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忠:元宵民俗面面觀

2021-03-01 水利作家

元宵節,作為農曆新年緊隨春節後的第二個傳統節日,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且在很多地區頗受重視,有「年小月半大」之說。過去,由於受生活視野的局限,只對自己家鄉的元宵節民俗比較清楚,而對外地的節俗知之不多。最近,藉助有關資料和網絡,對全國各地的元宵節民俗進行「惡補」學習,真是不學不知味,學了挺慚愧,原來全國各地元宵民俗就像一座陳列廣博的大觀園,豐富多彩,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下面,筆者試圖用15個關鍵詞來概括和再現。

吃。如果要問元宵節第一件事做什麼?相信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吃元宵啊。正月十五吃元宵,早已成為南北通行的招牌式節俗。細加考察,吃元宵還是有不少學問的。從起源看,據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元宵作為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起初北方叫「浮元子」,南方叫「乳糖圓子」。不少人分不清元宵和湯圓,以為是同一種食品,其實兩者有明顯區別:一是餡料不同,元宵餡偏硬,以甜品為主,有的無餡;湯圓餡偏軟,有鹹有甜有葷有素。二是做法不同,元宵大多是用籮滾手搖的方法滾出來的,表皮乾燥鬆軟;湯圓是用手心揉搓包出來的,表面光滑黏糯。三是吃法不同,元宵可以煮、蒸、油炸;湯圓一般是煮或炒吃。人們給元宵和湯圓賦予了吉祥喜慶的意義,元宵被稱為「元寶」, 湯圓諧音「團圓」,蒸煮油炸寓意生活熱熱火火。

賞。如果要問元宵節最好玩的事,最多的回答一定是賞花燈。花燈,又名「彩燈」「燈籠」,起源於上古時代祭神祭祖活動中的「點燈祈福」,後來逐步發展,賦予許多文化功能和藝術特色,既能酬神,又能娛人。元宵掛燈賞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開始只在宮廷中舉行,而後逐步流傳到民間。元宵節一到,無論士族還是平民都要掛燈,街頭巷尾紅燈高掛,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城鄉通宵燈火輝煌、燈月交輝,許多地方元宵節的熱鬧程度勝過春節。燈的品種繁多、製作精巧,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燈上裝飾各種花樣及「二十四孝」等內容,既有欣賞價值,又具教育意義。有趣的是,明代燈節從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且前後叫法不同,最初叫「試燈」,十五叫「正燈」,最末叫「殘燈」、「闌燈」。

放。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在重大節日、喜慶日子放鞭放炮、燃放焰花的習慣,主要目的是營造濃烈氛圍,增強喜慶氣氛,還帶有驅邪避害、祈求平安幸福之意。因此元宵節燃放鞭炮和焰火同張燈結彩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孿生兄弟」,一邊燈火輝煌,一邊噼哩啪啦。這一點相信每個國人都有深刻感受。不少地方元宵還流行「放天燈」,這本來是古人在外出躲避盜匪侵襲回到家鄉後,以燃放天燈互報平安的一種信號,後來演變成「平安燈」「祈福燈」,天燈上寫滿各種祈願,在重大節日時燃放,以祈求上天保佑平安幸福。還有些地方時興放「光明燈」,元宵之夜點燃燈籠放在寺廟中,以向佛祈求保佑。也有農家元宵夜在田間豎立竹竿掛一盞燈「照田蠶」,觀察火色以預測一年的雨水及收成,祈求豐年。

舞。主要有舞龍燈(火龍)、火獅、火把、火球、火雨等。舞龍舞獅在我國歷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東漢時期。每逢重大節日或集會慶典,民間會用舞龍舞獅來助興添彩,成為全國各地最流行的民間藝術。元宵節,北京、山東、河南、湖南、福建等地,民間都盛行各種「火舞」慶祝項目。舞龍以「龍燈之鄉」湖北孝感楊店鎮最著名,該鎮擁有「楊店高龍」100多條。每當元宵節來臨,幾乎每個村每個灣都有群眾自發組織的舞龍隊伍,條條「高龍」體型高大、燈飾豔麗,舞起來翻江倒海、雄偉壯觀。舞獅以「醒獅之鄉」廣東湛江最出色,該地有舞獅隊上千個,隊員上萬人。分文獅、武獅兩大類,每套表演均融舞蹈、雜技、武術、美藝於一體,套路新穎,技藝精湛。元宵節表演大幕一開,隊隊雄獅形神威猛、翻騰飛躍、靈活矯健,鑼鼓聲、鞭炮聲、喝彩聲混合成一曲雄壯激昂的節慶交響樂。

