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23日凌晨4時15分,江陰電廠點火啟動,這一總投資1.5億元、總容量10萬千瓦的當時全國最大地方電廠正式投產。33年過去,江陰熱電最大日均供熱量超20000噸,是全市最大熱源點之一,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7年廠區全貌
"匯四海資金,邀九洲人才共建江陰電廠大業」這條醒目的標語,當年一直懸掛在江陰周莊原第二化肥廠的辦公大樓上,這幅氣勢恢宏的標語下就是江陰電廠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
▲1986年全景
▲開挖主廠房基礎
▲放電纜
▲加快電廠建設會議
從1985年5月爆破拆除縣第二化肥廠,到1988年7月二號機組併網發電,在三年多時間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聚集於此,群策群力、日夜奮戰,終於建成總容量為10萬千瓦當時全國最大的地方電廠。
打破困局開先河
當時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的江陰電廠工程,無論耗資、工程量和技術難度等,均是江陰有史以來可稱「第一」的工程。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吳新雄為總指揮的電廠籌建指揮部,面對「一無資金、二無電力人才、三無設備、四無技術經驗」的困難局面,大力發揚「四千四萬」(歷盡千難萬險、踏盡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精神,終於使江陰電廠建成投產。
不但完全解除了本地區嚴重電荒的問題,而且開創了我國地方大容量辦電的先河,為地方的能源建設樹立了樣板,也是本地區電力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被時任水利電力部史大楨部長題詞譽為「長江之口,辦電之首」。
▲時任水利電力部史大楨部長題詞「長江之口,辦電之首」
「江陰精神」由此唱響
籌建總指揮吳新雄同志在領導電廠建設全過程中,始終在工作中倡導一種精神,並逐漸把它完善,稱這種精神為「電廠精神」,結合1990年代初總結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工作時提出的「創建精神」,後來經過討論、提煉和宣傳,確立「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作為「江陰精神」公告全市,成為此後江陰不斷攀登新高峰的強大動力。這是所有電廠建設的領導者和參與者所創造的另一財富,寶貴的精神財富。
▲1987.9.23 凌晨4時15分 總指揮吳新雄點火
▲併網時刻,原國家水電部計劃司司長殷俊(右三)、時任無錫市副市長洪錦炘(右二)、時任江陰市常務副市長吳新雄(右四)等各級領導在現場指導
▲1987.10.26 併網發電成功
▲時任無錫市委書記鄧鴻勳、時任江陰市委書記成強為機組併網剪彩,時任江陰市市長許祖元作賀詞
激流跌宕中勇立潮頭
33年來,江陰熱電在市場經濟中奮勇搏擊,經受了電力需求多變、煤炭大幅漲價、環保要求日趨嚴苛、機組到期退役等嚴峻考驗,在全國關停「小火電」的熱潮中,不僅沒有關停,相反在發展中不斷創造出新的奇蹟,通過異地新建周北熱電,原廠擴建3號、4號背壓機組,在建120萬千瓦的燃機機組等項目發展壯大,現同時向周莊、華士、雲亭、長涇、顧山等地1000餘家企業供熱,最大日均供熱量超20000噸,是全市最大熱源點之一,已成為江陰重點骨幹企業、明星百強企業。
▲廠區新貌
美麗江陰建設需要每一個諸如江陰熱電這樣的企業,貢獻源源不斷的能量,「江陰精神」的詮釋也正是每一個企業的寫照,未來已來,江陰企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