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來槐葉香浮動 碧鮮冷淘照箸涼

2021-02-08 洛陽酒家

復唐冷淘面

姚炎立

槐葉冷淘面

大唐一品香

吉日朝拜君

恩賜九品官

一切都要從杜甫說起……

杜甫,被譽為我國古典詩歌的「詩聖」,他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記錄了大量的唐朝歷史,被稱為「詩史」。作為後世的吃貨,這些詩到底優美不優美,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杜甫的詩中記錄下了很多可以吃的、而且很好吃的東西。比如: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是杜甫記述自己吃駝峰和金齏玉膾時的情景。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是說杜甫就算是在下雨的春夜,也不忘摸黑去菜地裡剪一把嫩韭菜,簡單烹調以後,就著新小米熬的稠飯,美美的來一頓夜宵。

「春日春盤細生菜,……菜傳縴手送青絲」,說的是某一年立春,杜甫正在大啖春天的野菜呢,突然想起來年輕的時候,有一年春遊,一位有著美麗素手的姑娘在野宴的席上給他遞過來一盤青菜……

但是這些描寫美食的詩句,對具體的做法說的太模糊,不好複製,小編找來找去,終於發現老杜有一首詩對食物的做法寫的特別仔細,也非常的符合仲夏這個時令,這就是來自唐朝的純天然、綠色無汙染的冷麵——槐葉冷淘。

槐葉冷淘,就是以槐葉取汁做成的一道冷麵,不僅顏色碧綠如洗,而且清肝瀉火、涼血解毒。《本草綱目》曰:槐葉、苦,平,無毒。《食療本草》記載:主邪氣,癮疹,牙齒諸風疼。一道「槐葉冷淘」簡直是炎炎夏日裡唐朝人居家旅行之必備佳品。

這東西在唐朝到底有多流行,多貴重,讓我們瞧瞧《唐六典》上怎麼講就知道了:「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並供其膳食。」也就是說,朝廷在夏天的時候派專人製作槐葉冷淘供應宮廷,只要皇帝哪天開會要留飯,九品以上的官員,人人都可以吃到。要知道,唐六典可是唐朝的行政性法典啊!這槐葉冷淘究竟有多好吃?究竟有多麼受歡迎?才會被列成定規,寫入法律?

好在杜甫的《槐葉冷淘》這首詩,完整的記載了做法:「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熱,加餐愁欲無……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就讓我們沿著歷史的淵源向上漫溯,重新做出一碗最地道的唐朝味來吧。

槐葉冷淘的製作步驟:

1,取槐葉榨汁

青青高槐葉,風來散幽香,槐高而齡長者,採其嫩葉而榨之,其汁味尤苦,然性平而無毒。將汁液濾去渣滓備用。

2,以槐葉汁和面,製作麵條。

用槐葉汁和面,量一定要掌握好,畢竟槐葉是苦澀的,需要一個合適的比例。加的太多,面煮出來太苦,加的太少,除了影響顏色,還影響槐樹那種特有的風味。

拌入槐葉汁的麵團,要在案板上仔細、反覆的揉搓,讓麵粉充分的與樹汁融合,也讓麵粉中的穀物蛋白,也就是麵筋,結成有序的鏈條網,變得強韌有嚼勁。至於揉搓到什麼程度算好?有經驗的大師傅會告訴你,揉到麵團外表面非常的自然光滑,就差不多好了。

揉好了以後,麵團需要靜置一小段時間,醒面。醒面的奧義,就是讓麵粉中的植物蛋白充分的吸水,形成更有韌性的網絡。

麵團醒充分以後,就可以用擀杖擀成厚度均勻的薄片,然後一層一層的疊起來。擀麵的過程,也是考驗一個麵點師技巧的過程,直接影響麵條最終是否每一根都厚薄一致,質地均勻。

然後是切,把麵條切的均勻,寬窄一致。 切完的麵條,要在案板上抖落開。小編總覺得,除去吃以外,這個過程也很美,仿佛是一雙耐心的手,在整理少女的柔發,抖落的蓬鬆而舒適。抖落麵條的過程中,也要撒一些麵粉,防止麵條粘連。

3,製備調味汁

槐葉冷淘的調味汁是少不得蒜的,冷淘冷淘,盛夏時節吃冷麵,首要任務是保證吃麵者不拉肚子,大蒜既辛辣解毒,又香氣四溢,自然是製作調味汁的首選。剝好的蒜瓣放入陶製的蒜臼,加入少許鹽,用木質的蒜錘搗成蒜泥。這個過程,想必很多吃貨在小時候都幫家裡人做過。說到搗蒜,古龍小說裡面有個不怎麼出名的人物——司馬煙,十大惡人之一。他的外號很有意思:毒藥穿腸劍,殺人如搗蒜。那麼搗蒜的要訣,一定是要狠狠的,以必死的決心把大蒜們搗的稀爛如泥,這樣稀釋以後才不會吃到未搗爛的蒜粒。

