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數年《歌手》,張學友的《秋意濃》是翻唱次數最多的曲目之一,鄭淳元、迪瑪希都在這個舞臺上進行過演繹。殊不知,《秋意濃》原是根據日語歌改編而來,《當打之年》第七期中,Misia所唱的《請別走》,就是它的原版。
《請別走》和《秋意濃》之間,還有一個粵語版本《李香蘭》,後兩者都由歌神張學友演唱,原版則屬於日本樂壇的一代風雲人物玉置浩二。但不管是張學友還是玉置浩二,亦或是其他的諸多翻唱版本,在很多聽者心中,《秋意濃》最獨特的經典印象,來自周星馳。
1994年,周星馳執導並主演的喜劇《國產凌凌漆》上映,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影片中最為經典的一幕,是周星馳口含香菸、邊彈鋼琴邊唱《秋意濃》的片段。星爺曾說,我演的一直都是悲劇,而別人卻總以為是喜劇。這句話在這個橋段中,體現得非常深刻。
《國產凌凌漆》定義為喜劇,《秋意濃》意境傷感,星爺唱得動容深情,「傷感」和「深情」本身並不適合「喜劇」劇本。這種看似矛盾的搭配,是用「喜」的外殼遮掩「悲」的底色,這也是周星馳在電影中的慣用手法:讓你笑的都是刻意,笑背後的哀傷才是他想表達的真諦。
這一幕之所以成為經典,並非是周星馳鮮有唱歌的鏡頭,也不是一個笑星彰顯了情意綿綿的一面,而是越來越多的人從這首歌裡,理解了真正的星爺。他功成名就名滿天下,骨子裡始終是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小人物」,彼時看著熒幕上的「周星星」捧腹大笑,如今再提周星馳的名字,就如聽到《秋意濃》一樣,單看歌名便已盡顯悲涼。
玉置浩二賦予了《請別走》哀傷悽婉的內涵,《李香蘭》是作為影視劇插曲特定的悽美改編。「像花雖未紅,如冰雖不凍」,周禮茂的填詞構思巧妙,離愁別緒層層鋪開,將原曲中的情感厚度毫無保留地進行了彰顯。
國語版的《秋意濃》是更適合傳唱也更易被接受的創作,它通過文字層面的更改,升華了歌中的悲涼,理解程度上也更加直白。「請別走」是不舍的離別,原歌詞中重複數次的挽留與遺憾,一個漢字「秋」,便已道盡七分。
《請別走》到《情意濃》,中間的版本眾多,翻唱過的歌手藝人也不計其數,但不論這首歌如何改編、演唱的人年齡幾何,它始終沒有脫離離別愁緒的本色。即便在「喜劇之王」周星馳的影片裡,它也是「喜從悲來」最好的注釋。
Misia在《歌手》上重又唱起這首歌,深厚的演唱功底和極致的情感代入,讓它的悲傷入心入肺又大氣如星河浩瀚。彈幕上不時有人會提及張學友和《秋意濃》,也偶有人說起周星馳,一首歌,不管幾經轉折或是久經歲月,總能夠喚起聽者初聽時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