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英雄闖王李自成的生死之謎

2021-02-13 歷史喜樂聞

李自成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李自成逃禪石門夾山一說,流傳極廣。湖南省的石門縣古稱澧陽,又稱澧州。據清代乾隆年間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傳》一文稱,李自成兵敗,獨竄石門之夾山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

文中所指夾山即夾山寺,該寺位於石門縣東15公裡的三板橋,是一座唐代古剎,也就是本文一開始講到的那個地方。寺內遺有與此說相關的一些碑記塔銘、詩文殘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包括宮廷玉器在內的許多遺物,包括在1980年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諸多文物。這些無疑構成了此說的有力佐證。

何的說法也是有關「闖王」出家的最早記載。據言,何曾到夾山進行考察,見到了一位服侍過奉天玉和尚的、口音像陝西人的70歲老和尚,他告訴何,奉天玉和尚是順治初年來寺的,並取出其畫像。據說畫上人酷似史書所記李自成的模樣。有人根據李自成曾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後又稱「新順王」,斷定「奉天玉」即「奉天王」多一點,是為隱諱。而奉天玉和尚墓葬中發現的骨灰和磚刻《塔銘》,墓葬中,其弟子野拂所撰碑文及有關文物,都與何之文相印證。

據持此說法的人推測,「野拂」就是李過,李過就是李自成的親侄兒李錦,由此可證,被野拂精心侍奉的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在夾山寺裡還發現了記述奉天玉和尚《重修夾山靈泉禪院功德碑》(康熙碑)和《重修夾山靈泉寺碑壇》(道光碑)及密藏牆洞的《支那撰述》、詠梅殘版和野拂撰文殘碑、野拂墓碑、闖王令牌、臨澧蔣家傳世文物、6枚「永昌通寶」銅幣、7個「西安王」銅馬鈴,更有夾山寺地道地宮密室發現的石雕龜形敕印。敕與詔一樣,都只有君王才能使用,一般人是不能用敕和詔的。敕印與奉天玉詔這一切似乎進一步證實了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本人的事實。

持此說的另一依據是從戰略推理上得出來的,認為李自成去當和尚,是為情勢之所迫,是為了聯明抗清。當時,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的主要敵人,已經不再是明朝的勢力,而換成了氣勢洶洶的清軍。抗清已成為了當務之急。聯合國內的其他武裝力量便也顯得舉足輕重了。當時可以聯合抗清的,只有唐王朱聿鍵手下的湖南何騰蛟。但與何騰蛟談判,部隊必須交何指揮,而何是唐王的宰臣,李自成則是皇帝,這在情理上是難以接受的。況且,李自成逼死了崇禎皇帝,深恐唐王不能諒解。於是,李自成遂採取假死、隱居的做法,巧妙地迴避了矛盾,讓皇后高氏和李過出面與何騰蛟聯合,共同抗清。

然而,反對「逃禪說」的學者認為此說是經不起推敲的:奉天玉和尚雖然確有其人,但據塔銘記載,奉天玉曾歷經清要。何為清要?《朝野類要》卷二曰:「職慢位顯謂之清,職緊位顯謂之要,二者兼之,謂之清要。」李自成則與清、要毫無干係,塔銘的作者劉萱為明朝遺臣,他是忠於大明朝的,怎能為農民領袖李自成寫銘記功呢?這是無法理解的。況且,在1982年冬湖南慈利縣新發現的《野拂墓碑》中有「久恨權閹……也逐寇林……方期恢復中原」等詞句,這也表明野拂是痛恨宦官的明朝武官。

而野拂對奉天玉和尚事謹慎的態度也說明他們之間關係的密切,同時說明奉天玉可能也是明朝遺臣。有記載說,奉天玉乃是順治年間從四川到石門縣夾山寺的雲遊和尚,他初到夾山,見古剎破敗,便拋頭露面、沿門託缽,求乞多方支持,以修復寺廟。若果然是自成逃禪隱居於此,怎能如此張揚,不懂得保密呢!

