的,那孫祿堂是怎麼死的呢。武術家孫祿堂照片孫祿堂簡介孫祿堂是清朝人士,出生於1860年的河北北關。凡是能成為武術大師的人,往往在小時候就展示出了他的聰明才智,而且都是勤勞的人。
  • 孫祿堂70歲能打敗日本5大高手,68歲時,為何不敢與王子平交手?
    孫祿堂,1860年出生於河北順平縣,9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從此家中一貧如洗,過上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不過,孫祿堂卻是個聰明、勤奮的小孩,為了不受欺負,他拜了一個江湖拳師學習少林拳術,打開了功夫世界的大門。13歲時,孫祿堂又拜了河北名拳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2年後,孫祿堂已經把形意拳的基本功學得爐火純青,李魁元見時機已到,於是就把他推薦給了郭雲深。
  • [新聞]蒙特拉:米蘭的表現與那不勒斯不相伯仲
    在主場1-2告負之後,AC米蘭主帥蒙特拉認為,「球隊的表現與那不勒斯不相伯仲,這個賽季沒有很多球隊可以做到這一點」。上一輪意甲聯賽,紅黑軍團在兩球落後的情況下2-2戰平都靈,但這一次他們在開場九分鐘就被因西涅和卡列洪破門後,未能再次追平對手。「我不認為這一次球隊進入比賽的方式有誤,因為我們試圖控制住比賽,」蒙特拉賽後告訴義大利天空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