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我們可以做什麼?2018「Hi,氣候」公益峰會給出對策

2021-01-22 南方人物周刊



2017年,北京市的PM2.5指數平均值達到58,被認為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與此同時,國內媒體對相關環境問題進行大量報導,引起公眾的關注和討論。2018年1月16日下午,輕度汙染的天空呈現出蒙蒙的「霧霾藍」。「霧霾藍」,2017大火年的流行色。「霧霾藍」的流行也意味著氣候變化已經在深入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氣候變化與每一個人的生活緊密相關,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已經做了哪些?我們可以做什麼?南方周末聯合墨跡天氣,阿拉善SEE公益機構、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舉辦「Hi,氣候」公益峰會,來自政府、公益機構、學術界、媒體和企業的嘉賓齊聚北京798藝術園區悅·美術館,共同探討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作為環保中堅力量,NGO所能做的,除了捐款,還有什麼?阿拉善SEE公益機構會長艾路明提出,要讓環保舉措成為增加農民收益的活動,刺激農民自發進行環保活動。以阿拉善盟種植梭梭樹防風固沙為例,種植梭梭樹的同時,在樹根處嫁接肉蓯蓉,阿拉善SEE會收購這些肉蓯蓉。這是一種既能夠跟環境更友好,又能夠幫助當地農民提高收入的一種途徑,已經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和雲南原始森林的保護中推廣使用。「和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通過融合,通過環境的敬畏,才能夠使得當地得到最好的保護。」

艾路明(阿拉善SEE公益機構會長):

本土NGO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與探索


同時,艾路明介紹說「作為以企業家為主體的NGO,阿拉善SEE提出的「綠色供應鏈」也為企業環保提出了新的思路。企業要求原材料的供貨廠家必須達到環保標準,列入採購白名單,才能被優先採購,以推動生產商進行綠色生產。生產商通過廢物利用,產生經濟收益,以彌補前期的環保成本,甚至實現盈利。如此,形成一個產業的綠色供應鏈條,推動工廠的綠色生產進程。」


「中國媒體有一個趨勢,就是NGO化。」南方周末常務副總經理、研究院秘書長孟登科認為,媒體不僅僅是報導者和傳播者,同時也可以是活動的發起者和行動者。國外媒體可能做到公共性報導就完成了應盡的職責,但在中國,社會往往希望媒體更進一步,提出問題之餘,也應該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孟登科(南方周末常務副總經理、研究院秘書長):

傳播+,媒體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和擔當 


2009年《南方周末》創辦綠色版,成為全國第一家以「綠色」為報導領域的社會化媒體,9年來從未缺席本領域的重大事件。在報導這一本職工作之餘,《南方周末》也作出了超出報導本身的努力。2010年起,為提升環境報導記者的專業性,《南方周末》開辦了8屆環境傳媒獎學金班。在中國市場化媒體裡,公眾已經接觸到大部分撰寫關於環境和綠色領域的深度報導的記者,90%以上是接受過這個獎學金班培訓的。


2016年,全球大部分的國家同意了《巴黎協定》,共同面對前所未有的全球的危機:氣候變化。各國達成了共識,2050年左右,要把全球平均的溫度相對於工業革命之前的平均溫度增加,控制在2℃之內,儘量靠近1.5℃。0.5℃的差距,影響是海平面減少上升10cm,全球小麥和玉米產量相差一倍。WWF中國首席代表盧思騁表示,2050年左右,全球要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這意味著停止燃燒化石能源。這一艱巨的任務,需要各方協作完成。

盧思騁(WWF中國首席代表):

1.5度,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地球

 

企業家聯合會裡最早參與環境治理的企業家大部分是實業企業家,而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企業,其社會責任往往沒有融入關於自然環境的主題。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金犁認為,除了政府、公眾、公益組織,還需要一個軍師一樣的角色,幫公眾更好地重視環境、了解環境、適應氣侯。比如美國就有三百家類似的公司,提供氣象保障服務,指導人們生活出行,幫助規劃生產、物流線路、控制企業成本,進行海運、航運指導,降低原材料與能源消耗。

