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奧運冠軍吳敏霞在社交平臺講述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
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了一周ICU。
張效誠在視頻中談到:
自己獨自吃了3斤小龍蝦,喜歡掀蝦頭,吃裡面的那個黃,然後吃完第二天身體出現乏力和發燒症狀,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也是沒有太在意。
後來還曾經去健身房健身,結果隨後病情加重,尿液也變成了醬油色。
醫院檢查發現肌酸激酶飆升,達到了5613,而一般普通人正常值是176(上限)。得知是發生了一種叫「橫紋肌溶解症」的疾病,結果直接住進重症監護病房(ICU)。
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
夫妻倆拍了這段視頻,希望提醒他人,吃小龍蝦不要吃蝦頭,運動也要注意循序漸進。而在視頻下方,也有網友留言說,身邊親人也出現過吃小龍蝦器官衰竭的。
近三個月50多人中招
醫生提醒:小龍蝦這樣吃才安全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自7月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急診科接診了50多例「橫紋肌溶解症」患者,此前均食用過小龍蝦。
小燁(化名)前一天晚上獨自一人吃了一份近兩斤的小龍蝦,便出現胸口疼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感覺自己好像要死掉了!」隨後立馬叫醒老公,被緊急送醫搶救。經檢查,是典型的「橫紋肌溶解症」。
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大多與過量運動、肌肉擠壓傷、缺血、代謝紊亂、極端體溫(高熱、低熱)、藥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相關。
醫生吳文滔介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能證明,吃小龍蝦就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但是從醫院接診的病例來看,患者發病前都沒有過量運動、沒有服用相關藥物等,是在吃了小龍蝦之後才出現相關症狀的。
醫生析因
醫生祝勝郎分析,食用小龍蝦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個:
一是小龍蝦本身具有某種生物毒素或其他的外源性化學物質。儘管小龍蝦這種外來生物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生病害,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會被感染和攜帶病毒。
二是洗蝦粉的毒素。有些商家為了把小龍蝦洗乾淨而使用洗蝦粉,洗蝦粉可能也會含有某種毒物。
三是食物添加劑。有的餐館在烹飪小龍蝦過程中為了增加湯汁的鮮味和香味,隨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這些成分不詳的化工合成添加劑,長期食用還可能損傷肝臟甚至有致癌風險。
「小龍蝦少量食用還是可以的,最好去頭食用。」祝醫生說。此外,活龍蝦在買來後,最好放在清水裡養24至36小時。
小龍蝦可以吃
但記住這4點!
1. 小龍蝦頭不要吃,富集重金屬
當吃小龍蝦時,摒棄重金屬富集能力強、釋放能力弱並缺少食用價值的鰓和肝胰腺,也就是不吃頭部,保留腹部肌肉部分,也就是食用「小龍蝦仁」,可提高食用安全性。
國內外研究發現,小龍蝦對重金屬有很強的富集特性,在水裡生活過程中,富集的重金屬汙染物一部分會轉移到小龍蝦的外殼並隨脫殼而被轉移到體外,而另外一部分則通過鰓或攝食過程進入體內,在小龍蝦的肝臟、肌肉、鰓等組織中有不同程度的富集。
上海市靜安區環境監測站吳繼明等研究發現,小龍蝦體內重金屬含量有組織差異。鰓中的銅、鋅、鉻、鎘、鉛的含量居首位,腹部肌肉中的鋅、鉻、鎘、鉛含量最低,螯足肌肉中的銅含量最低。
2. 不要吃街邊爆炒的,一定做熟
國家高級中式烹調師黃偉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有些街邊大排檔的麻辣小龍蝦是快炒的,先用油炸,然後用辣椒、花椒等調料快炒後上桌,烹調時間很短,不能保證將小龍蝦中的肺吸蟲幼蟲完全殺死。⑥
雖然現在人工養殖的小龍蝦一般沒有什麼寄生蟲,但是也不排除萬一,所以還是做熟做透比較好。
3. 吃小龍蝦一次不要太多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養生專家趙利仁在2015年接受瀋陽晚報採訪時談到,小龍蝦蛋白質含量很高,而人體每天能夠吸收的蛋白質只有30-50g,約合六七隻正常大小的小龍蝦所含蛋白質的量。
如果一次食用幾十隻,過多的蛋白質無法被人體吸收,就會給腎臟帶來一定的損害。
因此,建議,愛吃小龍蝦的人們適可而止,吃一次別超過七八隻,另外每周吃小龍蝦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4. 身體蜷縮的小龍蝦更新鮮
國家特級烹調技師王志強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如果發現龍蝦的尾巴是直的,那麼這些龍蝦就是死蝦,千萬不要吃。如果是彎曲的,蜷縮著身體的,就表示是活蝦,可以吃。
(來源:健康時報、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