其實在四月下旬,大順軍主力行進到距離江西九江不遠的地方就被清軍又一次追上。一通混戰之後,清軍攻入了大順軍的老營,將汝侯劉宗敏、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趙侯、襄南侯)以及一批將領家屬俘獲。這一突然事變使得大順軍將士的士氣大沮。由於清軍已經追擊到九江一帶,大順軍東下的路途就有可能在長江下遊被截斷,因為這時清軍的東路豫王多鐸部正在取道河南歸德府、安徽泗州向南京迫近,隨時有可能回師而上對大順軍實施包圍。李自成於是很敏銳地覺察出這一點,改變戰略,掉過頭來準備穿過江西北部轉入湖南。於是在途經湖北通山縣和江西寧州(今修水縣)交界的九宮山下的時候,李自成本人發生了意外。這一幕一定是驚心動魄的場面,在明、清兩方的文書裡面則都有記載。南明的五省總督何騰蛟在隆武元年所寫的《逆闖伏誅疏》中就說:

「臣揣闖逆知左兵南逞,勢必窺楚,即飛檄道臣傅上瑞、章曠,推官趙廷璧、姚繼舜,鹹寧知縣陳鶴齡等,聯絡鄉勇以待。闖果為清所逼,自秦豫奔楚。霪雨連旬,闖逆困於馬上者逾月,此固天亡之也。闖逆居鄂兩日,忽狂風驟起,對面不見,闖心驚疑,懼清之躡其後也,即拔賊營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盤踞湖南耳。天意亡闖,以二十八騎登九宮山為窺伺計。不意伏兵四起,截殺於亂刃之下。相隨偽參將張雙喜系闖逆義男,僅得馳馬先逸。而闖逆之劉伴當飛騎追呼曰:『李萬歲爺被鄉兵殺死馬下,二十八騎無一存者。'一時賊黨聞之,滿營聚哭。

及臣撫劉體仁、郝搖旗於湘陰,撫袁宗第、藺養成於長沙,撫王進才、牛有勇於新牆,無不眾口同辭。營內有臣晉豫舊治之子衿氓隸,亦無不眾口同辭也。張參將久住湘陰,郝搖旗現在臣標,時時道臣逆闖之死狀。嗣後大行兇問至(指弘光帝被清軍俘獲),剿撫道阻音絕,無復得其首級報驗。今日逆首已泥,誤死於鄉兵,而鄉兵初不知也。使鄉兵知其為闖,氣反不壯,未必遂能剪滅,而致弩刃之交加,為千古大快也。自逆闖死,而闖二十餘萬之眾初為逆闖悲號,既而自悔自艾亦自失,遂就戎索於臣。逆闖若不死,此二十萬之眾,偽侯偽伯不相上下,臣亦安得以空拳徒手操縱自如乎?」

何騰蛟的這份奏疏是關於李自成犧牲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下的最原始文獻之一。由於幾個月以後李自成的部將接受了他的節制,他有充分的條件從大順軍將領及士兵的口中獲悉李自成犧牲的經過。

而清軍負責追擊李自成的統帥阿濟格也向清廷報告了李自成的死訊。他說,大順軍在九江地區失利後,盡力窮竄入九宮山。他們在山中到處搜尋,也沒有找到李自成。降卒和被擒的大順軍士兵都說李自成逃走時被村民圍困,不能逃脫,自縊而死了。於是找了認識李自成的人去認屍,但是屍體腐爛,無法辨認。李自成是死是活,還得繼續察訪。阿濟格的奏疏在主要情節上(時間、地點和犧牲經過)同何騰蛟的報告相一致,因為他的消息也是由當時原屬於大順軍的兵卒所提供的,也具有相當的準確性。

清初的史家費密在其所著《荒書》中對李自成犧牲的經過作了如下的描寫:

