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赤木瓶子
「希望提莫留在鬥魚的,都來發下言。」
「不希望,現在不比當年了。」
「去哪兒都行,跟著提莫走。」
距離馮提莫8月公布與鬥魚的合約到期的消息,已過去近一月時間,許久沒有出現在直播間的馮提莫,似乎全身心投入到了籤售會及演唱會事業中。與此同時,關於直播平臺頭部主播的5000萬籤約費傳聞也甚囂塵上。
如今籤售會也接近尾聲,關於馮提莫的去向,「蘑菇們」(馮提莫粉絲稱呼)在貼吧的討論聲仍舊層出不窮,一切似乎即將塵埃落定。
做全職主播五年,馮提莫已經幾近脫離了唱見主播的身份,化身為影音綜多棲的全能型藝人,她的「秀場」已然無法被局限在直播間,如今,馮提莫在鬥魚2050萬關注量、新浪微博971萬粉絲數,抖音超過3000萬粉絲。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對於馮提莫這類頭部主播而言,直播間已然成為一個交流和鞏固粉絲的溝通渠道,為事業發展帶來的作用有限。
在合約到期前不久的鬥魚直播間裡,馮提莫也坦言,已經把直播微博短視頻定位為同級別的陪伴方式了,而以音樂人為主的藝人路線,顯然正在取代主播這一曾經的職業地位。
這實際上也意味著,在如過去五年般與直播平臺直接籤下主播合約的方式之外,隨著直播產業的發展迭代,主播的轉型及發展方向還有更多可能。
鬥魚一姐馮提莫,直播硝煙散去後的「優勝玩家」
「天王蓋地虎,提莫一米五。」
馮提莫的早期直播間,時常被被這樣一句彈幕刷屏。2014年9月在鬥魚直播平臺開播,彼時也正值直播平臺迅猛增長的時期,限播令、種種限制條款尚未出爐,讓那一時期成為部分主播為吸引觀眾眼球而打擦邊球的「溫床」。
而馮提莫卻以極具穿透力的歌聲與俏皮搞怪的少女形象,成功俘獲了大批水友的目光。從打《英雄聯盟》到專注翻唱經典歌曲,如今的馮提莫已然成為主播轉型成功的典範。
近兩年來,主播馮提莫開始涉足娛樂圈。無論是參加《星光大道》、《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蒙面唱將猜猜猜》等娛樂節目,提升在大眾群體及行業舞臺的曝光度,還是持續穩定的輸出音樂作品——2016年開始,馮提莫便陸續推出了翻唱音樂作品集及原創音樂作品,如《佛系少女》《食物者為俊傑》《心型宇宙》等作品。
其中也不乏影視OST,如為電視劇《將夜》演唱的插曲《心型宇宙》,為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演唱宣傳曲《再見前任》等等。作為一名傳統認知中的全職女主播,馮提莫正在卯足了勁兒向娛樂圈進軍。
而在職業規劃之外,這位女主播的轉型路途也收到了來自行業的正向反饋。如登陸衛視跨年演唱會、廣告代言紛至沓來。五年時間,馮提莫成為鬥魚首位粉絲過千萬主播,並創造了直播時超過1000萬人同時在線的紀錄。
而對於直播平臺而言,這樣的女主播儼然成為平臺的品牌代言人,一個「主播+藝人」的多元IP。隨著直播紅利期逐漸退去,主播們也開始紛紛轉型,作為第一批踏上「主播藝人化」道路的主播,馮提莫的藝人化路線已然成為範例。
「主播+藝人」轉型,解約後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如今越來越多的直播平臺形成了運營體系與商業邏輯,主播與平臺之間的話語權交接,也使得直播平臺在掌握著從線上到線下更多資源的同時,為主播們帶來了更健全的庇佑。
在頭部直播平臺上,主播並不是「快消品」,而是能夠通過系統的包裝、孵化後,推向更加主流平臺的潛在藝人。
當直播平臺開始為主播們提供一系列「藝人化」的規整路線,將直播體系從魚龍混雜的混亂秩序,向著一套逐漸成型的平臺造星體系過渡,迅速躥紅的主播們就得以消除被外界貼著「流量快消品」的網紅標籤,逐漸走上藝人化的道路。
對於直播平臺而言,頭部主播已經不僅僅是流量的「變現工具」,現階段的直播依舊依賴於頭部主播打賞分成完成紅利變現,這是平臺頭部主播對於直播平臺的重要意義所在。
鬥魚上市前夕,就有傳言稱曾經的鬥魚手遊一哥張大仙因未能與平臺達成一致,轉而被競爭對手虎牙以5200萬高價挖走。頭部主播的激烈競爭一向如此殘酷。
而簡單總結下馮提莫在與鬥魚合約到期後,有可能的規劃路線:
其一,繼續留在騰訊系直播平臺,鬥魚或虎牙直播平臺。但業界普遍認為,繼續留在鬥魚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其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具備著相當可能性,這似乎也是粉絲的希冀所在。
在「斷播」期間,馮提莫的抖音並沒有停止更新。而相較於快手等其他短視頻平臺,馮提莫的音樂屬性顯然更加強烈,比較適合抖音平臺的屬性,事實上,馮提莫在抖音的關注數早已經超過了3000萬,基本達到了一線明星的水平。
另一方面,與繼續籤約直播平臺相比,短視頻平臺的優勢是能夠運用碎片化、更靈活的時間為受眾在最短的時間內展現個人魅力。
第三個發展路徑是籤約經紀公司,再以藝人的身份入駐直播平臺,但這並不意味著做了「徹底轉型當歌手」的選擇。
這一方案的利處在於,不再需要以主播的身份同直播平臺打交道,加入了經紀公司,藝人約唱片約統統有了更加工業化的方式打理,儘管頭部直播平臺正在逐步完善著自己的「造星體系」,愈發體系化、規範化,但作為藝人路線來發展,經紀公司的體系顯然更加成熟。
某種程度上,這似乎也打開了新型藝人經紀的大門。直播平臺將造星周期大大縮短,並且能夠隨時通過直播間得到即時性的反饋,從而及時調整。而主播藝人化,也擊碎了傳統經紀公司模式重、造星周期長、藝人成功率低,需要利用有限的資源拉長戰線去打造及運營影視劇、音樂作品及綜藝作品等桎梏。某種程度上,不失為是一場「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