金犁(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

關注氣候,讓人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好


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最先進技術,針對用戶上傳的實景圖片、用戶反饋信息進一步優化整體預報,墨跡天氣可提供定製化氣象產品和服務。根據德爾菲定律,企業在氣象信息上每投資1元錢就可以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而更重要的是社會價值。「我們無法控制天氣,但是我們可以改善自己的行為,來為環境減負,通過科學技術降低天氣變化對我們的影響。」金犁說。

 

北京氣候中心主任房小怡、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聯合發起人王彬彬、海綿城市專家任希巖、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金犁與南方周末資深記者汪韜就「海綿城市,讓城市學會吸水」,「空氣汙染最受關注關注源於國泰民安」,「通風廊道,讓城市學會呼吸」等議題展開了具有針對性的討論。政府在專家學者的指導下進行城市規劃,如利用熱力學原理,增加城市中的通風走廊,讓城市更好地「呼吸」,增加居民舒適度;加強城市排水建設,打造「海綿城市」,減少城市內澇等。

大咖對話: 政府、機構、個人對於氣候變化的適應與責任


「為什麼阿拉善SEE會通過產業鏈的形式來解決環境的變化問題呢?恰恰是因為整個氣候是因為在自然中不斷循環過程中,形成了一個鏈條,如果我們切斷了其中鏈條中的一環,必然導致整個氣候的循環會發生破壞。」阿拉善SEE公益機構第五任會長任志強介紹說,當阿拉善SEE發動了幾百名企業家組織起來一個房地產商的採購集團的時候,就會對鋼廠提出要求,對水泥廠提出要求,對玻璃廠提出要求,對各種原料生產商提出要求,如果供應商不能達到環保的要求,將不能進入綠色採購白名單,房地產企業就拒絕採購其產品。用需求方的辦法迫使生產方必須做到環境保護。當供應商充分對環境給予保護的時候,其產品才能被市場認可和投入使用。

任志強(阿拉善SEE公益機構第五任會長):

綠色供應鏈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與定位


任志強提出「如果人類不能在今天努力去改變環境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未來發展過程中,氣候會成為報復人類重要的工具,而人類是無法和大自然進行抗衡。因此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保護自然,讓自然永久為人類生存提供更好的服務。」



盧之遙是阿拉善SEE綠色供應鏈與氣候項目負責人,她也是第三批被「家園歸航」項目選往南極的中國青年女學者之一。這個項目由澳洲南極辦女性科學家和女性領導人共同創辦,預計10年間在全球招募1000位有科學背景的女性去南極,她們把南極叫做自己的家園,南極呼喚自己的女兒回到那個地方看南極發生了什麼變化。項目用一年時間進行領導力培訓,目的是通過培養這些女性更高的影響力、更深的影響力,在氣侯變化、各種環境政策上有更多的貢獻。

阿拉善SEE基金會綠色供應鏈與氣候變化項目負責人:盧之遙博士


而另一位青年,來自臺灣藝術大學視覺設計系的洪亦辰,通過100支汙水冰棒引起人們對於水汙染的關注。談到為什麼將汙水做成「冰棒」,洪亦辰表示,水和冰棒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冰棒展示在牆上,可以看很清楚地看到內容物。很多冰品喜歡把好看和好吃這件事劃上等號,她和同學們把「好看好吃」的元素吸引大家注意;近看能清晰地感受到汙水的狀態,可以因此產生衝擊感和反思,進而關注生活中的水資源汙染問題。雖然在學設計,學到的不只有設計,還有生活。洪亦辰的團隊成員開始改變了一些生活習慣,開始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等,甚至改用不鏽鋼吸管。她們知道,汙水冰棒是因為網絡而火的,也希望它們被更多人看到。「我們的東西雖然不能直接改變水資源狀態,但是可以改變一個人思維,通過每個人思維再改變生活,讓生活品質越來越好。」洪亦辰說。

臺灣藝術大學,汙水冰棒項目創始人:洪亦辰


「我沒有權利要求你不這麼做,我從自身開始。我不是科學家,我不知道哪個答案才是真實的,我無法特別客觀看待宇宙和地球,但我能非常清晰看待自己,如果我對我所面臨世界懷有敬畏,如何對除我以外眾生表達尊重和保持尊重這是我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這是知名演員吳秀波對自己的環保行動的描述。作為演員的吳秀波,長期以來投身於環保事業中。「無知」「敬畏」,這樣兩個與他的光環完全不符的詞彙,是他對自己環保理念的描述中,最多的兩個詞。


