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王雪紅
12月3日上午,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以「戰疫脫貧潤初心 培根鑄魂譜金像」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將於12月20日在素有「天鵝之城」美譽的三門峽市舉行。屆時,三門峽市將迎來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的攝影人,共享攝影盛會。
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向新聞媒體通報了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籌備工作的有關情況。他說,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抗疫」和「脫貧」是今年的關鍵詞。本屆藝術節以「戰疫脫貧潤初心培根鑄魂譜金像」為主題,注重專業性、群眾性,將努力辦成攝影家和普通百姓共享、傳承與創新並重、藝術精品和大眾趣味融合的盛會。本屆藝術節將推出兩個主題展,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和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一個致敬展,戰爭攝影與家國情懷——張崇岫抗美援朝攝影作品展。突出脫貧攻堅、抗疫、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等主題,發揮攝影記錄時代、反映民生的重要功能。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將在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期間頒發。本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者作品展作為本屆藝術節的品牌展,仍將採用專業策展的方式展現。
三門峽市市委書記劉南昌表示,近年來,三門峽市堅定實施「文化名市」戰略,推動未來5屆中國攝影藝術節落戶三門峽,連續3年成功舉辦高水平的國際攝影大展,走出了以文化育新人、以文化樹形象、以文化鑄品牌、以文化促發展的良性發展道路,形成了人才匯集、產業聚集、資源富集的攝影文化發展態勢。一是自然生態秀美,為攝影作品創作提供了廣闊舞臺;二是節會基礎良好,為攝影作品展示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攝影氛圍濃厚,為攝影文化交流提供了高水平的平臺。三門峽將集全市之力當好東道主,以飽滿的熱情、專業的服務、完美的形象恭迎四海賓朋,共襄藝術盛舉。
新聞發布會上回顧了中國攝影藝術節31年來走過的歷程,主辦方還回答了新聞媒體的提問,就本屆藝術節的亮點和特色等進行深入解讀。
本屆藝術節期間,將舉辦多種形式、不同規模的影展、研討交流以及創作活動,為觀眾奉獻一場豐富的視覺盛宴。在展覽方面,除了主題展、致敬展,還將舉辦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黃河兩岸是故鄉」大型攝影主題展覽等特色展,分層次、分類別、分重點展示多個攝影領域、攝影門類的優秀攝影作品。在展陳方面,本屆藝術節將最重要的幾個展覽的主形象在特裝設計上集中展示,還特別搭建展覽主視覺形象牆,設計獨具匠心,利用各種光影效果,為此次節展營造濃重的藝術氣氛。在學術交流方面,將組織「金像面對面」「金像直播間」等學術活動,「中國攝影圖書榜」歷時四屆的60冊入榜圖書精品也將首次在藝術節上亮相。在培訓方面,將組織少數民族攝影人才培訓班,組織學員觀摩藝術節的活動,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創作採風活動方面,將邀請攝影家、各省市自治區攝協代表前往攝影創作研修基地,以及陝州地坑院、虢國博物館、黃河生態廊道、三門峽大壩、函谷關等地進行採風創作。本屆藝術節期間,還將特別推出為中國攝影藝術節和中國攝影金像獎創作的歌曲《金像之歌》。以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歌聲,唱響本屆藝術節「戰疫扶貧潤初心培根鑄魂譜金像」的主旋律。
據悉,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攝影家協會共同主辦,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方啟雄,三門峽市市委書記劉南昌,中共三門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蘭英,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宣傳處處長於雪峰等以及在京中國攝協理事代表、團體會員單位代表、往屆金像獎獲獎者代表等出席發布會。
附:答記者問
1.疫情防控已經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請問,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情況下,三門峽是如何保障「一節一展」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的?
三門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蘭英回答:非常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新冠疫情發生後,三門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舉全市之力、匯全市之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為河南省確診病例最少、病例清零最早、復工復產最早的城市,目前無新增病例。
為了確保參會嘉賓人身安全,我們堅持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緊盯人、物、展三大重點,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通過全程閉環管理、全鏈條可追溯、全部掃碼查驗,構築了嚴密的防控防線。節展期間,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在人員管理上,嚴格按照疫情防控需求,在賓館、酒店、展館等重點部位設置體溫檢測點,配備醫療衛生防疫人員,進行全員體溫檢測和活動軌跡管理。來自高、中風險地區的人群,須提供核酸檢測報告。二是在場館管理消毒上,加強住宿及餐飲區域疫情防控管理,強化冷鏈食品全鏈條管控,對所有進入展館、展區的物品進行檢測,定時對展區內環境實施嚴格的消毒。三是在活動管控上,採取分時、錯峰、預約等限流措施,有效控制展區人流量,嚴格控制學術交流、業務培訓等活動的規模,督促參會人員戴好口罩,加強個人防護,確保人身安全。
2.問: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有哪些新亮點和特色?