演。即元宵節各地開展的、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表演。劃旱船在許多地區很流行,筆者小時候在家鄉不僅常看,而且親自演過。正常是一位姑娘「坐」船裡,一位小夥拿槳划船,模仿水中行船動作,邊跑邊舞,邊唱地方小調和對白,有時還加一位坐船的丑角,用滑稽的言語動作來逗觀眾樂。踩高蹺也是常見項目,如湖北楊店鎮從明洪武初年即引入高蹺,已有600餘年歷史。可分為武蹺和文蹺,武蹺強調個人表演技巧,動作類似雜技和武術;文蹺注重臉譜化妝,動作更像舞蹈。河北贊皇縣元宵節盛行「拉碌碡」,這是一種表現勞動場面和動作的舞蹈,表演時以鑼鼓鐃鑔伴奏,非常熱鬧。湖南郴州農村經常上演「火仙牛」鬧元宵,他們以牛為守護神,用稻草紮成草牛,插上香火、火龍等進行表演,以求平安吉祥。江西一些農村時興「唱船」,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晚飯後,全村老少聚集在村中祠堂或廟宇,手拿元宵歌本,對著元宵畫唱歌,也叫唱元宵歌。山東等地還表演耍花棍、扭秧歌、趕毛驢等鬧元宵。

猜。猜謎語是中華傳統的益智遊戲,據史料記載,從宋朝起謎語和元宵節相聯結,產生了「燈謎」,因此有人把元宵節稱為「益智節」。燈謎是貼在元宵節花燈上供遊人猜的謎語,又稱「庾辭」、「隱語」。據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南宋時已有人將制謎和猜謎作為一種謀生手段,每逢元宵節,「商謎者,先用鼓兒賀之,然後聚人猜詩謎、字謎、戾謎、社謎,本是隱語。……又名打謎。」到明清,猜燈謎更加成熟。清代顧祿《清嘉錄》中詳細記錄了當年蘇州元宵節猜燈謎的情景:「好事者巧作隱語,拈諸燈。燈一面覆壁,三面貼題,任人商揣,謂之打燈謎……」猜中者可得到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獎品,叫「謎贈」。因猜燈謎能啟迪智慧,又增濃節日氣氛,所以響應者眾多,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節目。

對。自從南宋賈似道有一年元宵節在淮陰(今揚州)掛出第一副門燈燈聯「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裡小紅樓」起,元宵節在門燈上置掛燈聯漸成風氣,許多人競相效仿,既為元宵佳節增添了氣氛和情趣,又增加了賞燈的內容。後來發展到只公布上聯,讓遊客對出下聯,並給予一定獎勵,與猜燈謎有異曲同工之妙。最有趣的對燈聯故事要數王安石「巧借燈聯得雙喜」。傳說北宋王安石20歲時赴京趕考,元宵節這天路過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徵對招親。燈上上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思考下聯未果,便默記心中離開。到了京城,考試那天,主考官出一上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要考生作對。王安石覺得招親聯正是絕妙答案,立刻以招親聯應對,高中進士。得勝回鄉又路過那戶人家,聽說招親聯仍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之聯回對,幸運抱得美人,成就了一段佳話。 

吟。元宵節盛況空前的唐宋,正是華夏文化大發展時期,尤其是唐詩宋詞,極度流行,盛達高峰。因此,無論官家還是民間,鬧元宵肯定少不了文人墨客的參與,吟誦出無數膾炙人口的元宵佳作。如唐代詩人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一幅燈月輝映、遊人熙攘的熱鬧場景躍然紙上。而崔液《上元夜》「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巧妙地從側面表現節日熱鬧歡樂愉悅的享受,別具一格。宋蘇東坡的「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範成大的「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影燈即走馬燈,筆者注)。」同聲讚美元宵夜燈市的浩大壯觀。明清詩詞也不遑多讓,如清代姚元之《詠元宵節》「花間蜂蝶趁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生動、精彩、別致。