2017年7月,知名演員蔣夢婕因為坐地鐵回家,引起網友關注。「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扔菸頭」,蔣夢婕認為,環保可以是生活中很小的事,每個人都做得到。她從中學起,就和同學們一起撿塑料瓶,裝起來賣掉做班費。這樣的習慣延續到現在,至今去故宮玩,她還會和朋友一起撿起亂丟的塑料瓶裝好。這個愛坐地鐵的女孩,坦言自己不愛坐保姆車,更偏愛低碳的出行方式,2018年也會繼續坐地鐵出行。比起開大排量的汽車,蔣夢婕微笑著表示,和心愛的男孩「一起騎共享單車才是更浪漫的事」。


金犁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金犁先生為吳秀波、蔣夢婕授予

「墨跡天氣氣候公益大使」稱號


 

艾路明先生、金犁先生、任志強先生、孟登科先生,開啟三方戰略合作


阿拉善SEE公益機構聯合南方周末、墨跡天氣共同啟動「2018Hi,氣候峰會戰略合作暨公益行動」。氣候變化是全民議題、全球議題,需要政府、環保公益組織、企業、媒體和公眾合力應對。關注而不是漠視,行動而不是旁觀,各方將就應對大氣汙染、全球氣候變化等環境生態議題中社會公眾的參與開展深度探索、實踐與傳播。戰略合作將著力「綠色行動倡導」,包括但不限於公眾綠色行為指南、企業綠色轉型倡議、環保公益機構綠色監督、媒體綠色倡導等主層面,未來將在更多層面與平臺推動氣候變化議題在公眾參與、社會輿論和政策倡導上的影響力與行動力。

