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各國紙幣上印的東西都有所不同,有的國家在紙幣上印人物、有的印動物、還有的印自己國家特有的風景和建築,而人像在紙幣上則比較常見。
那為什麼大多數國家都願意在紙幣上印人像呢?而除了領袖和政治家,還有哪些人可以印上一國的鈔票?鈔票上的人為什麼也是男多女少呢?各個國家一般如何在幾個候選人中決定最後的人選?
今天,壹讀君就來說說,各國紙幣的人像中有什麼學問。
做夢都想自己的頭像印上鈔票的值班壹讀君丨孫天
為什麼在紙幣上印人像——皺紋多,不易造假
世界上的貨幣按區域可分為幾個不同的貨幣體系,分別是歐洲貨幣體系、伊斯蘭貨幣體系、印度貨幣體系和東亞貨幣體系。而在這些不同的貨幣體系中,只有歐洲人喜歡在錢幣上鑄造頭像,而其他的幾個地區的人都在錢幣上刻字。
△三國時代吳國的貨幣,上面鑄有「大泉當千」,意思是值1000個五銖錢。
最早在錢幣上印人像的是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他們喜歡在錢幣上印諸神的頭像。後來隨著古希臘和古羅馬諸位君主的神化,不少領袖的頭像出現在當地人所使用的錢幣上。據說,最早出現在錢幣上的凡人是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死後,分裂的繼承國將亞歷山大神化並鑄造印有亞歷山大頭像的硬幣。當然,這些「世界上的最早」從來都不會缺少爭議,也有資料說最早登上錢幣的凡人是時任赫勒斯滂及弗拉基亞世襲總督的波斯人法爾納巴祖斯。
據說最早登上錢幣的凡人——法爾納巴祖斯(Pharnabazos)。
總之,從此人像正式登上了貨幣,日後歐洲的紙幣也一直延續這一傳統。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的崛起,歐洲的貨幣體系也逐漸取代了其他的貨幣體系,中國也從清末民初開始放棄自己的孔錢體系而轉投西方的貨幣體系。
從這時開始,中國的錢幣上也開始大量的出現人像。清末民初,李鴻章、張之洞、孫中山、袁世凱都曾經出現在不同時期的鈔票上。中華民國建國之時,就在發行的紀念幣上鑄造了孫中山的頭像。
之後就有了人們熟悉的袁大頭。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造假技術也在飛速發展。由於人類的面部細節比較豐富,人們對人類面目的識別也更加敏感和準確,在紙幣上印人像逐漸成為各個國家抑制假幣的重要措施。
於是,中國的紙幣上,也大量印上了人物肖像。民國期間,中國的紙幣種類非常豐富,印在紙鈔上的人物也是五花八門,孔子、王陽明、勾踐、黃宗羲等不同時期的名人也都成為過不同鈔票的圖案。一般來說,在解放前,國民黨中央政府發行的紙幣上,印的是孫中山和蔣介石↓
土地革命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銀行還曾將列寧的頭像作為圖案印在發行的鈔票上▼
而後來的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紙幣上,印過工人和農民▼
一些地方發行的紙幣,就印得比較隨意了。比如當時河南的紙幣,就印上了嶽飛嶽武穆▼
而偽滿洲國發行的紙幣,印誰都不合適,乾脆託古,印上了孔子、孟子、關公、財神……▼
作家、音樂家、藝術家都能成為紙幣上的圖案
隨著更多的人像出現在各國的紙幣,什麼樣的人物才能登上一國的紙幣成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閱過各國別、各年代紙幣無數的壹讀君(yiduiread)負責任地告訴你,要想讓你的頭像登上一國的紙幣,你必須不懈的努力,成為自己所在行業的翹楚。
在大多數國家,君主、領袖、元首和政治家依然是紙鈔上最常見的幾類人。亞洲國家格外喜歡將政治領袖印在紙幣上,成吉思汗、甘地、金日成、胡志明、薩達姆,這些耳熟能詳的名人都曾當選。同樣,美元上的人物也都是歷代的總統和政治家。
相比之下,歐洲國家更喜歡各行各業的傑出人物,而不是政治領袖。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和作家是各國比較喜歡印在鈔票上的幾類人。在統一使用歐元之前,歐洲各國的紙幣上都印著各自國家的驕傲:法國的居裡夫人、孟德斯鳩,德國的高斯、歌德,奧地利的莫扎特、弗洛伊德,波蘭的蕭邦、哥白尼都曾出現在各國的鈔票之上。至於浪漫到骨子裡的義大利人,拉斐爾、帕尼尼、米開朗基羅、提香這些大名鼎鼎的藝術家都在他們的裡拉上出現過。
英鎊自誕生以來就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紙幣正面的圖案都是時任的君主,而背面的人物多是無名無姓的女神像。直到莎士比亞成為英鎊背面第一個有名有姓的人物以來,背面使用各領域名人也成為了英鎊的傳統。比如現在20英鎊的背面人物,就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