中國攝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答:與歷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基本框架相同,本屆包括金像獎頒獎、展覽集群、學術活動、特色活動、採風創作五大板塊內容,著力體現專業性與廣泛性的融合。在基本框架上,我們也探索新的思路與方式,提升藝術節的內涵與價值。
一、關於金像獎版塊
作為中國攝協最重要的品牌活動、藝術節最重要的內容,本屆金像獎我們邀請著名藝術家王慶松負責藝術與商業類作品的策展,期待能以跨界的思路給金像獎不一樣的觀看。在「金像獎面對面」對話交流項目,本屆首次邀請全部獲獎者同臺分享,更多對話更多交流更多分享。同期,我們還開設「金像直播間」,與網絡上與全國影友交流互動。特別一提的是本屆金像獎頒獎典禮上,首次演唱為金像獎譜寫的歌曲《金像禮讚》,致敬攝影人根植沃土,「堅定正義的力量,使命的擔當」。
二、關於展覽版塊
展覽歷來是攝影藝術節的重頭戲。本屆藝術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展現影像的價值與力量。
以脫貧攻堅、抗疫等主題,舉辦「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舉辦「戰爭攝影與家國情懷——張崇岫抗美援朝攝影作品展」。精心梳理的39幅散發著硝煙的戰地攝影作品,首次亮相中國攝影藝術節,93歲的張崇岫也將蒞臨現場。
還有各類品牌展、專題展、特色展約25個1100多位攝影家的4000多幅作品在攝影節上與大家分享。其中,伴隨5G時代到來,活躍時尚的動態影像,本屆攝影節推出了「微信攝影時刻」短視頻作品展播。
三、關於活動版塊
攝影是一門包含諸多文化因素的綜合性藝術形態,本屆藝術節,除了攝影作品展示,攝影學術交流,「中國攝影圖書榜」歷時四屆的60冊入榜圖書精品首次在藝術節上亮相。遍及17個省市的「影像與閱讀書館」再次來到三門峽,倡導理想攝影人生「一半在書房一半在路上」,還有經典相限量版相機,讓熱愛器材的人們一飽眼福。藝術節期間,令攝影人關注的「中國攝影藝術館」還將舉行揭牌儀式,充分展現三門峽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攝影文化交流中心,支持攝影事業繁榮發展的藍圖願景。
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也上升為國家戰略。請問,河南省是如何將「一節一展」與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的?
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方啟雄回答: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給我們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描繪了藍圖、理清了思路、提供了遵循。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危機中遇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強力推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我們中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節一展」是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加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推動這一節慶活動與國家戰略實現有機融合。
一是整合優勢自然資源,不斷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水平。生態保護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我們將推動三門峽「天鵝之城」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在全省範圍內持續擴大,加快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打造連續完整、功能多樣、景觀多彩、綿延千裡的綠色長廊,加強生態涵養和修復,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帶動全省生態保護修復提質升級,吸引世界各地的攝影家、攝影愛好者通過攝影藝術視角,展現黃河母親河的壯麗秀美。
二是叫響區域文化品牌,著力推動我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正如剛才南昌書記介紹的,三門峽是仰韶文化的發現地,是老子道德經的書寫地,是軒轅皇帝的鑄鼎祭天地,是菩提達摩的圓寂地,是虢國文化和郭氏之姓的發源地,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歷史文化都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堅持以「一節一展」活動為載體,把這些優秀的黃河文化「串珠成鏈」,著力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充分運用全媒體手段,加強宣傳推介,進一步弘揚三門峽地域文化,打造獨特的城市名片。
三是堅持群眾性與國際性相結合,把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攝影藝術是當前最普及的大眾藝術,我們將堅持以節展活動為抓手,聚人氣、增財氣,促進群眾文化消費,抓好招商推介工作,加大攝影文化上下遊產業鏈的銜接與發展,全力支持三門峽打造「中國攝影文化城」,進一步把優越的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強勁的經濟發展優勢,促進三門峽經濟快速發展,進而輻射帶動周邊黃河金三角地區,促進我省沿黃經濟帶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