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歲女孩被爸媽餵70斤當吃播賺錢#的話題一度衝上熱搜榜首位,其父母甚至還在社交平臺興奮宣布:「馬上就要突破100斤!」不少網友質疑這對父母過度餵養、虐待兒童,雖然得到當事人的否定答案,但不可忽視的是「肥胖」對兒童健康的危害,以及家長以「胖」為健康標準的餵養誤區!
有些家長總覺得寶寶胖嘟嘟的很可愛,但事實上,相比於成年人肥胖,兒童肥胖對於身體的危害更大。寶寶過胖不僅不利於骨骼生長,還會影響智力和運動發育,導致心肺功能變差,甚至為成年後出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腎臟疾病等諸多健康問題埋下隱患。
這樣的新聞看似不可思議,卻在某種程度上暴露了部分家長在餵養上存在的一些誤區。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吃的越多越健康」,其實胖≠健康≠營養好,胖寶寶看似吃得多營養豐富,實則暴飲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以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而且即便是飲食豐富,也很可能存在微量營養素缺乏的問題。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編寫的《嬰幼兒餵養與營養指南》明確指出:由於嬰幼兒群體生長發育迅速和對食物供給需求的特殊性,嬰幼兒期較易缺乏的營養素主要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鐵、鋅等。家長除了注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飲食均衡且全面,還要重視維生素AD等關鍵營養素的科學補充。
維生素AD的食物來源並不充足,動物肝臟雖然含有維生素AD,可肝臟屬於解毒、代謝器官,容易殘留餵養環境及動物飼料中的重金屬、激素、抗生素等物質,有一定的健康風險,不宜多吃,且味道也不易被寶寶接受。而深黃色蔬果中的類胡蘿蔔素需要在體內經過轉化生成維生素A,轉化率極低,還易受到寶寶食量小、烹飪損失、吸收差異等諸多因素影響,很難獲取到足量的維生素A。中國寶寶維生素AD缺乏早已亮起「紅燈」!
這一點也得到了權威數據證實,2019年最新發布的《中國兒童維生素A、E缺乏與呼吸道感染》指出:我國6月齡-14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達到了47.98%;在6個月-2歲嬰幼兒中,無論是純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混合餵養,維生素A缺乏率均超過了60%。
若維生素AD攝入不足,不僅寶寶視力、骨骼發育受限,免疫力下降,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增加,還會影響腦發育、身高增長,增加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嚴重威脅寶寶健康,鐵和鋅缺乏也會影響寶寶的身高、抵抗力和腦發育。
因此,家長需改變寶寶的飲食習慣和結構,注意營養均衡,並且適當運動,注意作息,還要從出生起每天補充維生素AD滴劑(伊可新),補到至少3歲(可延續到青春期),併合理補充其他營養素,杜絕「溺愛肥胖」,守護寶寶健康成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