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後,古利特跟著全家搬到了阿姆斯特丹西部,也就近加入了DWS俱樂部,在那裡,他開始展現才華,吸引到了荷蘭國字號梯隊的關注。也正是在DWS,他開始第一次用古利特這個父姓來稱呼自己——因為比迪爾聽著更像個足球運動員。
(右側美女邊上的便是古利特)
和周圍除了裡傑卡爾德之外的其他孩子相比,古利特的技術和身體天賦實在太強。
當時的他被教練安排打自由人位置,而他則用另一種形式完美呈現了荷蘭自由人的風採——全攻全守的荷蘭足球,要求球場上本方站位最後的一名防守球員來充當進攻第一發起點的角色,而按照古利特自己的話說。
「小時候我在各式各樣的球隊踢過球,無論是阿姆斯特丹當地的梯隊還是國少國青隊,然後我一直在過人,從本方後場開始不斷地過人。球場上所處的位置和找隊友做配合,於我而言都是浮雲,反正我能把對面都給過個遍。」看,這就是霸氣側漏。「荷蘭的鄧肯-愛德華茲」
往後的1981-82賽季,哈勒姆在古利特的帶領下以聯賽第四的排名拿到了隊史唯一一次歐戰資格,同時,他個人還攻入了事後回憶中生涯最佳進球:
「對陣烏特勒支時,我連過四人,最後過掉了門將完成進球。這粒進球我永生難忘。」如此出眾的表現讓他贏得了「荷蘭的鄧肯-愛德華茲」稱號。後者幾近是全歐洲足球史上最能貼合「天妒英才」之稱的人傑,而事後證明,沒有遭遇和鄧肯-愛德華茲一樣不幸人生的古利特,站到了後者都沒有機會去觸及的高度。
1982年,古利特加盟了荷甲超級強隊費耶諾德,在那裡他有幸能夠和晚年短暫逗留的克魯伊夫成為搭檔,而當時球隊的助理教練,則是另一位費耶諾德隊史傳奇範哈內亨。
在前輩的提攜和指導下,古利特飛速兌現著自己的天賦,率隊奪得國內雙冠王之餘,還一舉斬獲年度荷蘭足球先生的殊榮。
相比於青年時期的自由人角色,效力費耶諾德時期,古利特被安排在進攻中場的位置,這讓他得以充分在最能夠依靠個人能力解決問題的前場綻放自己的光芒。
1985年,埃因霍溫以120萬荷蘭盾的轉會費將古利特招致麾下,這裡成為了他荷甲生涯的最後一站,同時也是奠定其世界級巨星地位的平臺。
他的到來幫助球隊實現了荷甲兩連冠,其個人也蟬聯了荷蘭足球先生。剛猛的爆衝和優雅的傳球,是他埃因霍溫生涯的代名詞,剛柔並濟的球風助他成為了全世界最令人關注的超級巨星。
(米蘭時期古利特的衝刺過人)
1987年,是古利特生涯的第一個大豐收年。雅普-伊頓獎,即荷蘭年度最佳運動員獎,第二次授予了一名足球運動員——在古利特之前的另一位獲獎者,是他的前輩和過往的搭檔克魯伊夫,而往常,這一國家級榮譽一般只會授予滑冰和自行車運動員。
另一項榮譽,則是這一年晚些時候他所榮獲的,足以代表歐洲足球運動員之巔的金球獎。古利特的閃耀,全世界都看在眼裡,包括處於歐洲南部的亞平寧半島。早在1986年,AC米蘭就已經瞄上了這名荷蘭巨星。埃因霍溫深知隊內頭牌之強,兩隊之間的談判從一開始就是朝著打破世界紀錄去的。最終,古利特以當時1800萬荷蘭盾的歷史第一身價成為了米蘭的一員。義大利名宿多納多尼,是這麼評價古利特的:
「他的身體是如此的生猛,以至於在場上簡直無所不在。我第一回見到他,是在巴塞隆納的一個杯賽上,當時他出任的是自由人,結果他一會兒出現在右路,一會兒在中場,過了會兒又跑到前面成了二前鋒。」絢爛之橙1988年的歐洲杯,是荷蘭足球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同時也堪稱古利特的人生頂點。在老帥米歇爾斯掛印的橙衣軍團中,作為隊長的古利特被安排出現在二前鋒位置。然而首戰,由於範巴斯滕的缺席,荷蘭負於蘇聯,開門黑的他們慘遭當頭一棒,這也預示著隨後的每一戰都不容有失。
幸運的是,範巴斯滕隨後及時復出,由三劍客+科曼統領的荷蘭以完全體亮相,最終徵服了慕尼黑奧林匹克球場,坐上了鬱金香王國男子成年國家隊史至今最引以為傲的王座。荷蘭的四位核心各自分工明確,卻又都具備一專多能的技藝:範巴斯滕,當之無愧的頭號殺器,也是彼時已然崛起的全能中鋒;