相。即相會、相親也。中國古代受封建禮教的束縛,未婚女孩整天鎖在深閨,接觸不到外面的異性,更談不上自由戀愛了,終身大事都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元宵節是個難得的例外,皇帝想藉機展現「太平盛世」「皇家親民」,因而有意將元宵變成全民「狂歡節」,無論官民、男女老少均可參與。這樣,節期那幾個夜晚女孩可以結伴出來在街道上肆無忌憚地行走遊玩,在年輕異性面前盡情展示自己的美麗,並趁機結識男青年,或私會有情人,或偷瞄意中人。於是,元宵節在歡樂愉悅之外,平添了幾分浪漫色彩,直接同愛情連結起來,因而有「中國(古代)情人節」之稱。歷代詩詞中有許多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的名作,如北宋歐陽修詞《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赤裸裸地表達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祭。中國自古有利用重大節日祭天祭地祭神祭祖的習慣,元宵作為早春的節日,自然盛行祭祀。一些地區活用元宵燈,十四日夜將燈放在家中神位或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稱為「神燈」;十五日夜放在門窗、床頭、几案等處,用來驅除蠍蟲,稱為「人燈」;十六日夜放在丘墓、原野,用以解脫遊魂,稱為「鬼燈」。另一些地區流行祭門、祭戶,這是古代「七祭」中的兩種,祭祀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一雙筷子,或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還有些地區從南北朝起就流行元宵節祭「廁神」紫姑(又名戚姑、廁姑、坑三姑),叫做「迎紫姑」,請求保佑蠶桑豐收等。河南人元宵夜家家戶戶拜祖宗,用竹蔑和紅紙紮燈籠,在祖宗墓前點燃以祭拜。雲南雲龍縣流行在元宵節前沿街搭棚祭迎三崇神。浙江杭州民間篤信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紛紛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

送。華夏南北許多地方元宵節流行「送孩兒燈」,或叫「送花燈」,簡稱「送燈」。因為「燈」與「丁」諧音,古代「丁」常指男丁,因此「送燈」就是祝願生子添丁,這是主要目的,有時還兼有祝願取得功名,或平安避邪之意。此俗在福建等南方地區特別盛行,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祝願快速生男添丁。北方也有一些地區流行此俗,如陝西西安一帶民間在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祝福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貴子;如女兒已懷孕,要另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江蘇泰州等地農村流行元宵「送吉祥」,親戚朋友給新婚女子送橋樁、送子觀音等,祝福早生貴子。

逐。有一種傳說,元宵賞燈起源於上古百姓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以減輕蟲害,祈求獲得好收成的活動。這一活動唐宋以後發展成「火把節」,每到正月十五,人們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最盛時一個地方參加歌舞者達幾萬人,從黃昏直到天明。如今西南一些地區元宵節仍在舉行「火把節」。南方一些養蠶的地區從魏晉時期就流行元宵節「逐鼠」護蠶,人們煮好肉粥,放到老鼠出沒的地方,祈禱老鼠吃了粥不要再吃蠶寶寶,否則不得好死,據說這樣做老鼠就不會再吃蠶寶寶了。湖南寧鄉等地在元宵節晚上安排「照鼠耗」,人們以香蘸茶油,點燃後插在屋內角落,使老鼠不敢出洞偷糧毀物。有的地方還邊插香邊念咒語,以驅逐「客蟲」(老鼠)。 