「大清追李自成至湖廣。自成尚有賊兵三萬人,令他賊統之,由興國州遊屯至江西。自成親隨十八騎由通山縣過九宮山嶺即江西界。

山民聞有賊至,群登山擊石,將十八騎打散。自成獨行至小月山牛脊嶺,會大雨,自成拉馬登嶺。山民程九伯者下與自成手搏,遂輾轉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殺之,刀血漬,又經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鏟殺自成,不知其為闖賊也。武昌已系大清總督,自成之親隨十八騎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縣,九伯不敢出認。縣官親入山諭以所殺者流賊李自成,獎其有功。九伯始往見總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經歷。」

費密的這段記載相當詳細,文中提到的牛脊嶺則的確是當地的地名,而程九伯也確有其人,康熙四年《通山縣誌》有他的小傳:「程九伯,六都人,順治二年五月闖賊萬餘人至縣,蹂躪燒殺為虐,民無寧處。九伯聚眾,圍殺賊首於小源口。」另查《德安府志》職官志「國朝經歷」條下第一人即「陳九伯,通山人,順治二年任」。姓名雖稍誤,但也證明程九伯確實得到了清政府的獎賞。

根據上面列舉的史料,基本可以斷定李自成已經過世了。但是為什麼清廷和南明當時還要懷疑李自成的死訊呢?

其實多爾袞剛收到阿濟格關於李自成困死九宮山的奏疏時是相信的,他曾鄭重其事地告祭天地太廟,宣諭中外。地方官員也紛紛上表慶賀。可是,就在阿濟格班師回朝的途中,得到了大順軍重現江西的情報。由於阿濟格並沒有取得李自成的首級為驗,多爾袞因此就開始懷疑李自成的死訊不可靠。

七月二十日,他派人對即將進京的阿濟格大加呵責。因為李自成犧牲以後他直接統率的那支大順軍主力確實進入了江西寧州、瑞昌一帶。考慮到明清文獻中「闖賊」一詞既可指李自成本人也可指李自成起義軍,因大順軍在江西而產生自成遁走江西的誤傳並不奇怪。所以說,所謂「自成生死終未有實據云」,「實據」其實應該就是指自成的首級了,這是清廷方面一直沒有得到的,產生懷疑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相關閱讀:

廣島原子彈「小男孩」,從投下到爆炸僅43秒,飛行員怎樣逃生?

趙匡胤參觀武廟,突然指著白起塑像怒道:此等兇徒也配站在武廟?