裡傑卡爾德,古利特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作為中後場幾乎所有位置全能的樞紐,引領著後場攻防;
科曼,作為荷蘭式自由人,身居後場的他以一手絕無僅有的低平且快準的長傳,以及廣為人知的後插上重炮,成為荷蘭最為仰仗的進攻發起點之一;而古利特,作為全隊身體素質最彪悍,且在前場領域內最為全能之人,出現在了自由度最高,且某種程度上和科曼一起相得益彰成為最重要戰術點的二前鋒位置。
通過古利特的這屆杯賽,尤其是淘汰賽中的表現,我們便能清晰捕捉到其極富特色的球風。
作為一名中軸線對面手,我們完全可以想像,以古利特的技戰術能力結合超人般的身軀,在當今這個時代他也絲毫不會遜色於30年前的自己。
以如今極度盛行的逼搶為例(當然了,當下的高位逼搶原先就是荷蘭全攻全守後開創的產物),這次對蘇聯的後場逼搶,幾乎憑一己之力迫使對方只得以將球送出底線作為最安全的解決辦法。
生涯高峰期長期擔任二前鋒角色的古利特,在將活動範圍延伸到邊路後,憑藉紮實的腳下技術和爆發力、身體柔韌性也能有所發揮。
例如這次前場貼著邊線,極其狹窄空間內的一對一,依靠反覆轉身和節奏變化,以及巨大體魄下的護球,硬是送出一記高質量傳中。
進入到淘汰賽階段的荷蘭,連斬最大宿敵西德和此前先勝自己一場的蘇聯,成功奪魁。
尤其在決賽場上,正是古利特的頭槌助橙衣軍團先下一城,奠定了冠軍的基礎。
實際上,古利特這粒頭球的出現絕非偶然,讓我們將時針往前回撥兩分鐘。在荷蘭主導的攻守轉換中,二前鋒古利特退到本方後場,接隊友橫向傳球從中路腹地長驅直入,在禁區前沿分球後繼續向前無球穿插。
其強悍的體魄令對手無可奈何,只能用犯規將其放倒,給了荷蘭一次直接任意球的機會。
古利特親自操刀主罰,其高質量的任意球打門被蘇聯門將託出橫梁,然後便有了上面的角球回合,誕生了首開紀錄的頭球破門。
而且,即使僅僅討論頭球,身高達到190cm,彈跳和力量均為近乎職業球員最頂點的古利特,長久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足球史上最為兇悍的高空球爭奪者。
在這一屆歐洲杯中,荷蘭大量採用了以往並不常見的長傳打法,依靠的正是後場長傳精準的科曼,以及作為二前鋒卻能提供更優於一般中鋒的對抗能力的古利特。
賽後作為隊長的古利特,帶領隊友們將老帥米歇爾斯高高舉起以示慶祝;隨後,他親自上臺,在全場數以萬計的球迷注視下捧起了德勞內杯。
這座沉甸甸的獎盃,使得以古利特為首的這一代荷蘭足球人,超脫了足球的局限,成為了荷蘭社會文化中難以抹去的一筆財富。亞平寧歲月
在參加歐洲杯之前,古利特已經踢完了自己在AC米蘭的第一個賽季。
起初,頭一回來到異國他鄉踢球的他多少有些不太適應,而且充當三前鋒中居右的角色也並不是他個人最為適應的位置,直到範巴斯滕受傷,踢起了雙前鋒的他重新回歸了最佳狀態。
前場無所不能的古利特,其光芒之閃耀早已不是單賽季39場13粒進球這一看似「平平無奇」的數據可以涵蓋的,世紀之交的米蘭王朝便是最好的佐證。
1987-88賽季,完成處子賽季的古利特帶隊奪得意甲冠軍,通過這張後世廣為人知的漫畫,我們便可認識到當時初來乍到的古利特在意甲地位如何。
隨後的1988-89以及1989-90歐冠兩連霸,則是徹底奠定王朝的美鑽。尤其是1989年歐冠決賽4-0戰勝布加勒斯特星一戰,更是經典中的經典——米蘭的4粒進球全部由兩名荷蘭前鋒所包辦,古利特和範巴斯滕各入兩球,在湧入了97,000名觀眾的諾坎普球場耀武揚威。
當賽季各項賽事出場28次斬獲11球的古利特,繼1987年後再度被英國《世界足球》雜誌評為世界足球先生。然而,1989-90賽季,對古利特而言是另一個生涯中略顯悲壯的拐點——人說,英雄難過美人關,而對足球運動員來說,最為致命的無疑是不斷的傷病。
