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保羅,德安東尼終於可以帶領火箭跟勇士來一次真正的對決。
這是小球時代的第二幕巔峰決戰,第一幕是勇士和騎士。如果火箭勝出,那麼小球時代將展開第二頁,如果勇士勝出,或許第一幕的故事將繼續。
昨天的「東決前瞻」已經寫了四強戰的主題:從來沒有哪一次的四強決戰,四支球隊都是「被低估的那支」。這四支球隊,都有可能被對手打敗的足夠理由,而過去在交手之前,總會有兩支球隊仿佛註定要會師總決賽。
火箭常規賽戰績列榜首,這批隊員大多數沒有打過總決賽,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他們簡單粗暴的戰術和勇士的團隊整體感都無法相比,更不說決戰經驗。
然而,過去三年拿了兩次總冠軍的勇士,本年度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陣容震蕩,史無前例地在半決賽推出「死亡五小」,而不像以往那樣把它留作底牌。他們的板凳陣容第一次顯得如此薄弱,而且沒有主場優勢。
論打法的鮮明程度,勇士和火箭難分高下。他們對進攻有著共同的認知基礎,崇尚攻守轉換,對三分球有著近乎病態的追求;但他們的特點又是如此不同,簡直是地球的南極和北極,完全相反——火箭的戰術基礎是拉開空間、中路擋拆、一對一單挑;勇士的戰術特點是五人共享戰術的起點、串連和終結,因此,平均每場助攻比火箭多8次。
完全可以這樣比喻:勇士和火箭是小球時代的孿生兄弟,他們長得很像,性格卻截然相反。
和綠軍與騎士的東決一樣,誰把特長最大化,誰就可能進入總決賽;誰要像猛龍那樣越打越不像自己,誰就止步於此。
不管你的心中選擇誰,最終勝出的一定是被低估的那兩支。
火箭①1、灰色區塊內的數據是常規賽交手平均值。
2、白色區塊內數據是該隊季後賽的平均值。
在前瞻火箭和勇士的西決之前,你一定要好好讀一下這篇《德安東尼:進攻大師的秘密》,否則你無法了解為什麼德安東尼會把火箭改造成這樣,從太陽隊的「7秒進攻」變成現在相對慢節奏的一對一單挑模式。
拉開空間,讓至少兩個投手在三分線外「我他媽傻站著」,哈登在中路和卡佩拉擋拆,或者哈登、保羅展示一對一單挑技能,這就是火箭的打法。他們完全不鼓勵中距離跳投,因為同樣得2分,上籃的把握更大;如果非要跳投,命中率差不多,那三分線外跳投能得3分,效率更高。
德安東尼這種革命性的思維,讓小球風潮在勇士一統天下的世界中另開奇葩。憑藉這種模式,火箭在常規賽三次與勇士交手勝了兩次。但這三場球的參考價值可能只有五成。
他們第一次交戰和騎士與綠軍一樣,是賽季揭幕戰。第二次交手杜蘭特大腿拉傷沒有打。第三次大家陣容完整,但和前兩場一樣,雙方的陣容和季後賽完全不同。
勇士最大的不同,是第二輪起勇士提前推出杜蘭特版「死亡五小」,而那三場都是帕楚利亞首發,現在這個喬治亞中鋒已經出了輪換陣容。
火箭最大的不同,是那三場基本處於「八人輪換」階段,4號位都是安德森,塔克打替補。而現在,安德森早就出了輪換陣容,塔克一直打首發。
這兩隊的4號位取捨,決定著各自對高度的選擇。格林先打4還是先打5,塔克打先發還是替補,有許多講究。讓格林首發打5,是向所有對手攤牌,既是對鵜鶘,也是對火箭。讓塔克打先發4,說明德安東尼對防守是多麼看重,儘管他只有1.98米。
勇士的關鍵是杜蘭特,火箭的關鍵是保羅和板凳。
火箭-取勝關鍵
保羅對爵士的最後一場拿下41分,三分球扔進8個,10次助攻沒有一次失誤——前天他正好33歲生日。
沒有人比保羅更渴求這場勝利,為了西決地板,他實在等不及了。但西決地板不會是保羅的終點站,因為火箭多年追求的控衛到手,許諾的遠不止西部決賽。他可以改變火箭太多,單就戰術而言,等於把原有的套路加倍。