相關焦點

  • 闖王李自成,徵戰18年卻只當了42天皇帝,失敗後死因更是成謎
    還沒坐上王位的李自成,便被清軍擊敗,擊敗了吳三桂。詩的後半部分,作者巧妙地將李自成的敗因寫在詩中,號稱百萬傭兵的他,卻在十萬清軍面前慘敗,正是因為對戰略判斷的局限。最後,李自成的揭竿而起和大多數農民起義一樣,都以失敗而告終。縱觀歷史上朝代的更替,農民起義的成敗在所難免。李自成失敗了,倒也算意料之中。據報導,在李自成出生時,他父親曾夢見一名黃衣人來到自己家裡暗指皇帝。
  • 丁玲是闖王李自成後代?經專家調查得到答案,李自成可能偷梁換柱
    闖王后裔這樣一群人,就是這些帝王將相的後裔們。最近,就有一人,自稱是闖王李自成的後裔。她的名字叫做丁玲,是一位知名女作家。她寫有《莎菲女士的日記》、《在黑暗中》等等作品,書中的文筆細膩流暢,筆下的故事感人至深。其文章,有真情,有哲思,發人深省,是新中國成立後,不可多得的進步作者。
  • 【原創】闖王李自成,你可以瞑目了找著你的後代啦!
    因為夾山,闖王李自成一直未能安息;因為闖王,湖南石門夾山一直倍受爭議。 地球人都知道太平天國起義闖王李自成的故事: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人稱「闖王」,是我國明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
  • 高迎祥死後,李自成憑什麼繼承了「闖王」的名號?
    崇禎九年(1636年),高迎祥戰敗被俘,被送至北京凌遲處死,李自成繼任「闖王」,明末農民起義揭開了新的篇章。 高迎祥起手的時候手下有很多邊兵和驛卒,戰鬥力很是強悍。高迎祥把這些人編成八隊騎兵,李自成擔任第八隊指揮官,號稱「闖將」,這也是李自成隊伍中「老八隊」的由來。像劉宗敏、袁宗第、劉芳亮這些日後的風雲人物都出自「老八隊」。
  • 闖王李自成與白水的故事
    崇禎二年(1629),米脂農民李自成跟隨闖王高迎祥起義軍轉戰於陝北三邊(靜邊、靖邊和安邊)和甘肅固原一帶。李自成布衣粗食,體諒下情,其屬下作戰驍勇,號令嚴明,深得百姓擁戴,所到之處,貧苦農民紛紛加入義軍。此後,李自成率領起義隊伍,在渭南與明朝統治者進行了十餘年的激戰。崇禎四年(1631)三月,李自成率義軍南進白水縣的馬家渡。
  • 闖王李自成當年留下的寶藏都藏在哪裡了?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在闖王高迎祥麾下任闖將,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繼稱闖王。
  • 闖王之死
    4天後,李自成逃回京城,10萬軍隊僅剩3萬餘人,革命形勢急轉直下。闖王根本不承認失敗,他若無其事地藏在深宮,繼續與他的美人們行歡作樂。宋獻策曾勸他謀劃局勢,並關切地詢問他在戰爭中所受的劍傷。「放心,我很好,」闖王說。據統計,人一生要撒8.8萬個謊,其中最容易脫口而出的便是:沒事,我很好。別低估了闖王,其實他一直在考慮下一步。
  • 闖王李自成死後他手下的大將結局如何?結局引人深思……
    李自成是明末清初一位傑出的農民軍領袖,他起義後,很快就顛覆了大明王朝,崇禎皇帝也因此自殺了。
  • 不瞞你說:陝西李自成「闖王刀」,祖孫三代用命珍藏百年,自願無償上交國家
    鐲嘆蚵脼覐驊闊壂沋謏刴懼痏寥羊鹹輾枅劸沙檜鏖佞窵禡捾潈脪東娦醚稞鵊眊媒璗梨璵孂俎爥矈媁籪沚粩晿鈃趫備其中「闖王」李自成便是這些農民領袖中的其中一位。覥飀蒍邁媝帟嗆颳嬈樫虲檽宊殾滊壷芝俻趐鉒竻憽煲鷼帢齁苼黭噰堗梈畟惵駯鹷隓鶩鎲憧娶韠綹鑧鶪巨倪汪牳讚賭
  • 闖王李自成故裡行,當地老人說王爺沒被清軍害,隱居故鄉壽終正寢
    最後被清軍圍堵於湖北九宮山,39歲後銷聲匿跡,其生死歸宿成歷史疑案,而在他的故裡,卻給人們留下無窮無盡的話題,如今時隔300多年還經久不息。李自成原名鴻基,據《米脂縣誌》載:「李自成故裡在城西北武家坡鎮之西北三十裡許,地名三峰子。土人云:距三峰子數裡有窯數孔,是其懸弧處。」
  • 薦讀|闖王之死
    明末,造反成了一種潮流和時髦,除了南方的李自成和張獻忠,東北方向的後金軍隊一直耐心地觀望形勢。現在,這隻大老虎已經露出了它的獠牙。然而,李自成和他的將士對這種危險明顯預估不足。這種政治上的幼稚病,導致闖王像個尷尬的男模,來到北京作了一場巨大的秀,迅疾退場。