槐葉冷淘的醬汁,以蒜泥為底味,調入芝麻醬、生抽和其他調料,再加入適量冷水稀釋,假如加的是溫水,那就難免會有一股子死蒜氣味,在家吃的話,一定會被長輩們責罵。

4、冷淘

冷淘冷淘,自然是要冷。杜甫的時代,平民在夏天很少能享受到冰這種奢侈品,一般都是用沁涼的井水把麵條鎮的冰爽。少數達官貴人則可以使用冬天存下的冰。來讓麵條的溫度降低到一個透心涼的水平。

冰鎮後的麵條,就可以裝碗了。潔白的瓷碗,綠瑩瑩的麵條,黃紅綠三色的配頭,是不是讓您食慾大開呢?把美味的醬汁澆入汁水,現拌現吃。這樣麵條才始終保持酷爽彈牙的質感,一口下去,既有槐葉的辛苦微澀,又有芝麻醬、蒜泥的滿口生香,在炎熱的中午,吃上這麼一碗槐葉冷淘,實在是人間第一享受啊,連唐朝的君王們都無法抵禦誘惑。

洛陽酒家近期將隆重推出這一剛剛挖掘恢復的盛唐佳餚,以饗全市消費者,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獲取「槐葉冷淘」的資訊。

延伸閱讀——國槐文化

古代三公宰輔之位的象徵:古代漢語中槐官相連。如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執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兗,喻指三公;槐宸,指皇帝的宮殿;槐掖,指宮廷;槐望,指有聲譽的公卿;槐綬,指三公的印綬;槐嶽,喻指朝廷高官;槐蟬,指高官顯貴。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

科第吉兆的象徵:唐代開始,科舉考試關乎讀書士子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能藉此階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是他們的最高理想。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舉子赴考稱踏槐,考試的月份稱槐黃。槐象徵著三公之位,舉仕有望,且「槐」、「魁」相近,企盼子孫後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

此外 ,槐樹還具有是古代遷民懷祖的寄託、吉祥和祥瑞的象徵等文化意義。

相關焦點

  • 客官,天氣太熱,來唐朝吃碗涼麵如何?【趣看看】
    杜甫晚年在四川成都浣花溪居住,吃了當地特產「槐葉冷淘」面,欣喜若狂,寫下了千古名作《槐葉冷淘》: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熱,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願隨金騕嫋,走置錦屠蘇。路遠思恐泥,興深終不渝。
  • 來長安沒多久,我就吃胖了
    胡餅的口感很好,白居易《寄胡餅與楊萬州》一詩中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其中「面脆油香」就是對這一食品口感的直接描述。到了唐代,胡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種類。日本僧人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寫道:「開成六年(840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賜胡餅、寺粥。時行胡餅,俗家皆然。」可見唐人吃胡餅是一種常態。
  • 炸丸子時,牢記「3要2不要」,外酥裡嫩,鮮香入味,涼了也不硬!
    導讀:炸丸子時,牢記「3要2不要」,外酥裡嫩,鮮香入味,涼了也不硬!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這幾天就給自己放了個假,在家閒來無事,就開始研究美食,首先做的就是炸丸子,因為每年我家過年都會用炸丸子做成豆芽圓子湯,清淡又好吃,大家都很喜歡。
  • 5G帶速智慧升級 鮮淘生活市集「高配」亮相
    鮮淘生活市集效果圖 區位交通優越 健康生鮮供給輻射我市主要城區 柳州鮮淘·生活市集位於高新一路北二巷新型一站式新農超菜市仍然處於真空地帶,鮮淘 生活市集的出現正在填補了這個空白。 從區位圖上便可以看得出來,沿江路、高新三路、東環大道、潭中東路形成一個合圍,由高新一路進行串聯,而我們鮮淘 生活市集正好處在整個區域的最中心位置,無論是從哪個方位的小區居民過來買菜都是最近的菜市。
  • 『翰墨詩香』微刊第114期
    撫鬢時知霜劍冷,推心頓感暖風偎。黃昏應踐人前約,釣月棉鄉唱五魁。詠白海棠◐李冠群獨向東君展素英,芬芳半吐醒春酲。層層白玉隨風舞,皛皛浮雲照眼明。且寄心香酬遠夢,不描眉色只純情。枝頭豈染紅塵俗,惟付痴魂一世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