相關焦點

  • 專訪:唯有抓緊行動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訪2019年氣候行動峰會...
    新華社聯合國8月29日電專訪:唯有抓緊行動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訪2019年氣候行動峰會聯合國秘書長特使德阿爾瓦新華社記者王建剛「面對來勢洶洶的氣候變化,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它的極大危害性和嚴重性,但真正能夠減緩甚至阻止氣候變化步伐的只有切實行動。」
  • 我們應該怎樣適應氣候變化
    應對氣候變化分減緩和適應,減排的溫室氣體對氣候起作用要在30年至50年以後顯現,而適應則是現實的、直接的,需要急迫去做的。就像「遠水解不了近火」,減排固然重要,但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導致災害增加的背景下,我們亟須提升的是防災減災能力。「若不注重適應氣候變化的理論研究,不注重適應氣候變化的工作,我們這代人將是歷史的罪人。」許吟隆說。
  • 從瑞典「氣候少女」看中國的氣候治理
    她有什麼資格喊話?以她為代表的西方青少年為什麼對氣候變化如此焦灼?她的喊話真有意義嗎?一、通貝裡在向誰喊話?通貝裡的矛頭基本是指向發達國家的。她主要是覺得發達國家從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到全球技術努力,都做得不夠。
  • 王小龍:大阪峰會就氣候變化議題達成共識對國際環境合作是一件好事
    中國外交部G20特使、國際經濟司司長王小龍29日在位於大阪的中國代表團新聞中心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現場 中國外交部二十國集團(G20)事務特使、國際經濟司司長王小龍29日在位於大阪的中國代表團新聞中心舉行了中外媒體吹風會,介紹了中方在本次峰會期間作出的努力和達成的目標
  • 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的一封公開信
    編者按12月12日,2020氣候雄心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氣候雄心峰會由聯合國及有關國家倡議舉辦,旨在紀念《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進一步動員國際社會強化氣候行動,推進多邊進程。以此次峰會為契機,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主席德本勳爵和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周大地教授聯名發表了公開信。
  • 大氣汙染公益訴訟能否成為我國氣候變化訴訟潛在路徑?
    氣候變化訴訟可以敦促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的司法保障。但氣候變化訴訟在我國的發展卻舉步維艱。2016年國內首例氣候變化訴訟「自然之友訴國家電網『棄風棄光』案」審理過程一波三折,如今仍面臨一系列法律困境。
  • 氣候雄心峰會舉行
    12月12日在美國紐約拍攝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講話的屏幕畫面。12月12日在美國紐約拍攝的義大利總理孔特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講話的屏幕畫面。12月12日在美國紐約拍攝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講話的屏幕畫面。12月12日,在英國倫敦,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講話。
  • 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
    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
  • 氣候難民_氣候難民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每個馬爾地夫人談起氣候變化時腎上腺素都會上升,這個話題孕育了無盡的衝突;在說到12月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峰會時,他們又大多表示樂觀,尤其對中國的角色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哥本哈根峰會也許是拯救這個「天堂」的最後一次機會。
  • 澳大利亞在氣候承諾上表現不佳 總理莫裡森「氣候雄心峰會」被禁言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據《澳大利亞人報》11日報導, 聯合國、英國和法國主辦的「氣候雄心峰會」將於12日以視頻方式召開。然而,由於近年來澳大利亞在氣候承諾上表現不佳,碳排放量不降反升,參加該會議的澳總理莫裡森沒有獲得發言機會,而他上周還向國會承諾,將代表澳政府在會上「糾正誤解」。報導稱,恰逢《巴黎協定》籤署5周年,「氣候雄心峰會」的主辦方希望藉此會議敦促各國,在明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做出「有雄心的」氣候承諾。
  • 偶像的公益環保,BTS和Blackpink都呼籲粉絲,關注氣候變化!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作為,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氣候行動12月9日,韓國流行組合Blackpink的官方YouTube頻道上發布了一段特別視頻。標題是「呼籲所有Blinks(她們的粉絲),在你們的地區進行氣候行動!」
  • 新華社評論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重要講話新華社評論員「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 川普談氣候變化 妄稱「中國的壞空氣飄到美國了」
    採訪中川普談到了中美峰會、中美貿易等關鍵議題,當被問到氣候問題時,川普卻答非所問地說,「美國在環境方面做得很好,擁有最純淨的空氣和最潔淨的水。」  川普還習慣性地甩鍋中國,「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髒空氣飄到了美國,讓美國花費很多的錢。」川普還表示將不再幹損己利人的事情,自己的政策是「美國優先」。
  • 我們現在都是氣候難民
    【2018年夏天的火災、乾旱和創紀錄高溫敲響了警鐘,不想做氣候難民,就要做氣候公民】□傑弗裡·薩克斯(JeffreyD.
  • 陳新光:中國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世界典範
    2020年12月12日,在《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之際,聯合國氣候雄心峰會召開。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75位領導人公布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承諾和具體計劃以應對不斷增加的氣候變化趨勢。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前夕,在中方推動下,《巴黎協定》很快滿足「55個以上締約方批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佔55%以上」的生效條件,於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2017年,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因美國氣候政策出現變化而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方在多個重要國際場合表明堅定支持《巴黎協定》的態度和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 世行:35%資金要有氣候協同效應 氣候變化嚴峻
    世界銀行集團(世行集團)9日宣布,在未來五年平均35%的資金要有氣候協同效應。這一目標取代了前五年的目標,即在2020年前達到28%。此外,世行還將努力確保這些資金的50%用於支持氣候適應和增強韌性。這是世行集團承諾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並適應其日益嚴重的影響而宣布的多項舉措中的兩項。
  •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各國都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一心,提振雄心,增強信心,努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
  • 氣候雄心峰會線上舉行 碳排放大國澳大利亞被「靜音」
    不過,有些碳排放大國,其中包括澳大利亞,因為在行動和計劃上對氣候變化應對不利,而缺席大會發言。,這一年反而出現了一些積極因素,根據全球碳預算項目做的統計,今年全球二氧化碳少排放24億噸,碳排放總體而言下降了7%。
  • 【老外有話說】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力量
    作者:法比奧 帕蘭提(Fabio Massimo Parenti),義大利美第奇學院國際關係學副教授 在日前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講話,鄭重承諾中國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 習近平展現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三點倡議,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接受記者採訪的學者說,在以「雄心」為關鍵詞的峰會上展現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具有紀念意義和現實意義。「應對氣候變化正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