走。北方一些地區過去元宵節流行「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目的是祛病災、祈健康。元宵節夜或十六日,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打扮一新,呼朋引伴,成群結隊地走出家門,走向遠方,一路上逢橋過橋,遇城登城,有的還專門摸釘子求子,直到夜半才回家。河北永平府一些有病的婦女元宵節相約在窯下聚集,稱為「陶灸」;有些人家讓兒女錯開時間過橋,叫「度百厄」;還有人家用紙裁剪做成九條紙繩,隨手打結以卜吉兇,稱「結羊腸」。這些活動儘管形式不同,但目的都是祛病避災。江蘇泰州一些地方時興元宵節拉著新娘子走百子橋,目的則是求子。

偷。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不少地方元宵節竟風行「偷」。至於偷的原因,早在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中就有解釋:「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原來還是為了求子。如四川一些地區元宵節「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簷燈四偷紅。」其中一三四為求子,二是為強身;廣東有些地方元宵喜歡「偷」摘生菜,和其它食物一起煮食,以求吉祥;海南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到者以挨罵為幸運,偷不到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臺灣一些未婚女青年在元宵夜偷摘人家蔥或青菜,據說偷到了就能嫁個好丈夫,有俚語「偷挽蔥,嫁好尪(音翁,指丈夫)」、「偷挽菜,嫁好婿」為證。