鈔票上印男的還是女的?女權主義者有話說
2004年,日本財務省發布了三款新版紙鈔,女性頭像第一次出現在日元紙幣上,改變這一歷史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時代家境貧寒的年輕女作家樋口一葉,她出現在新版的5000元日元紙幣上。此前,日本也曾在發行新版日元的過程中設計過女性形象,然而在設計方案出爐後,設計者發現圖案上的女性大都眉清目秀,臉上沒有一絲皺紋,圖案雖然美觀,卻不利於防偽。最後,銀行人員為了貨幣安全放棄了在貨幣上出現女性的想法。
縱觀各國的鈔票,鈔票上的男性形象仍然遠遠多於女性。2013年,英國央行選擇邱吉爾替代伊莉莎白·弗萊(19世紀傑出的監獄制度改革家)時,曾引發英國人民特別是女權主義者的抗議,理由是「這樣一來流通中的英鎊背面就沒有女性了」。
2014年,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入圍被公認為是對此的一種彌補。與此同時,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是紙幣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女人,不僅幣值不同的英鎊正面都印有女王的頭像,同為大英國協國家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紙幣上也都印有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肖像。此外,貝隆夫人、南丁格爾、以色列女詩人雷切爾、韓國女書畫家申師任堂也都成為過各自國家紙幣上的圖案。
今年6月,美國財政部宣布將在2020年發行一款印有女性形象的新版10美元紙幣,目前尚未確定選擇哪位女性的形象。不過美國財政部長表示,這位女性應當「為美國民主做過貢獻並能代表美國民主價值觀」。2020年也是美國女性獲得選舉權的一百周年紀念。美國紙幣的人物頭像一直以美國白人為主,女性頭像已經將近150年沒有出現在美元的紙幣上過了。
第一位出現在美國紙幣上的女性是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什麼,你覺得耳熟?沒錯,就是動畫片《風中奇緣》中的寶嘉康蒂,她的頭像曾經出現在1865至1869年的20美元上。
第一位出現在美國紙幣上的女性是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什麼,你覺得耳熟?沒錯,就是動畫片《風中奇緣》中的寶嘉康蒂,她的頭像曾經出現在1865至1869年的20美元上。
女權相對發達的北歐和澳大利亞,在鈔票上的男女平等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瑞典貨幣克朗的不同版本和不同面值的紙幣上,出現了不少本土女性形象,包括著名的好萊塢女星葛麗泰·嘉寶、女高音歌唱家比爾吉特·尼爾森和兒童文學作家林格倫等。
同為北歐國家的丹麥在1972年發行了一套擁有六個幣值的美女帥哥版丹麥克朗,由一個男子和五個不同年齡的女人組成,分別是丹麥畫家延斯·尤爾的自畫像和他五幅精美的人像作品。
△1972年版的丹麥10克朗紙幣,丹麥畫家延斯·尤爾的畫作《克希荷夫夫人》
澳大利亞在鈔票的男女平等上做的最為徹底,除了5澳元的正面為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背面是國會山以外,其他面值的澳元都在正反兩面印上一男一女。
在決定鈔票上印誰這個問題上,多數國家都採取民主集中制
講到這,壹讀君不禁想到一個問題:誰來決定鈔票到底印誰呢?
這次英國央行公開徵集新版頭像流程大概如下:英國公眾可以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中向委員會提名。當然,央行對提名的候選人也有一定的要求。這次的要求是被提名者的作品必須影響和體現英國社會的革新、領導力以及價值等,並且其影響力仍然存在以及為人們提供靈感。同時,被提名者必須是已經過世的人。
最終,名單將交給由英國央行行長、副行長和幾名專家組成的一個委員會,委員會從中綜合考慮,選出3—5名候選人。最後的拍板權歸英國行長所有,他將於2016年春天對外宣布最後的結果。
美國、歐洲等國家的決定程序也都類似。一般來說,大多數國家會在鈔票上印誰的問題上向公眾徵集意見,但是這些意見也僅僅是參考,形成一個候選名單,最終的決定權大都在各國的央行行長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