和鋒線搭檔範巴斯滕一樣,米蘭時期的古利特也遭受了傷病的璀璨,其右膝嚴重的傷病使得他往後數年五次接受手術。
不幸中的萬幸,這一年的歐冠賽場他終究沒有完全缺席——1990年決賽夜對陣本菲卡,恰巧是他全賽季唯一一次出現在歐冠賽場,便隨隊衛冕成功隨著時間的流逝,古利特在米蘭的位置慢慢不如加盟頭幾年那般穩固。
雖然他依舊隨隊贏得了1991-92和1992-93賽季的意甲兩連冠,但在卡佩羅陣中,他不再是板上釘釘的絕對首發乃至核心。
同時,由於受到外援人數限制,最終在1993年歐冠決賽場上,甚至替補席中,我們都無法看到古利特的身影。將帥矛盾已經難以調和,此賽季最終成為了古利特在米蘭,同時也是三劍客在米蘭的絕唱。引領英超變革
離開AC米蘭後,古利特繼續留在了義大利賽場,於桑普多利亞效力了兩個賽季。隨後,他收到了來自英格蘭切爾西的邀約。
90年代,英超聯賽誕生,但起初,英倫並不是像現在這般最為吸引外援球員的土地。
是坎通納、博格坎普、佐拉等一系列外援先驅們以「技術扶貧」的形式率先登陸到這裡,逐漸造就了往後英超的繁盛和開放。而在諸多早期外援之中,古利特則是「最特殊」的一個。
2020年6月,古利特在接受BBC採訪時回憶了當年的往事:
「在我1995年加盟英超的時候,這裡和如今的情況完全不同。我並不是第一個來英格蘭的外援,但我是第一個來英格蘭的絕對大牌,我來自於一個當時更繁榮的聯賽,那就是意甲。」相比於前金球獎得主,米蘭王朝的核心,古利特說出這樣的話顯然不會被認為是大放厥詞。
從後世眼光看,競技層面上面提到的坎通納和博格坎普等人,在英超或許比古利特的成就更為耀眼,畢竟古利特登陸之時已經是生涯暮年;
然而論及咔位以及對聯賽整體品牌的提升,古利特絲毫不遜色於這幾位,在英超的變革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與上述三人不同,古利特還有著哪怕到現在都極為少見的一番履歷——在英超作為球隊兼任球隊主帥。年齡漸長的古利特在加盟切爾西後,更多地扮演中後場的角色,然而無論是擔任自由人還是中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適應後,依舊顯得虎虎生威。英超處子賽季,在被教練格倫-霍德爾提到中場後,古利特再度展現了世界級球星的風採,最終在英超年度最佳評選中僅次於坎通納屈居第二。
比巔峰期位置稍為靠後的古利特,已經無法再像年輕時的自己那樣全場屹立於前線,但年少時的自由人經歷依舊給予了他足以勝任後場核心角色的能力。像這般抓準時機上搶,隨即單兵推進直搗黃龍的片段,在其切爾西生涯也並不佔少數。
來年1996,格倫-霍德爾離隊前往英格蘭國家隊任教,切爾西方面則做出了大膽的決定,直接安排古利特就地接班。該賽季的轉會窗口,古利特為球隊引進了佐拉、維亞利和迪馬特奧等外援名將,並在8月18日的首輪英超賽事中完成了自己作為主帥的生涯首度亮相。1997年5月17日,切爾西在足總杯決賽中2-0戰勝了米德爾斯堡,使得古利特成為了首位非英國籍足總杯冠軍教頭。
一年後,由於與俱樂部董事會在薪酬方面發生矛盾,在帶隊位居聯賽第二,且兩項杯賽(其中包括歐洲優勝者杯)進入八強的前提下,古利特最終還是被炒了魷魚,結束了自己教練生涯知名度最高的一段歲月。往後,古利特又先後執教於紐卡、費耶諾德和洛杉磯銀河等隊,但作為教練的他終究一直沒能達到足以匹敵其球員生涯的高度。
【生涯數據】
1979–1982 HFC哈勒姆 91場 32球1982–1985 費耶諾德 85場 30球1985–1987 埃因霍溫 68場 46球1987–1994 AC米蘭 125場 38球1993–1995 桑普多利亞 53場 24球1995–1998 切爾西 48場 4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