罵。最奇葩的元宵習俗要數「罵」。重慶開縣有個溫泉鎮,每年元宵之夜有數千人隔河對罵,據說已有幾百年歷史了,人們罵人時怎麼痛快怎麼罵,但都不會記仇,第二天遇到照樣客客氣氣。這種「對罵」,已從過去的節日民俗演變成當地一種文化現象,2016年元宵節央視專門作了報導,當地已成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和旅遊勝地。無獨有偶,河南靈寶有兩個相鄰的小山村,每到元宵夜全村人都參與「罵社火」,而且有預謀、有組織、有程序、有規則,輪流到對方村中罵。罵詞大俗大雅、不拘一格、與時俱進,順便表達解決村中生產生活問題和優化民風民俗的願望。堅持幾不罵:不罵揭短傷害人的話,不罵老實莊稼漢,不罵外來異姓人,不罵閨中大姑娘。罵人者儘量罵得酣暢淋漓、幽默詼諧,被罵者也高高興興樂樂呵呵,甚至有人專門給「對手」送煙送酒求罵,因為「看得起你才罵你」,被罵得最狠的才最幸運、最有成就感。這一奇俗已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臺灣百年舞獅團 閃耀廈門元宵民俗文化節
    24日,廈門第九屆元宵民俗文化節上,來自臺灣的獅頭旺民俗表演團以其獨特精彩的舞獅技藝和鑼鼓表演,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解說】獅頭旺劇團團長洪文定介紹,該劇團傳承已有100多年歷史,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大陸參加元宵民俗文化節。
  • 【我們的節日】多樣民俗 魅力元宵 泉州不同地區獨特的鬧元宵習俗
    元宵節前趕製花燈  春光結勝百花芳,元夕分華盛泉唐。元宵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泉州元宵節豐富的民俗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散發出獨特魅力。唐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泉州開始建城就有上元花燈活動記載。古代泉州元宵節或迎神賽會活動,必有化妝文藝遊玩習俗,所謂「迎神賽會,莫盛於泉」,說的便是古代泉州元宵節的盛況。
  • 今天元宵佳節!除了吃湯圓,還有哪些節日民俗?
    元宵燈彩映照著人間的煙火與團圓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猜燈謎 鬧元宵唐宋年間元宵賞燈的習俗非常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滿城的火樹銀花,繁華熱鬧在宋代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更加豐富多樣正如辛棄疾詞中所述:
  • 坂仔:心田宮舉辦元宵點燈(辦燈)傳統民俗活動(視頻)
    視頻:心田宮元宵祭祖點燈禮儀
  • 掃碼線上看元宵 莆田向國內外推介特色春節民俗文化
    「這裡的春節,一年兩度;這裡的元宵,一月歡騰;這裡是莆田,一個鬧春的城市。」
  • 賞民俗 品美食丨2019青島蘿蔔·元宵·糖球會海雲庵會場今天正式「開街」
    上午10時,由3位市民代表敲響海雲大鑼,開啟了2019年青島蘿蔔·元宵·糖球會文化商貿集中活動的開街序幕。開街儀式上,各種各樣的主題演出精彩紛呈。開篇,鼓舞《鼓舞新時代》,美妙之音在廣場上空久久迴蕩;隨後進行的舞蹈《盛世歡騰》以具有時代感的優美舞姿展現了節會民俗之樂;原創快板《市北就是咱的家》歌頌市北新生活,譜寫時代新篇章;雜技表演《遼寧高蹺》讓現場的觀眾領略了中國傳統雜技驚險、挑戰和藝術魅力。
  • 專家觀點丨楊焄:竹枝詞裡的元宵民俗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製作各式彩燈是最重要的籌備工作。宋夢良在《餘姚竹枝詞續補》裡說:「屈指元宵到未曾,兒童爭劈剡溪藤。裁紅剪紫矜花豔,糊就龍燈走馬燈。」雖不免因陋就簡,可孩子們必定樂此不疲。也有不憚繁難,精細考究的。
  • 正月十五——慶元宵
    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 【精彩元宵】元宵於心
    正月初八,動了小手術,行動不便當,己亥元宵,獨自在家。窗外安平橋畔,人流如鯽,隱約可見三裡街鋪天蓋地的花燈。瑞光塔方位傳來一波波的鞭炮聲。那該是古鎮傳統「攻炮城」民俗吧,或說,這是因明末鄭成功攻打城池而傳,或說是因宋時朱松逗兒子朱熹而設。倘若年少時,定然引經據典,與他人喋喋而喋喋。古稀了,卻釋然,陶然。
  • 元宵佳節
    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 臥佛寺村將舉辦元宵文化節
    臥佛寺村關於舉辦2021年元宵文化節的告知    為繁榮村民文化生活,烘託節日歡快氣氛
  • 【我們的節日·元宵】正月十五月圓,歡歡喜喜鬧元宵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猜燈謎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 【鬧元宵啦】「羊羊」得意 圓圓元宵
  • 全國首發元宵姑娘微表情,元宵姑娘萌萌噠!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 多彩民俗鬧元宵,犇向幸福生活!
    由石榴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文體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的「我們的節日——元宵」傳統民俗踩街活動和文藝匯演激情上演,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讓百姓過一個溫馨、熱鬧的元宵佳節。上午十時許,石榴街道「我們的節日·元宵」民俗踩街活動在歡快的鑼鼓聲中開場。 據了解,參加本次民俗表演的共有6支代表隊,演員近300人,他們都是以志願者身份參加義務踩街表演的。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節目輪番上演,為父老鄉親們奉獻了一場昂揚向上、和諧歡樂,地地道道地民俗民韻的「文化大餐」。
  • 元宵、湯圓有啥區別?
    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 2018元宵節北京燈會廟會匯總 北京7場元宵活動哪裡好玩
    元宵燈會是一種中國傳統民俗活動,早在十多年前已被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今年2018年在北京,元宵節去哪裡賞燈呢?小編在這裡盤點了2018年元宵節北京燈會廟會活動。  幡旗招展、古樂悠悠,花會舞蹈穿插其中,數十個會檔,數百名角色,數不清的觀眾,行進在山間古道......古樸奔放、五彩繽紛,充滿了節日的熱烈與吉祥,描繪出一幅原汁原味的獨特民俗畫卷。  千軍臺、莊戶幡會是京西地區獨有的民俗,反映了當地百姓的民間信仰。
  • [正月十五] 華燈慶元宵,月滿人團圓
    天上一輪滿,人間萬裡明俗話說:「沒出十五都是年」過完了元宵節,才算是過完年了值此元宵佳節
  • 《2018元宵白沙坑文徳宮迎燈排文化節》
    《2018元宵白沙坑文徳宮迎燈排文化節》全球唯一,道光皇帝御賜官封狀元帽的福德老爺 ,世界僅存,北京元宵宮廷迎燈排祭典的文化瑰寶
  • 元宵佳節舞火龍,百年民俗見精彩
    元宵將至,一年一度的羅壩元宵舞火龍活動又紅紅火火的準備起來了,正月十五還沒有安排的你,不妨來羅壩親身感受一下舞火龍的精彩場景