  • 闖王李自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何只當了42天皇帝?原因很簡單
    《明史·李自成傳》:「自成為人高顴深頔,鴟目曷鼻,聲如豺。 李自成,在民間也被稱為「闖王」,根據史書對闖王外貌的描述,其大概意思是:「李自成顴骨突出,眼窩深凹,鷹眼般的眼睛,鼻子和蠍一樣,聲音和豺很相似。」
  • 闖王李自成的悲哀,娶3位妻子,其中兩位給他戴綠帽子
    在歷史上農民起義領袖不少,李自成也是其中之一,在被明兵圍剿時投靠舅父高迎祥,高迎祥死後由殘留部隊推出,繼任闖王,歷經千辛萬苦,創建大順政權,在北京逼死崇禎皇帝
  • 李自成是離經叛道的反賊,還是改變時事的英雄?
    塵埃落定,凝重、唏噓、遺憾、嘆惋……眼前浮現當年舊事,不由得讓人想起李自成,並引來無盡的思考,於是落下一個命題一一一李自成到底是反賊還是英雄?同年,各路起義軍為躲避新任五省總督陳奇瑜的圍剿,一路撤退,誤入陝西興安車箱峽,車廂峽四面山勢險峻,易進難出,朝廷軍又把住了唯一的出口,起義軍生死一線。這一次,李自成開始展露頭角,獻顧君恩計,賄賂陳奇瑜左右,採取詐降的方式逃出車廂峽,可是大軍剛出峽谷,李自成便斬殺安撫官,再次復叛。1635年,得以喘息的起義軍退守河南。
  • 闖王李自成真的死了嗎?為何滿清與南明都沒有拿到他的首級?
    何的說法也是有關「闖王」出家的最早記載。據言,何曾到夾山進行考察,見到了一位服侍過奉天玉和尚的、口音像陝西人的70歲老和尚,他告訴何,奉天玉和尚是順治初年來寺的,並取出其畫像。據說畫上人酷似史書所記李自成的模樣。有人根據李自成曾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後又稱「新順王」,斷定「奉天玉」即「奉天王」多一點,是為隱諱。
  • 闖王李自成只當了42天皇帝,這42天,他幹了哪些蠢事?
    就是闖王李自成。李自成為什麼只當了42天的皇帝,那他在這個42天裡面就都幹了些什麼呢?首先,先給大傢伙介紹一下李自成,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人物,生下來就是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後來因為犯了事兒逃到甘肅投軍入伍,接著參加起義,成為了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
  • 一代闖王李自成,為何會被吳三桂和多爾袞打敗?其實原因很簡單
    就以當時爆發的農民起義來看,主要就是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不斷叛亂,但是在之前的八年時間裡,李自成軍隊一直都是被明軍追著打的,幾乎沒有打過什麼勝仗。 當時第一代闖王高迎祥最終失敗,殘餘勢力便一起加入李自成軍,推舉李自成為第二代闖王。
  • 農民幹掉闖王李自成,事後說:我不知道他是誰,只是看上了那匹馬
    作為明末清初著名的農民起義將領,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帶領農民軍攻佔北京,將大明皇帝崇禎逼死。李自成認為只要突破北京城,自己就會成為天下新的主宰。很遺憾,大明在明朝末年內憂外患。除農民起義部隊外,北面還有滿洲滿洲兵。
  • 「無得士心之人」李自成何以為戰?有才無德,註定走不遠
    一、闖王李自成 明末迅捷官員馬世奇曾說:「今闖、獻並負滔天之逆,而治獻易,治闖難」。意思是張獻忠與李自成起兵謀反,平定張獻忠很容易,但平定李自成非常難。從此也可以看出,闖王勢力之大及其本人的能力。李自成叛亂,可以說是壓倒明軍的最後一根稻草。正因如此,清軍下山摘桃,佔領了明朝江山。
  • 闖王的流寇式創業
    有朋友讓我寫一寫闖王李自成,這個話題太難,我也不是學歷史的,全面分析李自成真的是不行。讀了好幾天書,決定從一個很小的角度寫一下闖王的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