隨著季後賽的深入,防守級別提高,保羅和哈登的得分一個上升、一個下降,火箭的「雙核」終於顯現了保險效應。在過去4年的季後賽,哈登有15次命中率低於40%,他會疲勞,但完全不能休息,這15場球火箭5勝10負。而今年的季後賽中,哈登有4場命中率低於40%,火箭全勝。
回顧和勇士的3場交手,除了揭幕戰保羅只得4分,後面兩戰與戈登哈登拿下58分和55分。這是火箭打法的最佳體現,這兩戰保羅進了12個三分。在防守上,保羅平均每場防庫裡12個回合,雖然這個賽季庫裡才打了51場常規賽,但對火箭全部參戰,分別拿了22、29和19分,也進了12個三分球。火箭不會用保羅一個人防庫裡,與他幾乎同等時間的是戈登,但戈登防的時間內庫裡命中率高達66.7%。
哈登的進攻不重要嗎?當然不是,他是火箭的進攻基礎,三分線外的「三威脅」會讓他毫無懸念地當選年度MVP。勇士會以湯普森主防哈登,在他防守的時間段內,平均每場讓哈登得11分。但哈登面對湯普森沒有獲得過一次罰球機會。
面對勇士,火箭對三分球的依賴達到峰值,平均每場出手達42.7次,其中第二場達到50次。算上季後賽,整個賽季火箭有8場比賽出手三分球達到50+,這是其中一場。然而,這三場球火箭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有35.8%。卡佩拉的得分、隊友的三分球,是哈登之外火箭的制勝之寶。
如果卡佩拉和三分球發揮正常,火箭可以憑藉主場之利進入總決賽。
勇士-取勝關鍵
杜蘭特是勇士的「核武器」,整個賽季我一直在灌輸這個概念。
勇士最初的「死亡五小」裡面,杜蘭特這個位置屬於哈裡森-巴恩斯,他最多是右路底角那個等著接球的三分投手。杜蘭特的到來對「死亡五小」做了本質的改造,常規武器變成了核武器。無論什麼時候勇士進攻遇到了困難,啟動核按鈕,勇士就開始得分。
常規賽杜蘭特和火箭打了兩場,得46分,失誤12次,其中8次來自揭幕戰。火箭主防杜蘭特應該是阿里扎,但3場球他們只在揭幕戰相遇,第二場杜蘭特腿傷,第三場阿里扎不在。揭幕戰阿里扎讓杜蘭特14中4得20分。
顯然防杜蘭特不是阿里扎一個人的任務,因為勇士的陣容改變太大,「死亡五小」首發之後,杜蘭特改打4號位,塔克理論上對位,但他的重要任務是補防三秒區。所以,即使不按下核按鈕,杜蘭特的平均得分也不止於23.0分。你得至少給他二十七八分的平均數,防守他最好的辦法是卡住他的腳步,不讓他突破,也不包夾,讓他傳球或者投三分——季後賽10場球,杜蘭特的三分球命中率不到28%。
如果杜蘭特吸引了這麼多目光,那麼「水花兄弟」怎麼辦呢?格林又怎麼辦呢?
和勇士交手最燒腦,因為他們在進攻上不分彼此,多點傳球讓防守對戰術難做判斷。勇士的確有很多套路設計,但最難防守的是即興配合,多傳一次讓你不知道誰會得分。
所以,看上去杜蘭特的到來減少了「水花兄弟」很多機會,實際上他們得分更容易了。在庫裡復出後,湯普森第二輪對鵜鶘平均得19.8分,遠高於已經有杜蘭特的去年季後賽,也略高於2016年沒有杜蘭特的總決賽。庫裡對鵜鶘4場球平均24.5分,和去年打爵士的第二輪相當,略低於去年總決賽。
這是最近4年以來勇士最強的先發「死亡五小」,但也是以板凳折損為代價。在替補席上,庫克、盧尼都沒有打過季後賽,大衛-韋斯特最近三場都只有幾分鐘,利文斯頓只剩下傳球,帕楚利亞和麥基已經出了輪換陣容。
如果勇士不能在先發階段取得決定性優勢,火箭會憑藉板凳實力掌握主動權,所以,關鍵就在於「核按鈕」什麼時候按下。
如果漏過下列文章
請點擊封面和標題
日期時間對陣直播
05.14 一
0330騎士-綠軍1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置頂公眾號,每篇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